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三核”策略解决《病理生理学》教学痛点的新思考
1
作者 巩雪俐 迪娜·艾尼瓦尔 +2 位作者 孙湛 李秀娟 宫海燕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069-1070,共2页
针对《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的痛点问题,提出基于内容以优化表征为核心,学习以关联概念为核心,动机以明晰价值为核心的“三核”策略的教学体系,并通过建立知识思政双育人的内容体系,通过整合实验教学、多元的教学活动等实施“三核”策... 针对《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的痛点问题,提出基于内容以优化表征为核心,学习以关联概念为核心,动机以明晰价值为核心的“三核”策略的教学体系,并通过建立知识思政双育人的内容体系,通过整合实验教学、多元的教学活动等实施“三核”策略,从而有效的解决教学痛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三”策略 整合实验教学
下载PDF
Wilson's病的病理生理学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詹志刚 郭学刚 +1 位作者 孟凡蓉 樊代明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01年第2期78-80,86,共4页
Wilson's病是一种较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疾病。由于铜转运基因 ATP7B发生突变而导致了肝的铜分泌失衡 ,铜元素在肝、脑和其他组织中蓄积导致了较广泛的肝、神经、精神和其他临床症状 。
关键词 WILSON病 铜代谢 肝豆状变性 病理生理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下丘脑弓状核的解剖与生理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嵘 徐光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162-164,150,共4页
弓状核是下丘脑的一个重要核团,结构复杂,联系广泛。近10几年来对弓状核生理功能的研究愈来愈多,其作用也愈益受到重视,今扼要介绍如下:
关键词 丘脑 弓状 解剖学 生理学
下载PDF
下丘脑弓状核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广益 方一心 曾志源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6年第3期163-168,共6页
下丘脑弓状核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刘广益,方一心,曾志源泸州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泸州646000华西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成都610041弓状核(arcuatenucleus,ARC)是下丘脑的重要核团之一... 下丘脑弓状核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刘广益,方一心,曾志源泸州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泸州646000华西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成都610041弓状核(arcuatenucleus,ARC)是下丘脑的重要核团之一,结构复杂,联系广泛。近年来,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弓状 形态结构 生理学
下载PDF
下丘脑冠状切片视上核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宏平 江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了解下丘脑冠状切片视上核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在下丘脑冠状切片(厚500μm)对视上核神经元进行细胞内生物电记录。结果测得静息电位(-58±7) mV(x± s, n=44),膜斜率电阻(195±83... 目的了解下丘脑冠状切片视上核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在下丘脑冠状切片(厚500μm)对视上核神经元进行细胞内生物电记录。结果测得静息电位(-58±7) mV(x± s, n=44),膜斜率电阻(195±83)MΩ,时间常数(10.8± 5.0)ms,膜电容(60±20)pF,动作电位幅度(67± 9)mV,阈电位(-42 ±8)mV,半幅时程(2.1±1.1)ms,超射(11±5)mV。在记录的113个细胞中,31.9%的细胞有自发锋电位发放,其中5.5%为持续型(紧张型)放电,70.6%为时相型放电,其余为不规则放电。在时相型放电的细胞可观察到自发的慢去极化电位。长时程去极化时锋电位发放呈明显的适应现象。顺行电刺激可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并具有刺激强度依赖性。结论提示视上核神经元作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与其他神经元不同的电生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上 膜电位 生理学 离体 丘脑 冠状切片
下载PDF
5羟色胺1A(5-HT_(1A))受体参与调制大鼠丘脑中央下核5-HT诱发的抗伤害感受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肖丹秦 朱娟霞 +1 位作者 贾红 唐敬师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研究5-HT1A受体是否参与调节中虫下核(Sm)内由5-HT引起的抗伤害效应。方法:以辐射热诱发浅麻大鼠甩尾(TF)反射潜伏期为痛反应指标,在Sm内单独微量注射5-HT1A受体拮抗剂。结果:5-HT1A受体拮抗剂p-MPPI(0.87nmol)可易化TF反射,小剂量... 目的:研究5-HT1A受体是否参与调节中虫下核(Sm)内由5-HT引起的抗伤害效应。方法:以辐射热诱发浅麻大鼠甩尾(TF)反射潜伏期为痛反应指标,在Sm内单独微量注射5-HT1A受体拮抗剂。结果:5-HT1A受体拮抗剂p-MPPI(0.87nmol)可易化TF反射,小剂量的p-MPPI(0.43nmol)可明显减弱Sm内注射5-HT后引起的甩尾(TF)反射抑制效应。结论:5-HT1A受体参与调制大鼠丘脑中央下核5-HT诱发的抗伤害感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后核/病理生理学 丘脑后核/药物作用 受体 血清素 血清素/治疗 应用 大鼠
下载PDF
深部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下丘脑核团靶点定位的解剖与生理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Wai.S Poon Danny TM Chan +2 位作者 XL Zhu Vincent CT Mok YL Chan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探讨脑深部STN刺激靶点时MRI直接定位法和MER术中导引定位法的解剖学偏差。方法 本组5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表现为运动迟缓、步态不稳及躯干症状,共安放6例次微电极。结果 采用MRI直接定位法和MER术中导引定位法,其定位靶点的平均... 目的 探讨脑深部STN刺激靶点时MRI直接定位法和MER术中导引定位法的解剖学偏差。方法 本组5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表现为运动迟缓、步态不稳及躯干症状,共安放6例次微电极。结果 采用MRI直接定位法和MER术中导引定位法,其定位靶点的平均偏差距离是1.25mm,尽管该偏差值较小,但是,基于影像学的立体定向法只能将刺激电极定位于距离靶点几毫米的范围内。结论 电生理学方法(MER)对于调整和确定靶点位置至关重要。MER术中导引定位法有助于手术的完全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 解剖学 生理学 MRI直接定位法 MER术中引导定位法 深部脑刺激 靶点定位
下载PDF
杏仁中央核在下丘脑室旁核心血管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虞燕琴 夏强 张荣宝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阐明下丘脑室旁核(the paraventricu 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 us,PVN)兴奋后的心血管反应及杏仁中央核(the central nucleus of am ygdala,CeA)在此心血管反应中的地位。方法:电刺激SD大鼠中枢核团PVN或CeA,或用核团内微量注射0... 目的:阐明下丘脑室旁核(the paraventricu 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 us,PVN)兴奋后的心血管反应及杏仁中央核(the central nucleus of am ygdala,CeA)在此心血管反应中的地位。方法:电刺激SD大鼠中枢核团PVN或CeA,或用核团内微量注射0.5 m o l/L L-谷氨酸(L-Sod iumG lutam ate,L-G lu)方法。同时记录大鼠股动脉血压、平均动脉压(m 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电图及心率(heart rate,HR)。结果:电刺激一侧PVN后,MAP升高,HR变化不一,以下降为主。大鼠PVN电刺激或微量注射L-G lu均诱发升压反应,心率变化不一。待作用消失后,同侧CeA微量注射L-G lu100n l,注射后平均动脉压上升(10.27±1.80)mmHg,心率变化为(-10.66±8.11)次/m in。待作用消失后,在CeA微量注射0.02 m o l/L的红藻氨酸(KA)100 n l,10 m in后刺激PVN,血压升高(13.78±3.18)mmHg,较注射KA前削弱了(6.57±1.56)mmHg(P<0.05)。结论:PVN兴奋后引起以升压效应为主的心血管反应。杏仁中央核部分介导了其升压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室旁核/生理学 杏仁核/生理学 杏仁中央 中枢性升压反应
下载PDF
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损毁改变大鼠丘脑网状核神经元的电活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巧俊 刘健 +3 位作者 刘娅萍 袁海峰 高蕊 向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观察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损毁对大鼠丘脑网状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研究正常大鼠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丘脑网状核(TRN)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结... 目的观察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损毁对大鼠丘脑网状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研究正常大鼠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丘脑网状核(TRN)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PD组大鼠TRN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分别是(14.7±1.6)Hz(n=23)和(33.8±3.0)Hz(n=29),PD组大鼠TRN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对照组大鼠,17%的神经元呈现不规则放电,83%为爆发式放电;而在PD组大鼠,具有规则、不规则和爆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比例分别为7%、45%和48%,爆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损毁诱发大鼠TRN内GABA能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高,爆发式放电减少,这种变化可能与皮质-TRN兴奋性神经传递增强和苍白球-TRN抑制性神经传递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网状 帕金森病 Γ-氨基丁酸 生理学 大鼠
下载PDF
电针内关穴后下丘脑室旁核、β-内啡肽及白细胞介素1的变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涂乾 王华 +1 位作者 王亚文 吴绪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6-128,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刺内关穴后下丘脑室旁核及该区β-内啡肽、白细胞介素1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6于湖北中医学院针灸实验室完成。选取8~12月龄大耳白家兔5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急性心肌缺血+电针组、下丘脑室旁核损毁+急性心肌缺血+... 目的:观察电针刺内关穴后下丘脑室旁核及该区β-内啡肽、白细胞介素1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6于湖北中医学院针灸实验室完成。选取8~12月龄大耳白家兔5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急性心肌缺血+电针组、下丘脑室旁核损毁+急性心肌缺血+电针组、假损毁+急性心肌缺血+电针组、下丘脑室旁核损毁+急性心肌缺血组、下丘脑室旁核损毁模型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组、正常组,共7组,每组8只。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电针内关穴对心电图ST段电位的影响;同时观察下丘脑室旁核电解损毁预处理对心电图ST段电位的影响;并且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室旁核内β-内啡肽、白细胞介素1表达变化。结果:①急性心肌缺血+电针组、下丘脑室旁核损毁+急性心肌缺血+电针组、假损毁+急性心肌缺血+电针组ST段回复的时程及幅度显著快于下丘脑室旁核损毁+急性心肌缺血组(P<0.05)。急性心肌缺血+电针组、假损毁+急性心肌缺血+电针组又优于下丘脑室旁核损毁+急性心肌缺血+电针组(P<0.05),下丘脑室旁核电解损毁导致家兔出现一过性轻度心肌缺血,下丘脑室旁核预先电解损毁显著降低电针内关穴抗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效应。②急性心肌缺血+电针组、假损毁+急性心肌缺血+电针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组β-内啡肽、白细胞介素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①电针内关穴能显著降低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电图ST电位,抗急性心肌缺血损伤。②下丘脑室旁核参与内关-心脏相关的中枢通路,损毁室旁核会在一定程度上显著降低电针内关穴抗急性心肌缺血的效应,室旁核内β-内啡肽、白细胞介素1可能参是电针内关作用的中枢效应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穴位疗法 内关 丘脑室旁核/生理学 β内啡肽/代谢 疾病模型 动物 白细胞介素1/分析
下载PDF
兴奋和抑制下丘脑背内侧核对大鼠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巧琼 赵乐章 +5 位作者 韩要武 钟明奎 张瑾 章功良 李春华 张景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 观察兴奋和抑制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团(DMH)对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DMH微量注入兴奋性神经递质L 谷氨酸引起睡眠减少,觉醒增加;DMH微量注入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 目的 观察兴奋和抑制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团(DMH)对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DMH微量注入兴奋性神经递质L 谷氨酸引起睡眠减少,觉醒增加;DMH微量注入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引起觉醒减少,睡眠增加。结论 DMH参与觉醒睡眠周期的调节,其神经元兴奋具有促觉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投药和剂量 谷氨酸/投药和剂量 丘脑背内侧核/生理学 睡眠/生理学
下载PDF
丘脑中央中核镇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灵慧 黄仁辉 +4 位作者 唐斌 龙大宏 龚素珍 谢伟 张玉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5-56,共2页
我们应用磁共振脑立体定向技术,选择一侧中脑脊髓丘脑束和另一侧丘脑中央中核损毁治疗癌症顽痛[1],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众所周知,疼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觉,痛的主观体验以及伴随的各类反射和反应常因周围环境,机体状态,甚至主... 我们应用磁共振脑立体定向技术,选择一侧中脑脊髓丘脑束和另一侧丘脑中央中核损毁治疗癌症顽痛[1],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众所周知,疼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觉,痛的主观体验以及伴随的各类反射和反应常因周围环境,机体状态,甚至主观愿望等心理活动的变化而改变,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丘脑中央中 生理学
下载PDF
丘脑背内侧核损毁对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玲玲 孙保玉 +4 位作者 邓博 胡志红 任爱红 胡咏梅 闫君宝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879-883,共5页
目的探讨丘脑背内侧核(MD)损毁对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15)和MD损毁组(n=15),MD损毁后2周,采用在体细胞外生物电记录的方法,观察mPFC中锥体神经元以及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变... 目的探讨丘脑背内侧核(MD)损毁对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15)和MD损毁组(n=15),MD损毁后2周,采用在体细胞外生物电记录的方法,观察mPFC中锥体神经元以及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变异系数以及放电形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损毁MD后,大鼠mPFC中锥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放电形式更趋于爆发式活动;而mPFC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在MD损毁后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放电形式趋向于不规则。结论 MD损毁对大鼠mPFC锥体及中间神经元的电活动均有显著影响,表明MD对mPFC的功能活动可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前额叶皮层 丘脑背内侧 生理学 大鼠
下载PDF
电刺激束旁核、中央中核对猫丘脑后核群内脏痛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符文双 吴敏范 +1 位作者 张新刚 张桦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束旁核、中央中核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在丘脑后核群诱发的单位放电作为内脏痛指标,应用细胞外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及条件-检验刺激技术。结果:束旁核、中央中核对丘脑后核群内脏痛放电主要... 目的:研究束旁核、中央中核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在丘脑后核群诱发的单位放电作为内脏痛指标,应用细胞外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及条件-检验刺激技术。结果:束旁核、中央中核对丘脑后核群内脏痛放电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形式可分为即时抑制、延迟抑制及持续抑制。纳洛酮可拮抗中央中核的抑制作用。结论:束旁核、中央中核参与内脏痛的调制,主要为抑制内脏痛;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参与中央中核对该内脏痛的抑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 内脏痛 纳洛酮 束旁 中央中 丘脑后 内脏大神经 镇痛 生理学
下载PDF
大鼠丘脑中央下核神经元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杰 屈永才 贾红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1-64,共4页
目的 :观察丘脑中央下核 (Sm)神经元对伤害性机械刺激 ,手针和电针刺激的反应特性。方法 :在麻醉大鼠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 ,观察 Sm神经元对上述刺激的反应。结果 :大多数对手针刺激反应的神经元一般地也对伤害性皮肤或肌肉... 目的 :观察丘脑中央下核 (Sm)神经元对伤害性机械刺激 ,手针和电针刺激的反应特性。方法 :在麻醉大鼠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 ,观察 Sm神经元对上述刺激的反应。结果 :大多数对手针刺激反应的神经元一般地也对伤害性皮肤或肌肉机械刺激发生反应 ,这些神经元也对电针刺激穴位发生反应 ,其反应随刺激强度、串长或重复次数的增加而加强 ,揭示针刺与伤害性机械刺激具有相同的属性。结论 :Sm可能在针感形成及针刺兴奋细纤维产生的镇痛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性刺激 手针刺激 电针刺激 “足三里”穴 中央下 大鼠 神经元 丘脑 Sm 神经生理学
下载PDF
5-羟色胺受体-2拮抗剂米安色林对大鼠底丘脑核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16
作者 王涛 刘健 +2 位作者 王爽 韩玲娜 李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2-484,488,共4页
目的观察5-羟色胺(5-HT)受体-2拮抗剂米安色林对大鼠底丘脑核(STN)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应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记录的方法观察经静脉注射的米安色林(2 mg/kg)对大鼠STN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作用。结果米安色林能够显著增强STN神经元的... 目的观察5-羟色胺(5-HT)受体-2拮抗剂米安色林对大鼠底丘脑核(STN)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应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记录的方法观察经静脉注射的米安色林(2 mg/kg)对大鼠STN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作用。结果米安色林能够显著增强STN神经元的放电频率(P<0.05),使其从(7.77±5.28)Hz增至(9.12±5.28)Hz,而神经元的放电形式没有变化。结论米安色林通过5-HT2受体增加STN神经元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米安色林 5-羟色胺 生理学
下载PDF
大脑性分化前外源雄激素对雌鼠下丘脑性别二型神经元及前腹侧室旁核结构的影响
17
作者 黄满丽 魏宁 +1 位作者 胡健波 许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83-486,共4页
目的:观察大脑性分化前雄激素对下丘脑视前区性别二型神经元(SDN-POA)和前腹侧室旁核(AVPV)的影响。方法:12只新生雌鼠随机分成两组:雄激素处理组(雄激素组):在雌鼠出生后第1天腹腔内注射丙酸睾丸素50μl(TP,10.0g/L);对照组:用相同方... 目的:观察大脑性分化前雄激素对下丘脑视前区性别二型神经元(SDN-POA)和前腹侧室旁核(AVPV)的影响。方法:12只新生雌鼠随机分成两组:雄激素处理组(雄激素组):在雌鼠出生后第1天腹腔内注射丙酸睾丸素50μl(TP,10.0g/L);对照组:用相同方式注射相同体积的无菌油50μl。60d后取鼠脑,经尼氏染色,LEICA Q Win系统标记SDN-POA和AVPV边界并计算其体积。结果:经雄激素处理的雌鼠组SDN-POA体积明显大于对照雌鼠组[(16.77±2.68)vs(8.99±1.42)mm3×10-3,P<0.01],而AVPV体积明显小于对照雌鼠组[(9.14±1.16)vs(14.62±2.80)mm3×10-3,P<0.01]。结论:在雌鼠大脑性分化前给予外源雄激素可导致下丘脑SDN-POA体积增大,而AVPV体积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类/药理学 丘脑 丘脑室旁 神经元 注射 腹腔内 /病理 睾酮/药理学
下载PDF
电刺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单位放电的影响
18
作者 王旭东 陆莲华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234-235,共2页
用玻璃微电极引导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单位放电。发现:电刺激弓状核(ARC)后,在所观察的64个PAG单位中,表现为抑制的有37个单位(57.81%),其余单位分别表现为先抑制后兴奋(12.50%)、兴奋(... 用玻璃微电极引导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单位放电。发现:电刺激弓状核(ARC)后,在所观察的64个PAG单位中,表现为抑制的有37个单位(57.81%),其余单位分别表现为先抑制后兴奋(12.50%)、兴奋(12.50%)和无变化(17.19%)。结果表明,大鼠ARC对PAG单位活动的调制作用以抑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放电 PAG 大鼠 丘脑 弓状 生理学
下载PDF
下丘脑弓状核、中缝背核和蓝斑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19
作者 印其章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1期67-69,共3页
已知下丘脑弓状棱(ARC)的β-内啡肽能(β-END)系统中缝背棱(DR)的5-羟色胺能(5-HT)系统和蓝斑(LC)的去甲肾上腺素能(NE)系统在各种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形态学资料也表明,在这三个核团之阀存在着相互的神经支配。本研究室近10年来,以... 已知下丘脑弓状棱(ARC)的β-内啡肽能(β-END)系统中缝背棱(DR)的5-羟色胺能(5-HT)系统和蓝斑(LC)的去甲肾上腺素能(NE)系统在各种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形态学资料也表明,在这三个核团之阀存在着相互的神经支配。本研究室近10年来,以大鼠为实验动物,主要应用行为测痛的方法和电生理学技术,结合采用神经生化、荧光组他、免疫组化和神经药理学等手段,着重研究这三个核团在针刺“人中”,“承浆”,或“足三里”、“三阴交”镇痛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关系 丘脑弓状 针刺镇痛 中缝背 蓝斑 去甲肾上腺素能 5-羟色胺能 生理学技术 神经药理学 “足三里” β-内啡 神经支配 实验动物 神经生化 免疫组化 系统 形态学 研究室 三阴交
下载PDF
刺激大鼠前额叶对丘脑束旁核痛相关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20
作者 杨芝兰 李楚芬 +1 位作者 詹闲学 刘觐龙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1年第1期23-26,共4页
近年来的电生理学研究表明,前额叶(Prefrotal Cortex,PFC)在镇痛和痛觉调制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丘脑束旁核(Parafascicular nucleus,N.pf)是目前已确认的痛觉调制中枢。
关键词 生理学 前额叶 止痛 丘脑束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