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全 《微创医学》 2007年第2期128-130,共3页
关键词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 帕金森病症状 前治疗 BRAIN 精确定位 立体定向 外科疗法 安全
下载PDF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4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曹依群 徐波涛 金爱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PD)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5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丘脑底核DBS治疗,其中单侧17例,双侧8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 25例P...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PD)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5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丘脑底核DBS治疗,其中单侧17例,双侧8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 25例PD患者术后随访5~34个月,平均8.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50.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丘脑底核DBS是改善PD患者运动功能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底核 深部刺激 治疗 帕金森病 方法 随访
下载PDF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的参数设置及调整 被引量:1
3
作者 姜秀峰 周晓平 +4 位作者 胡小吾 王来兴 曹依群 郝斌 倪宝英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术(DBS)术中、术后脉冲发生器的参数调整。方法回顾采用STN-DBS治疗的62例帕金森病病人的病历资料,对病人术中及术后刺激参数的调整进行分析。结果32例行单侧手术者均接受单极刺激;30例行...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术(DBS)术中、术后脉冲发生器的参数调整。方法回顾采用STN-DBS治疗的62例帕金森病病人的病历资料,对病人术中及术后刺激参数的调整进行分析。结果32例行单侧手术者均接受单极刺激;30例行双侧手术病人中,接受双侧双极刺激25例,双侧单极刺激2例,一侧单极刺激、另一侧双极刺激3例。7例触点调整均为上移。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双侧刺激优于单侧刺激。本组刺激参数为:电压双极1~4V,单极1~3.5V;脉宽60~120μs;频率180~190Hz。结论STN-DBS术后病人采用适当刺激参数可获得安全可靠的疗效,电压调整对PD症状控制作用明显,脉宽及频率的调整相对较少;双侧刺激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深部刺激 丘脑底核 参数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中电极位置的监测和校准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超 冼文彪 +4 位作者 陈竹宁 宣若恒 周勋 耿志杰 刘金龙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10期1333-1334,共2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术中电极位置的监测和校准。方法对2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双侧STN DBS治疗,植入40侧电极,通过术中微电极记录(MER)和X线成像进行电极位置的监测和校准。结果所有患者的术后程控效果良...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术中电极位置的监测和校准。方法对2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双侧STN DBS治疗,植入40侧电极,通过术中微电极记录(MER)和X线成像进行电极位置的监测和校准。结果所有患者的术后程控效果良好,术后1年,患者的UPDRSⅢ总分在开机未服药状态下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MER和X线成像可以监测到靶点的偏差和电极的移位并实时纠正,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深部刺激 丘脑底核 微电极记录 X线成像
下载PDF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静止性震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昱升 肖其华 +5 位作者 崔桂云 祖洁 崔晨晨 张伟 徐传英 董丽果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术(STN-DBS)对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静止性震颤的改善情况。方法43例行双侧STN-DBS治疗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5个月。具体如下:①统计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手术对UPDRSⅢ运动评分、H-Y分...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术(STN-DBS)对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静止性震颤的改善情况。方法43例行双侧STN-DBS治疗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5个月。具体如下:①统计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手术对UPDRSⅢ运动评分、H-Y分期及静止性震颤的改善情况。②从多巴胺药物反应型及药物无反应型、左侧肢体起病型与右侧肢体起病型及上肢、下肢、下颌/嘴唇震颤等3个维度重点分析具体的静止性震颤的疗效。③统计震颤的程控参数,研究程控参数与帕金森病静止性震颤改善的相关性。结果术后随访显示:H-Y分期下降(0.70±0.58)期,UPDRSⅢ运动评分改善47.83%,震颤改善70.19%。具体分析震颤改善率:药物反应型为69.16%、无反应型为76.58%;左侧起病型为60.78%、右侧起病型为76.35%;上肢为85.97%、下肢为70.77%、下颌/嘴唇为53.23%。术后程控需要130 Hz以上的高频刺激震颤才能得到很好改善。结论STN-DBS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显著,UPDRSⅢ运动评分及震颤明显改善,H-Y分期下降。多巴胺药物无反应型静止性震颤改善率好于反应型,右侧肢体起病者好于左侧肢体起病者,上肢好于下肢及头部。震颤的程控仍然以高频刺激为主,其次为高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静止性震颤 深部刺激 疗效分析 丘脑底核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后4年的疗效双盲评估
6
作者 Rodriguez Oroz M.C. Zamerbide I. +2 位作者 Gyridi J. J.A. Obeso 李锐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2期30-30,共1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long term (4 years) efficacy of deep brain stimulat ion (DBS) of the subthalamic nucleus (STN) in advanced Parkinsons disease. Met hods: We performed a double blind crossover evaluation of...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long term (4 years) efficacy of deep brain stimulat ion (DBS) of the subthalamic nucleus (STN) in advanced Parkinsons disease. Met hods: We performed a double blind crossover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DBS of the STN in the“off”medication condition in 10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 ase. Assessments included th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 part III (motor) and two timed tests (arm tapping and walking). Open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stimulation in the off and on drug states preoperatively and at 1 and 4 years postoperatively was also conducted. The latter assessment include d the UPDRS parts II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III (dyskinesia scale and global assessment) as judged by the patient and examiner. The mean amount of lev odopa daily dose at base line, 1 year, and 4 years after surgery was compared. R esults: A significant (p < 0.04) effect of stimul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overa ll group regarding both the UPDRS motor and the timed tests. Open evaluation als o showed a significant benefit of STN DBS with respect to preoperative assessmen t in both the motor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s, dyskinesia scale, and in global assessment. Levodopa daily dose was reduced by 48%and 50%at 1 and 4 years,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1 and 4 years evaluati ons in any of the parameters evaluated. Complications due to stimulation were mi nor. Conclusions: DBS of the STN provides a significant and persistent anti par kinsonian effect in advanced Parkinsons disease 4 years after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刺激 丘脑底核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平均剂量 运动障碍 药物治疗 运动评分 刺激效果 测验结果
下载PDF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及术后认知功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任虹宇 马俊 +5 位作者 何森 陈文武 方建 司昊天 何承 李明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48-452,共5页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实施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10—2022-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PD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使用普拉克索联合STN-DBS治...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实施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10—2022-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PD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使用普拉克索联合STN-DBS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认知功能、帕金森核心症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统一PD评定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评分均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帕金森睡眠评分量表(PDSS)评分呈升高趋势,39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呈降低趋势,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 PD患者在普拉克索治疗基础上联合STN-DBS可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提高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深部刺激 普拉克索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进展
8
作者 张峰 孟凡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0-515,共6页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的常见非运动症状,发生率高,涉及多系统功能紊乱,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是帕金森病晚期的主要症状,也是患者病残的主要原因。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是帕金森病...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的常见非运动症状,发生率高,涉及多系统功能紊乱,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是帕金森病晚期的主要症状,也是患者病残的主要原因。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是帕金森病中晚期的有效治疗方法,对运动症状的改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对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综述STN-DBS对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提高临床对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的重视程度,并对术前评估、靶点选择、刺激参数设定、药物调整、术后疗效判定等得以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自主神经系统 深部刺激 丘脑底核 综述
下载PDF
磁共振T2、SWI序列定位丘脑底核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对比研究
9
作者 任虹宇 李永全 +5 位作者 马俊 司昊天 李明轩 何承 方琪星 王晓斌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T2序列及磁敏感加权(SWI)序列在丘脑底核(STN)的可视化效果及成像清晰度,研究不同序列定位的计划靶点与实际靶点的误差,并计算出误差量,以指导术前手术计划制定及影像学选择。方法收集并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 目的探究磁共振T2序列及磁敏感加权(SWI)序列在丘脑底核(STN)的可视化效果及成像清晰度,研究不同序列定位的计划靶点与实际靶点的误差,并计算出误差量,以指导术前手术计划制定及影像学选择。方法收集并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因帕金森病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且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共计1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扫描3DT1 bravo、T2、SWI序列。分别利用T2序列或SWI序列制定手术计划并生成相应手术坐标,所有患者均行双侧STN行DBS,共计22侧,术后复查高分辨率薄层颅脑CT并与术前MRI融合。术后重建电极尖端位置坐标,分别与T2计划坐标、SWI计划坐标两两对比,分析误差值。结果以T2为参考计划坐标与SWI为参考计划坐标对比。在两侧Z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SWI较T2深(2.16±1.02)mm;右侧SWI较T2深(2.13±1.62)mm。结论STN在SWI序列上显示的深度比在T2序列显示的深2 mm左右且更符合电生理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深部刺激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丘脑底核
下载PDF
早发型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后长期随访一例
10
作者 何平 徐欣 凌至培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5-558,共4页
患者男性,51岁,因肢体僵硬、运动减少8年,加重伴静止性震颤2年,于2016年3月13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患者于2008年(36岁)发病,表现为左上肢活动减少,以手部动作不灵活为主,后逐渐进展至左下肢,出现行走困难,2010年外院诊断为... 患者男性,51岁,因肢体僵硬、运动减少8年,加重伴静止性震颤2年,于2016年3月13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患者于2008年(36岁)发病,表现为左上肢活动减少,以手部动作不灵活为主,后逐渐进展至左下肢,出现行走困难,2010年外院诊断为帕金森病,予以多巴丝肼187.50 mg/次(2次/d)和吡贝地尔50 mg/次(2次/d)口服,运动迟缓明显改善,四肢活动基本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深部刺激 丘脑底核 苍白球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小剂量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司昊天 李永全 +4 位作者 任虹宇 王晓斌 张小广 马建功 何承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索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联合小剂量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对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1例P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治疗意愿随机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治疗,研... 目的:探索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联合小剂量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对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1例P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治疗意愿随机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STN-DB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mon的帕金森病综合评估量表(UPDR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帕金森氏睡眠量表(PDS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药物剂量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mon,患者的UPDRS-Ⅰ、UPDRS-Ⅱ、UPDRS-Ⅲ评分、HAMD-17评分、HAMA评分、PDSS评分和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可减少患者左旋多巴等效计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STN-DBS联合小剂量多巴丝肼治疗PD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障碍,减少抗PD药物剂量和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深部刺激 焦虑 抑郁 睡眠障碍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抑郁改善率相关脑功能连接分析
12
作者 常博文 梅加明 +3 位作者 熊赤 陈鹏 蒋曼丽 牛朝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2-539,共8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脑功能连接(FC)与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后抑郁改善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STN-DBS的38例帕金森病患者(包括帕金森病伴抑郁25例和帕金森病...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脑功能连接(FC)与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后抑郁改善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STN-DBS的38例帕金森病患者(包括帕金森病伴抑郁25例和帕金森病不伴抑郁13例)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2例健康志愿者,均进行静息态fMRI检查,术前和术后2年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估抑郁程度,计算抑郁改善率。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功能连接与抑郁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 帕金森病伴和不伴抑郁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存在34个差异功能连接(均P=0.000)。帕金森病伴抑郁与不伴抑郁患者存在4个差异功能连接,分别为左侧枕下回-右侧辅助运动区(t=6.028,P=0.000)、右侧岛叶-右侧外眶回(t=5.525,P=0.000)、左侧旁中央小叶-左侧枕下回(t=5.545,P=0.000)、右侧旁中央小叶-左侧枕下回(t=5.578,P=0.000)。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右侧枕上回-右侧岛叶zFC值(r_(s)=-0.544,P=0.009)和左侧颞下回-左侧岛叶zFC值(r_(s)=-0.765,P=0.010)与抑郁改善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右侧枕上回-右侧岛叶和左侧颞下回-左侧岛叶的功能连接与抑郁改善率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深部刺激 丘脑底核 抑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治疗老年帕金森患者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许文静 张洁 +2 位作者 彭菊 任虹宇 张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8期1738-1741,共4页
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STN-DBS)治疗老年帕金森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帕金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红黄双色球法分成传统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3例。传统组行STN-... 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STN-DBS)治疗老年帕金森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帕金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红黄双色球法分成传统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3例。传统组行STN-DBS治疗,研究组行机器人辅助STN-DB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帕金森病情状况,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睡眠状况和非运动症状,神经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95.35%)比传统组(79.07%)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术后6个月两组帕金森病量表(UPDRS)评分均有效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术后6个月两组心理社会适应量表(PAS)评分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提升幅度更大;帕金森病睡眠量表-2(PDSS-2)、非运动症状量表(PD-NMSS)评分均有效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术后6个月两组乙酰胆碱(Ach)水平均有效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提升幅度更大(P<0.05)。研究组(2.33%)比传统组(20.93%)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STN-DBS治疗老年帕金森患者效果更好,明显改善其术后6个月的帕金森病情状况,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睡眠状况和非运动症状及神经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双侧丘脑底核深部刺激植入 帕金森 神经因子
下载PDF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六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3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金爱国 徐波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 治疗 帕金森病
原文传递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对Meige综合征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15
作者 孙明贤 孟大伟 +3 位作者 王宁 付宗荟 喻小念 王林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观察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Meige综合征(Meige syndrome)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4月至2022年1月航空总医院行STN-DBS治疗的25例Meige综合征患者,比... 目的观察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Meige综合征(Meige syndrome)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4月至2022年1月航空总医院行STN-DBS治疗的25例Meige综合征患者,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年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和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运动评分量表(Burke-Fahn-Marsden dystonia rating scale,BFMDRS)评分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焦虑、抑郁改善程度与BFMDRS改善程度、运动障碍改善程度、功能障碍改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Meige综合征患者STN-DBS治疗≥1年时其HAMA评分、HAMD评分和BFMD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HAMA、HAMD及BFMDRS改善率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63%(25%,77%)、67%(30%,80%)、79%(55%,86%);HAMA评分改善率与BFMDRS评分改善率和运动障碍评分改善率呈正相关(r=0.511,P=0.009;r=0.407,P=0.043),与患者的功能障碍评分改善率无相关性(P>0.05),HAMD评分改善率与BFMDRS评分改善率和运动障碍评分改善率、功能障碍评分改善率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STN-DBS能明显改善Meige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水平,且焦虑症状改善与运动症状改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刺激 丘脑底核 MEIGE综合征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对情感和认知的影响
16
作者 王云鹏 杜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70,共5页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STN-DBS)是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运动症状的有效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其对情感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本文综述了STN-DBS治疗PD患者情感...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STN-DBS)是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运动症状的有效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其对情感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本文综述了STN-DBS治疗PD患者情感和认知功能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短期研究显示,STN-DBS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同时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小。然而,长期随访研究表明,情感改善效果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弱,认知功能可能出现显著下降。此外,丘脑底核不同亚区的刺激对情感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前外侧区域的刺激在情感改善方面效果更好,而腹侧区域的刺激则对认知功能保护作用更强。本文强调了在实施STN-DBS治疗时,应持续监测和管理患者的心理和认知功能,并考虑不同亚区刺激的精准定位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底核 深部刺激 帕金森病 情绪 认知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下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中丘脑底核电生理监测比较
17
作者 刘佳兵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中丘脑底核电生理监测结果。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STN-DBS的6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0~75岁,病程≥5年。按照随...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中丘脑底核电生理监测结果。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STN-DBS的6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0~75岁,病程≥5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局麻组与全麻组,每组30例。术中定位并监测两组左右两侧丘脑底核电生理信号长度、电极靶点径向误差,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均记录到丘脑底核典型放电,并定位其感觉运动功能亚区。两组左右两侧丘脑底核电生理信号长度无论是中间针道还是前方针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3%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丘脑底核电生理信号长度无论是左侧还是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中与术后MRI的图像融合发现两组电极靶点径向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左旋多巴冲击试验(UPDRS-Ⅲ)量表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麻醉方式下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均不会对丘脑底核电生理信号造成明显影响,当全身麻醉BIS值为70时微电极可记录到清晰的丘脑底核电生理信号,有利于电极精准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电生理学 深部刺激
下载PDF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海姣 陈邓 +3 位作者 朱丽娜 谭戈 徐达 刘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目的评价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subthalamic nucleus、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STN、Parkinson disease、random等英文检索词,计算机检索1980年1月1日-2016年10月1日美国国立医学... 目的评价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subthalamic nucleus、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STN、Parkinson disease、random等英文检索词,计算机检索1980年1月1日-2016年10月1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采用Jadad量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和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获得3245篇文献,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最终纳入6项高质量(Jadad评分≥4分)临床试验共958例帕金森病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帕金森病患者服药(SMD=-0.570,95%CI:-0.710^-0.430;P=0.000)和未服药(SMD=-1.170,95%CI:-1.500^-0.850;P=0.000)状态下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以及UPDRSⅠ评分(SMD=-0.150,95%CI:-0.290^-0.010;P=0.030)和39项帕金森病调查表评分(SMD=-0.510,95%CI:-0.660^-0.370;P=0.000);但增加严重不良事件(RD=0.140,95%CI:0.090~0.190;P=0.000)和构音障碍不良事件(RD=0.070,95%CI:0.010~0.120;P=0.020)发生率,而减少运动障碍不良事件发生率(RR=0.450,95%CI:0.330~0.620;P=0.000)。结论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但术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构音障碍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深部刺激 药物疗法 META分析
下载PDF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疗效(术后2年随访) 被引量:16
19
作者 钱浩 刘金龙 +11 位作者 符小丽 冼文彪 柯春龙 刘妍梅 陈杰 郑一帆 叶小帆 陈曦 陈玲 裴中 黎锦如 刘焯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4-290,共7页
目的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术后2年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双侧STN-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于术前、术后分别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 目的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术后2年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双侧STN-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于术前、术后分别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Schwab&Englan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帕金森病睡眠评估量表中文版(PDSS-CV)等评价其临床情况;术后半年、1年及2年定期随访,同时记录各时间点抗PD药物的剂量及DBS的刺激参数。结果 16例患者术后随访满2年,开机未服药及开机服药状态与术前未服药状态相比,UPDRSⅢ、震颤、强直、迟缓及中轴症状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术前服药状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期时间由术前(6.3±0.8)h/d缩短至(2.8±0.6)h/d(P=0.008),术后2年H&Y及PDQ-39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运动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抗PD药物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减少了44.4%。刺激参数:电压由开机时的(1.6±0.2)V增加至(2.3±0.3)V(P=0.001);脉宽由开机时的(61.9±5.1)μs增加至(71.3±14.0)μs(P=0.007);频率由(131.7±5.6)Hz增加至(146.0±18.5)Hz(P=0.006)。结论 双侧STN-DBS术后2年对中晚期PD患者的运动症状疗效肯定,能有效减少抗PD药物用量,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且可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深部刺激 运动症状 非运动症状
下载PDF
脑深部刺激术中丘脑底核靶点定位方法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5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曹依群 徐波涛 金爱国 郑浩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7-189,F003,共4页
目的 分析脑深部刺激术 (DBS)中丘脑底核 (STN)靶点的定位方法。方法 对 30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STNDBS治疗 ,其中单侧 19例 ,双侧 11例。MRI扫描后 ,采用图像和坐标相结合的方法计算STN靶点坐标 ,微电极记录细胞放电 ,植入电极刺... 目的 分析脑深部刺激术 (DBS)中丘脑底核 (STN)靶点的定位方法。方法 对 30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STNDBS治疗 ,其中单侧 19例 ,双侧 11例。MRI扫描后 ,采用图像和坐标相结合的方法计算STN靶点坐标 ,微电极记录细胞放电 ,植入电极刺激 ,观察刺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MRI能显示STN ,微电极记录能明确STN边界 ,术中植入电极刺激能观察患者的刺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论 MRI图像直接定位STN较准确 ,微电极记录和植入电极刺激能对靶点定位作进一步验证和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刺激 丘脑底核 靶点 定位方法 帕金森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