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新评分体系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小楠 姜红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5-809,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的危险因素,提高IVIG无反应型KD患儿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并治疗的KD患儿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建立logistic回归模...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的危险因素,提高IVIG无反应型KD患儿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并治疗的KD患儿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寻找KD患儿发生IVIG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得出新的评分体系。结果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有IVIG治疗前的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和尿白细胞(LEU)及IVIG治疗后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和PC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VIG治疗前的PCT和ESR及IVIG治疗后的WBC、NE和PCT是IVIG无反应型K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建立新的评分体系,灵敏度为69.2%,特异度为69.4%,约登指数为0.386。结论IVIG治疗后的实验室指标对IVIG无反应的预测效能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李丹 冯媛 +3 位作者 耿玲玲 南楠 张翠 李小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2-446,共5页
背景用标准方案治疗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存在部分患儿治疗无效的问题,此部分患儿形成冠脉瘤的风险增加,给予生物制剂或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经济压力及不良反应大,需要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观察小剂量甲... 背景用标准方案治疗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存在部分患儿治疗无效的问题,此部分患儿形成冠脉瘤的风险增加,给予生物制剂或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经济压力及不良反应大,需要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观察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13年1月—2017年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第2次IVIG冲击治疗,观察组在第2次IVIG冲击治疗的同时加用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第2次IVIG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第2次IVIG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时冠状动脉损伤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1.2%(52/57),高于对照组的75.4%(4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IVIG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RP、IL-6、TNF-α水平及冠状动脉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IVIG治疗后72 h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IVIG治疗后1、3个月时冠状动脉损伤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时两组冠状动脉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出现低体温、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3 d自行恢复正常。结论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性反应,促进损伤冠状动脉恢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 甲基泼尼松龙 静脉丙种球蛋白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17
3
作者 韦海涛 汪希珂 +1 位作者 陈林 吴悦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治疗中,采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1—12月收治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6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继续为患儿提供丙种球蛋白1g·kg^-1,每日1次治... 目的探讨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治疗中,采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1—12月收治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6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继续为患儿提供丙种球蛋白1g·kg^-1,每日1次治疗;观察组32例,为患儿提供丙种球蛋白2g·kg^-1,每日1次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总热程、热退时间、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指标[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S)]以及冠脉扩张、冠脉瘤、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热程、热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hs-CRP、PCT、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指标VEGF、ES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NO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末期,观察组冠脉扩张发生率为3.13%,冠脉瘤发生率为0.00%,对照组冠脉扩张发生率为12.50%,冠脉瘤发生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治疗,通过增加丙种球蛋白的使用剂量可更好地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炎症及黏膜充血问题,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剂量
下载PDF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丰 张园海 +2 位作者 仇慧仙 任跃 陈其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286,共4页
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儿童急性发热性疾病。如未经治疗,约20%~25%的KD患儿可发生冠状动脉损害(CAL)。尽管目前标准化疗法已广泛应用,但仍有10%~15%的患儿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 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儿童急性发热性疾病。如未经治疗,约20%~25%的KD患儿可发生冠状动脉损害(CAL)。尽管目前标准化疗法已广泛应用,但仍有10%~15%的患儿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且这部分患儿发生CAL的风险升高。因此,早期识别及有效治疗KD十分重要,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无反应
下载PDF
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 被引量:15
5
作者 郭翼红 俞海国 +3 位作者 张雅媛 马慧慧 陈晔 樊志丹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的进一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住院确诊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45例根据进一步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同时追加IVIG和糖皮质激素)38例和对照组(单纯追加糖皮质激素...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的进一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住院确诊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45例根据进一步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同时追加IVIG和糖皮质激素)38例和对照组(单纯追加糖皮质激素)7例,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儿体温均在24 h内恢复正常。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为(115.8±55.9)mg/L、(130.1±59.4)mg/L(P〉0.05),治疗第3天CRP水平分别为(22.0±8.5)mg/L、(27.7±16.3)mg/L(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RP水平均降低(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期(发病0~21 d)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率分别为15.8%、71.4%(P〈0.05),随访6个月内CAL发生率分别为5.3%、14.3%(P〉0.05)。结论:同时追加IVIG和糖皮质激素进一步治疗IVIG无反应型KD与单纯追加糖皮质激素效果相当,但急性期及远期CAL发生率较低,可为临床治疗IVIG无反应型KD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无反应 治疗
下载PDF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坚 张庆 +4 位作者 傅松龄 龚方戚 朱卫华 解春红 汪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01至2008-06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32例川崎病患儿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共56例(占16.9%)。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中男女性别比为4.09... 目的: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01至2008-06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32例川崎病患儿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共56例(占16.9%)。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中男女性别比为4.09:1,明显高于ⅣIG敏感川崎病1.38:1(P<0.05)。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中有较严重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者11例(19.6%),明显高于ⅣIG敏感川崎病(2.5%)(P<0.05)。川崎病患儿发生ⅣIG耐药的可能危险因素有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C反应蛋白、血沉、血浆白蛋白、乳酸脱氢酶等。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中33例通过复用ⅣIG后临床症状得以缓解,仅11例在复用:ⅣIG后症状仍不能控制而加用激素治疗。结论: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较ⅣIG敏感川崎病更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复用ⅣIG及必要时加用激素对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治疗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无反应 临床分析 IVIG 冠状动脉扩张 外周血白细胞 冠状动脉
下载PDF
甲基泼尼松治疗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颖 曾嵘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基泼尼松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IVIG无反应型K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IVIG 2.0 g/kg治疗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基泼尼松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IVIG无反应型K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IVIG 2.0 g/kg治疗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基泼尼松2 mg/(kg·d)治疗3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白细胞(WBC)计数、血沉(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血小板(PLT)计数、D-二聚体(D-dimer)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不良反应;随访1年,比较两组发生冠状动脉扩张(CAL)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入院时和初次治疗后36 h WBC计数、ESR和hs 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治疗组WBC计数、ESR和hs 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LT、D-dimer水平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发生CAL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甲基泼尼松联合静脉滴注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KD患儿可以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急性期炎性反应指标,快速控制血管炎症,有效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泼尼松 无反应 静脉丙种球蛋白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6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凡 丁艳 尹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总结631例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合并其他病原学感染情况。方法选取自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起病10 d内接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631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初治有效者为敏感组,无效者为无反... 目的总结631例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合并其他病原学感染情况。方法选取自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起病10 d内接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631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初治有效者为敏感组,无效者为无反应组。对两组患儿合并不同病原感染的发生率,影像学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31例患儿中丙种球蛋白治疗敏感者591例,丙种球蛋白治疗无反应者40例,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发生率为6.34%。2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组与敏感组相比,无反应组合并支原体感染、腹腔积液和冠脉扩张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敏感组(P<0.05)。40例无反应KD患儿再次治疗的过程中,11例同意继续追加IVIG 2 g/kg治疗,另外的29例接受激素治疗,发热现象消失。3丙种球蛋白无反应者追加IVIG治疗和激素治疗的两组之间冠脉病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VIG无反应型的川崎病发生率约6.34%,并发支原体感染、出现腹腔积液以及出现冠脉扩张的发生率等较高。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组的再次治疗选择中,激素治疗和追加IVIG治疗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 冠状动脉 临床特点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赖伯存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9期1267-126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0例IVIG无反应型KD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给予IVIG治疗,小剂量组1 g/kg,1次/d;大剂量组2 g/kg,1次/d...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0例IVIG无反应型KD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给予IVIG治疗,小剂量组1 g/kg,1次/d;大剂量组2 g/kg,1次/d。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大剂量组总热程、退热时间均短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hs-CRP、TNF-α、eNOS、VEG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的hs-CRP、TNF-α、eNOS、VEGF水平均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大剂量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KD患儿具有显著疗效,可缩短患儿退热时间,改善其炎性因子水平与血管内皮指标,进而改善预后,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 炎性因子 血管内皮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12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静泊 蒋文锦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3期291-292,共2页
关键词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糖皮质激素治疗 无反应 临床分析 急性发热出疹性疾 冠状动脉 disease lesions 获得性心脏
下载PDF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治疗进展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韧健 谢利剑 黄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2,共5页
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儿童急性发热性疾病。KD常累及冠状动脉,若未及时治疗,患儿可发生冠脉损伤(CAL)。目前急性期KD标准治疗方案为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口服阿司匹林,但仍有10... 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儿童急性发热性疾病。KD常累及冠状动脉,若未及时治疗,患儿可发生冠脉损伤(CAL)。目前急性期KD标准治疗方案为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口服阿司匹林,但仍有10%~20%的患儿对IVIG无反应,并且这部分患儿发生CAL的风险增高。文献报道有多种IVIG无反应型KD的治疗方法,如二次IVIG治疗、糖皮质激素、英夫利昔单抗、免疫抑制剂和血浆置换等,然而具体治疗方案仍无定论。文章综述IVIG无反应型KD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 治疗
下载PDF
儿童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乐园 杨曦 刘桂英 《中国医药》 2018年第8期1276-1280,共5页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全身中、小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较多,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甚至血栓形成。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联...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全身中、小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较多,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甚至血栓形成。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是急性期川崎病的标准治疗方案,但约有10%~20%的川崎病患儿对单次注射IVIG(2 g/kg)联合阿司匹林并无效果,称为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该部分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甚至冠状动脉瘤的风险明显升高,国内外文献报道有多种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方法,包括IVIG追加治疗、糖皮质激素、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英夫利昔单抗)、阿昔单抗、钙调节神经蛋白抑制剂(环孢素)、降脂药(阿伐他汀)、他丁类药物(乌司他丁)、甲氨蝶呤、抗白细胞介素1(阿那白滞素)、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血浆置换等。本文就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 治疗进展
下载PDF
选择性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 被引量:6
13
作者 谢丽 沈凌 黄蓓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IVIG无反应型KD住院患儿资料,根据患儿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为CRP≥100 mg/L组和CRP<100 mg/L组。比较两组患儿治...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IVIG无反应型KD住院患儿资料,根据患儿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为CRP≥100 mg/L组和CRP<100 mg/L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总热程、平均退热时间、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CRP、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PLT)水平等。结果:共46例IVIG无反应型KD患儿纳入本研究。CRP≥100 mg/L组29例,CRP<100 mg/L组17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总热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儿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退热时间、CRP水平、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CRP≥100 mg/L组发生冠状动脉扩张3例(10.3%),CRP<100 mg/L组发生2例(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性使用糖皮质激素+IVIG治疗高CRP的IVIG无反应型KD可获得与IVIG治疗低CRP的IVIG无反应型KD相似的临床疗效,并降低了激素使用率,且未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反应 丙种球蛋白 激素
下载PDF
3种预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方法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芸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161-3163,共3页
目的比较3种预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方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IVIG无反应型KD患儿的临床表现,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Kobayashi积分法、Egami积分法和付培培积分法预测IVIG无反应型KD的价值。结果 ... 目的比较3种预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方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IVIG无反应型KD患儿的临床表现,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Kobayashi积分法、Egami积分法和付培培积分法预测IVIG无反应型KD的价值。结果 310例KD患儿中,IVIG无反应型31例(10%)。IVIG无反应型KD与有反应型KD相比,男女比例、年龄、不完全型KD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IG无反应型KD出现皮疹、肛周脱屑的比例较多,无反应型KD开始治疗时间早于有反应型KD。Kobayashi评分法、Egami评分法、付培培评分法3种方法预测IVIG无反应型KD的敏感度分别为51.6%、45.2%和61.3%,特异度分别为64.5%、78.5%和77.8%。结论付培培积分法更加适合预测IVIG无反应型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雪贞 周小琳 +4 位作者 叶佳云 梁欢欣 廖雄宇 钟奕 覃丽君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31-333,共3页
目的:检测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80例KD患儿,发病10天内接受IVIG标准治疗,对IVIG无反应组与敏感组患儿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NF... 目的:检测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80例KD患儿,发病10天内接受IVIG标准治疗,对IVIG无反应组与敏感组患儿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NF-α水平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外周CD4^+/CD8^+、CD3^+CD4^+、CD3^-CD19^+、TNF-α水平无反应组明显高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8^+、CD3^+明显低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16^+CD56)^+、CD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敏感型患儿,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NF-α有更明显的异常,为早期诊断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指标,同时有助于预测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 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珊 贾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5期21-22,5,共3页
目的观察甲基泼尼松龙(IVMP)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IVIG无反应型K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继续予以IVIG 2.0g/kg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IVMP 2... 目的观察甲基泼尼松龙(IVMP)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IVIG无反应型K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继续予以IVIG 2.0g/kg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IVMP 2 mg·kg-1·d-1治疗,使用3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WBC、ESR、hs-CRP)及不良反应;随访1年,比较2组发生冠状动脉扩张(CAL)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2组WBC、ESR和hs CR在治疗36 h、72 h监测值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72 h,2组WBC、ESR和hs-CRP数值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年,观察组CAL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IVMP联合静脉滴注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KD患儿可有效控制炎性反应、发热等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及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泼尼松 无反应 静脉丙种球蛋白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慎荣 周芳 邵启民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8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确诊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再次治疗是否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分为A组(IVIG)和B组(...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确诊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再次治疗是否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分为A组(IVIG)和B组(糖皮质激素联合IVIG),其中A组42例、B组26例。分析两组患儿总热程、热退时间、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及再次治疗前、治疗后1周实验室指标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IL-6的变化。结果 B组患儿的总热程、热退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发生率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WBC高于A组,B组WBC治疗前后差值低于A组;B组治疗前hsCRP及治疗前后hsCRP差值均高于A组;B组治疗后IL-6低于A组,B组IL-6治疗前后差值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案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均有效;两组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皮质激素联合IVIG没有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风险;不同治疗方案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WBC、hsCRP、IL-6水平存在影响,与单用IVIG治疗相比,糖皮质激素联合IVIG在KD急性期能更好的控制IVIG无反应型KD患儿的炎症指标并能缩短发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 糖皮质激素 冠状动脉损害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免疫指标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雅淇 黄宏琳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2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20年5月厦门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15例KD患儿临床资料,IVIG无反应型18例,IVIG敏感型97例,正常对照组27例,应用...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20年5月厦门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15例KD患儿临床资料,IVIG无反应型18例,IVIG敏感型97例,正常对照组27例,应用单因素分析KD组与对照组、IVIG无反应组与IVIG敏感组患儿各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筛查IVIG无反应型K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预测其临床效能。结果KD组外周血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计数、CD19百分比、CD4、CD19绝对值、CD4/CD8比值、补体C3均高于对照组,KD组L比例、CD3、CD8、NK百分比、Ig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G无反应组WBC、L比例及计数、CD3、CD4百分比、CD3、CD4、CD8、CD19、NK绝对值、补体C3均低于IVIG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绝对值及补体C3降低为IVIG无反应型K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CD3≤1.588×109/L预测IVIG无反应的灵敏度为86.6%、特异度为72.2%,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补体C3≤1.40 g/L预测IVIG无反应的灵敏度为56.7%、特异度为83.3%,ROC曲线下面积为0.758。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补体C3可作为早期识别IVIG无反应型KD的实验室指标,并为探索难治型KD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1例
19
作者 黄澜 《四川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216-216,共1页
关键词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无反应 上呼吸道感染 入院前 持续性 抗生索 一过性 躯干部
下载PDF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13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玲云 《浙江实用医学》 2012年第5期371-372,385,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转归。方法回顾性总结13例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并发CA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中男9例,女4例,男女比例2.25:1,年龄4个...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转归。方法回顾性总结13例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并发CA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中男9例,女4例,男女比例2.25:1,年龄4个月~11岁,平均(2.82±2.24)岁。临床表现:急性期持续发热时间长,口唇皲裂、杨梅舌(92.3%),眼结膜充血(92.3%),皮疹(76.9%),手足硬肿(76.9%),指(趾)端脱皮(84.6%),颈淋巴结肿大(84.6%)。实验室检查:血CRP、外周血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沉明显升高,血红蛋白、白蛋白降低。本组发生轻度CAL4例(30.8%),中度CAL4例(30.8%),重度CAL5例(38.5%),未恢复7例(53.8%)。结论 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并发CAL病例,发热持续时间长,临床症状典型,发生CAL程度更严重,预后较差。本病急性期继续予以IVIG治疗及激素冲击治疗,并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 冠状动脉损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