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烯硫脲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何立 蒋明森 +3 位作者 蔡国斌 杨孟祥 易新元 曾宪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1-353,共3页
目的 观察丙烯硫脲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病变的影响。方法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2 2d后 ,隔日一次按 30 0mg/kg腹腔注射酚酶抑制剂丙烯硫脲 ,至感染后 4 2d剖杀动物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感染对照... 目的 观察丙烯硫脲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病变的影响。方法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2 2d后 ,隔日一次按 30 0mg/kg腹腔注射酚酶抑制剂丙烯硫脲 ,至感染后 4 2d剖杀动物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感染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小鼠肝脏表现为散在分布的炎性细胞浸润灶 ,中心未见虫卵 ,仅见一些颗粒状物质。其平均直径和面积均较感染对照组的典型虫卵肉芽肿显著减小 (P <0 .0 1)。结论 感染小鼠腹腔注射丙烯硫脲后肝脏内未见虫卵肉芽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丙烯硫脲 肝脏病理变化 感染
下载PDF
蒙脱土/聚丙烯硫脲复合材料对铬(Ⅵ)吸附行为 被引量:5
2
作者 常玥 柳宏伟 +4 位作者 吕学谦 任小宁 陈虎魁 查飞 郝亚东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26-1230,1245,共6页
制备了蒙脱土/聚丙烯硫脲复合材料,考察了该材料对Cr(Ⅵ)的吸附能力,研究了震荡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的pH值、温度对吸附剂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13K的温度下,吸附剂用量为20mg,震荡时间为3h,pH=1时,最大吸附量可达53.13mg/... 制备了蒙脱土/聚丙烯硫脲复合材料,考察了该材料对Cr(Ⅵ)的吸附能力,研究了震荡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的pH值、温度对吸附剂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13K的温度下,吸附剂用量为20mg,震荡时间为3h,pH=1时,最大吸附量可达53.13mg/g。该等温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方程进行较好拟合,动力学研究表明Cr(Ⅵ)在蒙脱土/聚丙烯硫脲上的吸附机理符合二级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聚丙烯硫脲 复合材料 Cr(Ⅵ) 吸附等温方程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丙烯硫脲对日本血吸虫酚酶抑制作用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立 章莹 +3 位作者 蒋明森 蔡国斌 赵琴平 杨孟祥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 通过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丙烯硫脲对小鼠体内、体外日本血吸虫成虫酚酶 (phenol oxidase,PO)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4 2 d日本血吸虫活成虫置于含 2 5 mmol/L 邻苯二酚的磷酸盐缓冲液 (p H6 .8)中 ,2 8℃下孵育 30 min,取出虫体... 目的 通过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丙烯硫脲对小鼠体内、体外日本血吸虫成虫酚酶 (phenol oxidase,PO)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4 2 d日本血吸虫活成虫置于含 2 5 mmol/L 邻苯二酚的磷酸盐缓冲液 (p H6 .8)中 ,2 8℃下孵育 30 min,取出虫体置载玻片上 ,加 2滴含 0 .1%戊巴比妥钠的 PBS溶液 ,置 L eica荧光显微镜下 ,分别在普通光照和紫外光激发下观察酚酶在虫体内的组织学定位。体外抑制实验时 ,加底物前先将成虫置于含 5mm ol/L 丙烯硫脲的 PBS溶液中 ,2 8℃下孵育 10 min;体内抑制实验时 ,在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2 0 d后 ,按30 0 m g/kg隔日 1次腹腔注射丙烯硫脲。结果 体外抑制实验组雌虫卵黄腺及子宫内虫卵卵壳和雄虫体壁表层的桔黄色荧光或赭褐色颜色反应均基本消失 ;体内抑制实验组雌虫子宫内未见虫卵或虫卵样物质 ,仅见大量泥沙样卵黄颗粒 ,其荧光或颜色反应也基本消失。结论 通过一种更灵敏的显示酚酶活性的组织学定位方法 ,观察到不仅雌虫含有酚酶 ,雄虫也有酚酶活性。证明丙烯硫脲对血吸虫成虫的酚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硫脲 日本血吸虫 酚酶活性 抑制作用 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丙烯硫脲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康标 徐炜枫 +1 位作者 黄彧 韩凯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7-40,共4页
为了解丙烯硫脲在黄瓜和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文章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江苏、湖南和北京三个地方的黄瓜和土壤中丙烯硫脲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丙烯硫脲在黄瓜中半衰期为3.28 d^4.41 d,在土壤中半衰期为3.66 d^6.51 d.其消解符合一级... 为了解丙烯硫脲在黄瓜和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文章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江苏、湖南和北京三个地方的黄瓜和土壤中丙烯硫脲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丙烯硫脲在黄瓜中半衰期为3.28 d^4.41 d,在土壤中半衰期为3.66 d^6.51 d.其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硫脲 黄瓜 残留 消解动态
下载PDF
浸铜液中丙烯硫脲和Fe^(2+)离子浓度的快速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家园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7-19,共3页
根据铂电极上丙烯硫脲对铜电沉积过程的阻化效应和Fe2+离子的电化学氧化特性,用DZ-1B型电镀添加剂测定仪快速测定浸铜液中丙烯硫脲和Fe2+离子浓度。
关键词 丙烯硫脲 浸铜液 离子浓度 电镀 镀铜
下载PDF
丙森锌原药中丙烯硫脲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6
作者 李秀环 许春丽 +3 位作者 吴进龙 刘萍萍 曹立冬 黄啟良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8期39-43,共5页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0.05%(v/v)四氢呋喃水为流动相,使用Eclipse XDB-C_(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33nm波长下对丙森锌原药中PTU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最...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0.05%(v/v)四氢呋喃水为流动相,使用Eclipse XDB-C_(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33nm波长下对丙森锌原药中PTU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最低检浓度为0.03mg/L,标准偏差为0.02,变异系数为2.76%,平均回收率为97.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森锌原药 丙烯硫脲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酸性介质中丙烯基硫脲对铜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影响的EQCM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国良 周剑章 +2 位作者 林仲华 卢江红 林进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99-1702,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酸性介质中铜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以及丙烯基硫脲(AT)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M/n分别为32.0和34.2g/mol,都是两电子过程,其间未检测到Cu(Ⅰ)中... 采用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酸性介质中铜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以及丙烯基硫脲(AT)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M/n分别为32.0和34.2g/mol,都是两电子过程,其间未检测到Cu(Ⅰ)中间产物.AT改变了铜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的历程.在含AT的溶液中,铜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M/n分别为61.9和65.4g/mol,可指认铜阳极溶出产物为CuAT+,并提出了AT存在下Cu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反应机理;从电极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Cu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 电沉积 阳极溶出 丙烯硫脲
下载PDF
丙烯基硫脲与银电极表面相互作用的EQCM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洵 卢江红 +1 位作者 陈碧桑 陈国良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6-82,共7页
运用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酸性介质中银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以及丙烯基硫脲(ATU)对该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硝酸银溶液中,银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实验测定值M w/n分别为18.3和43.4g/mol... 运用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酸性介质中银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以及丙烯基硫脲(ATU)对该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硝酸银溶液中,银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实验测定值M w/n分别为18.3和43.4g/mol,尽管实验测定值与银1-电子过程的M w/n理论值(108g/mol)相差甚大,但考虑到酸性介质中氢电极过程的影响,仍可指认:在酸性AgNO3溶液中,银的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均为1-电子过程.在含有丙烯基硫脲(ATU)溶液中,Ag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M w/n实验测定值分别为104.1和106.3 g/mol,与Ag的1-电子过程的M w/n理论值非常接近,指示丙烯基硫脲(ATU)并不改变银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机理,但ATU阻化了氢的析出,促进了银的电极过程,加大了电极过程的可逆程度.本文从电极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Ag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EQCM 电沉积 阳极溶出 丙烯硫脲
下载PDF
钉螺酚氧化酶活性及丙烯基硫脲对其影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书林 王少圣 +3 位作者 唐小牛 刘文艳 高锡银 杨进孙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65-166,170,共3页
目的:了解钉螺体内酚氧化酶的活性及观察丙烯基硫脲对其活性的影响。方法:①酶组织化学法检测钉螺体内酚氧化酶:采自芜湖江滩的钉螺成螺(包括雄螺和雌螺),解剖后,软体组织置含50 mmol/L邻苯二酚的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37℃孵育,于第0... 目的:了解钉螺体内酚氧化酶的活性及观察丙烯基硫脲对其活性的影响。方法:①酶组织化学法检测钉螺体内酚氧化酶:采自芜湖江滩的钉螺成螺(包括雄螺和雌螺),解剖后,软体组织置含50 mmol/L邻苯二酚的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37℃孵育,于第0、5、30 min,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螺体内的分布并记录。②丙烯基硫脲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解剖后的钉螺成螺软体组织,在置入邻苯二酚缓冲液的第0、5、10 min后与丙烯基硫脲作用5 min,最后置入邻苯二酚缓冲液中,观察酚氧化酶催化活性。结果:酶组织化学法显示,钉螺的肝脏部位出现酚氧化酶催化底物邻苯二酚生成的最终产物黑色素。经丙烯基硫脲作用后,酚氧化酶活性被抑制,停止生成黑色素。结论:雌雄钉螺体内均存在酚氧化酶,而且在肝脏部位可能具有较高的酶活性。丙烯基硫脲对酚氧化酶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酚氧化酶 酶组织化学 丙烯硫脲
下载PDF
丙烯基硫脲和钼酸钠对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酚二磺酸光度法测定硝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欣然 何岩 +1 位作者 朱瑾 黄民生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9年第3期149-155,共7页
引入抑制剂是研究自然界氮循环的常用手段,然而抑制剂的存在可能会对某些指标(如硝态氮)的测定产生不利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态氮的结果易受干扰物质(抑制剂)的影响,其中丙烯基硫脲(ATU)对于硝态氮测定结果的影响难... 引入抑制剂是研究自然界氮循环的常用手段,然而抑制剂的存在可能会对某些指标(如硝态氮)的测定产生不利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态氮的结果易受干扰物质(抑制剂)的影响,其中丙烯基硫脲(ATU)对于硝态氮测定结果的影响难以校正或消除,钼酸钠在220nm波长处的光谱吸收峰对硝态氮的吸收峰产生了覆盖,导致其测定结果偏差大;酚二磺酸光度法不易受干扰物质影响,在丙烯基硫脲或钼酸钠存在时测定结果稳定可信,可作为硝态氮测定方法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剂 丙烯硫脲(ATU) 钼酸钠 硝态氮测定
下载PDF
丙烯基硫脲对铝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成 江峰 +2 位作者 林海潮 余刚 丁晖 《全面腐蚀控制》 2000年第5期12-15,共4页
本文通过应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丙烯基硫脲对铝合金在 3 5 %氯化钠溶液中的缓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丙烯基硫脲对铝合金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 ,当丙烯基硫脲的浓度较低时 ,这种缓蚀作用主要是同时抑制了铝合金的阳... 本文通过应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丙烯基硫脲对铝合金在 3 5 %氯化钠溶液中的缓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丙烯基硫脲对铝合金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 ,当丙烯基硫脲的浓度较低时 ,这种缓蚀作用主要是同时抑制了铝合金的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 ,当浓度较高时 ,对阳极有促进作用 ,而对阴极有抑制作用 ,但对阴极的抑制作用大于对阳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结果使铝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降低 ,表现出缓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缓蚀剂 丙烯硫脲 缓蚀作用 氯化钠
下载PDF
丙烯基硫脲对低磷化学镀镍沉积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永忠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2-125,共4页
通过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了丙烯基硫脲对低磷化学镀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基硫脲在低浓度时(<5mg/L),通过电子转移机理加速了Ni2+的还原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加速作用;在高浓度时(>5mg/L),由于电极表面较厚... 通过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了丙烯基硫脲对低磷化学镀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基硫脲在低浓度时(<5mg/L),通过电子转移机理加速了Ni2+的还原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加速作用;在高浓度时(>5mg/L),由于电极表面较厚吸附层的存在,阻碍了H2PO-2在催化表面的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硫脲 化学镀镍 沉积过程 低磷
下载PDF
丙烯基硫脲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共聚反应研究
13
作者 路建美 朱秀林 +2 位作者 程振平 李敏 姜琦松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641-645,646,共6页
利用微波辐射方法对丙烯基硫脲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共聚反应进行研究,同时与相应的热聚合进行比较,证实了丙烯基硫脲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不同的反应体系(溶液聚合和固相聚合)及不同的聚合方式(微波辐射聚合和加热... 利用微波辐射方法对丙烯基硫脲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共聚反应进行研究,同时与相应的热聚合进行比较,证实了丙烯基硫脲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不同的反应体系(溶液聚合和固相聚合)及不同的聚合方式(微波辐射聚合和加热聚合),其反应活性不同。用气相色谱法测得在微波团相有引发剂时的竞聚率分别为丙烯基硫脲的r1=0.9804,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r2=1.0027。在无引发剂存在时竞聚率分别为r1=1.1875,r2=1.1251。而相应的加热有引发剂存在时的共聚竞聚率分别为r1=0.6320,r2=0.2354。微波辐射在引发剂存在下的溶液聚合的竞聚率分别r1=0.2750,r2=0.6636。所得的聚合物可作为金属离子捕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硫脲 甲基双丙烯酰胺 共聚反应 竞聚率
下载PDF
丙烯基硫脲对纳米晶纯铁腐蚀行为影响研究
14
作者 沈长斌 丁志敏 王颖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1-784,共4页
在室温添加丙烯基硫脲(ATU)的稀盐酸溶液中,对块体纳米晶工业纯铁(BNⅡ)和普通工业纯铁(CPⅡ)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空白室温1mol.L-1HCl中,BNⅡ的抗腐蚀能力比CPⅡ的强.当添加ATU,浸泡5min后,两种样品的EIS(电化... 在室温添加丙烯基硫脲(ATU)的稀盐酸溶液中,对块体纳米晶工业纯铁(BNⅡ)和普通工业纯铁(CPⅡ)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空白室温1mol.L-1HCl中,BNⅡ的抗腐蚀能力比CPⅡ的强.当添加ATU,浸泡5min后,两种样品的EIS(电化学阻抗谱)均没有出现感抗弧.随着时间的延长,对于BNⅡ,EIS谱图上出现一Warburg阻抗.在浓度为100mg.L-1,进行动电位极化测试时,两种样品均出现阳极脱附现象,脱附电位Edes有明显差异.与CPⅡ相比,ATU对BNⅡ的缓蚀作用非常有限,甚至有促进其腐蚀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纳米晶工业纯铁(BNⅡ) 硫脲丙烯硫脲(TU&ATU) 缓蚀作用 盐酸
下载PDF
丙烯基硫脲对镍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影响
15
作者 卢江红 郑子山 +2 位作者 林进妹 陈碧桑 陈国良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8-82,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硫酸镍溶液中Ni在Pt电极上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以及丙烯基硫脲(ATU)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M的NiSO4溶液中,镍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M/n实验值分别为31.7和38.0 g... 采用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硫酸镍溶液中Ni在Pt电极上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以及丙烯基硫脲(ATU)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M的NiSO4溶液中,镍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M/n实验值分别为31.7和38.0 g/mol,都是两电子过程.在含ATU的NiSO4溶液中,镍在铂电极上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共出现3个电流峰,其M/n实验值分别为60.4、117.1和60.0 g/mol,表明ATU改变了镍的电极过程,对镍的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有比较复杂的影响;CV结果还证实:ATU促进了镍的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本文还从电极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Ni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 EQCM 电沉积 阳极溶出 丙烯硫脲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双3-苯丙烯酰基取代硫脲及双3-苯丙烯酰基取代胺衍生物
16
作者 段志芳 谢文林 +2 位作者 黄志纾 马林 古练权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81-684,共4页
以 3 苯丙烯酸为原料 ,经酰氯化 ,得到 3 苯丙烯酰氯 ,在PEG 4 0 0为催化剂的固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与硫氰酸铵及二胺类反应 ,一锅法制得双 3 苯丙烯酰基取代硫脲化合物 .3 苯丙烯酰氯在PEG 6 0 0为催化剂的液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和二胺... 以 3 苯丙烯酸为原料 ,经酰氯化 ,得到 3 苯丙烯酰氯 ,在PEG 4 0 0为催化剂的固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与硫氰酸铵及二胺类反应 ,一锅法制得双 3 苯丙烯酰基取代硫脲化合物 .3 苯丙烯酰氯在PEG 6 0 0为催化剂的液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和二胺类反应得到双 3 苯丙烯酰基取代胺化合物 .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 .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及1HNMR证实 .初步的生理活性研究表明 ,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催化法 合成 双3-苯丙烯酰基取代硫脲 双3-苯丙烯酰基取代胺衍生物 3-苯丙烯 生物活性 抗炎活性
下载PDF
N-甲基丙烯酰基-N’-芳(杂)基硫脲的合成与除草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广进 蔡杰慧 张海全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22期59-61,共3页
为寻求具有更高除草活性的农药先导化合物,以甲基丙烯酰氯和硫氰酸钾为原料合成了中间体甲基丙烯酰基异硫氰酸酯,再与不同的取代胺进行反应,合成了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硫脲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和1H NMR确证,并对其进行了除草活性测试。... 为寻求具有更高除草活性的农药先导化合物,以甲基丙烯酰氯和硫氰酸钾为原料合成了中间体甲基丙烯酰基异硫氰酸酯,再与不同的取代胺进行反应,合成了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硫脲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和1H NMR确证,并对其进行了除草活性测试。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在100 mg/L下,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2c和2d对藿香蓟根的抑制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丙烯酰基-N′-芳(杂)基硫脲 合成 除草活性
下载PDF
添加剂丙烯基硫脲对镍电沉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亚宁 袁亮 +1 位作者 丁治英 刘士军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8-644,共7页
采用循环伏安、线性扫描和恒电位阶跃电化学方法结合扫描电镜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丙烯基硫脲(ATU)对NH_3-NH_4Cl-H_2O体系镍在玻碳电极上的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循环伏安测试、线性扫描以及恒电位暂态曲线一致表明ATU的加入对镍电沉积具有阻... 采用循环伏安、线性扫描和恒电位阶跃电化学方法结合扫描电镜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丙烯基硫脲(ATU)对NH_3-NH_4Cl-H_2O体系镍在玻碳电极上的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循环伏安测试、线性扫描以及恒电位暂态曲线一致表明ATU的加入对镍电沉积具有阻化作用,并且随着ATU浓度的增加其阻化作用增强.恒电位暂态曲线结果表明,镍的电结晶是按瞬时形核三维生长机理进行的,随外加电位负移,晶体向外生长速率增大,ATU的加入没有改变镍的形核方式,但形核数密度增大,并且减小晶体向外生长的速率.扫描电镜结果表明,ATU的加入可以细化晶粒,得到整平、致密的镍沉积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电沉积 NH3-NH4Cl-H2O体系 丙烯硫脲 添加剂
下载PDF
丙烯基硫脲对钉螺成活及螺卵的影响
19
作者 赵磊 周书林 +1 位作者 唐小牛 赵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91-793,共3页
目的探讨酚酶抑制剂丙烯基硫脲对钉螺成活及螺卵的影响。方法(1)钉螺浸杀实验观察经0.1g/L、0.5g/L、1.0g/L、2.0g/L和4.0g/L的丙烯基硫脲浸泡12h、24h、48h和72h后钉螺的死亡率,并设清水对照组。(2)螺卵喷洒实验将0.0125g/m2、0.025g/m... 目的探讨酚酶抑制剂丙烯基硫脲对钉螺成活及螺卵的影响。方法(1)钉螺浸杀实验观察经0.1g/L、0.5g/L、1.0g/L、2.0g/L和4.0g/L的丙烯基硫脲浸泡12h、24h、48h和72h后钉螺的死亡率,并设清水对照组。(2)螺卵喷洒实验将0.0125g/m2、0.025g/m2和0.05g/m2的丙烯基硫脲喷洒螺卵,观察经12h、24h、48h和72h后螺卵的死亡率,并设清水对照组。(3)螺卵影响实验经0.0125g/m2、0.025g/m2和0.05g/m2的丙烯基硫脲处理后,观察钉螺产卵量、卵壳的形态学变化及孵化率等,并设清水对照组。结果钉螺的死亡率随丙烯基硫脲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丙烯基硫脲浓度为2.0g/L、72h和4.0g/L、48h以上时钉螺死亡率为100%;经不同浓度丙烯基硫脲喷洒螺卵后,螺卵随丙烯基硫脲浓度升高,死亡率增加;钉螺经不同浓度丙烯基硫脲处理后:钉螺产卵量随丙烯基硫脲浓度增加而减少,当浓度为0.05g/m2时,钉螺产卵量为2.6±1.385(P<0.01),形成了形状不规则的卵壳。当浓度达到0.05g/m2,螺卵卵壳完全消失,螺卵孵化率下降。当丙烯基硫脲浓度达到0.025g/m2时,螺卵孵化率为0(P<0.05)。结论丙烯基硫脲可抑制酚氧化酶活性而对钉螺、螺卵的成活及其产卵量、卵壳的形成、孵化率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钉螺 丙烯硫脲 酚氧化酶 螺卵
下载PDF
CdS/聚苯乙烯-丙烯基硫脲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20
作者 黎永铭 阳葵 +2 位作者 潘峰 陈铁石 唐渝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04-1207,共4页
以二硫化碳、氯化镉和聚苯乙烯-丙烯胺为原料,用液相原位沉淀法合成CdS/聚苯乙烯-丙烯基硫脲纳米复合材料。产物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CDS 聚苯乙烯 丙烯硫脲 纳米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