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烯酰胺—丙烯酸反相乳状液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陈海玲 梁建新 王雨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0-83,共4页
详细讨论了复合乳化剂体系、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油水相比例、乳化温度和乳化速度等对丙烯酰胺—丙烯酸反相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能使乳状液稳定的条件,为进一步探讨乳状液的稳定机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丙烯酰胺—丙烯酸反相乳状液 复合乳化体系 HLB值 油水相比例
下载PDF
反相悬浮聚合制备淀粉-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暂堵剂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强 张定军 +3 位作者 陈振斌 陈玉仙 王晓康 瞿朝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8-311,共4页
以淀粉、丙烯酰胺、丙烯酸为共聚单体,硝酸铝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Span-60/Tween-6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暂堵剂淀粉-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并采用SEM和FTIR技术对共聚物进行了表面形貌分析和结构表征... 以淀粉、丙烯酰胺、丙烯酸为共聚单体,硝酸铝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Span-60/Tween-6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暂堵剂淀粉-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并采用SEM和FTIR技术对共聚物进行了表面形貌分析和结构表征;考察了硝酸铝用量、丙烯酸中和度和淀粉用量对暂堵剂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暂堵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丙烯酰胺5.00 g、环己烷60 mL、0.80 g Span-60、0.40 g Tween-60、丙烯酸中和度80%、淀粉1.50 g、硝酸铝0.02 g、70℃、3 h;在该条件下合成的暂堵剂的吸水倍率最大,且具有适中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丙烯酰胺 淀粉 反相悬浮聚合 暂堵剂 吸水性能
下载PDF
Span80-Tween60/白油/丙烯酰胺/丙烯酸钠/H_2O体系形成反相微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怀珍 吴肇亮 +2 位作者 郑晓宇 林梅钦 李明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8,共6页
采用电导法和相体积法相结合,并借助相图、黏度、光学显微镜,研究了Span80-Tween60/白油/丙烯酰胺/丙烯酸钠/H2O体系形成反相微乳液的过程,以及表面活性剂Span80与Tween60质量比、温度、乙酸钠对体系形成反相微乳液区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电导法和相体积法相结合,并借助相图、黏度、光学显微镜,研究了Span80-Tween60/白油/丙烯酰胺/丙烯酸钠/H2O体系形成反相微乳液的过程,以及表面活性剂Span80与Tween60质量比、温度、乙酸钠对体系形成反相微乳液区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中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小于20%时,电导法与相体积法确定的反相微乳液区边界基本一致;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大于20%时,两方法确定的反相微乳液区边界相差甚远.说明仅由电导率突变不能准确确定反相微乳液区的边界,必须与相体积法相结合来共同确定相区的边界.当质量比m(Span80):m(Tween60)=13:7、温度为25~30℃、乙酸钠质量分数为2%时,体系能形成比较大的反相微乳液区,适合进行微乳液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丙烯酸 反相微乳液 电导法 相体积法
下载PDF
非离子乳化剂对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反相乳液聚合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锦宗 曹亚峰 +1 位作者 刘兆丽 马希晨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68-772,共5页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物为乳化剂制备油包水型聚合乳液。研究了丙烯酰胺 (AM)、丙烯酸(AC)在淀粉上进行反相乳液接枝聚合反应过程中乳化剂的作用。讨论了乳化剂种类、组成、用量及乳液形成方法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品特性粘...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物为乳化剂制备油包水型聚合乳液。研究了丙烯酰胺 (AM)、丙烯酸(AC)在淀粉上进行反相乳液接枝聚合反应过程中乳化剂的作用。讨论了乳化剂种类、组成、用量及乳液形成方法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品特性粘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单一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得到的混合物的乳化效果最好 ,当以m(Span2 0 )∶m(OP4 ) =4 0∶6 0或m(Span2 0 )∶m(OP10 ) =6 0∶4 0的复配物作为乳化剂 ,ω(乳化剂 ) =6 %~ 7% ,V(油 )∶V(水 ) =1 2∶1,m(AM)∶m(AC) =4∶1,c((NH4 ) 2 S2 O8) =2 4× 10 - 4mol L ,时间 6h ,t =4 5℃ ,接枝率可达 98% ,产物的特性粘数可达 10 10~ 10 2 0mL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乳化剂 淀粉 丙烯酰胺 丙烯酸 接枝共聚 反相乳液
下载PDF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丙烯酰胺-丙烯酸铵共聚物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明 李鸿洲 +2 位作者 张鹏云 李岩 王荣民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6,共4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丙烯酰胺和丙烯酸水溶液为分散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酰胺(AM)-丙烯酸铵(AA)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含量、单体AM含量、复合乳化剂Span-80与Tween-80...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丙烯酰胺和丙烯酸水溶液为分散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酰胺(AM)-丙烯酸铵(AA)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含量、单体AM含量、复合乳化剂Span-80与Tween-80的配比、聚合体系pH、聚合温度、油水比等对AM-AA共聚物性能的影响。较佳的聚合条件为:过硫酸铵占单体总质量的0.7%,AM占丙烯酸质量的40%~45%,m(油)∶m(水)=1.1,m(Span-80)∶m(Tween-80)=92∶8(Span-80和Tween-80复合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约为5.2),聚合温度60~70℃,聚合体系pH约为9.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AM-AA共聚物的黏度较大,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丙烯酰胺 丙烯酸 丙烯酰胺-丙烯酸铵共聚物 复合乳化剂
下载PDF
反相悬浮法制备聚(丙烯酸-丙烯酰胺)/粉煤灰高吸水树脂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秋丽 王海婷 +4 位作者 刘文波 杨羽佳 吴海洋 聂俊毅 连家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5-97,共3页
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Span80为分散剂,环己烷作为油相,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油水比、分散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形态和吸液性能的... 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Span80为分散剂,环己烷作为油相,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油水比、分散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形态和吸液性能的影响。制备的高吸水树脂最佳吸蒸馏水倍率和吸盐水倍率分别为956g/g和137g/g。引入质量分数为9%的粉煤灰后,树脂仍能保持较高的吸水倍率和吸盐水倍率,分别为616.4g/g和66.3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丙烯酰胺 高吸水树脂 反相悬浮聚合法 粉煤灰
下载PDF
机械活化玉米淀粉-丙烯酰胺-丙烯酸三元反相乳液接枝共聚反应 被引量:8
7
作者 李丽琴 童张法 +1 位作者 谢新玲 张友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33,共4页
以机械活化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了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各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考察范围内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引发剂浓度7.30mmo/L、丙烯酸中和度80%、m(AM):m(AA)=0.67... 以机械活化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了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各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考察范围内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引发剂浓度7.30mmo/L、丙烯酸中和度80%、m(AM):m(AA)=0.67、V(油):V(水)=1.2:1、反应温度50℃、m(单体):m(淀粉)=1.6:1;在该反应条件下单体转化率为95.30%,接枝率为61.87%、接枝效率为78.49%。对比原淀粉在类似的条件下,单体转化率为90.70%,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55.70%和68.36%。机械活化显著地提高了玉米淀粉在反相乳液中的接枝共聚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 丙烯酰胺 丙烯酸 三元接枝共聚物 反相乳液
下载PDF
机械活化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4
8
作者 谢新玲 童张法 +3 位作者 李丽琴 黄祖强 张友全 赵秋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4026-14030,共5页
淀粉接枝共聚物是一种新型功能性材料。以机械活化淀粉(mSt)为接枝母体,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研究了在淀粉/单体/乳化剂/油/水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机械活化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引发... 淀粉接枝共聚物是一种新型功能性材料。以机械活化淀粉(mSt)为接枝母体,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研究了在淀粉/单体/乳化剂/油/水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机械活化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浓度[I]、单体浓度[M]、淀粉乳浓度[mSt]和乳化剂浓度[E]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R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考察范围内动力学关系式为Rp∝[mSt]1.5[M]1.7[I]0.9[E]0.92,单体浓度和淀粉乳液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影响显著,聚合反应速率随体系温度升高而加快,在45~60℃范围内,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9.5kJ/mol,聚合过程中单基终止与双基终止反应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淀粉 丙烯酰胺 丙烯酸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反相悬浮聚合膨润土复合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万涛 何文琼 +2 位作者 葸全寿 杨凯 朱忠伟 《弹性体》 CAS 2003年第2期8-12,共5页
以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Span80/Tween80为复合悬浮分散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出膨润土复合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高吸水性复合树脂。研究了膨润土的添加量对复合树脂的吸水性、吸水速... 以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Span80/Tween80为复合悬浮分散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出膨润土复合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高吸水性复合树脂。研究了膨润土的添加量对复合树脂的吸水性、吸水速度及保水性等的影响,并用TGA和DSC分析研究了膨润土复合高吸水树脂的保水性和脱水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悬浮聚合 膨润土 复合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 高吸水性树脂 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下载PDF
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高吸水树脂的反相悬浮聚合及其吸收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建军 梁吉福 罗迎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50-1255,共6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通过均匀实验设计,制备了聚(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PAAMPS)高吸水树脂,探讨了单体摩尔分数及其中和度、引发剂及交联剂摩尔分数(相对于单体总量)对蒸馏水、质量分数0.9%NaCl水溶液中吸液性...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通过均匀实验设计,制备了聚(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PAAMPS)高吸水树脂,探讨了单体摩尔分数及其中和度、引发剂及交联剂摩尔分数(相对于单体总量)对蒸馏水、质量分数0.9%NaCl水溶液中吸液性能的影响,并经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二次回归方程,比较了优化配方、单因素实验的模拟值和实验值,结果表明,模拟值与优化值基本接近,其优化工艺参数为:AMPS占单体的摩尔分数8%,中和度为75%,交联剂、引发剂用量与单体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035%和0.17%,单体总质量浓度为30%,分散剂用量为单体质量分数的0.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5 h。此条件下合成的PAAMPS在蒸馏水、0.9%NaCl水溶液中的吸液倍率分别为1 600和130 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基甲基丙磺酸) 反相悬浮聚合 吸液性能 丙烯酰胺基甲基丙磺酸 丙烯酸
下载PDF
反相悬浮法合成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圣祖 杜勇 +1 位作者 袁庭 徐强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1-34,共4页
高吸水性树脂由于在农业、生理卫生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广泛用途近来得到广泛的观注。本文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共聚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Span-60为悬浮稳定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高吸水树... 高吸水性树脂由于在农业、生理卫生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广泛用途近来得到广泛的观注。本文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共聚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Span-60为悬浮稳定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探讨了交联剂浓度、悬浮稳定剂浓度、中和度和不同单体配比等对树脂吸液率的影响,以及树脂的吸液速率。结果表明,合成得到的高吸水树脂对去离子水、0.9%生理盐水和人工血液的吸收率分别达到1100g/g、90g/g和75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悬浮聚合 高吸水树脂 丙烯酸 丙烯酰胺
下载PDF
丙烯酰胺—丙烯酸单体反相乳液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建宗 程时远 黄鹤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3期254-259,共6页
对影响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单体反相乳液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找到了较为合适的乳化体系及其乳化条件。所得乳液具有非常特殊的胶体性质。该性质对其冻融稳定性十分有利。
关键词 反相乳液 稳定性 丙烯酰胺 丙烯酸
下载PDF
丙烯酰胺/α-甲基丙烯酸反相乳液共聚工艺条件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诗彪 何明 +3 位作者 郑清云 张维庆 陈贞干 郝爱平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39-41,50,共4页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Speen-80和OP-10作复合乳化剂,进行了丙烯酰胺、α-甲基丙烯酸反相乳液共聚研究,考察了反应介质种类、单体浓度、乳化剂种类及其用量、引发剂种类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Speen-80和OP-10作复合乳化剂,进行了丙烯酰胺、α-甲基丙烯酸反相乳液共聚研究,考察了反应介质种类、单体浓度、乳化剂种类及其用量、引发剂种类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以甲苯为反应介质,单体占乳液的质量分数32.0%,乳化剂占乳液的质量分数1.5%,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6h,在此反应工艺条件下,单体的转化率可达9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Α-甲基丙烯酸 共聚 反相乳液聚合
下载PDF
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反相微乳液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春秀 章悦庭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33-635,632,共4页
采用煤油做连续相,以MOA-3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体系,进行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钠(SA)的反相微乳液共聚合反应,在单体浓度为55%~65%,引发剂浓度在0.1‰~0.4‰,乳化剂的浓度在20%~35%,聚合温... 采用煤油做连续相,以MOA-3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体系,进行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钠(SA)的反相微乳液共聚合反应,在单体浓度为55%~65%,引发剂浓度在0.1‰~0.4‰,乳化剂的浓度在20%~35%,聚合温度在30°C的条件下,在低转化率情况下得到了共聚合反应动力学方程近似为:RP∝[M]2.41[I]0.23[E]0.87;并考察了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计算得到反应活化能为35.69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丙烯酸 反相微乳液聚合 动力学
下载PDF
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酰胺-丙烯酸铵共聚物 被引量:1
15
作者 庄玉伟 王颖 +1 位作者 赵根锁 张国宝 《化学研究》 CAS 2007年第1期57-60,共4页
以煤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Span-80/Tween-80为复配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丙烯酰胺、丙烯酸和氨水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酰胺-丙烯酸铵共聚物絮凝剂.考察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EDTA用量、聚合... 以煤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Span-80/Tween-80为复配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丙烯酰胺、丙烯酸和氨水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酰胺-丙烯酸铵共聚物絮凝剂.考察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EDTA用量、聚合温度等对共聚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利用FT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丙烯酸 复配乳化剂 反相乳液聚合 絮凝剂
下载PDF
丙烯酸与丙烯酰胺的反相悬浮共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国祥 肖永峰 《石化技术》 CAS 2010年第3期1-4,共4页
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原料,环己烷作分散介质,Span-80作悬浮剂,过硫酸钾与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作催化剂,采用一步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产物采用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目标产品。考... 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原料,环己烷作分散介质,Span-80作悬浮剂,过硫酸钾与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作催化剂,采用一步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产物采用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目标产品。考察了原料配比、分散介质用量、悬浮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使聚丙烯酸-丙烯酰胺的收率达到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丙烯酰胺 分散介质 悬浮剂 氧化-还原体系 反相悬浮聚合
下载PDF
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反相微乳液共聚合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玉玺 郑晓宇 魏桃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5,共6页
采用电导率法及Tyndall效应研究了白油/(Span80+Tween60)/(丙烯酰胺+丙烯酸钠)水溶液体系,得到了一系列反相微乳液的拟三元相图。在40℃下,可以得到最大水相增溶量的HLB值为8 5,此时,单体丙烯酰胺 丙烯酸钠占油水两相的质量分数为20%。... 采用电导率法及Tyndall效应研究了白油/(Span80+Tween60)/(丙烯酰胺+丙烯酸钠)水溶液体系,得到了一系列反相微乳液的拟三元相图。在40℃下,可以得到最大水相增溶量的HLB值为8 5,此时,单体丙烯酰胺 丙烯酸钠占油水两相的质量分数为20%。在反相微乳液中进行了丙烯酰胺 丙烯酸钠的聚合反应,考察了引发体系对产物HPAM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得知(NH4)2S2O8 SO2为较好的引发体系。应用动态光散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微乳液,得到微乳液中聚合物的平均粒径约60nm,而水溶液中聚合物的平均粒径为几百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丙烯酸 反相微乳液共聚合 拟三元相图 聚合物驱
下载PDF
丙烯酸-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长欣 崔玉 +1 位作者 孙国新 顾尧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3期291-294,共4页
以Span80twen80为乳化剂(HLB=644)、K2S2O8为引发剂、甲苯为油相,研究了丙烯酸—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合反应动力学.通过元素分析求得共聚物组成及单体竞聚率.利用膨胀计法求得共聚合反应动力学方程,水... 以Span80twen80为乳化剂(HLB=644)、K2S2O8为引发剂、甲苯为油相,研究了丙烯酸—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合反应动力学.通过元素分析求得共聚物组成及单体竞聚率.利用膨胀计法求得共聚合反应动力学方程,水相pH值及单体配比对聚合反应速率均有显著影响,并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丙烯酰胺 反相乳液共聚合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丙烯酸-丙烯酰胺氧化还原体系的反相乳液聚合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锟 周诗彪 《化工中间体》 2009年第12期49-53,共5页
采用白油为连续相,以Span-80/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进行丙烯酸-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探讨了单体浓度、复合乳化剂配比及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单体AM:AA比为4... 采用白油为连续相,以Span-80/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进行丙烯酸-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探讨了单体浓度、复合乳化剂配比及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单体AM:AA比为4:1,占乳液质量分数的20%,复合乳化剂Span-80与OP-10质量比为7:3、占乳液质量分数的6%,引发剂用量占乳液质量分数的0.2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h的条件下,单体的转化率较佳,可达92.7%。并对共聚物进行了IR、DTA分析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丙烯酰胺 反相乳液聚合
下载PDF
搅拌器对丙烯酰胺/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相转变-反相乳液聚合的影响
20
作者 陈凯凤 段明 +3 位作者 方申文 李林御 宋先雨 王承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66-1270,共5页
通过相转变法制备了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水溶液-煤油乳液,再对该乳液进行反相乳液聚合得到AM/AA/AMPS聚合物乳液,利用显微镜、黏度计等考察了双叶弯叶桨(A)、三叶折叶桨(B)、四叶平直桨(C)、锚式(D)... 通过相转变法制备了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水溶液-煤油乳液,再对该乳液进行反相乳液聚合得到AM/AA/AMPS聚合物乳液,利用显微镜、黏度计等考察了双叶弯叶桨(A)、三叶折叶桨(B)、四叶平直桨(C)、锚式(D)和框式(E)搅拌器对相转变-反相乳液聚合体系的散热和聚合物乳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搅拌器下聚合体系达到的最高温度的高低顺序为:A<C<E<B<D。不同搅拌器所得聚合物乳液的黏度大小顺序为:A<C<E<B<D;Mn的大小顺序为:A>C>E>B>D。搅拌器的散热能力越差,聚合物乳液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越宽。双叶弯叶桨搅拌器更适于相转变-反相乳液聚合,所得聚合物乳液的静置稳定时间大于9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变法 反相乳液聚合 搅拌器 丙烯酰胺 丙烯酸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