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丛枝蓼和长鬃蓼鉴别性状变异式样的数量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继 汪劲武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2年第3期269-274,共6页
本文运用散点图(scatter diagram)和柱状图(histogram)方法对丛枝蓼(P.posumbu Buch.-Ham.ex D.Don)、长鬃蓼((P.longisetun De Bruyn)及圆基长鬃蓼(P.longisetum var.rotundatun A.J.Li)的主要鉴别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花... 本文运用散点图(scatter diagram)和柱状图(histogram)方法对丛枝蓼(P.posumbu Buch.-Ham.ex D.Don)、长鬃蓼((P.longisetun De Bruyn)及圆基长鬃蓼(P.longisetum var.rotundatun A.J.Li)的主要鉴别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花序长度、苞片缘毛长度及小花梗与苞片的相对长度种间差异不明显,不宜作为鉴别性状;根据各类群特征相关变异的程度及特征变异范围,作者认为长鬃蓼不足以成立独立的种,支持Steward 1930年所作的分类处理,将长鬃蓼降级作为丛枝蓼的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蓼复合体 鉴别性状 数量分析
下载PDF
苗药辣蓼及其同科易混品丛枝蓼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英波 潘年松 +2 位作者 冯华 刘亮 周德权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57-2760,共4页
目的:建立苗药辣蓼及其易混品丛枝蓼的种子质量检验方法及分级标准。方法:将辣蓼及丛枝蓼种子分别进行扦样、净度、真实性、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及生活力测定。结果:辣蓼及丛枝蓼种子外观形态差异明显,容易鉴别;辣蓼种子送验及试验... 目的:建立苗药辣蓼及其易混品丛枝蓼的种子质量检验方法及分级标准。方法:将辣蓼及丛枝蓼种子分别进行扦样、净度、真实性、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及生活力测定。结果:辣蓼及丛枝蓼种子外观形态差异明显,容易鉴别;辣蓼种子送验及试验最少质量为20 kg、2 g,净度为67.43%,用五百粒法测定重量;种子经0.2%硝酸钾溶液浸泡1 h后置种于具2层纱布的培养皿中,在(30±2)℃、光照(4 500±500)Lx条件下发芽率为65.3%;BTB法和电导率法测定的生活力分别为100%、(0.02±0.00)mv;丛枝蓼种子送验及试验最少质量为25 kg、2.5 g,净度为72.52%,用五百粒法测定重量;种子经0.2%硝酸钾溶液浸泡4 h后置种于具细沙的发芽盒中,在(30±2)℃、光照(4 500±500)Lx条件下发芽率为55.8%;BTB法和电导率法测定的生活力分别为20%、(0.10±0.03)mv。以辣蓼及丛枝蓼种子的发芽率、五百粒重、水分、净度和生活力5个指标作为制定分级标准可分一级优良品,二极合格品,三级不合格品。结论:本实验制定的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科学、可行,可作为辣蓼生产过程中种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药 丛枝蓼 种子 发芽率 生活力
下载PDF
丛枝蓼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薛灵爱 马养民 曹晓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8-622,共5页
目的研究丛枝蓼Polygonum posumbu的化学成分。方法丛枝蓼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六烷醇(1)、正十... 目的研究丛枝蓼Polygonum posumbu的化学成分。方法丛枝蓼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六烷醇(1)、正十四烷酸(2)、β-谷甾醇(3)、胡萝卜苷(4)、没食子酸(5)、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8)、o-phthalic acid bis-(2-ethyl decyl)-ester(9)、肌醇(10)、蔗糖(11)、丁二酸(12)、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13)、α-D-葡萄糖(14)。结论化合物1、2、9、10、14为首次从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蓼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丛枝蓼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分析
4
作者 薛灵爱 马养民 曹晓晖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0-214,共5页
采用96孔板二倍稀释法,对丛枝蓼首次分离纯化得到的9个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测定了化合物对4株细菌和7株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化合物β-谷甾醇(1)、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2)、没食子酸(3)、槲皮素-3-O-(2″-O... 采用96孔板二倍稀释法,对丛枝蓼首次分离纯化得到的9个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测定了化合物对4株细菌和7株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化合物β-谷甾醇(1)、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2)、没食子酸(3)、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6)、肌醇(7)、丁二酸(8)、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9)对这些菌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4、5和6对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对部分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Vc作为阳性对照,采用DPPH法测定自由基清除率,抗氧化结果为4>3>6>5>9>1>2,其中化合物3、4和6的抗氧化能力要优于阳性对照Vc。结合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可知,含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邻二酚羟基越多抗氧化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蓼 甾体 有机酸 黄酮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苗药水蓼及其易混品形态特征、性状及显微差异性鉴别
5
作者 刘英波 冯华 +2 位作者 潘年松 刘亮 周德权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772-777,共6页
目的进行苗药水蓼及其易混品荭草、丛枝蓼的形态特征、性状和显微鉴别研究。方法将水蓼及其易混品标本与文献记载形态特征比较,并进行药材性状及根、茎、叶及种子的显微鉴别。结果水蓼及其易混品各药用部位在不同文献中描述的株高、叶... 目的进行苗药水蓼及其易混品荭草、丛枝蓼的形态特征、性状和显微鉴别研究。方法将水蓼及其易混品标本与文献记载形态特征比较,并进行药材性状及根、茎、叶及种子的显微鉴别。结果水蓼及其易混品各药用部位在不同文献中描述的株高、叶片大小、花期、果期差异较大;药材性状及根、茎、叶、种子的显微特征明显。结论水蓼及其易混品可用形状特征、性状及显微进行鉴别,为临床用药、质量标准制修订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鉴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药 荭草 丛枝蓼 形态特征 药材性状 显微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