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歇尔·马费索利和他的后现代性 被引量:22
1
作者 许轶冰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45-52,80,共9页
长时间定义了现代性的统一社会正在分崩离析。社团分散,体制衰弱,意识形态崩溃,不可逆转的重大历史变局正在欧洲发生。而后现代性日益壮大,丰繁形式的社会性已经萌芽,世界的复魅开始发生。人们从一神论、基督教、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长时间定义了现代性的统一社会正在分崩离析。社团分散,体制衰弱,意识形态崩溃,不可逆转的重大历史变局正在欧洲发生。而后现代性日益壮大,丰繁形式的社会性已经萌芽,世界的复魅开始发生。人们从一神论、基督教、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进步主义等整体性学说中松绑,开始获取新的经验并转向伦理的多样性。借助技术的革命,部落主义与游牧主义重获形式,充分展现出一种理性活力论。在这样的后现代性中,新的社会能量更加基于对世界的沉思,人们不再尝试用概念去理解和拘束涌现的事物,而只是陪伴与观察。社会学家应当对这样的变化做方法的研究,因为感情和感觉取代了理智的理想;亦应重视有机思想,因为它们从自身内部萌芽和发展。简言之,感情的逻辑将接替同一性的逻辑。不同于现代性主要采用分析或分类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后现代性采用形式的方法,其中包括建立了社会现象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世界的除魅已无可避免地要为当前社会价值的新变让位,而人们也必将从世界的复魅中获得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性 世界的复魅 有机思想 游牧主义 部落主义 理性—活力论 形式主义 世界的沉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