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烷偶联剂改性TiO_(2)/聚丙烯酸复合材料在湿态染整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姚庆达 梁永贤 +3 位作者 黄鑫婷 王小卓 张自盛 左莹 《皮革与化工》 CAS 2021年第5期1-6,35,共7页
二氧化钛具有光催化降解甲醛的性能,可用于皮革生产制造中以降低成品革中的甲醛含量。以柔软度和撕裂力为评价指标,探讨硅烷偶联剂改性TiO_(2)/聚丙烯酸复合材料(SCA-TiO_(2)/PAC)的最佳应用条件。填充工序为:SCA-TiO_(2)/PAC用量为5%,... 二氧化钛具有光催化降解甲醛的性能,可用于皮革生产制造中以降低成品革中的甲醛含量。以柔软度和撕裂力为评价指标,探讨硅烷偶联剂改性TiO_(2)/聚丙烯酸复合材料(SCA-TiO_(2)/PAC)的最佳应用条件。填充工序为:SCA-TiO_(2)/PAC用量为5%,栲胶用量为3%,氨基树脂用量为8%,合成鞣剂用量为6%;加脂工序为:天然加脂剂用量为9%,合成加脂剂用量为3%。此时,坯革柔软度为5.05,撕裂力76.28 N,甲醛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聚丙烯酸复合材料 湿态染整 柔软度 撕裂力 甲醛
下载PDF
可自愈的聚丙烯酸盐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
2
作者 侯慧玉 温华文 +1 位作者 车璇 李善吉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23-25,28,共4页
本研究制备了纳米氯化镁、纳米氯化钙以及纳米颗粒/聚丙烯酸盐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颗粒/聚丙烯酸盐复合材料在经历机械损伤或化学损伤后具有良好的自愈修复性能,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均可恢复到损伤前的水平。
关键词 纳米颗粒/丙烯酸复合材料 自愈 制备
下载PDF
DOPOHM/丙烯酸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阻燃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军红 郭永亮 +3 位作者 慕波 包雪梅 杨保平 崔锦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8-144,157,共8页
采用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与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反应合成了有机膦阻燃剂——2-甲基-3-(6-氧代-6H-二苯并[c,e][1,2]氧磷杂己环-6-基)丙酸-2-羟乙酯(DOPOHM),以DOPOHM对丙烯酸树脂进行阻燃,得到阻燃丙烯... 采用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与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反应合成了有机膦阻燃剂——2-甲基-3-(6-氧代-6H-二苯并[c,e][1,2]氧磷杂己环-6-基)丙酸-2-羟乙酯(DOPOHM),以DOPOHM对丙烯酸树脂进行阻燃,得到阻燃丙烯酸树脂复合材料(DOPOHM/AR)。利用TGA分析仪和极限氧指数(LOI)测定仪测定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用SEM、XPS和EDS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机制;通过HorowitzMetzger理论计算复合材料的分解活化能(Ea)。结果表明:DOPOHM/AR的分解活化能(Ea)随DOPOHM用量的增加而升高,DOPOHM对丙烯酸树脂热降解速率具有抑制作用,DOPOHM的热分解产物聚磷酸盐催化基体成炭,致密的炭层覆盖在材料表面构成热量和分解产物逸散的屏障;当DOPOHM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25%时,复合材料的LOI达到26%,UL-94测试达V-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O 热稳定性 阻燃 丙烯酸复合材料 功能材料
下载PDF
纳米CdS/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5
4
作者 柯昌美 汪厚植 +3 位作者 金义凤 罗炬 赵惠忠 李轩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4-35,49,共3页
以自制的高固体分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为基质,以醋酸镉、硫代乙酰胺等为原料,在丙酮和甲醇的水溶液中,一步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7nm的在聚合物基体中单分散的CdS纳米粒子。CdS/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 以自制的高固体分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为基质,以醋酸镉、硫代乙酰胺等为原料,在丙酮和甲醇的水溶液中,一步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7nm的在聚合物基体中单分散的CdS纳米粒子。CdS/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PL)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离子首先与聚合物的羧基络合,生成硫化物纳米微粒后,聚合物又包覆在纳米微粒的表面形成保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dS/聚丙烯酸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CDS纳米粒子 结构表征 羧基络合 透射电镜分析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锆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石保 陈朝辉 +3 位作者 王忠义 胡海峰 唐立辉 郑文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6,共5页
将氧化锆纳米粉体冷等静压成型,经部分烧结制备成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部分烧结体,然后经真空浸渍,将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渗透入部分烧结体的开孔中,原位聚合,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锆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预聚甲基丙烯酸甲... 将氧化锆纳米粉体冷等静压成型,经部分烧结制备成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部分烧结体,然后经真空浸渍,将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渗透入部分烧结体的开孔中,原位聚合,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锆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经真空浸渍能完全浸入部分烧结陶瓷的开孔中并固化.当部分烧结体相对密度为63%~82%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为154~287MPa、断裂韧性为3.68~4.81MPa·m1/2;与部分烧结体比较,有明显提高.该复合材料经牙科CAD/CAM系统切削加工,可制作牙科修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牙科材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锫复合材料 制备
下载PDF
反相悬浮法制备高岭土/聚丙烯酸钠盐超吸水性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钟金凤 吴季怀 +1 位作者 魏月琳 林建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9,共5页
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吸水倍率大约为1000的高岭土/聚丙烯酸钠盐超吸水性复合材料,在反应液中添加高岭土与单体进行交联反应,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并降低成本。使用SEM观察了材料的成粒情况,讨论了影响聚高岭土/丙烯酸钠超吸水性复合材料... 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吸水倍率大约为1000的高岭土/聚丙烯酸钠盐超吸水性复合材料,在反应液中添加高岭土与单体进行交联反应,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并降低成本。使用SEM观察了材料的成粒情况,讨论了影响聚高岭土/丙烯酸钠超吸水性复合材料吸水倍率的因素,如高岭土、交联剂、引发剂、分散剂的用量,及油水比和中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悬浮法 高岭土 丙烯酸钠盐超吸水性复合材料 交联反应 成粒情况 吸水性能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分解 被引量:7
7
作者 杨瑞成 成生伟 陈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6,共4页
采用TG、DTA研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PMNC)在N2气氛条件下的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在N2中,PMMA有一个失重阶段,而PMNC为两个失重阶段.利用改进的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PMMA及PMNC的热分解动... 采用TG、DTA研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PMNC)在N2气氛条件下的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在N2中,PMMA有一个失重阶段,而PMNC为两个失重阶段.利用改进的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PMMA及PMNC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PMMA热分解的平均表观活化能E为160.58kJ/mol,指前因子的对数值lnA为28.07,其热分解的机理函数为三维扩散方程.PMNC第一个阶段的平均表观活化能E为258.731 kJ/mol,lnA为45.623 1,第二个阶段的平均表观活化能E为199.897 kJ/mol,lnA为27.482 4,其热分解的机理函数均为二维扩散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非等温热重法 热分解动力学
下载PDF
微晶生物玻璃-聚丙烯酸复合生物材料固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蔚 李晓生 +4 位作者 林刚 刘喜军 林枫 徐文华 李孝艳 《高师理科学刊》 2010年第4期61-64,共4页
研究了微晶玻璃-聚丙烯酸复合医用材料的制备与固化性能.考察了液固比、聚丙烯酸质量分数、酒石酸质量分数及浸泡时间、微晶玻璃化学组成、养护时间对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固化时间均为5~30min;抗压强度为11.24M... 研究了微晶玻璃-聚丙烯酸复合医用材料的制备与固化性能.考察了液固比、聚丙烯酸质量分数、酒石酸质量分数及浸泡时间、微晶玻璃化学组成、养护时间对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固化时间均为5~30min;抗压强度为11.24MPa,强度随养护时间稳定提高;改变微晶玻璃的组成可提高抗压强度1倍.玻璃粉析出的Si4+,Al3+,Ca2+等阳离子与聚羧酸根-COO-交联,并与SiO2凝胶网络形成互穿复合网络使材料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生物玻璃-聚丙烯酸复合材料 固化性能 固化机理
下载PDF
丙烯酸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导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起才 李梦轲 黄良甫 《真空与低温》 2003年第3期138-141,共4页
利用载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的碳纳米管,制备了丙烯酸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研究了它的导电特性,给出了不同温度对复合材料导电特性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丙烯酸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导电特性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温度
下载PDF
新型光引发剂修饰蒙脱土及其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10
作者 陈白秋 臧阳陵 +1 位作者 刘光鹏 徐伟箭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08年第6期48-51,65,共5页
通过4-溴甲基二苯甲酮与二甲基正十八胺反应合成长链型季铵盐光引发剂苯甲酰苄基二甲氨基十八烷基溴化铵,插层修饰蒙脱土;通过层间引发聚合的方法光固化制备环氧丙烯酸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蒙脱土在光固化复合... 通过4-溴甲基二苯甲酮与二甲基正十八胺反应合成长链型季铵盐光引发剂苯甲酰苄基二甲氨基十八烷基溴化铵,插层修饰蒙脱土;通过层间引发聚合的方法光固化制备环氧丙烯酸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蒙脱土在光固化复合材料中已得到插层和部分剥离;T0GA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环氧丙烯酸酯/蒙脱土光固化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及断裂伸长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型光引发剂 有机修饰蒙脱土 光固化 环氧丙烯酸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8-羟基喹啉插层蒙脱土/丙烯酸酯复合荧光材料的制备
11
作者 杨磊 姚其 +1 位作者 袁雪华 郑炳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4-148,共5页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加工性能和高荧光强度的8-羟基喹啉(8-OQ)类有机光致发光材料,以铝基蒙脱土(MMT)中的Al(Ⅲ)为配位中心、8-OQ为配体合成了高荧光性8-OQ插层MMT(FS-MMT),并将其与环氧丙烯酸酯(EA)复合,采用UV固化法制备了高荧光性FS-MMT...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加工性能和高荧光强度的8-羟基喹啉(8-OQ)类有机光致发光材料,以铝基蒙脱土(MMT)中的Al(Ⅲ)为配位中心、8-OQ为配体合成了高荧光性8-OQ插层MMT(FS-MMT),并将其与环氧丙烯酸酯(EA)复合,采用UV固化法制备了高荧光性FS-MMT/EA涂层。采用红外、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及分子荧光谱仪表征了FSMMT,并研究了FS-MMT/EA涂层的吸收及荧光光谱行为。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FS-MMT,其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表明8-OQ与MMT上的Al(Ⅲ)发生配位作用;而荧光强度较Alq3显著增强。而FS-MMT/EA涂层的荧光发射峰出现在490 nm附近,较FS-MMT的发生了蓝移;同时荧光强度随FS-MMT含量增加而增强,且较FS-MMT的有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插层铝基蒙脱土 高荧光性 丙烯酸复合材料
下载PDF
AM-AA共聚物/SA复合材料小球堵水剂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瞿朝云 张定军 +2 位作者 郜杰昌 吴有智 冯照喧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15-1318,共4页
以丙烯酰胺(AM)、中和度为70%的丙烯酸(AA)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AM-AA共聚物/SA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添加淀粉和交联剂硝酸铝,采用造粒工艺制备了一种新型堵水剂AM-AA共聚物/SA复合材料小球(粒... 以丙烯酰胺(AM)、中和度为70%的丙烯酸(AA)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AM-AA共聚物/SA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添加淀粉和交联剂硝酸铝,采用造粒工艺制备了一种新型堵水剂AM-AA共聚物/SA复合材料小球(粒径约为3 mm),考察了SA用量、硝酸铝用量、淀粉用量和AA与AM单体的配比对堵水剂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堵水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1.4 mol/L AM、60 m L水、KPS用量1.0%(w)(基于单体AM和AA的质量)、SA用量6.0%(w)(基于AA,AM,SA的总质量)、硝酸铝用量0.6%(w)(基于复合材料的质量)、淀粉用量15.0%(w)(基于复合材料的质量)、n(AA)∶n(AM)=1.3、75℃、3 h。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堵水剂吸水倍率最大,可达26.8 g/g,且凝胶强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海藻酸钠复合材料 堵水剂 吸水性
下载PDF
GTO/PMM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透明隔热性能的研究
13
作者 王勇 赵娣芳 +2 位作者 吴少杰 郝思宇 张义宇 《巢湖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6-92,共7页
为了减少太阳热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已经消耗了地球的大量资源,目前研究更加新型的环保热屏蔽材料势在必行。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溶剂载体种类、分散剂类型、改性时间及球磨时间对铯钨青铜(GTO)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为了减少太阳热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已经消耗了地球的大量资源,目前研究更加新型的环保热屏蔽材料势在必行。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溶剂载体种类、分散剂类型、改性时间及球磨时间对铯钨青铜(GTO)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比例GTO/PMMA复合材料对隔热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其隔热机理。采用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微观形貌及近红外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自制隔热装置对其隔热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溶剂载体选用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为最优,在分散剂KENT-1103作用下,球磨时间24 h、振荡分散时间为24 h的稳定性最好;结合SEM和透射光谱分析,PMMA-GTO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好,PMMA-0.4 wt%GTO的样品可见光透过率为39.96%,近红外光阻隔率96.91%,雾度为8.92%,隔热温度10.1℃,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 分散稳定性 近红外吸收性能 隔热性能
下载PDF
CsxWO3/PMM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透明隔热性能
14
作者 杨静媛 乔玉婷 +2 位作者 刘敬肖 史非 宋晓颖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6-301,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CsxWO3纳米粒子,并选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作为改性剂对其进行表面接枝改性。通过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块状CsxWO3/PMMA复合材料,同时研究了CsxWO3/PMMA复合材料的近红外遮蔽及其透明隔热性能。结...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CsxWO3纳米粒子,并选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作为改性剂对其进行表面接枝改性。通过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块状CsxWO3/PMMA复合材料,同时研究了CsxWO3/PMMA复合材料的近红外遮蔽及其透明隔热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纳米CsxWO3粉体主晶相为Cs0.2WO3,粒径尺寸约为40 nm;经KH-570改性后的Cs0.2WO3粉体在PMMA中分散性较好,且未改变其晶型;透过率光谱显示,PMMA中CsxWO3粒子掺杂量为0.04 g时得到的样品可见光区透过率为38%时,近红外遮蔽率为98%,其透明隔热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 近红外遮蔽 隔热
下载PDF
石墨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国珍 陈小明 +4 位作者 丁鹏 马河川 张洁 邵金友 吴建洋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962-2973,共12页
高强度是复合材料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自然界中的珍珠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受其复杂的层次结构的启发,设计了一种石墨烯交错排布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纳米复合材料。利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拉伸载荷作用下石墨烯的二... 高强度是复合材料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自然界中的珍珠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受其复杂的层次结构的启发,设计了一种石墨烯交错排布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纳米复合材料。利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拉伸载荷作用下石墨烯的二维几何形状、层数、空间排布对纳米复合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几何形状的石墨烯对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矩形与锯齿形接近,都强于梯形石墨烯;存在最佳的石墨烯层数使复合材料的整体拉伸力学性能最强;减少石墨烯层间距离或增加重叠距离,都可提升其力学性能。总之,现有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各个因素的影响规律及微观机制,为设计具有目标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化分子动力学 石墨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复合材料 拉伸 几何形状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SPE-HPLC联用测定减肥食品中盐酸芬氟拉明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波 申书昌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435-437,442,共4页
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二氧化钛复合固相萃取填料,并制备了萃取小柱.采用固相萃取与液相色谱联用测定了减肥饼干和减肥咖啡中盐酸芬氟拉明.在0.1~0.6 mg/mL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呈现了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 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二氧化钛复合固相萃取填料,并制备了萃取小柱.采用固相萃取与液相色谱联用测定了减肥饼干和减肥咖啡中盐酸芬氟拉明.在0.1~0.6 mg/mL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呈现了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6,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073 mg/g,测定结果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减肥饼干87.6%,减肥咖啡92.8%.考察了柱温、流动相配比及流速对色谱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二氧化钛复合材料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 盐酸芬氟拉明
下载PDF
Superabsorbent Capability and High Retention Ability of China Clay(Kaolinite)/Polyacrylic Acid Composites for Aqueous Solution 被引量:1
17
作者 Tanveer-Ul-Hassan Shah Mudassir Hussain Tahir +1 位作者 Ata ur Rahman He-wen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508-512,I0003,共6页
Majority of superabsorbent polymers (SAPs) yet reported either have low gel strength or high production cost. Therefore, we synthesized a novel polyacrylic acid-grafted China clay (Kaolinite) super-absorbent polymer c... Majority of superabsorbent polymers (SAPs) yet reported either have low gel strength or high production cost. Therefore, we synthesized a novel polyacrylic acid-grafted China clay (Kaolinite) super-absorbent polymer composite (SAPC) with high thermal stability, low cost of production and superior sorption and retention capability for water and salt solution. The resulting SAPCs were extensively characterized and analys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omposites were thermally stable. Water absorbency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of clay content up to 45%, while further increase in clay content decreased the water absorbency. Percentage of acrylic acid (AA) and clay by weight shows the optimum absorbency in 35% and 40% respectively. Crosslinker and initiator contents were optimized to be 0.5% and 0.3% by weight respectively. The resulting polymer composite showed high water absorbency of about 785 g/g and 103 g/g of 1% NaCl solution with above 90% retention ability at 50 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clay Superabsorbent composite KAOLINITE ABSORBENCY Acrylic acid
下载PDF
Polycarbonate/Polypropylene/Fibrillar Silicate Ternary Nanocomposites via Two-step Blending Process: Degradation and Morphology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立新 高翔 +1 位作者 张猛响 金日光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48-252,共5页
The method of two-step melt blending was used to prepare polycarbonate/polypropylene/attapulgite ternary nanocomposite, and the various techniques including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rheometer, transmis- sion ele... The method of two-step melt blending was used to prepare polycarbonate/polypropylene/attapulgite ternary nanocomposite, and the various techniques including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rheometer, transmis- 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degradation of polycarbonate (PC) and the nanocomposite morph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degradation of PC triggered by attapulgite (AT) during the direct blending process was inhibited effectively by using two-step melt blending, in which AT was blended with polypropylene (PP) prior to compound with PC. The morphology of encapsulation was formed in the PC matrix, where PP encapsulates AT fibrillar single crystals to form a core-shell inclusion.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the PC/PP/AT ternary nanocomposites were more effective than conventional PC/PP blends in reinforcement, meanwhile the addition of AT in the ternary nanocomposites shifted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PP phase to a higher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CARBONATE POLYPROPYLENE ATTAPULGITE nanocomposite DEGRADATION MORPHOLOGY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Mesoporous Carbons from Acrylonitrile-methyl Methacrylate Copolymer/Silica Nanocomposites Synthesized by in-situ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BAOYongzhong ZHAO Wenfing HUANG Zhimi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6期691-697,共7页
Acrylonitrile-methyl methacrylate (AN-MMA) copolymer/silica nano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by in-situ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nitiated by 2,2'-azobis(2-amidinopropane) dihydrochloride absorbed onto colloidal si... Acrylonitrile-methyl methacrylate (AN-MMA) copolymer/silica nano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by in-situ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nitiated by 2,2'-azobis(2-amidinopropane) dihydrochloride absorbed onto colloidal silica particles, and the mesoporous carbon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through carbonization of the obtained AN-MMA copolymer/silica nanocomposites, followed by HF etching.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of AN-MMAcopolymer/silica nanocomposltes snoweO mat me caroon ylelCl or copolymer was slgnuy oecreaseo as Silica parucle incorporate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scan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mesoporous carbon materials. Both SEM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porous carOon templated synthesis acrylonltrlle silica emulsion polymenzauon
下载PDF
Polymer-coated nanoporous carbons for trace seawater uranium adsorption 被引量:11
20
作者 YUE YanFeng SUN XiaoGuang +7 位作者 MAYES Richard T. KIM Jungseung FULVIO Pasquale F. QIAO ZhenAn BROWN Suree TSOURIS Costas OYOLA Yatsandra DAI She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1期1510-1515,共6页
Polymer-coated mesoporous carbon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from the immobilization of acrylonitrile and acrylic acid copolymers with divinylbenzene as a crosslinker onto a mesoporous carbon framework.High surface a... Polymer-coated mesoporous carbon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from the immobilization of acrylonitrile and acrylic acid copolymers with divinylbenzene as a crosslinker onto a mesoporous carbon framework.High surface areas were maintained after polymerization with accessible porosity.This functional nanocomposite was tested as an adsorbent for uranium from high salinity solutions.Uranium adsorption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density of the amidoxime groups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porous carbon NANOCOMPOSITE COPOLYMERIZATION seawater uranium adsorp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