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2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二氧化钛复合薄膜的制备、表征及性能
1
作者 徐慧 史铁钧 +1 位作者 孙建新 杨兆攀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82-286,共5页
先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和丙烯腈为原料,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制得了以聚丙烯酸丁酯为核、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为壳的核壳接枝共聚物ASA;再以钛酸正四丁酯和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KH-570)为原料,经水解缩合生成KH-570-g-... 先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和丙烯腈为原料,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制得了以聚丙烯酸丁酯为核、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为壳的核壳接枝共聚物ASA;再以钛酸正四丁酯和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KH-570)为原料,经水解缩合生成KH-570-g-TiO2粒子。将ASA与KH-570-g-TiO2粒子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并超声共混,在普通玻璃表面制得了ASA/TiO2复合薄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透射电镜及紫外可见光谱等对产物和薄膜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制得的ASA接枝共聚物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乳液粒子大小均匀,聚丙烯酸丁酯核的平均粒径为60 nm左右,壳的平均厚为20 nm。KH-570水解的羟基与纳米TiO2表面的羟基发生了缩合反应。与纯ASA薄膜相比,ASA/TiO2复合薄膜在紫外区的吸收更强,且最大吸收波长蓝移;复合薄膜的耐热性能要优于纯ASA薄膜,同时耐酸碱性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接枝共聚物 纳米二氧化钛 复合薄膜 核壳结构 表征 紫外吸收性能
下载PDF
表面改性对溴代三嗪/Sb_(2)O_(3)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影响
2
作者 杨明辉 赵婕 唐林生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7-10,共4页
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定、垂直燃烧实验及锥形量热实验研究了溴代三嗪(TTBPC)/Sb_(2)O_(3)的表面改性对其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KH550改性TTBPC/Sb_(2)O_(3)明显改善了其对ABS的阻燃作用,w(TTBPC/Sb_(2)O... 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定、垂直燃烧实验及锥形量热实验研究了溴代三嗪(TTBPC)/Sb_(2)O_(3)的表面改性对其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KH550改性TTBPC/Sb_(2)O_(3)明显改善了其对ABS的阻燃作用,w(TTBPC/Sb_(2)O_(3))=15.0%,m(TTBPC)∶m(Sb_(2)O_(3))=4.0∶1.0,m(KH550)∶m(TTBPC/Sb_(2)O_(3))=2.0%,改性使阻燃ABS的LOI从25.4%提高至29.7%、垂直燃烧等级从无提高至V-0。与纯ABS相比,阻燃ABS的总热释放量(THR)、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和平均热释放速率(MHRR)分别降低了58.6%、55.9%和5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代三嗪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KH550 表面改性 阻燃性能
下载PDF
长纤维增强丙烯腈-苯乙烯复合材料注塑成型与工艺优化
3
作者 姜跃平 钱程 +1 位作者 邓勇宏 殷小春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29,共6页
以含量为30%的玻璃纤维(GF)增强聚丙烯腈-苯乙烯(AS)复合材料(GFAS)注塑成型为研究对象,选取塑化温度、注射速度、保压压力及模具温度为因子,以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缺口冲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设计了正交实验。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的结果... 以含量为30%的玻璃纤维(GF)增强聚丙烯腈-苯乙烯(AS)复合材料(GFAS)注塑成型为研究对象,选取塑化温度、注射速度、保压压力及模具温度为因子,以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缺口冲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设计了正交实验。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注射速度对拉伸强度的影响最显著,保压压力显著影响材料的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根据正交实验的分析结果进行了保压压力和注射速度的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为塑化温度为250℃、注射速度为50%、保压压力为75MPa与模具温度为65℃,此时,标准样条的拉伸强度为143.4MPa,弯曲强度为199.9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9.2kJ/m^(2),通过优化注塑工艺参数提高了复合材料(GFAS)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长玻纤 注塑工艺优化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乳液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振国 韩业 +3 位作者 周超 张明耀 任仲佳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15,共4页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异丙苯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焦磷酸钠/葡萄糖(CHP/FES/SPP/Dx)引发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核壳乳液聚合。系统研究了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以及各组分的量及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异丙苯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焦磷酸钠/葡萄糖(CHP/FES/SPP/Dx)引发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核壳乳液聚合。系统研究了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以及各组分的量及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CHP或Dx量增加而提高;恒定CHP和Dx量及SPP/Fe2+质量比,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着SPP、Fe2+量增加先迅速增加后变化不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乳胶粒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 氧化还原体系 聚合反应速率 粒子形态和分布
下载PDF
大分子ATRP引发剂α-卤烷基聚苯乙烯的合成及其引发的丙烯酸丁酯接枝聚合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群峰 何卫东 叶芳茂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通过酰基化、还原、酯化和卤代反应 ,在聚苯乙烯上引入α 卤烷基 ,使用FTIR、1 H NMR、1 3C NMR和GPC对产物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基团转化可以完全进行 ,整个过程中无交联等副反应 .其中α 溴乙基聚苯乙烯可作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多功... 通过酰基化、还原、酯化和卤代反应 ,在聚苯乙烯上引入α 卤烷基 ,使用FTIR、1 H NMR、1 3C NMR和GPC对产物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基团转化可以完全进行 ,整个过程中无交联等副反应 .其中α 溴乙基聚苯乙烯可作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多功能度引发剂 ,由此引发丙烯酸正丁酯聚合生成梳状聚 (苯乙烯 g 丙烯酸正丁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ATRP引发剂 α-卤烷基聚苯乙烯 合成 丙烯酸丁酯 接枝共聚
下载PDF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SBS/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互穿聚合物网络(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可可 廖明义 +1 位作者 李扬 梁爱民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5-175,共1页
将线型热塑性弹性体 SBS溶胀于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混合液中,以 BPO为引发剂,在 CuCl/2,2′-联吡啶配位化合物催化下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了 SBS/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果表明,实现了苯乙烯-... 将线型热塑性弹性体 SBS溶胀于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混合液中,以 BPO为引发剂,在 CuCl/2,2′-联吡啶配位化合物催化下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了 SBS/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果表明,实现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可控聚合 ,聚合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随单体转化率的提高呈线性增长,且分布较窄,从而得到了组成和性能不同的互穿聚合物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原子转移 自由基聚合 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 共聚物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分散共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星 玄泽亮 +1 位作者 程雷 郑玉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6,20,共5页
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表面光滑、粒径均匀的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球,研究了各种参数变化对聚合转化率-时间曲线的影响并得到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的分散聚合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范围内,初始单体中丙烯酸丁酯的物质的量分数超过... 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表面光滑、粒径均匀的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球,研究了各种参数变化对聚合转化率-时间曲线的影响并得到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的分散聚合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范围内,初始单体中丙烯酸丁酯的物质的量分数超过20%以上时,总转化率明显降低;在60℃~75℃之间随温度上升,总转化率增大,但80℃时反而减小,并随着醇水比的降低、引发剂用量的增大而增大,稳定剂的浓度对其影响甚小;在所考察的范围内,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的分散聚合动力学方程为Rp=k.exp(38194/RT)[St/BA]0.7029[m(EtOH)/m(EtOH+H2O)]-4.138[AIBN]0.3845,其表观活化能Ea为38.194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新型固相微萃取吸附质的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薛红艳 申书昌 +1 位作者 王文波 安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5-287,共3页
合成了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研究了此聚合物作为固相微萃取吸附质的性能。用顶空萃取法对水中低级芳烃化合物进行了萃取实验,考察了此高聚物涂层的热稳定性及单体比例与萃取率的关系。将自制涂层与商品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对... 合成了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研究了此聚合物作为固相微萃取吸附质的性能。用顶空萃取法对水中低级芳烃化合物进行了萃取实验,考察了此高聚物涂层的热稳定性及单体比例与萃取率的关系。将自制涂层与商品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对低级芳烃化合物的萃取效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 固相微萃取 吸附质 应用 萃取效率 气相色谱
下载PDF
不同结构的Gemini乳化剂对纳米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乳液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凯 赵路 +3 位作者 谢丽 柴仕淦 张金枝 邹其超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3-177,共5页
采用自制的一系列含有不同联接基团的季铵盐型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制备了阳离子型纳米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共聚物乳液,考察了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及其用量对乳液形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乳胶粒子的形成机理... 采用自制的一系列含有不同联接基团的季铵盐型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制备了阳离子型纳米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共聚物乳液,考察了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及其用量对乳液形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乳胶粒子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3种中间联接基团不同的Gemini表面活性剂(12-3-12、12-4-12、12-6-12)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均比相应的单链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低2个数量级,而这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CMC值相近;以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制备St-BA乳液具有很好的聚合稳定性,单体转化率高,乳液的总固物质量分数接近30%,乳胶粒子为球形,其粒径为50~66 nm,分布较窄;随着乳化剂12-3-12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变化不大,分布较窄,凝胶量逐渐减小;当乳化剂用量为1.2g时,乳液固含量和单体转化率最小,当乳化剂用量超过1.8g时,乳液固含量和单体转化率变化不大;随着乳化剂12-4-12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变化也不大,乳化剂对其他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乳化剂12-3-12相同;随着乳化剂12-6-12用量的增加,乳液的凝胶量减小,固含量与单体转化率增加;含Gemini乳化剂的乳胶粒子是通过胶束成核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剂 乳液聚合 纳米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乳液 粒径 凝胶 转化率 胶束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海泡石纳米复合涂料的研究
10
作者 张国运 彭莉 +1 位作者 杨秀芳 罗福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26-228,230,共4页
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有机插层剂对海泡石进行有机化处理,有机化的海泡石粒子在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单体中很容易均匀分散并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通过对分散有海泡石的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进行乳液插层聚合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 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有机插层剂对海泡石进行有机化处理,有机化的海泡石粒子在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单体中很容易均匀分散并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通过对分散有海泡石的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进行乳液插层聚合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海泡石纳米复合涂料。研究表明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的大分子链插入到海泡石片层间,形成了部分插层部分剥离型纳米复合涂料,当海泡石用量达到5%时,胶膜的吸水率降低了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 海泡石 纳米复合涂料 乳液插层聚合 吸水率
下载PDF
用阴离子Gemini 9 B-6-9 B乳化剂合成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纳米乳液
11
作者 陈照 贾钗 +4 位作者 毛端平 秦如浩 柴仕淦 邹其超 张金枝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6-201,共6页
以壬基酚、1,6-二溴己烷、氯磺酸为主要原料合成的阴离子Gemini磺酸盐表面活性剂9 B-6-9 B为乳化剂,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合成了乳胶粒径小于100 nm且分布均匀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纳米乳液,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 以壬基酚、1,6-二溴己烷、氯磺酸为主要原料合成的阴离子Gemini磺酸盐表面活性剂9 B-6-9 B为乳化剂,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合成了乳胶粒径小于100 nm且分布均匀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纳米乳液,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单体含量对乳液的影响,探讨了乳胶粒子成核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减小,转化率与凝胶率增大;随着乳化剂或引发剂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和凝胶率减小,转化率增大;随着软单体比例的增加,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与转化率增大,粒径分布变宽,凝胶率减小;单体用量增大,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与凝胶率增大,转化率降低;乳胶粒子的粒径呈单峰分布,可能是按胶束成核机理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剂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纳米乳液 粒径 胶束成核
下载PDF
聚(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无皂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12
作者 孔祥文 张静 +1 位作者 王静 黄菊洪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47,共4页
以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MA/AANa)]低聚物为乳化剂,合成了无皂聚(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P(AMS/BMA)乳液,考察了P(BMA/AANa)用量、AMS和BMA配比对无皂乳液电解质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以及成膜耐水性的影响。... 以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MA/AANa)]低聚物为乳化剂,合成了无皂聚(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P(AMS/BMA)乳液,考察了P(BMA/AANa)用量、AMS和BMA配比对无皂乳液电解质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以及成膜耐水性的影响。当P(BMA/AANa)37%(质量分数,下同),AMS和BMA总量18.5%,m(AMS)∶m(BMA)=1.0∶1.5,(NH4)2S2O80.3%,反应温度70~75℃,反应时间3 h时,合成乳液冻融指数为5,60℃下保温120 h无变化,涂膜剥落或起皱的时间为67 h,w[P(AMS/BMA)]=0.1%的乳液加入c(KCl)=0~2.5 mol/L的氯化钾水溶液中,透光度为41%~42%,表明乳液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 Α-甲基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丁酯 合成 性能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腈交联树脂微球的制备及对Pb^(2+)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邸宏伟 范超 +3 位作者 何花 董俊玲 张楠 王雅婷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0期19-20,23,共3页
为了解决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可吸附重金属离子的高分子交联树脂成为研究热点。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苯乙烯(St)、丙烯腈(AN)为聚合单体,通过溶液聚合制得苯乙烯-丙烯腈(St-AN... 为了解决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可吸附重金属离子的高分子交联树脂成为研究热点。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苯乙烯(St)、丙烯腈(AN)为聚合单体,通过溶液聚合制得苯乙烯-丙烯腈(St-AN)交联树脂。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测试研究此交联树脂的形貌和化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苯乙烯-丙烯腈(St-AN)交联树脂,此交联树脂呈小球状。以铅离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该交联树脂微球在不同的pH值下对铅离子的吸附影响以及吸附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该交联树脂微球对铅离子吸附能力强,2 h内吸附率达到90%;交联树脂微球对铅离子吸附受酸度影响,pH值5.5附近,吸附能力最佳,可作为金属螯合剂以及絮凝剂有效处理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腈交联树脂微球 重金属离子 螯合反应 吸附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新型吸附质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物的研究与应用
14
作者 申书昌 王文波 +1 位作者 赵明 安红 《化学工程师》 CAS 2002年第5期1-3,共3页
研究了丙烯酸丁酯 -苯乙烯共聚物作为固相微萃取吸附质的性能及应用效果。对于水中芳烃化合物的定量测试结果表明该吸附质优良的特性。自制涂层与商品PDMS涂层比较 。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新型 吸附质 研究 应用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 共聚物
下载PDF
丁二烯-丙烯腈-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
15
作者 史工昌 钟启林 +2 位作者 王永峰 杨海龙 赵志超 《合成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104,共5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丁二烯-丙烯腈-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BNBR),考察了引发剂、乳化剂及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用量对乳液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BNBR的微观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BNBR的反应速率...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丁二烯-丙烯腈-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BNBR),考察了引发剂、乳化剂及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用量对乳液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BNBR的微观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BNBR的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反应诱导期缩短。引发剂及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均可提高反应速率,而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用量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BNBR共聚体系的表观反应活化能为27.97 kJ/mol,BNBR胶乳粒径分布均匀。BNB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丁腈橡胶(NBR),二者相差约10℃,BNBR在低温下的动态力学性能优于NB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丙烯腈-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 乳液聚合 聚合反应动力学 微观结构 粒径分布 动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对聚氯乙烯紫外光老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红 熊英 +2 位作者 陈光顺 陈蓉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47,共6页
借助色差分析、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ASA)共混物的紫外光老化性能。利用转矩流变仪和拉伸机研究了ASA对PVC加工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与空白样相比,ASA的加入会使共混体系塑... 借助色差分析、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ASA)共混物的紫外光老化性能。利用转矩流变仪和拉伸机研究了ASA对PVC加工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与空白样相比,ASA的加入会使共混体系塑化和平衡扭矩增大,塑化时间缩短;对未老化样而言,ASA的加入会使体系的拉伸强度增加,但断裂伸长率的变化较小;而对老化样来说,ASA的加入会使体系的拉伸强度、颜色、双键和羰基随紫外光老化时间延长而产生的变化减小,但会使断裂伸长率衰减加剧;老化15 d后,PVC和ASA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减小,而PVC/ASA体系相对分子质量变化不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酸-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紫外光老化性能 加工性能 拉伸性能
下载PDF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艳芳 崔玲玲 +1 位作者 徐保良 滕谋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48,共4页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测试了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ASA)树脂的表观黏度、黏流活化能、非牛顿指数等流变参数,讨论了剪切速率、剪切应力、温度对ASA表观黏度的影响,研究了黏流活化能与剪切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共聚物的...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测试了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ASA)树脂的表观黏度、黏流活化能、非牛顿指数等流变参数,讨论了剪切速率、剪切应力、温度对ASA表观黏度的影响,研究了黏流活化能与剪切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共聚物的表观黏度下降,非牛顿指数增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树脂的黏流活化能降低;其非牛顿指数n小于1,说明ASA是典型的假塑性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 毛细管流变仪 流变性能 表观黏度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共混体系相分离的特征动态流变响应 被引量:9
18
作者 杜淼 王利群 +2 位作者 杨碧波 宋栩冰 郑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61-964,共4页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结合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测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频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共混物体系发生相分离有关,时温...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结合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测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频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共混物体系发生相分离有关,时温叠加失效温度Tb 与用SALLS测定的浊点温度Tc一致,用低频区域动态储能模量G’与频率 的关系[1gG’~lg( αT)] 偏离线性粘弹模型或时温叠加失效温度表征PMMA/SAN共混体系的相分离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共混物 动态流变响应 动态流为行为 时温叠加 相分离 流变学
下载PDF
聚(苯乙烯-丙烯酸)-氯化铜配合物催化引发丙烯腈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荔人 章文贡 +1 位作者 唐洁渊 高锋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2-207,共6页
 将聚(苯乙烯-丙烯酸)(PSAA)(Mw=3500)与氯化铜在异丙醇溶液中反应得到一种配位聚合物膜聚(苯乙烯-丙烯酸)-氯化铜(PSAA-Cu(Ⅱ)).研究丙烯腈(AN)在该配位聚合物膜、HSO3-和水体系(温度为55℃)催化引发作用下的聚合反应历程.AN在上述的...  将聚(苯乙烯-丙烯酸)(PSAA)(Mw=3500)与氯化铜在异丙醇溶液中反应得到一种配位聚合物膜聚(苯乙烯-丙烯酸)-氯化铜(PSAA-Cu(Ⅱ)).研究丙烯腈(AN)在该配位聚合物膜、HSO3-和水体系(温度为55℃)催化引发作用下的聚合反应历程.AN在上述的催化引发体系中是按照自由基加聚反应历程进行聚合的,PSAA-Cu(Ⅱ)在催化引发体系中起着催化剂的配位催化作用.讨论了温度、Na2SO3浓度、AN浓度和PSAA-Cu(Ⅱ)膜用量对聚合速率、诱导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PSAA-Cu(Ⅱ)膜催化引发AN聚合的诱导期为128s,反应24h后PAN产率为75.6%,Mw=2.18×104和Mn=1.12×104,多分散性系数为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丙烯酸)-氯化铜配合物 催化剂 引发剂 丙烯腈 聚合反应 丙烯腈 自由基聚合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殷勤俭 王克 +4 位作者 李天政 菅宏宇 江波 张林 李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1-663,共3页
A series of styrene-acrylonitrile-acrylate(methyl acrylate,butyl acrylate,twelfth acrylate)terpolymers were prepared by bulk,solution and suspension polymeriation.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terpolymers vary from 70,... A series of styrene-acrylonitrile-acrylate(methyl acrylate,butyl acrylate,twelfth acrylate)terpolymers were prepared by bulk,solution and suspension polymeriation.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terpolymers vary from 70,000 to 140,000 determined by GPC.The composition of terpolymers could be controled by adjusting the proportion of mono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丙烯腈三元共聚物 合成 表征 :聚苯乙烯 ICF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