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26
1
作者 吴玉红 蔡青年 +2 位作者 林超文 赵欣 程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7-282,共6页
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田边界、农田、果园和退耕林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中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共获得中型土壤动物5756只,分别隶属于8纲、20类,其中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常... 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田边界、农田、果园和退耕林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中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共获得中型土壤动物5756只,分别隶属于8纲、20类,其中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常见类群为膜翅目和双尾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和DG多样性指数存在明显差异,退耕林地、果园和农田边界的个体密度在冬季和春季均显著高于农田,DG多样性指数在春季显著高于农田;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但个体密度表聚性要比类群数明显;土地利用方式对中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半自然生境农田边界和退耕林地的存在对于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土地利用 紫色土丘陵
下载PDF
四川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玉红 蔡青年 +3 位作者 林超文 陈一兵 李玉英 程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40,共7页
为了解不同利用方式土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田边界、农田、果园和退耕林地进行了大型土壤动物调查,采用野外手捡法共采集大型土壤动物2838只,隶属于3门9纲24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 为了解不同利用方式土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田边界、农田、果园和退耕林地进行了大型土壤动物调查,采用野外手捡法共采集大型土壤动物2838只,隶属于3门9纲24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类群数和DG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冬季,农田边界的个体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类群数和DG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退耕林地和农田;农田的个体密度、类群数和DG多样性指数明显处于最低水平。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性。Jaccard相似性系数和Grower系数表明农田边界、果园与退耕林地三者间相似程度较高,农田与农田边界、退耕林地、果园之间相似程度较低。研究认为土地利用方式对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农田边界的存在对大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土地利用 紫色土丘陵
下载PDF
湘中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示范区农业生态工程设计 被引量:9
3
作者 谢庭生 谢树春 赵玲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82,共6页
在对湖南中部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示范区农业生态工程拟定目标 ,进行背景调查的基础上 ,划分了土地生态类型 ,提出了农业生态工程的任务和设计的内容 ,制订了设计方案 ,包括 11个生态工程类型和相应的生态技术 ,以及 3个农业生态工程区... 在对湖南中部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示范区农业生态工程拟定目标 ,进行背景调查的基础上 ,划分了土地生态类型 ,提出了农业生态工程的任务和设计的内容 ,制订了设计方案 ,包括 11个生态工程类型和相应的生态技术 ,以及 3个农业生态工程区。 6年来 ,在示范区按照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 ,进行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紫色土丘陵 综合治理 湘中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紫色土丘陵区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文萍 雷孝章 +1 位作者 刘兴年 曹叔尤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37-139,共3页
四川盆地丘陵区是该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村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穷的重要原因。文章根据四川盆地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大、强度高的特征及其致害因素,探讨了水土流失原因。水土流失破坏生... 四川盆地丘陵区是该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村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穷的重要原因。文章根据四川盆地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大、强度高的特征及其致害因素,探讨了水土流失原因。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及耕地资源,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水旱洪涝灾害,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蓄水抗旱能力降低。由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整治坡面水系,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强化人口管理等,从而使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加强对紫色砂页岩丘陵区的治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不仅利于四川盆地丘陵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对改善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紫色土丘陵 水土流失 防治对策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水体N、P含量及其环境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美荣 朱波 +1 位作者 陈克亮 李庆召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S1期487-490,共4页
N、P各形态浓度在川中丘陵区小流域的水体中显示出明显的时空特征,在地表水中,以旱地为主的小流域上部的硝态氮、氨态氮、全氮要低于小流域下部水田的,而以流域人口密度较大的群英池和小流域下部的沟道水中氨态氮浓度较高,说明人为活动... N、P各形态浓度在川中丘陵区小流域的水体中显示出明显的时空特征,在地表水中,以旱地为主的小流域上部的硝态氮、氨态氮、全氮要低于小流域下部水田的,而以流域人口密度较大的群英池和小流域下部的沟道水中氨态氮浓度较高,说明人为活动对其影响较大。在地下水中以小流域上部为最高,明显高于该流域的中下部;它们的季节变化与流域降水的季节变化基本是一致的。紫色土丘陵区水体富N,地下水NO_3^--N超标率达60%,;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尚未出现P的富营养,但潜在的污染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 氮磷含量 环境特征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区典型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7
6
作者 代富强 刘刚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4期23-30,共8页
为科学合理选择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利用特尔斐(Delphi)法和模糊数学原理,对紫色土丘陵区典型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区域适宜性评价。以问卷调查为基础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从"求-供"和"产-望"2个角度建立2套评价指标体... 为科学合理选择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利用特尔斐(Delphi)法和模糊数学原理,对紫色土丘陵区典型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区域适宜性评价。以问卷调查为基础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从"求-供"和"产-望"2个角度建立2套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指标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之间的关系选择单项指标评价模型,采用特尔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结合加权求和与几何平均方法对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并以四川省遂宁市群力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专家注重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和自然环境效益,当地农民则看重措施实施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群力村较为普遍的4种水土保持措施中,退耕还草最为适宜,其次为退耕还林,等高耕作和梯田的适宜性相对较小,与实际推广情况一致;梯田和等高耕作的适宜性较低主要受到农村劳动力数量、农民投资能力和措施社会经济效益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求-供 产-望 适宜性 紫色土丘陵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区农用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崔灵周 丁文峰 李占斌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3期207-209,共3页
依据定位观测数据,对紫色土丘陵区农用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农用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水、蒸发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三峰三谷型;垂直梯度变化由于受降雨入渗分布与土壤水分... 依据定位观测数据,对紫色土丘陵区农用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农用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水、蒸发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三峰三谷型;垂直梯度变化由于受降雨入渗分布与土壤水分向上蒸发的综合作用,基本表现为增长型。并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的垂直梯度变化进行了具体描述和层次划分。最后,通过分析该地区典型农作物及其不同栽培方式对农用地土壤水分的影响,认为优化农作物栽培方式是提高紫色土丘陵区农用地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减少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丘陵 土壤水分 农用地 水分动态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侵蚀沟建植物篱自然植被恢复及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谢庭生 罗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65,共4页
植物活篱笆恢复紫色土侵蚀沟植被及水土流失特征研究结果:(1)香根草、芦竹栽植半年即可形成植物篱笆,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显著.据1999年测定,无植物篱处理年径流量为4 210.44 t/hm2,泥沙流失量为1 726.61 t/hm2,而植物篱处理年径流量只为... 植物活篱笆恢复紫色土侵蚀沟植被及水土流失特征研究结果:(1)香根草、芦竹栽植半年即可形成植物篱笆,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显著.据1999年测定,无植物篱处理年径流量为4 210.44 t/hm2,泥沙流失量为1 726.61 t/hm2,而植物篱处理年径流量只为无植物篱处理的7.2%,泥沙流失量为1%;因而被阻截的泥沙在植物篱笆上方淤积,可增厚土层10~20 cm/a,有了土层,植被慢慢恢复,植物篱第1年覆盖度为3%,第2年为10%,第3年为25%,第4年达40%.(2)紫色土坡地水土流失周年变化以5月和6月为高峰期,高峰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总和的45%左右,水土流失为全年流失量的30%左右.由于植物根系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容重减轻,孔隙增加,因而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流速率均显著高于无植物篱处理,降雨量多,径流也多,同时也有较多的水入渗进入农田生态系统,而无植物篱则相反,降雨多,径流多,而进入农田生态系统的水也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侵蚀沟 紫色土丘陵 植被 水土流失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氮磷储量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义玲 李太魁 +1 位作者 顾令爽 杨小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1期133-137,共5页
[目的]了解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氮磷特征。[方法]采集典型小流域林地、旱地、水旱轮作田的分层土壤样品,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氮磷含量及储量变化,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氮磷库的影响。... [目的]了解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氮磷特征。[方法]采集典型小流域林地、旱地、水旱轮作田的分层土壤样品,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氮磷含量及储量变化,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氮磷库的影响。[结果]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氮、硝态氮、全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同土层土壤全氮含量表现为水旱轮作田>林地>旱地,旱地和水旱轮作田的硝态氮、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林地。土壤全氮、硝态氮、全磷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土壤全氮储量表现为水旱轮作田(684 t/hm2)>旱地(448 t/hm2)>林地(372 t/hm2);土壤全磷储量与土壤全氮储量变化规律相似,水旱轮作田土壤全磷储量(389 t/kg)最高,其次是旱地(373 t/hm2)和林地(153 t/hm2);林地与旱地、水旱轮作田土壤硝态氮储量具有显著差异,且表现为旱地(104.68 kg/hm2)>水旱轮作田(79.70 kg/hm2)>林地(14.81 kg/hm2)。[结论]紫色土丘陵区林地土壤养分固持潜力较大,而耕地土壤氮磷等养分流失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丘陵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全氮储量 土壤全磷储量 垂直分布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坡面侵蚀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正发 史东梅 +2 位作者 郭宏忠 蒋光毅 唐学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7,共6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分析了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坡面侵蚀过程地表石砾化、土层厚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利用建立的流失土层厚度计算方程对重庆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流失土层厚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在降雨前、3次降雨后、6次降雨后,小...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分析了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坡面侵蚀过程地表石砾化、土层厚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利用建立的流失土层厚度计算方程对重庆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流失土层厚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在降雨前、3次降雨后、6次降雨后,小区地表石砾覆盖度分别为1.5%,2.4%和12.2%,地表石砾覆盖度与累积产沙量正相关,在相同产沙量条件下,后期降雨侵蚀产沙造成的石砾化程度更为显著;(2)在模拟降雨前期,随着降雨量增大坡面流失土层厚度增加很快,4场降雨后降雨量增大导致的流失土层厚度增长率减少;不同地形因子组合下,累积雨量与流失土层厚度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3)重庆地区无措施裸露坡耕地年均流失土层厚度为4.479 mm,大于年均成土厚度,作物覆盖顺坡耕地、作物覆盖横坡耕地、植物篱坡耕地、作物覆盖水平梯地、林地和荒草地年均流失土层厚度分别为1.931,0.728,0.533,0.041,0.001,0.079 mm,均小于年均成土厚度;重庆地区流失土层厚度大小为:渝东南地区>渝中部区>渝东北区>主城区>渝西地区,研究可为重庆市水土保持分区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侵蚀 响应 石砾化 坡耕地 紫色土丘陵
下载PDF
湘中紫色土丘陵区建立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的途径与效益——以湖南省衡南县谭子山镇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谢庭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4-628,共5页
本文针对湘中紫色土丘岗地区的自然特点、生态现状 ,按照一定原则 ,提出了紫色土丘陵开发治理优化农业生态模式设计方案 ;并根据在这一地区的定位试验研究 。
关键词 湖南 衡南县 谭子山镇 紫色土丘陵 农业生态模式 生态系统结构 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区日本野漆树幼林地套种农作物效应试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芳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38-40,44,共4页
日本野漆树是一种高效经济林树种,幼龄期树冠小,郁闭度低;而紫色土富含磷钾,对农作物,尤其是豆科作物生长有利。对紫色土丘陵区日本野漆树幼林地开展了林地套种农作物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完全控制,... 日本野漆树是一种高效经济林树种,幼龄期树冠小,郁闭度低;而紫色土富含磷钾,对农作物,尤其是豆科作物生长有利。对紫色土丘陵区日本野漆树幼林地开展了林地套种农作物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完全控制,野漆树生长加快,漆籽产量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总收入增加,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漆树幼林地 农作物套种 生态效应 经济效应 紫色土丘陵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岗地泸溪葡萄桐引种试验
13
作者 柏富通 《湖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7-27,共1页
泸溪葡萄桐是一个自然杂交的优良农家品种,其特点是盛果期早,结实丛性强,产量较高,并能保持相对的遗传稳定性。1985年开始,我县按照省、市林业部门下达的《沪溪葡萄桐引种区试》项目的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丘陵紫色土岗地进行试验,收... 泸溪葡萄桐是一个自然杂交的优良农家品种,其特点是盛果期早,结实丛性强,产量较高,并能保持相对的遗传稳定性。1985年开始,我县按照省、市林业部门下达的《沪溪葡萄桐引种区试》项目的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丘陵紫色土岗地进行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5年营造油桐林4530亩,1988年8月经省营林局、设计院检查验收,保存面积4003亩,其中34%的油桐林已投产,总产油5308公斤,亩平3.9公斤。试验区属紫色页岩发育的紫色土,海拔150-300米,坡度25-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溪葡萄桐 引种试验 丘陵紫色土
下载PDF
开发丘陵区紫色土发展“三高”农业综合配套技术
14
作者 袁天文 龚正样 《四川农业科技》 2000年第5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高产 优质 高效 农业综合技术 丘陵紫色土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区土壤入渗及其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莫斌 陈晓燕 +7 位作者 刘涛 杨以翠 黄秀凤 黄启亮 林芷行 简慧 周土金 申云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为了研究紫色土丘陵区林草地土壤入渗规律,并对比不同测定方法间的差异性,采用点源入渗法、双环法和环刀法对其入渗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入渗过程呈现的规律性比草地的好,且用点源入渗法和环刀法测定进入稳定阶段用时较双环... 为了研究紫色土丘陵区林草地土壤入渗规律,并对比不同测定方法间的差异性,采用点源入渗法、双环法和环刀法对其入渗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入渗过程呈现的规律性比草地的好,且用点源入渗法和环刀法测定进入稳定阶段用时较双环法快1倍以上;采用4种入渗模型对土壤入渗过程拟合的效果表现为Horton模型(R^2=0.953)>通用经验模型(R^2=0.941)>Kostiakov模型(R^2=0.920)>Philip模型(R^2=0.819),且草地的拟合效果比林地的好;林地的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比草地的大,分别大了21.03%~116%,30.43%~102.56%,26.35%~112.73%;2种地类的初渗速率大小为点源入渗法>双环法>环刀法,稳渗速率表现为双环法>环刀法>点源入渗法,平均入渗率则为双环法>点源入渗法>环刀法;土壤入渗性能各项指标与其理化性质相关性差别较大。点源入渗法在紫色土丘陵区尚属新方法,在研究中应视情况而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测定方法 入渗性能 紫色土丘陵 入渗模型 入渗影响因素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条件土壤的可蚀性K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薛永伟 王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88-491,共4页
利用侵蚀-生产力评价模型(erosion-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简称EPIC)模型对紫色土小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进行估算,研究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的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颗粒组成的变化是影响紫色土小流域土壤... 利用侵蚀-生产力评价模型(erosion-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简称EPIC)模型对紫色土小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进行估算,研究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的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颗粒组成的变化是影响紫色土小流域土壤可蚀性大小的主要因素,沙粒含量越高,土壤可蚀性K值愈大,粉粒、黏粒、有机质的含量越高,土壤可蚀性K值愈小;(2)流域中6种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可蚀性指标K均值排序为荒草地>柑橘林地>马尾松林地>槐树林地>甘薯地>玉米地;(3)研究区紫色土小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总体分布趋势是自东向西随着流域海拔的降低而降低,呈条带状分布,南北两侧高,中间低。随着海拔的降低,除槐树林外,5种地类的可蚀性指标K值大致呈减小趋势,表现为K_(上游)>K_(中游)>K_(下游);在槐树林地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表现为K_(上游)<K_(中游)<K_(下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侵性 紫色土丘陵 小流域 EPIC模型 土地利用条件 土壤侵蚀预报 可蚀性K值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区甜橙施肥技术
17
作者 李仕培 刘庆普 邓相秋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4期80-81,共2页
总结甜橙的营养特性和需肥规律,根据其缺素症状提出防治措施,概述甜橙种植的科学施肥技术,以期促进甜橙的优质栽培,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甜橙 施肥技术 紫色土丘陵
下载PDF
紫色丘陵坡地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理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谢均强 史东梅 +1 位作者 张兵 史晓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8-112,共5页
对紫色土丘陵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理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农耕地由于受耕作活动的影响,表层土壤松散,容重(1.46g/cm3)最小,总孔隙度(46.3%)最大,土壤紧实程度较低,不利于抵抗径流的冲刷;竹林地土壤机械组成分形维数D(2.58)<... 对紫色土丘陵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理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农耕地由于受耕作活动的影响,表层土壤松散,容重(1.46g/cm3)最小,总孔隙度(46.3%)最大,土壤紧实程度较低,不利于抵抗径流的冲刷;竹林地土壤机械组成分形维数D(2.58)<农林混作型耕地(2.62)<传统农耕地(2.64)<园地(2.67),团聚体破坏率(PAD)竹林地(32.6%)<园地(38.5%)<传统农耕地(43.1%)<农林混作型耕地(51.9%),说明竹林地土壤结构性和团聚体水稳性相对较好,土壤抵抗侵蚀的能力更强;园地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整体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农林混作型耕地具有部分园地土壤的特点.比较上述特点,园地和农林混作型耕地两种土地利用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土壤侵蚀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丘陵 用地类型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紫色土坡地不同种植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创军 杨立中 +3 位作者 唐家良 杨红薇 白平 吴鹏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96-199,共4页
在小区试验基础上对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农业种植模式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土壤养分、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等进行了观测,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模式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指标不同权重比例下,紫苏+连翘间作模... 在小区试验基础上对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农业种植模式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土壤养分、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等进行了观测,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模式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指标不同权重比例下,紫苏+连翘间作模式、山药+辣椒间作模式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均较高,玉米/红苕的传统种植模式综合效益最低。结果说明:该区域传统种植模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应调整种植结构,寻找符合当地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优化种植模式。因此,我国紫色土丘陵区坡地适宜发展和推广以牧草和中草药为间作植物的复合种植模式,此举可推动区域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丘陵 种植模式 生态经济效益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湘中紫色土丘岗区农业生态工程优化模式的效益分析——以衡南县谭子山镇工联村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亚平 张慧颖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84-88,共5页
湘中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岗地分布广泛,这里普遍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地区甚至基岩裸露,土地荒芜,呈现红色荒漠化现象。本文以衡南县工联村为例,针对湘中紫色土丘岗区综合开发项目示范区的农业生态工程优化模式,采用层次分析法和... 湘中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岗地分布广泛,这里普遍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地区甚至基岩裸露,土地荒芜,呈现红色荒漠化现象。本文以衡南县工联村为例,针对湘中紫色土丘岗区综合开发项目示范区的农业生态工程优化模式,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分别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1990年与2001年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工联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数均有显著提高,并已由非生态农业阶段发展进入到良性生态农业阶段,为湘中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丘陵 农业生态工程 优化模式 效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