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变·守节·出入之辨——李渔《十二楼》中的易代之思
1
作者 唐雨薇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9-73,124,共6页
明清易代之际,社会剧烈动荡,旧有的思想与文化受到冲击,身处鼎革中的文人们开始了自己的思考。李渔是易代文人的一个特例,也是一个缩影,他亲身经历鼎革巨变,将易代之思隐晦地融入自己的小说。他虽为士大夫文人,但在其短篇小说集《十二... 明清易代之际,社会剧烈动荡,旧有的思想与文化受到冲击,身处鼎革中的文人们开始了自己的思考。李渔是易代文人的一个特例,也是一个缩影,他亲身经历鼎革巨变,将易代之思隐晦地融入自己的小说。他虽为士大夫文人,但在其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中,却以百姓庶民的视角记录了乱世的世情世态,流露出对百姓的悲悯、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他借小说中的人物,将易代文人是否需要殉国的思辨投射至乱世女子对“守节”的态度之上;从他造园的经历与对园居生活的描述,亦能看出他介于“出世”“入世”之间的矛盾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十二楼 易代 守节
下载PDF
南宋世变背景下“词史”作品的形成与特点
2
作者 邓婷允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79-84,共6页
词发源于民间曲子词,后经过文人加工,词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词的地位也不断提升,达到了可以承载“史”的地位,而南宋世变背景下的历史事件成为词史作品的重要题材内容。社会动荡中的词史书写,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或... 词发源于民间曲子词,后经过文人加工,词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词的地位也不断提升,达到了可以承载“史”的地位,而南宋世变背景下的历史事件成为词史作品的重要题材内容。社会动荡中的词史书写,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或强调国家民族的灾难,或展露崇高而感人的家国情怀,或褒奖与讽刺相关的历史人物。词史作品简洁精辟、含蓄蕴藉的特点突出,求真实录与温柔敦厚是其要掌握的“度”。以词为史记录历史事件,传承词史书写传统,体现了词与历史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词史” 形成 特点
下载PDF
音声与世变——汉代俗乐中的“新声”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怀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102,共8页
"新声"是汉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代俗乐的统称,演奏手法多样、音声多变,适合表现曲折深婉的情感,具有较强的情感穿透力和感染力。与"新声"一同指称俗乐的还有"郑卫之音"、"楚声"等。这些... "新声"是汉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代俗乐的统称,演奏手法多样、音声多变,适合表现曲折深婉的情感,具有较强的情感穿透力和感染力。与"新声"一同指称俗乐的还有"郑卫之音"、"楚声"等。这些音乐多为"悲声",体现出两汉时期"以悲为美"的审美观念。"悲"带有鲜明的综合性特点,既指音乐类型和风格的多样性,同时也包括审美痛感与快感等。《淮南子》《论衡》等对此进行了理论总结,将"悲"定义为音乐美的本质。两汉"新声"的繁荣代表一种新的审美原则的兴起。这是一种以感官体验为基础的感性美学,重视主体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带有人性解放的性质。这一新的审美原则与此前儒家音乐美学设立的审美原则互动发展,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世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声 俗乐 审美特征
下载PDF
略论胡姬形象美感特质与世变之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任红敏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4-77,共4页
胡姬,是在古典诗歌中频频出现的形象。胡姬形象一经出现,便有一个自身的美感特质,而胡姬这种美感特质的形成,是与时代结合而产生的,因为诗歌创作的文化意识植根于历史的土壤中,诗人写诗必与时代息息相关,胡姬形象美感特质的形成是和历... 胡姬,是在古典诗歌中频频出现的形象。胡姬形象一经出现,便有一个自身的美感特质,而胡姬这种美感特质的形成,是与时代结合而产生的,因为诗歌创作的文化意识植根于历史的土壤中,诗人写诗必与时代息息相关,胡姬形象美感特质的形成是和历史背景和时代文化意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姬形象 美感特质
下载PDF
论词之美感特质之形成及词学家对此种特质之反思与世变之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叶嘉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7-68,共12页
自唐五代迄南宋之世,词的创作经历了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三个阶段,其美感特质也经由开源、拓展与演进而最后形成三种不同类型。这些无不与治乱、盛衰、朝代更迭等世事变迂有关。后人对词的美感特质的体会与认知,以及历明而... 自唐五代迄南宋之世,词的创作经历了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三个阶段,其美感特质也经由开源、拓展与演进而最后形成三种不同类型。这些无不与治乱、盛衰、朝代更迭等世事变迂有关。后人对词的美感特质的体会与认知,以及历明而清三类词的美感特质逐渐下滑,都与世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特质 歌辞之词 诗化之词 赋化之词
下载PDF
世变、思辨与淹贯之境--陈旭麓先生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38,172,共14页
陈旭麓先生是在大学时代就已崭露头角的有思想的史学家和有学术的思想者,自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由国学转向近代史研究后,先生便"日益以万象杂陈、新陈代谢飞速的近代社会作为自己朝夕思辨的契机",孜孜求索百余年来的世路... 陈旭麓先生是在大学时代就已崭露头角的有思想的史学家和有学术的思想者,自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由国学转向近代史研究后,先生便"日益以万象杂陈、新陈代谢飞速的近代社会作为自己朝夕思辨的契机",孜孜求索百余年来的世路、心路和去路,即使是在大批判的吼声湮没一切的严酷年代里,仍坚持以爝火萤光探照民族苦难的症结。"文革"结束后,先生在事变启导的严峻反思中以丰厚的历史感写出百年递嬗的曲折骨脊,最终完成以"新陈代谢"为旨趣的近代史学科体系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旭麓 中国近代史 思辨 新陈代谢
下载PDF
“文变”与“世变”:简论清末民初的“新名词入诗”现象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仲民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115,255,共12页
清末以来,经过梁启超等人援引译介的日本新名词大量输入,广受中国读者欢迎。其派生效应是新名词被滥用的情形非常普遍,大量的"新名词入诗"及有关的"文变"现象出现即是表征。文以载政,因文见政,这引发了诸多争议,时... 清末以来,经过梁启超等人援引译介的日本新名词大量输入,广受中国读者欢迎。其派生效应是新名词被滥用的情形非常普遍,大量的"新名词入诗"及有关的"文变"现象出现即是表征。文以载政,因文见政,这引发了诸多争议,时人纷纷反思援用新名词之得失,尤其关注因"文变"导致的"世变"及其影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名词入诗” 梁启超 “文变” 变”
下载PDF
察商道 观世变:朱英与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
8
作者 魏文享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101,共8页
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领域,朱英具有广泛影响,其研究论著宏丰,主题集中,自成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朱英在早期资产阶级、经济政策、商人文化、商会、商团、商民协会、同业公会、自由职业者群体等诸多领域均有专深研究,受到海内外学... 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领域,朱英具有广泛影响,其研究论著宏丰,主题集中,自成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朱英在早期资产阶级、经济政策、商人文化、商会、商团、商民协会、同业公会、自由职业者群体等诸多领域均有专深研究,受到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梳理其学术脉络,商道为研究主干,世变为论说土壤,由阶级、团体及至于社会,由商人群体扩散至自由职群,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寻求商人世界的原生态,整体、精细历史观的特征极为明显。朱英的学术道路,在"50后"学人中颇具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英 商道 经济史
下载PDF
《庚子国变弹词》与晚清世变书写
9
作者 任增霞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0-44,共5页
在叙写庚子国变的晚清时事文学作品中,李伯元的《庚子国变弹词》以说唱体书写重大时事,并在涵容史实、描写事变诸方面较为齐全,成为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部。以是作为代表的庚子叙事文学,集中体现了当时民众对于此一家国劫难的认知与判... 在叙写庚子国变的晚清时事文学作品中,李伯元的《庚子国变弹词》以说唱体书写重大时事,并在涵容史实、描写事变诸方面较为齐全,成为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部。以是作为代表的庚子叙事文学,集中体现了当时民众对于此一家国劫难的认知与判断,反映了存在于底层社会的生动复杂的观念世界,从中亦可见出世变与文学的意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子国变弹词》 时事 民族心理
下载PDF
词的演进与世变的密切关系——试论南宋词与晚清爱国词作的一脉传承与影响
10
作者 侯洁 袁宝 《科技资讯》 2011年第28期231-232,共2页
通过对南宋和清朝词人作品的分析,本文重点阐述词在演进过程中与世变的密切关系,说明本来是艳曲小令的歌词是怎样发展成为能够抒发作者博大情怀的古典韵文。
关键词 演进 爱国
下载PDF
从盛世华音到末世哀歌——元代咏承露盘赋的艺术新变及成因
11
作者 丁涵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56,共10页
汉武帝曾为祈长生不死而迷不知返,不惜大兴土木、劬劳众生,至少三度耗资无计而成的承露盘即是诸多浩大工程之一。其营筑诚然致使国库支绌、民生凋敝,然却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器物、制度、文学遗泽。西汉洎宋,承露盘几经兴毁,时有赋家... 汉武帝曾为祈长生不死而迷不知返,不惜大兴土木、劬劳众生,至少三度耗资无计而成的承露盘即是诸多浩大工程之一。其营筑诚然致使国库支绌、民生凋敝,然却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器物、制度、文学遗泽。西汉洎宋,承露盘几经兴毁,时有赋家在其实物前驻足题吟,或在其残迹前徘徊想象,但那些作品都不脱润色鸿业、主文谲谏之窠臼。元之晚季,一批《承露盘》同题古赋腾踊并出,风格转捩,表现在既捐弃奢靡摛藻而转为朴拙骋辞,又改辙迂回批判而变成直言切谏等方面。其种种艺术表象迁易的背后实则贯穿了元代科举制度推动的赋论演进和末世沉疴积弊催生的文学应变这两条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露盘 元末 科举 古赋
下载PDF
流行与世变:以六朝小说中的服饰为中心
12
作者 霍达 《艺术广角》 2020年第5期69-75,共7页
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这样评价六朝:"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这样评价六朝:"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1]诚如宗白华先生所言,对立与冲突、交流与融合,是六朝时代的精神特征,打破了旧有的社会秩序和结构,又孕育出新的社会形态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新语 汉末魏晋 六朝小说 宗白华先生 对立与冲突 交流与融合 社会秩序
下载PDF
王国维的学术转变与抒情传统的现代危机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春田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7,共9页
陈寅恪对王国维之死的分析需追问以下问题:在哪些方面王国维充分显现出其为"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同样"为此文化所化"的学者正多,为什么是王国维选择了如此激烈的(终结)生命方式?王国维一生的学术事业,与晚清民初... 陈寅恪对王国维之死的分析需追问以下问题:在哪些方面王国维充分显现出其为"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同样"为此文化所化"的学者正多,为什么是王国维选择了如此激烈的(终结)生命方式?王国维一生的学术事业,与晚清民初"危机"冲击中的现实到底发生着怎样的关联?他依托什么资源,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在响应着那样巨大的"世变"?清理王国维在"危机时刻"的表现,会揭示中国抒情传统遭遇现代时刻的复杂性,丰富既有的关于抒情传统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现代情感危机
下载PDF
当爱情变成了历史——晚清的史词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嘉莹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6,共10页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词之美感特质的演进与历史之世变有着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而词学家对于词之美感特质的体认也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家周济在积累和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诗有史,词亦有史"的...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词之美感特质的演进与历史之世变有着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而词学家对于词之美感特质的体认也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家周济在积累和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诗有史,词亦有史"的说法。伴随晚清之世变,产生了大量史词,委婉曲折地反映出世变的阴影,正是晚清史词优秀作品的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特质 周济 晚清 史词
下载PDF
世变的迫力:鸦片战争时期“词史”书写的新向度
15
作者 闵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1-16,共16页
清代“词史”写作的重大进展,与战争带来的世变迫力紧密相关。鸦片战争拉开了晚近剧烈世变的序幕,因其战争性质特殊,又正值清词发生深刻变化之时期,所以鸦片战争前后的“词史”书写,数量极为可观,并展现出多方面的全新向度。鸦片泛滥催... 清代“词史”写作的重大进展,与战争带来的世变迫力紧密相关。鸦片战争拉开了晚近剧烈世变的序幕,因其战争性质特殊,又正值清词发生深刻变化之时期,所以鸦片战争前后的“词史”书写,数量极为可观,并展现出多方面的全新向度。鸦片泛滥催生词坛鸦片题咏热潮,令咏物与“词史”两大门类得到天然沟通,构成咏物词史上的新气象;词人面对世变的实录与想象,一方面接续“诗史”传统,将纪实精神发扬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另一方面也造就了新奇的文本艺术特质;而常州词派“词亦有史”的理论标准,曲笔隐喻的手法主张,也在创作实践中被自觉加以运用,这是长期被忽略的重要词学现象。鸦片战争时期的“词史”书写,下启太平天国,直至清季民初“词史”巅峰,其价值与意义有必要重估,理应获得更准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 “词史”书写 纪实精神 隐喻手法
下载PDF
元明唐诗正变说述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学堂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96,共6页
元、明时期的复古论者研究和描述诗史发展,大都以"正"、"变"为理论支点、价值标尺和转折关纽。唐诗体派大备、继往开来,又成为正变说所关注的最热焦点。从杨士弘到高木秉、前后七子和胡应麟、许学夷,论唐诗正变者... 元、明时期的复古论者研究和描述诗史发展,大都以"正"、"变"为理论支点、价值标尺和转折关纽。唐诗体派大备、继往开来,又成为正变说所关注的最热焦点。从杨士弘到高木秉、前后七子和胡应麟、许学夷,论唐诗正变者大都以初盛唐为正、中晚唐为变,但所认定的正与变的范型(孰为正、孰为变)则不断变化。范型的变化体现着正变观念(何谓正、何谓变)的推移。许学夷是唐诗正变说的集大成者,他一方面持着严分正变、伸正诎变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初步表现出融通正变的倾向,表明了诗史观念从正变说转向通变论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性之正 正变 大变 通变
下载PDF
Vegetation Changes and Human Influences on Qian’an Basin Since the Middle Holocene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清海 孔昭宸 +2 位作者 阳小兰 梁文栋 孙黎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5期611-616,共6页
Vegetation changes and human influences on natural environments since 5 000 a BP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pollen data supported by radiocarbon dating from Cangumiao and Yujiawa profiles in Qian'an Basin, th... Vegetation changes and human influences on natural environments since 5 000 a BP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pollen data supported by radiocarbon dating from Cangumiao and Yujiawa profiles in Qian'an Basin, the southern area of Yanshan Mountain.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1) from 4 600 to 3 100 a BP, deciduous broad_leaved forests dominated by Quercus grew in the Basin, (2) after 3 100 a BP, broad_leaved species reduced and Pinus increased, in response to the cooling climate, (3) since 1 600 a BP, forests had been destroyed seriously due to the increase of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4) pollen analysis showed that Castanea trees had been cultivated for 1 600 years, and Oryza had been planted for 700 years in Qian'an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an'an Basin pollen analysis human activities
下载PDF
“独至”之情与“古雅”法度的结合——谈陈子龙对于前后七子和公安派的变异与反驳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文恒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9-81,93,共4页
明人论诗此起而彼伏,但自袁中道开始,师心与师古、真与雅的调和与修补已初现端倪。陈子龙则沿袭此举,继续对七子和公安派的诗学主张加以变异、折中,摒弃缺点,吸收他们的合理成分,不过其对前者的推崇与承袭远较后者为甚。同时,时代的内... 明人论诗此起而彼伏,但自袁中道开始,师心与师古、真与雅的调和与修补已初现端倪。陈子龙则沿袭此举,继续对七子和公安派的诗学主张加以变异、折中,摒弃缺点,吸收他们的合理成分,不过其对前者的推崇与承袭远较后者为甚。同时,时代的内忧外患又使得陈子龙在诗歌格调的选择上讲究一种音节婉亮的雍容法度,以抵消衰世之音的萧杀与悲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调 变异 情志 审音
下载PDF
时事剧、时事小说与舆论场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增霞 《文学与文化》 2015年第3期18-25,共8页
考察文学与世变的关联,晚明、晚清时期的时事剧与时事小说可说是最鲜明的时代表征。从文化生态来看,在同一特殊历史时空下,时事剧与时事小说之间存在着异态共生的密切关系。除去在二者之间进行文本、创作手法、本事源流的钩稽考索外,复... 考察文学与世变的关联,晚明、晚清时期的时事剧与时事小说可说是最鲜明的时代表征。从文化生态来看,在同一特殊历史时空下,时事剧与时事小说之间存在着异态共生的密切关系。除去在二者之间进行文本、创作手法、本事源流的钩稽考索外,复尝试以舆论学的研究方法加以观照,或可提供一个可能的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事剧 时事小说 舆论场
下载PDF
民国初年传统丝织业的转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翔 《近代中国》 2009年第1期288-313,共26页
鸦片战争后的几十年间,当其他一些手工行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或一蹶不振,或销声匿迹,或焕发生机,或面貌一新的时候,传统丝织业却凭借着数百年来形成的固有优势和特殊技艺,孤芳自赏,昧于世变,照旧在传统的轨道上流连徜徉,'不知老之... 鸦片战争后的几十年间,当其他一些手工行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或一蹶不振,或销声匿迹,或焕发生机,或面貌一新的时候,传统丝织业却凭借着数百年来形成的固有优势和特殊技艺,孤芳自赏,昧于世变,照旧在传统的轨道上流连徜徉,'不知老之将至'。当中国传统丝织业从悠然自得的梦境中醒来,睁眼看到的是一个强弱易位的世界,巨大的反差已经出现,落后的情势已然形成。昔日的偏安意识和侥幸心理一扫而空,留下的只是深切的愧疚与深沉的忧患,这些便转化成为传统丝织业急起直追的内驱动力。于是,从民国初年开始,中国传统丝织业掀起了一股来势迅猛、进展神速的'产业革命'浪潮,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革命 商品 外国 传统 侥幸心理 易位 丝织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