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沧海桑田: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版图巨变 被引量:7
1
作者 傅谨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6-98,共13页
本文研究中国戏剧整体格局在20世纪的演变轨迹。从声腔剧种角度看,20世纪中国戏剧经历了从梆、黄勃兴到小戏崛起两次巨变,兼之话剧引进与50年代剧种激增,整体格局与19世纪末已有本质不同。但是,与20世纪中国戏剧呈现出美学上的多元化趋... 本文研究中国戏剧整体格局在20世纪的演变轨迹。从声腔剧种角度看,20世纪中国戏剧经历了从梆、黄勃兴到小戏崛起两次巨变,兼之话剧引进与50年代剧种激增,整体格局与19世纪末已有本质不同。但是,与20世纪中国戏剧呈现出美学上的多元化趋势相伴的还有相反的现象,不同剧种命运悬殊且渐成中心—边缘的二元格局,话剧与京剧成为各地方剧种“改造”与“进化”的目标。这一沧桑巨变不能仅从艺术层面解读,商业、政治与艺术的互动随处可见,其中既清楚地映射出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背景,同时又是戏剧生存与发展经常背离艺术规律的主要诱因,功过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戏剧 戏剧版图 小戏 新剧种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现状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丁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50,共7页
"社会问题剧"是20世纪中国的主流戏剧,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从"社会问题剧"的角度评价"非社会问题剧",因此"去正统化"是有关研究的首要问题。20世纪"社会问题剧"的根基是"政治&qu... "社会问题剧"是20世纪中国的主流戏剧,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从"社会问题剧"的角度评价"非社会问题剧",因此"去正统化"是有关研究的首要问题。20世纪"社会问题剧"的根基是"政治",研究曹禺、田汉戏剧和春柳社的"社会问题剧",要从以往的"社会问题剧"的根基上移位到另一个新的根基上,才可能真正地理解他们。中国戏剧研究是依然续写"过去的"历史,还是面向"现在"与"未来",这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戏剧 “社会问题剧” 问题
下载PDF
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艰难历程——20世纪中国戏剧回顾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健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6年第2期4-16,共13页
20世纪中国戏剧根本性的变化,是它的古典时期的结束与现代时期的开始。这是戏剧观念、戏剧内容和形式的转型性的变化。而文化进化、文化传播与文化功能这三个问题始终制约着、刺激着,也可以说是困扰着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现代化 文化进化 文化传播 文化功能
下载PDF
为中国现代戏剧研究树立新的界碑——评《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
4
作者 何客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92-93,共2页
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弱化与弱化的理论"现象是戏剧研究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以敏锐的学术观察、自觉的学术意识和专业的学术探索,全面总结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创获,全景呈现20世纪中国戏剧现代进... 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弱化与弱化的理论"现象是戏剧研究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以敏锐的学术观察、自觉的学术意识和专业的学术探索,全面总结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创获,全景呈现20世纪中国戏剧现代进程,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研究树立了新的界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 理论 现代化
下载PDF
文学本体观照下的戏剧流变、消费景观及出版启示——以《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为个案
5
作者 张哲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8,共4页
傅谨先生新著《20世纪中国戏剧史》从政治、艺术审美、读者反应(市场)等层面,全面梳理20世纪中国戏剧的发展潮流、探讨戏剧主体与政治、时代与审美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时间为维度,完整呈现中国戏剧在一个世纪的发生、变迁、传播和影... 傅谨先生新著《20世纪中国戏剧史》从政治、艺术审美、读者反应(市场)等层面,全面梳理20世纪中国戏剧的发展潮流、探讨戏剧主体与政治、时代与审美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时间为维度,完整呈现中国戏剧在一个世纪的发生、变迁、传播和影响。从出版角度论,该书呈现的消费文化视阈可以给传统出版业带来有益的启示,传统出版业如何在互联网媒介中心时代实现利益与文化价值共享,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戏剧史》 戏剧流变 消费景观 出版启示
下载PDF
文献意识·现代观念·理论建构——评董健、胡星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杨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5-160,共6页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在20世纪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现代化视野下,全面总结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创获,全景呈现20世纪中国戏剧现代进程。《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在文献意识、现代观念和理论建构三个方面的深度探索与积极...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在20世纪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现代化视野下,全面总结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创获,全景呈现20世纪中国戏剧现代进程。《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在文献意识、现代观念和理论建构三个方面的深度探索与积极实践,为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研究做出了典范性的启示与独创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 文献意识 现代观念 理论建构
原文传递
21世纪以来中国戏剧的发展路向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宝珍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5期38-46,共9页
本文将21世纪以来中国话剧的演出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面貌和艺术特点进行评析,指出当代舞台显现出三大态势:一是经典剧目、保留剧目的复排、重演占据相当比例,二是原创剧目的创演逐渐显示实力,三是小剧场戏剧演出仍将继续,并呈现... 本文将21世纪以来中国话剧的演出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面貌和艺术特点进行评析,指出当代舞台显现出三大态势:一是经典剧目、保留剧目的复排、重演占据相当比例,二是原创剧目的创演逐渐显示实力,三是小剧场戏剧演出仍将继续,并呈现流行化、多元化态势。在现代语境下,探索人性、反映现实的戏剧仍是发展主流,而职业、非职业的民营剧团的出现,丰富了戏剧演出市场,带来了流行化、商业化、娱乐化的趣味,如何保护与引导仍是尚待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中国戏剧 经典剧目 保留剧目 原创剧目 小剧场戏剧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历史正名——评傅谨《20世纪中国戏剧史》
8
作者 陈晶晶 陈云昊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164,共4页
傅谨的《20世纪中国戏剧史》以中国戏剧为主线,话剧为支线,为"20世纪中国戏剧史"完成了历史正名。该著回答了三个问题:在整体性的历史视野下本土戏剧和外来话剧谁是主人谁是客,在立体化的历史脉络中市场表演生态与启蒙话语之... 傅谨的《20世纪中国戏剧史》以中国戏剧为主线,话剧为支线,为"20世纪中国戏剧史"完成了历史正名。该著回答了三个问题:在整体性的历史视野下本土戏剧和外来话剧谁是主人谁是客,在立体化的历史脉络中市场表演生态与启蒙话语之间谁更具有解释力,在贯通性的历史眼光下戏剧的多种传统如何持续地影响当下。由此,该著成为作者在21世纪初质疑和思考"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一份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 傅谨 戏剧 国剧
原文传递
史料拓展、史观呈现和历史叙事——基于《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史学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真 《艺术评论》 CSSCI 2020年第9期146-157,共12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场知识形态的深刻转型,传统经学被系统化地分流为文、史、哲诸门。在这样一种现代学术初成的背景下,戏剧研究的史料得到很大拓展。同时,新兴的戏剧活动也催生了新的文化关注和文献记录。在这二重景观中,...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场知识形态的深刻转型,传统经学被系统化地分流为文、史、哲诸门。在这样一种现代学术初成的背景下,戏剧研究的史料得到很大拓展。同时,新兴的戏剧活动也催生了新的文化关注和文献记录。在这二重景观中,不同代际的史家基于各自的时代语境和史观立场,进行史料取舍和历史叙事,这其中有关历史构建的复杂性和可能性,取决于史家的知识视野、问题意识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戏剧 知识形态 史料取舍 叙事可能
原文传递
中国儿童戏剧研究现状与问题探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亚琼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8-31,共4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戏剧在概念辨析、美学特征、审美功能、发展演变、问题认知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化,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研究局限也非常明显:儿童戏剧基础理论建设十分匮乏;中国儿童戏剧史研究薄弱,尚未出现专业儿童剧院(团)史;世界儿... 21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戏剧在概念辨析、美学特征、审美功能、发展演变、问题认知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化,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研究局限也非常明显:儿童戏剧基础理论建设十分匮乏;中国儿童戏剧史研究薄弱,尚未出现专业儿童剧院(团)史;世界儿童戏剧史研究几乎一片空白;具有学理性阐释的儿童戏剧批评缺席;缺乏理论层面的中西儿童戏剧比较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戏剧 理论研究考察 研究局限
下载PDF
“小戏”崛起与20世纪戏剧美学格局的变易 被引量:12
11
作者 傅谨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55,共13页
20世纪初,中国戏剧领域出现了大量由"小戏"发展形成的新剧种,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剧种运动"。沪剧、越剧、评剧、楚剧等剧种形成与发展并且日渐扩大其在演出市场中的影响,从中足以看到这场新剧种运动的过程与内... 20世纪初,中国戏剧领域出现了大量由"小戏"发展形成的新剧种,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剧种运动"。沪剧、越剧、评剧、楚剧等剧种形成与发展并且日渐扩大其在演出市场中的影响,从中足以看到这场新剧种运动的过程与内涵。新剧种的迅速崛起与中国近代的城市化进程有着密切的关联,面对政府与行会的双重压迫,新兴城市的娱乐需求以及租界的存在,都成为这些小戏勃兴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小戏在美学上努力模仿大戏,汲取其艺术积累与经验,是它们的主要发展路径。新剧种的发展改变了中国戏剧原有的美学秩序,但是它并非只对秩序构成挑战,同时还表现出另类的归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戏剧 小戏 新剧种
原文传递
20世纪戏曲现代化的迷思与抵抗 被引量:15
12
作者 傅谨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共17页
20世纪戏曲的艺术形态出现重大变化,这一变化的动因主要源于"戏曲现代化"的迷思。戏曲的"现代化",包含了戏剧内涵、戏剧形态和戏剧体制这三大方面,当其涉及戏曲艺术形态这一根本特征时,立刻遭遇强烈的反抗。20世纪5... 20世纪戏曲的艺术形态出现重大变化,这一变化的动因主要源于"戏曲现代化"的迷思。戏曲的"现代化",包含了戏剧内涵、戏剧形态和戏剧体制这三大方面,当其涉及戏曲艺术形态这一根本特征时,立刻遭遇强烈的反抗。20世纪50年代的戏改中,推陈出新的政策取代了全面更替演出剧目的努力,就是这一反抗的直接结果。但20世纪传统戏曲仍然出现了体现着戏曲"现代化"内在诉求的三方面变化:引入导演制度,以现实主义原则重新认识戏曲表演手法,至于"反映现实"的要求,背后隐含的实为意识形态的力量。它们激发了20世纪末戏曲领域剧种意识的全面觉醒,舞台表现领域的"戏曲化"理念因此成为新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戏剧 戏曲现代化 现代戏
原文传递
民国前期粤剧的转型 被引量:10
13
作者 傅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52,共12页
民国前期,粤剧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城市戏院的大量建造,催生了以城市平民为主要欣赏对象的大量粤剧新剧目的出现,涌现出一批新型编剧,基本上改变了粤剧的剧目体系。粤剧的脚色体制从十大行变为"六柱制",呈现出新的表演体... 民国前期,粤剧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城市戏院的大量建造,催生了以城市平民为主要欣赏对象的大量粤剧新剧目的出现,涌现出一批新型编剧,基本上改变了粤剧的剧目体系。粤剧的脚色体制从十大行变为"六柱制",呈现出新的表演体系与风格。粤剧的音乐(包括演唱与伴奏)与舞台美术和戏剧装扮,同样有很多新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其内在的关联,它们完全改变了粤剧的艺术风格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 现代戏剧 戏曲剧目 20世纪中国戏剧
原文传递
戏曲音乐发展思考 被引量:7
14
作者 傅谨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74,共6页
戏曲音乐在发展进程中,形成曲牌体与板腔体两大音乐形态。板腔体的出现,为戏曲演员的演唱提供了巨大的自由空间。20世纪50年代后期受西学教育的"新文艺工作者"进入戏曲界,改变了戏曲艺术的评价体系,戏曲音乐因此进入定腔定谱... 戏曲音乐在发展进程中,形成曲牌体与板腔体两大音乐形态。板腔体的出现,为戏曲演员的演唱提供了巨大的自由空间。20世纪50年代后期受西学教育的"新文艺工作者"进入戏曲界,改变了戏曲艺术的评价体系,戏曲音乐因此进入定腔定谱阶段,表演者音乐表现的自由空间因此逐渐受到限制。而专业作曲人员取代表演艺术家成为戏曲新剧目的音乐创作主体的制度,强化了这一趋势,且严重阻碍了戏曲音乐剧种传统的继承和个人风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戏剧 戏曲音乐 定腔定谱 创作制度
原文传递
女子越剧的生命力与美学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傅谨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5,共12页
越剧曾名"绍兴女子文戏",其最典型的剧团中,演员均为女性。越剧全女班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1938年之后上海等地就进入了女子越剧的时代,男班几乎完全绝迹。女子越剧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文革"期间,几度遭到政府官员... 越剧曾名"绍兴女子文戏",其最典型的剧团中,演员均为女性。越剧全女班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1938年之后上海等地就进入了女子越剧的时代,男班几乎完全绝迹。女子越剧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文革"期间,几度遭到政府官员缘于不同理由的激烈批评,但是直到今天它依然顽强地持续存在,足以证明其生命力。女子越剧的成功是由于其完好地跨越了女性扮演男性角色时在声音与形体表达两方面可能遭遇的性别障碍,女小生这一重要行当,创造出介于两性间的独具魅力的戏剧表演风格,征服了广阔地域的中下层女性。女子越剧的生存与发展,是越剧艺术的美学与情感价值同强大的政治和道德压力博弈的范本,启迪了政治与艺术关系的新的思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剧 20 世纪中国戏剧 现代戏 女小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