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米替诺福韦治疗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吕雪艳 陈如悦 +4 位作者 潘亚杰 华静 黄硕 李为哲 曾庆磊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4-82,共9页
目的探讨艾米替诺福韦(tenofovir amibufenamide,TMF)治疗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的54例初次使用TMF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enofovir alaf... 目的探讨艾米替诺福韦(tenofovir amibufenamide,TMF)治疗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的54例初次使用TMF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抗病毒治疗的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TMF组30例,TAF组24例,采集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基线数据、治疗24周时病毒学应答率(HBV DNA<20 IU/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复常率、肝硬度测定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肾功能和血脂的变化情况等。结果基线时,TMF组和TAF组的年龄、HBV DNA、ALT、LSM分别为(47.27±10.33)vs(46.96±10.43)岁、1.28[1.28,4.75]vs 1.28[1.28,4.72]log10 IU/mL、(64.20±58.52)vs(59.21±60.54)U/L、(20.76±8.01)vs(21.44±11.76)kPa;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TMF组和TAF组病毒学应答率、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00%(11/11)vs 80%(8/10)、84.62%(11/13)vs 90.00%(9/10)、20%(2/10)vs 14.29%(1/7),LSM较基线下降3.96 vs 5.71 kPa,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TMF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低于TAF组[(2.49±1.01)vs(3.04±0.88)log10 IU/mL,P<0.05]。肾功能方面,两组血清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血β2微球蛋白较各自基线均无显著改变;血脂方面,治疗24周时,TMF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0.1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升高0.28 mmol/L(组内比较P值分别为0.011、0.001),TAF组总胆固醇升高0.35 mmol/L(组内比较P<0.05);TMF组三酰甘油降低0.27 mmol/L,TAF组TG升高0.15 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MF和TAF治疗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无显著差异,TMF在降低HBsAg、升高HDL和降低TG方面优于T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替诺福韦 富马酸酚替诺福韦 病毒相关肝硬化 病毒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高病毒载量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抗病毒疗效、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俊利 赵丹 +3 位作者 程留奇 冯贞贞 许敏 邢亚萍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222-1224,1233,共4页
目的探讨给予高病毒载量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后对该类患者抗病毒疗效、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07月-2022年07月期间97例高病毒载量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给予高病毒载量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后对该类患者抗病毒疗效、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07月-2022年07月期间97例高病毒载量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8例给予五灵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49例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抗病毒疗效、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肝脏硬度值(LS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透明质酸(HA)水平、层黏连蛋白(LN)水平、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及Ⅳ型胶原水平(C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高病毒载量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给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后,可增强对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而且该药物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酚替诺福韦 病毒载量 肝硬化代偿期 病毒疗效 功能 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血清AFP、CEA和CA199联合检测在丙肝相关肝硬化和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勤烽 黄少铃 +2 位作者 王水良 王美珠 郑春萍 《西部医学》 2023年第7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丙肝相关肝硬化和肝癌(HCC)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HCC患者(HCC组)、42例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疾病对照组)及30...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丙肝相关肝硬化和肝癌(HCC)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HCC患者(HCC组)、42例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疾病对照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收集3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同时检测3组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诊断丙肝相关肝硬化和HCC的价值。结果 HCC组患者ALT、AST明显低于疾病对照组、高于健康组,而TBIL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健康组(P<0.05)。HCC组、疾病对照组、健康组患者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依次明显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0.979)及敏感度(98.5%)均明显高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0.695)及敏感度(79.8%)。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可明显提高丙肝相关肝硬化及HCC的鉴别诊断价值,有一定推广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肝硬化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下载PDF
血清AFP、CEA和CA199联合检测在老年丙肝相关肝硬化和肝癌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任珊 徐鹏 任敏玮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7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和CA199在老年丙肝相关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35例老年丙肝相关肝细胞癌、45例老年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对照组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分析老...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和CA199在老年丙肝相关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35例老年丙肝相关肝细胞癌、45例老年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对照组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分析老年丙肝相关肝硬化和丙肝相关肝癌病变不同阶段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变化,绘制ROC曲线和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评价各指标在老年丙肝相关肝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丙肝相关肝癌组和丙肝相关肝硬化组中AFP、CEA、CA199血清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癌组高于肝硬化组(P<0.05)。AFP、CEA和CA199在丙肝相关肝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51.4%和62.9%,而三者联合检测诊断丙肝相关肝癌的阳性率提高至94.3%,联合检测阳性率在丙肝相关肝癌组、丙肝相关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CEA和CA199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17,高于各单项检测的AUC(P<0.05),联合检测的诊断正确率提高至83.8%。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可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老年丙肝相关肝硬化与丙肝相关肝癌提供有效的参考,有助于提高丙肝相关肝癌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肝硬化 相关细胞癌 AFP CEA CA199 老年人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硬化组织与癌组织蛋白质组的差异 被引量:2
5
作者 龙云铸 范学工 +1 位作者 李宁 黄宇琨 《肝脏》 2004年第4期238-240,共3页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 (HBV )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硬化组织与癌组织蛋白质组之间的差异 ,鉴定其中的差异蛋白质点。方法 应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对 1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细胞癌组织与肝硬化组织的蛋白质进行差异分析 ,应用基...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 (HBV )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硬化组织与癌组织蛋白质组之间的差异 ,鉴定其中的差异蛋白质点。方法 应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对 1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细胞癌组织与肝硬化组织的蛋白质进行差异分析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了鉴定。结果 经肝细胞癌组织与癌周组织的差异对比分析 ,共发现有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的 3 5个蛋白质点 ,14个差异蛋白质点得到了初步鉴定 ,其中 5个蛋白质既往文献中曾报道其与肝细胞癌变相关。结论 HBV相关性肝细胞癌蛋白质组与肝硬化组织蛋白质组之间存在差异 ;本实验研究中初步鉴定的差异蛋白质 ,可能有助于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的癌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肝硬化 患者 乙型病毒 HBV 相关 癌组织 蛋白质组 治疗 鉴定
下载PDF
不同程度的慢性病毒相关肝病患者肝移植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麻醉的用量分析
6
作者 刘婷婷 陈静 +1 位作者 解东明 邓友明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07-612,共6页
目的探究慢性病毒相关肝病的严重程度对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麻醉期间麻醉药物需用量的影响。方法临床招募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原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计划进行肝移植的100例... 目的探究慢性病毒相关肝病的严重程度对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麻醉期间麻醉药物需用量的影响。方法临床招募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原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计划进行肝移植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hild⁃Turcotte⁃Pugh(CTP)分类,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28)、中度组(n=39)和重度组(n=33)。比较各组患者一般资料。记录各组患者达到既定脑电双频指数(BIS)范围时的丙泊酚需求量。比较分析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基线脑电双谱指数(BIS)值、拔管前BIS值和手术期间平均BIS值。观察患者对初始手术皮肤切口的运动反应,确定七氟醚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切口后1 min监测记录各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结果3组患者诱导浓度、插管前浓度、切口前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轻度组诱导浓度显著高于重度组(P<0.05),插管前浓度、切口前浓度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5)。3组患者拔管前BIS值和手术期间平均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BIS值低于基线BI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期间的平均BIS值最低,与基线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肤切开前,重度组患者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稳定保持18 min,轻度组和中度组保持24 min,重度组患者七氟醚挥发性麻醉剂的需求量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者MAC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各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变量分析表明,肝功能不全(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是影响丙泊酚和七氟醚浓度降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功能不全最严重的患者需要使用最低浓度的丙泊酚和七氟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毒相关 移植 泊酚 七氟醚
下载PDF
HCV-1b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癌与丙肝病毒高变异性相关
7
作者 檀玉芬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1年第9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HCV-1B 肝硬化 细胞癌 病毒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干扰素/病毒唑联合治疗4型丙肝病毒相关性肝硬化优于单纯干扰素治疗
8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2年第8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干扰素 病毒 联合治疗 4型病毒相关肝硬化
下载PDF
94例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晓冬 杨红洁 高斯媛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2期99-100,共2页
目的:研究处于代偿期及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诊治的9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21例处于失代偿期,73例处于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运用600~800 mg/d利巴韦林联合135 ug... 目的:研究处于代偿期及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诊治的9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21例处于失代偿期,73例处于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运用600~800 mg/d利巴韦林联合135 ug/周派罗欣皮下注射进行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600~1000 mg/d利巴韦林联合135~180 ug/周派罗欣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逐渐调整剂量。分别在治疗12、2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CV RNA等指标,并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该文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21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及73例处于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后 TBIL、AST、ALT和HCV RNA水平未见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24周的治疗后,TBIL、AST、ALT和HCV RNA水平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小剂量利巴韦林联合派罗欣个体化治疗方法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改善肝脏功能,进而缓解肝脏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病毒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脾亢进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禹蔚琴 《中外医疗》 2016年第7期117-118,共2页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脾亢进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42例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脾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脾栓塞手术或者脾切除手术,在脾功能亢进改善时间3月后,对患者...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脾亢进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42例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脾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脾栓塞手术或者脾切除手术,在脾功能亢进改善时间3月后,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90μg或135μg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并口服利巴韦林联合,观察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相关指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用药后,早期的应答率为54.76%。在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血液ALT复常率为85.71%,治疗的终点应答率为83.33%,患者的持续治疗应答率为61.90%,要明显高于早期应答率(P<0.05)。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结论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口服利巴韦林,是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手段,值得考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 肝硬化 病毒
下载PDF
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易爱芬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第3期77-78,共2页
丙型肝炎肝硬化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进行性慢性疾病,肝硬化程度会随病程的发展而不断地持续性加重,肝功能出现反复异常。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不典型,尤其早期表现较不明显,常被忽略,造成很多初诊患者已经发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给临床治疗增... 丙型肝炎肝硬化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进行性慢性疾病,肝硬化程度会随病程的发展而不断地持续性加重,肝功能出现反复异常。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不典型,尤其早期表现较不明显,常被忽略,造成很多初诊患者已经发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小剂量 干扰素 病毒
下载PDF
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庞玉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1492-1493,共2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影响,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并且消除了并发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并探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影响,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并且消除了并发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PEG-IFN a-2a法进行治疗。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PEG-IFN a-2a法对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消除后,进行抗病毒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并发症消除 病毒治疗
下载PDF
低剂量干扰素治疗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应强 李超 +1 位作者 石文丽 赵立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24期5619-5620,共2页
对2012年1月~2013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1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35ug,1次/w,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前后AST、ALT、Tbil、Alb指标变化情况.治疗36w时HCV-RNA阴转患者38例,占接受治疗患者总数的62.3%.47例ALT呈下降趋势... 对2012年1月~2013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1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35ug,1次/w,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前后AST、ALT、Tbil、Alb指标变化情况.治疗36w时HCV-RNA阴转患者38例,占接受治疗患者总数的62.3%.47例ALT呈下降趋势,包括9例HCV-RNA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的患者.8例患者B超显示门静脉、脾静脉内径数值降低1~2mm,其中5例B超显示门静脉、脾静脉内径恢复正常数值,未有1例出现死亡及血小板、白细胞急剧下降.低剂量干扰素治疗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抑制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干扰素治疗 代偿期 脾静脉内径 肝硬化程度 失代偿期患者 聚乙二醇干扰素 病毒
下载PDF
青年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肝癌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9
14
作者 沈玲 赵伟 +1 位作者 舒伟平 方之勋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青年慢性肝炎(CAH)、肝硬化(HLC)患者中肝癌(PHC)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24例年龄<39岁的青年CAH、HLC、PHC患者进行调查,从家族史、过去史、饮酒史、临床症状、体征、肝功生化指标、AFP、HBVM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相对... 目的探讨青年慢性肝炎(CAH)、肝硬化(HLC)患者中肝癌(PHC)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24例年龄<39岁的青年CAH、HLC、PHC患者进行调查,从家族史、过去史、饮酒史、临床症状、体征、肝功生化指标、AFP、HBVM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相对危险度(OR值)计算。结果(1)PHC组的男女之比4.16∶1;(2)PHC组72.63%的患者合并肝硬化;(3)HLC组,有明确的家族肿瘤史及肝癌史者,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26.78和2.27;(4)PHC组中,16.84%有长期大量饮酒史,OR值为3.78;(5)PHC组AFP(+)率68.36%,>400ng/ml者占44.89%,而CAH及HLC组AFP(+)率则为12.26%、15.00%,仅0、1.67%(>400ng/ml);(6)HBV感染标记随CAH→HLC→PHC的发展呈递减关系。结论男性青年CAH、HLC是PHC的高危人群;肝炎的病程与反复发作及PHC的发生密切相关;家族肝癌及其他肿瘤史在青年肝癌的发生中相对危险度较高,长期大量饮酒对乙肝病毒确有加速和加重作用,为肝癌的一个促发因素;腹泻是肝癌患者常见的、较早出现的一个临床症状,应引起医务人员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诊断 肝硬化患者 相关 相对危险度 功生化指标 长期大量饮酒 临床症状 家族肿瘤史 大量饮酒史 HBV感染 CAH PHC HLC 慢性 比较分析 HBVM 男性青年 高危人群 反复发作 加重作用 病毒 促发因素 癌患者 医务人员
下载PDF
意大利南部丙肝病毒基因型与肝硬化危险性
15
作者 王健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1年第8期7-7,共1页
关键词 意大利 南部 病毒 基因型 肝硬化 HCV感染
下载PDF
干扰素无法预防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肝癌
16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2年第12期7-7,共1页
关键词 意大利 干扰素 相关肝硬化 细胞
下载PDF
肝硬化病人中丙肝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檀玉芬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1年第9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肝硬化 病毒 基因型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治疗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
18
作者 贾海娟 李正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8年第12期0013-0013,共1页
探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治疗丙肝肝硬化疗效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15年2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基因1b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46例,给予患者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果:94例患者,其中sofosbuvir+daclatasvir±RBV47、sofos... 探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治疗丙肝肝硬化疗效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15年2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基因1b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46例,给予患者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果:94例患者,其中sofosbuvir+daclatasvir±RBV47、sofosbuvir+ledipasvir±RBV13例,sofosbuvir+RBV27例、sofosbuvir+pegINF7例, 完成24周治疗后EVR为96.8%;肝硬度测定值提示明显的和进展期肝纤维化的比例降低。整个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1例为头晕,1例为恶心。结论: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有利于改善基因1b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抗病毒药物 肝硬化 功能
下载PDF
“化浊调肝健脾”法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苏春芝 杨倩 +5 位作者 张金丽 孟宪鑫 张云凤 苏飞 张桐 张瑜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观察化浊调肝健脾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HBV-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12例HBV-LC患者分为“化浊调肝”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观察化浊调肝健脾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HBV-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12例HBV-LC患者分为“化浊调肝”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浊调肝健脾汤,2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总积分、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四项、Fibrotouch肝脏硬度测量值及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CⅢNP)、Ⅳ型胶原(C-Ⅳ)、肝脏弹性指数、IL-17A、IL-6水平在治疗后均下降,且治疗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IL-10水平在治疗后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化浊调肝健脾”法则治疗HBV-LC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延缓肝硬化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相关肝硬化 化浊调健脾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丙肝肝硬化可否用干扰素治疗
20
作者 王振坤 《求医问药》 2012年第1期14-14,共1页
李先生今年59岁。半年前,他在去医院体检时,被确诊患有丙肝肝硬化。医生建议他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以清除其体内的丙肝病毒。但李先生曾听别的医生说过.肝硬化是使用干扰素的禁忌症。肝硬化患者不可使用此类药物。因此.李先生没有... 李先生今年59岁。半年前,他在去医院体检时,被确诊患有丙肝肝硬化。医生建议他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以清除其体内的丙肝病毒。但李先生曾听别的医生说过.肝硬化是使用干扰素的禁忌症。肝硬化患者不可使用此类药物。因此.李先生没有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而是仅仅服用了一些保肝药。三个月前。李先生在去医院复查时发现,他体内丙肝病毒的指数很高.病情有继续恶化的趋势。李先生非常想知道.丙肝肝硬化患者究竟能否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患者 病毒 干扰素 医院体检 治疗 禁忌症 类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