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佛教丛林制度与佛教音乐风格区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民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0-126,162,共8页
中国佛教音乐的南北分野及交融问题自古代一直沿袭下来;清末民初以降,还作为一条红线或纽带,贯穿于整个20世纪的佛乐变迁发展过程。要想正确地认识这一过程,便有必要论及佛教寺院的丛林制度及其对之产生的重要影响。由于十方丛林与子孙... 中国佛教音乐的南北分野及交融问题自古代一直沿袭下来;清末民初以降,还作为一条红线或纽带,贯穿于整个20世纪的佛乐变迁发展过程。要想正确地认识这一过程,便有必要论及佛教寺院的丛林制度及其对之产生的重要影响。由于十方丛林与子孙丛林分别采取了跨地域性的和地域性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传播和交流途径,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传播观念。即使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民初时期,二者在传播和分布的广度以及影响力的深度上,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从其中的十方丛林来看,当时的南派佛教声韵已经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在北方丛林中也已经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而各种地域性的寺院音乐风格类型,也以不同的子孙丛林为聚集地,得以不同程度的保存和发挥其功能作用。还值得注意的是,数百年来,在藏传佛教、南传佛教等领域,也相继出现了丛林制度的身影,其整个寺院音乐风格格局也随之而有较大的改变。对于这个在不同佛教文化区域中出现的"十方丛林"化的趋同性时代潮流特征,学术界应该给予相应的重视和对之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佛教 丛林制度 佛教音乐 风格区
下载PDF
试论禅宗丛林制度 被引量:4
2
作者 曾建新 万建军 《云梦学刊》 2004年第3期29-31,共3页
禅宗丛林制度在人员选用、重大事务决策和退职人员管理等方面有民主的管理特性,是建立在广泛而深入的平等观念上的管理,是—种特殊有效的自我管理模式。
关键词 禅宗 丛林制度 管理 特性
下载PDF
《水浒传》与禅宗丛林制度 被引量:1
3
作者 项裕荣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73,共9页
从说话艺术脱胎而出的《水浒传》,保存了不少鲜活的宋元禅宗文化图景,对禅宗丛林制度有多方面的叙及,主要包括寺庙经济如何运行、丛林职事制度中的分工与等级、丛林仪式的严谨与次序等等。小说揭示了檀越布施与寺产租金对于禅寺运营的... 从说话艺术脱胎而出的《水浒传》,保存了不少鲜活的宋元禅宗文化图景,对禅宗丛林制度有多方面的叙及,主要包括寺庙经济如何运行、丛林职事制度中的分工与等级、丛林仪式的严谨与次序等等。小说揭示了檀越布施与寺产租金对于禅寺运营的重要性;介绍了禅寺内僧职的等级,透露出菜头在丛林中的殊胜地位,谈及俗僧们意图争做监寺的事实;对禅堂上的"参请"与颂圣,行脚僧人的挂褡与告香等仪式、仪轨也都有着详细而有趣的描述。细究这些仪式本身的流变,则能观察出丛林制度文化的世俗化倾向。《水浒传》中的这些描写与宋元时代的《禅苑清规》、《敕修百丈清规》、《五灯会元》等,相互印证也互有弥补。只是清规类书因其琐碎、枯干,宗教人士也少有翻阅,佛教语录中对丛林清规只是侧面谈及且更为零碎,反倒是通俗文艺的《水浒传》能以一种活泛、生动的民众感知方式,把看似隐秘的宗教生活场景以一种亲切的姿态呈现至古今读者眼前。禅宗文化,在本部小说中成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全息文化景观",它的存在也使得《水浒传》在文化传承上的价值与功效亟待重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禅宗 丛林制度 佛教礼仪 清规 《五灯会元》 《百丈清规》
下载PDF
丛林制度的伦理思想——以《古清规序》、《禅苑清规》和《敕修百丈清规》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骆海飞 《佛学研究》 2013年第1期376-385,共10页
丛林制度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在以《古清规序》、《禅苑清规》和《敕修百丈清规》为代表的三部清规中,其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忠孝观、仪轨观和劳作观三个方面。丛林制度是"融合礼义的真义和佛教戒律的典型",禅宗僧团在坚... 丛林制度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在以《古清规序》、《禅苑清规》和《敕修百丈清规》为代表的三部清规中,其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忠孝观、仪轨观和劳作观三个方面。丛林制度是"融合礼义的真义和佛教戒律的典型",禅宗僧团在坚持持戒理念的同时,也糅进了儒家忠孝礼仪等观念,其伦理思想极具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林制度 伦理思想 忠孝观 仪轨观 劳作观
下载PDF
民间法视野下的佛教戒律、传统丛林制度和寺院规约
5
作者 穆赤·云登嘉措 赵旭东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0-136,201,共8页
佛教戒律传入中国后经历了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继受和扬弃。发展出了适应农耕社会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传统丛林制度。另有各寺院根据本寺实际制定的适用于本寺的寺规。三者是适用范围不同的僧团内部管理规范,对佛教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佛教戒律传入中国后经历了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继受和扬弃。发展出了适应农耕社会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传统丛林制度。另有各寺院根据本寺实际制定的适用于本寺的寺规。三者是适用范围不同的僧团内部管理规范,对佛教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封建宗法社会的浸染中逐渐衰败。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佛教协会致力于重申戒律、恢复传统丛林制度,指导寺院进行自我民主管理。三者是在民间实践中确立和发展的,确立僧众权利和义务的,有一定约束力的内心和行为规范。它们弥补国家法在社会控制与社会秩序构造中的不足,在当下的宗教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对其积极重视、深刻挖掘、合理阐释,践行佛教的中国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法 社会治理 戒律 丛林制度 寺规
下载PDF
丛林制度之创新及启示
6
作者 陆辉 吴明君 《中国集体经济》 2008年第4X期50-51,共2页
文章依据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丛林制度的创新。丛林制度变迁的主体是禅宗马祖道一禅师与百丈淮海禅师,他们在当时佛教界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丛林制度变迁的源泉是禅师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丛林制度变迁的适应效率提高。当今的经济社会处于转... 文章依据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丛林制度的创新。丛林制度变迁的主体是禅宗马祖道一禅师与百丈淮海禅师,他们在当时佛教界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丛林制度变迁的源泉是禅师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丛林制度变迁的适应效率提高。当今的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面临制度创新的挑战;制度只有创新才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当今的经济社会需要像百丈淮海禅师那样有智慧的"破戒比丘",顶住压力。社会也应提供创新机制,激励创新,最终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林制度 制度变迁理论 启示
下载PDF
禅宗丛林制度与GE管理模式的比较和启示
7
作者 杨镇宇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1期117-118,共2页
禅宗丛林制度是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成长起来的一种近乎完美的组织,而GE则是当今举世公认的优秀企业。解读这两种具有东西方不同文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对我们的企业发展与提升无疑是极有意义的。
关键词 禅宗丛林制度 GE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 比较 启示
下载PDF
论汉地佛教丛林制度的社会功能
8
作者 欧阳镇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4期58-59,共2页
论汉地佛教丛林制度的社会功能欧阳镇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各地修复和开放了一大批寺观教堂,依法合理地安排了宗教活动场所,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九十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快改... 论汉地佛教丛林制度的社会功能欧阳镇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各地修复和开放了一大批寺观教堂,依法合理地安排了宗教活动场所,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九十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快改革开放,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林制度 汉地佛教 社会功能 丛林生活 僧尼 世俗社会 宗教活动场所 宗教感情 宗教政策 宗教经验
下载PDF
民间法视野下的佛教戒律、传统丛林制度和寺院规约
9
作者 穆赤·云登嘉措 赵旭东 《民间法》 2021年第3期227-238,共12页
佛教戒律传入中国后,经历了继受和扬弃的过程。与中国社会不适应的部分逐渐被搁置和淡化,与中国文化相吻合的大乘精神在戒律中得到发扬。禅宗将戒律的精神与农耕社会的本土实际相结合,发展出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传统丛林制度。寺规是各... 佛教戒律传入中国后,经历了继受和扬弃的过程。与中国社会不适应的部分逐渐被搁置和淡化,与中国文化相吻合的大乘精神在戒律中得到发扬。禅宗将戒律的精神与农耕社会的本土实际相结合,发展出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传统丛林制度。寺规是各寺院根据实际制定的适用于本寺的管理规定。戒律、传统丛林制度和寺规是适用范围不同的僧团内部管理规范,对佛教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但在封建宗法社会的浸染中逐渐衰败。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佛教协会致力于重申戒律、恢复传统丛林制度,指导寺院进行自我民主管理。戒律、传统丛林制度和寺院规约是在民间实践中确立和发展的,确立僧众权利和义务的,有一定约束力的内心和行为规范。这些民间法的观念和规则,对国家法在社会控制和社会秩序构造中的空白和不足有弥补的功能,在当下的宗教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对其积极重视、深刻挖掘和合理阐释,践行佛教的中国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法 社会治理 戒律 丛林制度 寺规
原文传递
论丛林制度变迁与寺院兴衰--以杭州径山寺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翁士洋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96,共4页
文章从径山寺兴衰的个案入手,通过对其历代兴衰史的梳理,将其归纳为重耍的三个历史阶段,即"自袭制"时期、"十方丛林制"时期以及"分房制"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历史状况和内在因素给予了详细的探究;提出丛... 文章从径山寺兴衰的个案入手,通过对其历代兴衰史的梳理,将其归纳为重耍的三个历史阶段,即"自袭制"时期、"十方丛林制"时期以及"分房制"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历史状况和内在因素给予了详细的探究;提出丛林制度的变迁是影响径山寺历代兴衰的决定性内因的观点,并结合历史给予适当的论证;最后提出应以史为鉴,在丛林建设的过程中应将丛林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视作现代化社会中寺院制度建设的关键性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林制度 变迁 寺院兴衰 内在因素 径山寺
原文传递
中国佛教的丛林制度
11
作者 默雷 《法音》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9-32,共4页
中国佛教的丛林制度法音近录默雷摘编唐宋时期的禅宗教团与清规之研究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留学的湛如法师,1996年8月在赵县柏林寺举行的第四届“生活禅夏令营”中,作了以《唐宋时期的禅宗教团与清规之研究》为题的讲演,这... 中国佛教的丛林制度法音近录默雷摘编唐宋时期的禅宗教团与清规之研究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留学的湛如法师,1996年8月在赵县柏林寺举行的第四届“生活禅夏令营”中,作了以《唐宋时期的禅宗教团与清规之研究》为题的讲演,这篇研究报告已从《禅》1996年第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丛林制度 禅宗丛林 百丈清规 佛教协会 宗教政策 唐宋时期 百丈禅师 改革措施 禅林
原文传递
禅宗丛林制度与百丈清规
12
作者 王学信 《海内与海外》 2012年第4期75-77,共3页
一千二百年前的一天,和风丽日,江西洪州百丈寺的僧众早早便携带农具出坡耕作,而已届耄耋之年的住持却因找不到自己的工具,未能参加劳作。原来,弟子们见年迈的住持不辞辛劳坚持与众僧一起劳动,实在过意不去,便悄悄把他的工具藏了... 一千二百年前的一天,和风丽日,江西洪州百丈寺的僧众早早便携带农具出坡耕作,而已届耄耋之年的住持却因找不到自己的工具,未能参加劳作。原来,弟子们见年迈的住持不辞辛劳坚持与众僧一起劳动,实在过意不去,便悄悄把他的工具藏了起来。谁知,住持因自己一天没有出坡劳作,就一天拒绝吃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从此传遍禅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林制度 禅宗 住持 工具 劳作 弟子 禅门
原文传递
禅宗丛林制度与百丈清规
13
作者 王学信 《海内与海外》 2012年第5期68-70,共3页
百丈怀海禅师创建禅宗丛林制度,其根本宗旨在于:为习禅僧众提供一个安身立命、笃志修行的清净所在。使之既无衣食之忧,又无尘嚣之扰,既有同参互学,又有名师指导,一座座丛林俨然一所所规范、严谨的禅宗专修学院,又像是一个个平等友爱、... 百丈怀海禅师创建禅宗丛林制度,其根本宗旨在于:为习禅僧众提供一个安身立命、笃志修行的清净所在。使之既无衣食之忧,又无尘嚣之扰,既有同参互学,又有名师指导,一座座丛林俨然一所所规范、严谨的禅宗专修学院,又像是一个个平等友爱、和谐融洽的大家庭。自唐宋以来,禅宗丛林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便是禅堂,其规模最大者可容纳千余人坐卧。禅堂里,每人一个铺位,叫作"单位",可打坐参禅,亦可睡卧休息,座位间贴有每人姓名,以便于管理。每个铺位之间又相互连接,因此又称作长连床。禅堂四周都有铺位,中间则有很大的空地儿,这是修禅者作适当活动的地方,僧众可在此处绕圈经行或行香、跑香,也就是慢步行走或小步快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丛林 丛林制度 百丈怀海 安身立命 根本宗旨 和谐融洽 大家庭 平等
原文传递
现代民主视域下的禅宗制度
14
作者 陈洁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7,共5页
较之现代民主国家的构建理念和模式,禅宗在思想观念和制度建设的理念方面都明显缺乏权利意识。丛林制度的组织原则和价值取向是集体主义的,僧众却并不将集体设定为自我人生的目标,对公共事物的关注不够,参与意识不强。这两者使得僧众既... 较之现代民主国家的构建理念和模式,禅宗在思想观念和制度建设的理念方面都明显缺乏权利意识。丛林制度的组织原则和价值取向是集体主义的,僧众却并不将集体设定为自我人生的目标,对公共事物的关注不够,参与意识不强。这两者使得僧众既丧失了消极权利,又放弃了积极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民主 权利 丛林制度
下载PDF
宗风与祖道——略论丛林教育的内涵与使命
15
作者 李四龙 《佛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当前中国的佛学院建设,常有一句话挂在嘴边,'学院丛林化'或'学修一体化'。然而,什么是传统的丛林教育?其实,这是颇难说清的问题。丛林教育,狭义的理解,是指禅宗寺院的僧教育,但也可以泛指传统的佛学教育。本文从'祖... 当前中国的佛学院建设,常有一句话挂在嘴边,'学院丛林化'或'学修一体化'。然而,什么是传统的丛林教育?其实,这是颇难说清的问题。丛林教育,狭义的理解,是指禅宗寺院的僧教育,但也可以泛指传统的佛学教育。本文从'祖庭'这一概念说起,探讨丛林教育的内涵与变迁,以弘扬宗风、振兴祖道作为丛林教育的核心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林制度 佛学院 寺院生活 《高僧传》 《唐高僧传》 《宋高僧传》 《梁高僧传》
下载PDF
试论墨学与禅宗丛林风规的会通
16
作者 朱智武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墨学在先秦盛极一时,与儒学同尊为显学,其思想精义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创于唐代的禅宗丛林制度就有诸多墨家思想的融会与发扬:1.墨家的"兼爱无别"与丛林的"天下一家"的仁爱精神;2.墨家的"...  墨学在先秦盛极一时,与儒学同尊为显学,其思想精义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创于唐代的禅宗丛林制度就有诸多墨家思想的融会与发扬:1.墨家的"兼爱无别"与丛林的"天下一家"的仁爱精神;2.墨家的"交相利"与丛林的"自利利他"的互利思想;3.墨家的"唯贤是举"与丛林的"高僧风范"的民主作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学 禅宗丛林风规 禅宗丛林制度 墨家思想 仁爱精神
下载PDF
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理论的尝试性探讨——基于历史研究及逻辑推演的观点 被引量:7
17
作者 黎克俊 姚洁强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396-401,共6页
对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历史进行回顾、逻辑推演。内部控制的本质是一种组织价值的维护活动,其最高目标是实现组织的发展与可持续经营,这对非营利组织同样成立。并在最高目标的导向与约束之下,推演了非营利组织的价值构成,还引进了佛教禅宗&... 对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历史进行回顾、逻辑推演。内部控制的本质是一种组织价值的维护活动,其最高目标是实现组织的发展与可持续经营,这对非营利组织同样成立。并在最高目标的导向与约束之下,推演了非营利组织的价值构成,还引进了佛教禅宗"丛林制度"作为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一个案例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内部控制 '丛林制度'
下载PDF
解读宁夏佛教现状及其多元融汇的价值取向——以宁夏北武当庙寿佛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晓红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5期94-96,共3页
宁夏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相当程度的人数信仰佛教。对宁夏佛教研究的前景作一展望,不一定准确,就是对宁夏佛教的现状、未来的走向、趋势、特点以及新变化作出判断和预期,由此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佛教研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 宁夏佛教 寺院经济 寿佛寺 丛林制度
下载PDF
平山万寿禅寺塔林塔铭考释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旭 《文物春秋》 2015年第2期71-75,共5页
平山万寿寺塔林为万寿禅寺历代高僧的墓塔,是保存较好、较完整的墓塔群。在现存的12座墓塔中,6号、10号、11号墓塔塔铭对研究万寿禅寺历史及其在当时佛学界的地位、瘗葬制度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河北平山 万寿寺塔林 塔铭 瘗葬制度 丛林制度
下载PDF
佛教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拓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5-37,共3页
佛教于汉代由印度传入我国,近2000年来,与我国的本土文化道教、儒学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最为突出的是佛教禅宗在中国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并与道教和儒家学说互相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禅宗佛学文化和丛林制度,... 佛教于汉代由印度传入我国,近2000年来,与我国的本土文化道教、儒学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最为突出的是佛教禅宗在中国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并与道教和儒家学说互相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禅宗佛学文化和丛林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很大的作用,并延伸和扩展到整个文学、艺术、建筑、教育等领域。研究汉传佛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进一步使人看到祖国大陆和台湾的佛教同祖同源,法脉一家,能够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同时,也可以逐步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促进世界和平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佛教文化 禅宗 禅宗丛林 丛林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