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恙虫病并发肝肾损害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杨春萍
-
机构
大丰市人民医院
-
出处
《基层医学论坛》
2009年第33期995-996,共2页
-
文摘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以恙螨幼虫为媒介,将本病传播给人。临床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以及皮疹等为重要特征。由于本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焦痂多处于人体较隐蔽的部位,因而易误诊或因确诊不及时而导致人体多脏器功能损害。我科自2003年8月-2009年2月共收治76例恙虫病患者,并发肝肾损害的共4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关键词
恙虫病立克次体
肝肾损害
护理
并发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多脏器功能损害
丛林斑疹伤寒
淋巴结肿大
-
分类号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恙虫病并发心肌炎猝死1例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徐静
张东
张浩
杨宇
周志全
李桢
-
机构
昆明医学院法医学院
云南省临沧市公安局
云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技术处
-
出处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28-,共1页
-
-
关键词
丛林斑疹伤寒/并发症
心肌炎/并发症
猝死
心脏/病因学
人类
-
分类号
R51
[医药卫生—内科学]
-
-
题名恙虫病的临床护理对策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叶锦芳
陈秀英
-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急诊科
-
出处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53-154,共2页
-
文摘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系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以恙螨幼虫为媒介传播给人。其临床特点为突然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等。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与地区性,东南沿海为高发区。
-
关键词
恙虫病立克次体
临床特点
护理对策
自然疫源性疾病
丛林斑疹伤寒
急性传染病
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
分类号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恙虫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陈秀珍
谢红英
谢东明
-
机构
赣南医学院附院急诊科
-
出处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44-445,共2页
-
-
关键词
恙虫病立克次体
规范护理
临床观察
自然疫源性疾病
丛林斑疹伤寒
淋巴结肿大
临床特征
疾病传染
传染源
发生率
-
分类号
R513.2
[医药卫生—内科学]
R473.71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13例恙虫病的护理
- 5
-
-
作者
龚敏
-
机构
江苏省海安县人民医院
-
出处
《吉林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52-152,共1页
-
-
关键词
恙虫病
丛林斑疹伤寒
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临床护理
-
分类号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恙虫病7例的护理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罗秀娟
吴晓锐
刘爱枝
-
机构
解放军第九二医院消化科
-
出处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364-1365,共2页
-
-
关键词
丛林斑疹伤寒/护理
丛林斑疹伤寒/诊断
-
分类号
R513.204
[医药卫生—内科学]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小儿恙虫病的护理
- 7
-
-
作者
徐静
-
机构
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门诊部
-
出处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8期3563-3563,共1页
-
-
关键词
丛林斑疹伤寒/护理
-
分类号
R725.132
[医药卫生—儿科]
R473.72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恙虫病35例护理体会
- 8
-
-
作者
梅和芝
-
机构
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内二科
-
出处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8期1242-1243,共2页
-
文摘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本病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给人。临床上以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大以及周围血液白细胞数减少为特征。常见的并发症是中毒性肝炎,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膜脑炎,消化道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我科于2005年6月-2009年9月,共收治35例恙虫病患者,经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关键词
恙虫病东方体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
丛林斑疹伤寒
淋巴结肿大
中毒性肝炎
支气管肺炎
-
分类号
R376.2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
-
题名恙虫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 9
-
-
作者
潘英凤
-
机构
合浦县星岛湖卫生院
-
出处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7期1079-1080,共2页
-
文摘
目的总结对恙虫病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25例恙虫病患者特征性症状焦痂和溃疡的细致观察、有效的病原治疗,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进行预防恙虫病的宣教工作。结果经正确治疗、精心护理,25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正确诊治,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预防是恙虫病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
关键词
丛林斑疹伤寒
护理
观察
-
分类号
R473.6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1例恙虫病合并MODS患者的护理
- 10
-
-
作者
林丽君
林金娥
林娣
-
机构
三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
出处
《基层医学论坛》
2006年第3期279-280,共2页
-
-
关键词
恙虫病立克次体
MODS
护理体会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患者
丛林斑疹伤寒
淋巴结肿大
多发生
-
分类号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妊娠合并恙虫病致多脏器功能受损4例的护理
- 11
-
-
作者
唐秀清
-
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
梧州市工人医院产科
-
出处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1206-1206,共1页
-
-
关键词
丛林斑疹伤寒/并发症/护理
妊娠并发症
感染性/护理
多器官功能衰竭/护理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人类
女(雌)性
妊娠
-
分类号
R515
[医药卫生—内科学]
-
-
题名恙虫病患者皮肤损害57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王小芳
杨春芬
-
机构
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
出处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43-244,共2页
-
文摘
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称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tsutsugamushi)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因通过恙虫幼虫(恙螨)叮咬传播而得名.
-
关键词
丛林斑疹伤寒
皮肤损害
观察
护理
-
Keywords
Tsutsugamusbi disease
Skin lesion
Observation
Nursing
-
分类号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恙虫病233例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分析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林荣汉
-
机构
广东省佛山顺德第一人民医院
-
出处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2期5445-5446,共2页
-
文摘
目的:了解恙虫病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及治疗。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233例恙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恙虫病合并DIC发生率2.58%,比较罕见。结论:恙虫病合并DIC发生率罕见但病情严重;敏感抗生素联合小剂量肝素能有效治疗。
-
关键词
丛林斑疹伤寒/并发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因学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
人类
-
分类号
R513.204
[医药卫生—内科学]
-
-
题名38例恙虫病的护理体会
- 14
-
-
作者
周隽
-
机构
大丰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
-
出处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2-243,共2页
-
文摘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传染源为鼠类,传播媒介为恙螨,从事野外劳动、较多接触丛林杂草的青壮年因暴露机会多而发病率较高[1]。我国夏、秋季多见,以10月为高峰。临床以突然发病、高热、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以及白细胞减少为[2]。我院2007年7月-2012年11月收治恙虫病患者38例,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关键词
恙虫病
护理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丛林斑疹伤寒
东方体感染
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减少
传播媒介
-
分类号
R513.2
[医药卫生—内科学]
-
-
题名恙虫病并发肝损害78例分析
- 15
-
-
作者
陈忠明
-
机构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
出处
《医药世界》
2009年第3期57-58,共2页
-
文摘
目的:探讨恙虫病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普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2002-05/2007-12收治78例恙虫病并发肝损害进行临床分析,观察肝功能、肝脏、脾脏B超。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发热、焦痂、溃疡,56例(71%)淋巴结肿大,易合并肝损害,轻、中、重度损害分别占42例(54%),23例(30%),13例(16%),经病原治疗及保肝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恙虫病并发肝损害,为一过性病变,病变轻,预后好。
-
关键词
丛林斑疹伤寒/并发症
肝/病理学
人类
-
分类号
R513.204
[医药卫生—内科学]
-
-
题名恙虫病并肺部损害235例分析
被引量:2
- 16
-
-
作者
刘航
王福诩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人民医院
-
出处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2期5427-5427,共1页
-
-
关键词
丛林斑疹伤寒/并发症
肺疾病/并发症
人类
-
分类号
R513.204
[医药卫生—内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