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丛赤壳科部分属之间的系统学关系(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向民 庄文颖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22,共8页
对nrDNA大亚基部分序列进行序列分析,探讨丛赤壳科11个属的属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osmospora不是单起源,它的成员分别与Nectria,Haematonectria以及Neocosmospora3个不同的属聚类在一起;Haematonectria和Neocosmospora的亲缘关系最接... 对nrDNA大亚基部分序列进行序列分析,探讨丛赤壳科11个属的属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osmospora不是单起源,它的成员分别与Nectria,Haematonectria以及Neocosmospora3个不同的属聚类在一起;Haematonectria和Neocosmospora的亲缘关系最接近;Lanatonectria为一个独立的属;以Neonectriadiscophoravar.discophora为代表的Neonectria是一个可靠的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赤 弯毛 丛赤壳 新赤
下载PDF
寄生隐丛赤壳菌ITS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麻文建 朱天辉 韩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5-130,共6页
寄生隐丛赤壳菌是引起板栗疫病的致病菌。为建立该菌的分子检测技术,本研究首先采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分离自四川雅安、泸州及重庆的寄生隐丛赤壳菌及其他参试菌株的ITS区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对。根据该片段与GenBank中隐丛赤壳属其... 寄生隐丛赤壳菌是引起板栗疫病的致病菌。为建立该菌的分子检测技术,本研究首先采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分离自四川雅安、泸州及重庆的寄生隐丛赤壳菌及其他参试菌株的ITS区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对。根据该片段与GenBank中隐丛赤壳属其他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寄生隐丛赤壳菌的特异性引物ITSP1/ITSP2,片段扩增大小为462bp。利用该引物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可以将寄生隐丛赤壳菌与其他参试菌区分开,检测灵敏度达30pg。而以引物ITS1/ITS4和ITSP1/ITSP2进行的巢氏PCR,可检测到30fg基因组DNA,其灵敏度较常规PCR提高了1 000倍。利用巢氏PCR检测体系对发病程度不同的组织和携菌组织进行检测,均能快速稳定地检测出寄生隐丛赤壳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隐丛赤壳 分子检测 ITS 特异引物 巢氏PCR
下载PDF
利用GC-MS鉴定一种丛赤壳属真菌挥发性代谢物的组分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锟 余艳 +2 位作者 谢建平 胡昌华 黄玉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0-153,共4页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丛赤壳真菌的菌体和分泌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初步研究,色谱条件为:DB-5 ms(30 m×0.32 mm,膜厚0.25μm)毛细管柱,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0 mL/min,进样量1μL,其初始柱温为50℃(保持3 min),以2℃/min程序升温至60℃...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丛赤壳真菌的菌体和分泌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初步研究,色谱条件为:DB-5 ms(30 m×0.32 mm,膜厚0.25μm)毛细管柱,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0 mL/min,进样量1μL,其初始柱温为50℃(保持3 min),以2℃/min程序升温至60℃,再以4℃/min程序升温至280℃(保持5 min).从该菌的菌体和分泌代谢产物中分别发现了60种和45种化合物,通过GC-MS和标准谱图库检索分别鉴定出其中29种和27种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丛赤壳真菌 挥发性代谢物
下载PDF
血红丛赤壳属交配群Ⅵ全基因组候选效应分子的预测和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戚家明 张东旭 +2 位作者 王少丽 王阳 肖建中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106-110,共5页
血红丛赤壳属交配群Ⅵ(Nectria haematococca mating populationⅥ)是茄镰孢豌豆专化型(Fusarium solani f.sp.pisi)的有性态,由其引起的豌豆镰孢根腐病是豌豆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对该菌候选效应分子进行预测,并对其特征进行明确。通... 血红丛赤壳属交配群Ⅵ(Nectria haematococca mating populationⅥ)是茄镰孢豌豆专化型(Fusarium solani f.sp.pisi)的有性态,由其引起的豌豆镰孢根腐病是豌豆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对该菌候选效应分子进行预测,并对其特征进行明确。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获得Nectria haematococca mpⅥLQ1菌株全基因组信息,利用Signal P、TMHMM、Protcomp、big-PI Predictor和Target P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和预测程序对其中9912条蛋白序列进行候选效应分子预测,再通过对上述蛋白半胱氨酸含量、信号肽长度和冗余性分析,获得229个符合条件的候选效应分子,其中大部分为功能未知的假定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出血红丛赤壳属交配群ⅥLQ1的候选效应分子,为进一步研究血红丛赤壳属交配群Ⅵ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他病原菌效应分子的预测与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丛赤壳属交配群Ⅵ 效应分子 基因组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我国丛赤壳类真菌分类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庄文颖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83-1085,共3页
丛赤壳类真菌是具有经济重要性的生物类群。该文回顾了我国该类分类研究的简史,概述近年来取得的相关研究进展,揭示我国该类真菌的物种丰富程度,展示建立在分类学基础上的真菌DNA条形码探索以及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表明资源和分类研究... 丛赤壳类真菌是具有经济重要性的生物类群。该文回顾了我国该类分类研究的简史,概述近年来取得的相关研究进展,揭示我国该类真菌的物种丰富程度,展示建立在分类学基础上的真菌DNA条形码探索以及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表明资源和分类研究与真菌天然产物研究联手的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赤壳 生赤 物种多样性 真菌自然资源
原文传递
Corallomycetella属及以C. jatrophae为模式建立新属Corallonectria(丛赤壳科,肉座菌目)(英文)
6
作者 C.S.HERRERA A.Y.ROSSMAN +2 位作者 G.J.SAMUELS Christian LECHAT P.CHAVERRI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8-544,共27页
对Corallomycetella属的概念进行了阐述,该属包括子实体为红色、在自然和培养条件下产生菌索的丛赤壳类真菌。根据对近期采集的标本的观察和多基因系统树分析的结果,广义的Corallomycetella repens形成2个分支,它们与生物地理因素相关... 对Corallomycetella属的概念进行了阐述,该属包括子实体为红色、在自然和培养条件下产生菌索的丛赤壳类真菌。根据对近期采集的标本的观察和多基因系统树分析的结果,广义的Corallomycetella repens形成2个分支,它们与生物地理因素相关联。狭义的Corallomycetella repens限于来自亚洲的标本,而C.elegans来自非洲和美洲。Corallomycetella属成熟的子囊孢子表面具有纤细条纹,此特征过去曾被忽略,C.jatrophae与广义的Neonectria属关系接近,而与C.repens和C.elegans关系较远;因而建立新属Corallonectria,其子囊壳表面细粉状,无性型为束丝结构并与镰孢菌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理学 真菌系统学 丛赤壳 植物病原菌
原文传递
蝴蝶兰叶基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8
7
作者 林清洪 林光荣 +2 位作者 曾碧玉 章宁 刘福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93-97,共5页
叶基腐病是蝴蝶兰的1种重要病害。经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鉴定其病原菌有性阶段为红球丛赤壳(Nectria haematococca),无性阶段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首次发现叶基腐病的有性阶段。病原菌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3-38℃,最... 叶基腐病是蝴蝶兰的1种重要病害。经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鉴定其病原菌有性阶段为红球丛赤壳(Nectria haematococca),无性阶段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首次发现叶基腐病的有性阶段。病原菌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3-38℃,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要求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该菌能适应于较广泛的pH值范围,但以pH为6.5时最适,它能有效地利用多种碳源,但以蔗糖和葡萄糖为最佳;也能利用多种氮源,其中以蛋白胨、尿素、硝酸铵为好,而硫酸铵、磷酸二氢铵不利于病菌生长及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叶基腐病 红球丛赤壳 茄病镰刀菌 物学特性
下载PDF
鹿蹄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鹿蹄草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丽娟 王威威 +1 位作者 吕雪 张梦恬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7-93,F0003,共8页
采用表面消毒法及选择培养基分离鹿蹄草根部内生真菌,通过初步回接试验筛选高效菌株,采用形态学及18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高效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二次回接试验测定高效菌株对宿主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从鹿蹄草中分离到7株内生真菌,初... 采用表面消毒法及选择培养基分离鹿蹄草根部内生真菌,通过初步回接试验筛选高效菌株,采用形态学及18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高效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二次回接试验测定高效菌株对宿主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从鹿蹄草中分离到7株内生真菌,初步回接试验表明其对鹿蹄草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筛选到一株高效菌株R25,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丛赤壳属(Nectria)真菌;该菌株能显著提高宿主根系活力,以及叶片中叶绿素a、可溶性糖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筛选的高效菌株能显著提高鹿蹄草的生长代谢活性,在鹿蹄草的引种驯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蹄草 内生真菌 18SrDNA 丛赤壳 生理效应
下载PDF
韩国、美国和中国栗疫病菌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朴春根 Kim Kyung-hee +2 位作者 Lee Sang-hyun Lee Seung-kyu Moon Byung-ju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286,共4页
用RAPD方法,对来自韩国、美国和中国的26个栗疫病菌菌株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使用筛选的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了115个0.19~3.1 kb大小的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占61.7%。聚类分析结果,相似系数为0.92时,26个菌株分为两大组,一组由21个... 用RAPD方法,对来自韩国、美国和中国的26个栗疫病菌菌株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使用筛选的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了115个0.19~3.1 kb大小的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占61.7%。聚类分析结果,相似系数为0.92时,26个菌株分为两大组,一组由21个菌株组成,包括大部分韩国菌株和美国菌株;另一组包括部分韩国菌株和中国菌株。表明美国菌株和大部分韩国菌株的遗传相似性很高,部分韩国菌株有较大的变异,而中国菌株则表现出了遗传上的远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疫病 寄生隐丛赤壳 栗树 遗传变异
下载PDF
灰肉红菇内生真菌的分离及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宪录 刘德良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4期32-34,共3页
灰肉红菇的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分离出1种丝状真菌,显微观察没有锁状联合,经ITS鉴定属于丛赤壳菌属。该种真菌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比一般腐生真菌慢,最适生长温度是25℃~28℃,在30℃时生长速率显著降低,最适pH值是5~7,符合红菇的生境条件。... 灰肉红菇的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分离出1种丝状真菌,显微观察没有锁状联合,经ITS鉴定属于丛赤壳菌属。该种真菌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比一般腐生真菌慢,最适生长温度是25℃~28℃,在30℃时生长速率显著降低,最适pH值是5~7,符合红菇的生境条件。培养基中添加红菇宿主柯树的根、叶以及红菇子实体粉、活性炭能显著促进其生长。对该真菌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红菇的生长特性,为后续红菇研究积累资料,其本身是否是1种丛赤壳菌新种,以及是否与红菇的生长、菌根形成有关系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肉红菇 丛赤壳 ITS
下载PDF
樱桃根颈腐烂病病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淑平 张伟 +2 位作者 王新语 李晶 张焕春 《烟台果树》 2022年第1期19-22,共4页
樱桃根颈腐烂病是樱桃生产中的一种致死病害。本研究在樱桃主产区烟台采集根颈腐烂病样本,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经过接种试验和病菌r-DNA ITS序列分析,鉴定出5种真菌: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赤球丛赤壳(Nectria haematococ... 樱桃根颈腐烂病是樱桃生产中的一种致死病害。本研究在樱桃主产区烟台采集根颈腐烂病样本,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经过接种试验和病菌r-DNA ITS序列分析,鉴定出5种真菌: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赤球丛赤壳(Nectria haematococca)、粗毛栓菌属白腐菌(Trametes hirsuta)、拟茎点霉属病菌(Phomopsis s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可引起樱桃根颈腐烂病。这几种病菌的发现和鉴定,可为樱桃生产中根颈腐烂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根颈腐烂 撕裂蜡孔菌 赤球丛赤壳 粗毛栓菌属白腐菌 拟茎点霉属菌 尖孢镰刀菌
下载PDF
油松枯枝病病原菌的越冬方式及场所
12
作者 高国平 李美卉 +4 位作者 祁金玉 张中一 王月 杨晨 王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3-166,共4页
油松枯枝病的病原菌为铁锈薄盘菌(Cenangium ferruginosum)和松梢枯丛赤壳菌(Nectria cucurbitu-la)。为了明确2种病原菌的越冬方式及场所,采用野外调查和随机抽样、室内检测等方法对沈阳市区内8个地点的油松树上枯死、褪绿和落地枝条... 油松枯枝病的病原菌为铁锈薄盘菌(Cenangium ferruginosum)和松梢枯丛赤壳菌(Nectria cucurbitu-la)。为了明确2种病原菌的越冬方式及场所,采用野外调查和随机抽样、室内检测等方法对沈阳市区内8个地点的油松树上枯死、褪绿和落地枝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病原菌均以有性、无性子实体形式越冬,其中铁锈薄盘菌还以营养体菌丝的形式越冬;2种病原菌的子实体在树木当年生枯死枝条上越冬,铁锈薄盘菌的营养体菌丝则在油松健康枝条上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枝枯病 越冬形式 越冬场所 铁锈薄盘菌 松梢枯丛赤壳
下载PDF
细菌嗜铁素、DAPG和PCA对板栗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旋 曹福祥 +2 位作者 李正楠 巫添辉 冉隆贤 《河北林果研究》 2006年第4期404-408,共5页
为了探讨生防细菌防治板栗疫病的潜力,测定了恶臭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putida)WCS358r菌株及其嗜铁素缺失突变体JM218,转基因菌株WCS358::phl和WCS358::phz对板栗疫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KB和板栗枝条韧皮部抽提液培... 为了探讨生防细菌防治板栗疫病的潜力,测定了恶臭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putida)WCS358r菌株及其嗜铁素缺失突变体JM218,转基因菌株WCS358::phl和WCS358::phz对板栗疫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KB和板栗枝条韧皮部抽提液培养基(BA)中,WCS358r对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JM218几乎没有抑制效果;在培养基中加入200μmol/L FeCl3后,WCS358r对病菌的抑制能力显著降低,证明WCS358r产生的嗜铁素是抑制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重要因子。在PDA培养基中,WCS358r对病菌无抑制效果。在上述三种培养基中,产生抗生素2,4-二乙酰间苯三酚(DAPG)的转基因菌株WCS358::phl与原始菌株WCS358r相比,抑菌效果明显增强,而产生酚嗪-1-羧酸(PCA)的WCS358::phz的抑菌能力无明显提高。培养基中添加铁对WCS358::phl的抑菌活性无影响,但能降低WCS358::phz对板栗疫病菌的抑制效果。由此说明,嗜铁素和DAPG对抑制板栗疫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重要作用,而PCA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疫病 寄生隐丛赤壳 二乙酰间苯三酚 酚嗪羧酸 嗜铁素
下载PDF
树锦鸡儿枯枝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仪 刁辰 +3 位作者 贾含琪 刘忠玄 董爱荣 刘雪峰 《森林工程》 2018年第6期7-12,19,共7页
树锦鸡儿枯枝病(Caragana arborescens (Amm.) Lam. branch blight)是在树锦鸡儿枝干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在自然条件下于老龄树枝上多发,产生橙黄色子实体并导致枝条枯死。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菌,了解其发生和侵染,本文根据柯赫氏证病法... 树锦鸡儿枯枝病(Caragana arborescens (Amm.) Lam. branch blight)是在树锦鸡儿枝干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在自然条件下于老龄树枝上多发,产生橙黄色子实体并导致枝条枯死。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菌,了解其发生和侵染,本文根据柯赫氏证病法,对该病害进行分离、接种和再分离确定病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用烧伤、划伤和无伤3种方法接种健康3~5 a生水培枝条,30 d后仅烧伤接种表现出典型症状,说明该病原菌不能从寄主的自然孔口或直接穿透表皮入侵,属于一种弱寄生病害。经形态学特征比对和r DNA-ITS序列分析将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鉴定为树锦鸡子座丛赤壳菌(Stromatonectria caraganae (H?hn.) Jaklitsch&Voglmay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锦鸡儿枯枝病 病原鉴定 树锦鸡子座丛赤壳
下载PDF
树锦鸡儿枝条上的中国新纪录种真菌Stromatonectria caraganae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仪 朝乐孟图雅 +2 位作者 刁辰 董爱荣 刘雪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94,共3页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树锦鸡儿(Caragana spp.)枝条上发现了1种真菌,研究了其产生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该真菌为子座丛赤壳属(Stromatonectria)真菌树锦鸡子座丛赤壳菌(S.caraganae)的无性阶段...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树锦鸡儿(Caragana spp.)枝条上发现了1种真菌,研究了其产生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该真菌为子座丛赤壳属(Stromatonectria)真菌树锦鸡子座丛赤壳菌(S.caraganae)的无性阶段,为中国新纪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锦鸡子座丛赤壳 树锦鸡 新纪录种
下载PDF
产香真菌GS-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春生 智亚楠 +2 位作者 赵付平 侯梦圆 陈利军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14-116,125,共4页
为了明确具有生防潜能的产香真菌GS-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菌落直径来分析温度、pH值、碳源、氮源和培养基对GS-1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香真菌GS-1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2℃;最适宜pH值范围为4~7;最佳碳源... 为了明确具有生防潜能的产香真菌GS-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菌落直径来分析温度、pH值、碳源、氮源和培养基对GS-1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香真菌GS-1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2℃;最适宜pH值范围为4~7;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最适培养基为PDA。本研究将为GS-1菌株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香真菌 丛赤壳 培养条件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北极真菌Nectria sp.B-13中酚醛倍半萜烯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潮 叶科元 +3 位作者 方莎莎 卢小玲 刘小宇 吴文惠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5-39,共5页
目的对北极真菌Nectriasp.B-13中的酚醛倍半萜烯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极地真菌Nectriasp.B-13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利... 目的对北极真菌Nectriasp.B-13中的酚醛倍半萜烯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极地真菌Nectriasp.B-13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利用1 H-和13 C-NMR、LC-MS等现代波谱解析手段,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和微量稀释法测试了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和抗稻瘟霉作用。结果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这4个为酚醛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分别为dechlorodeacetylchloronectrin(1),LL-Z-1272εacid(2),8'-hydroxyascochlorin(3)和LL-Z 1272β(4)。活性测试的结果表明,化合物2对5种肿瘤细胞株均有一定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其IC50值的范围在48.67~92.18μmol/L之间;同时,化合物2还可抑制稻瘟霉的生长,MIC值为18.2μg/mL。结论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首次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获得的化合物,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和抗稻瘟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真菌 丛赤壳 倍半萜烯类 次级代谢产物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沉水玛利亚霉新种以及链状玛利亚霉的新生境记录(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浩 王根诺 张凰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6-1298,共13页
通过形态特征与系统发育分析(LSU和ITS),报道了玛利亚霉属Mariannaea的1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种。新种沉水玛利亚霉Mariannaea submersa的主要形态特征为透明、分支状的分生孢子梗上带有3-6个环生瓶梗,产孢细胞烧瓶形至锥形,分子孢子为宽... 通过形态特征与系统发育分析(LSU和ITS),报道了玛利亚霉属Mariannaea的1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种。新种沉水玛利亚霉Mariannaea submersa的主要形态特征为透明、分支状的分生孢子梗上带有3-6个环生瓶梗,产孢细胞烧瓶形至锥形,分子孢子为宽梭形至卵圆形,无隔膜,颜色透明且带有尖锐顶部和截断底部。链状玛利亚霉Mariannaea catenulata首次采集于淡水环境,同时也是首次报道于亚洲地区(泰国)。本研究进一步证明玛利亚霉属真菌在淡水环境中的高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型 形态 丛赤壳 瓶梗产孢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含亚洲、欧洲、北美洲山毛榉病害病原菌的Neonectria coccinea复合群的物种概念
19
作者 Yuuri HIROOKA Amy Y. ROSSMAN +2 位作者 Wen-Ying ZHUANG Catalina SALGADO-SALAZAR Priscila CHAVERRI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5-517,共33页
对包含亚洲、欧洲、北美洲山毛榉病害病原菌在内的Neonectria coccinea复合群中物种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以及物种概念进行了探讨。Neonectria faginata(曾处理为Neo.coccinea var.faginata)与狭义的Neo.coccinea和Neo.punicea有明显区别... 对包含亚洲、欧洲、北美洲山毛榉病害病原菌在内的Neonectria coccinea复合群中物种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以及物种概念进行了探讨。Neonectria faginata(曾处理为Neo.coccinea var.faginata)与狭义的Neo.coccinea和Neo.punicea有明显区别。系统树显示5个分支与Neo.coccinea群的关系较为接近,由于缺乏显著的形态差异,它们始终没有在物种的等级上区分。根据形态学、系统发育、寄主专化性和地理因素,采用多基因act、ITS、LSU、rpb1、tef1和tub序列分析的方法,对亚洲、欧洲、北美洲的相关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代表4个独立的物种,即Neo.coccinea,Neo.faginata,Neo.microconidia和Neo.punicea,对每个种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图示。并为Sphaeria coccinea和Neonectria coccinea var.faginata指定了附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性病原菌 分子系统学 猩红新丛赤壳 Neonectriafaginata 小孢新丛赤壳 Neonectriapunicea 物种 概念 选模式
原文传递
镉胁迫下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玉米生长和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加强 左易灵 +1 位作者 贺学礼 侯力峰 《菌物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为探究重金属胁迫下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对植物和土壤微环境的影响,设置3个水平土壤Cd质量浓度(0,5,10 mg/kg),选择6种DSE菌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rricola、尖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穗状弯孢菌Curvu... 为探究重金属胁迫下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对植物和土壤微环境的影响,设置3个水平土壤Cd质量浓度(0,5,10 mg/kg),选择6种DSE菌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rricola、尖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穗状弯孢菌Curvularia spicifera、高粱细基格孢菌Ulocladium sorghi、丛赤壳菌Neonectria radicicola和根异茎点霉菌Phoma radicina)进行玉米回接试验,以阐明Cd胁迫下DSE真菌对玉米生长、光合作用、抗氧化性,以及土壤pH、养分及酶活性的重要意义。结果表明:Cd胁迫下,6种DSE菌种均能定殖玉米根系。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DSE与Cd胁迫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玉米地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土壤pH和养分及酶活性(P<0.05)。当植物未受到Cd污染时,菌株U.sorghi(US)显著增加地下干质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MDA的积累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在5,10 mg/kg Cd质量浓度下,A.terricola(AT)显著增加玉米叶片数和地径;菌株P.radicina(PR)和N.radicicola(NR)显著提高植物地上干质量;AT、C.spicifera(CS)、F.acuminatum(FA)和US显著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降低MDA在植物中的积累;AT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US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与地径和叶绿素含量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植物谷胱甘肽显著负相关,速效磷与叶片数显著负相关(P<0.05)。方差分解表明:DSE菌种、Cd浓度和土壤因子共解释玉米生长和生理指标的42.1%和14.5%,其中DSE单独解释了27.4%和8.4%。随着Cd浓度升高,DSE显著促进植物生长,增加植物抵抗重金属能力,提高土壤养分可利用性,证明了在土壤Cd胁迫下DSE对植物生长和抗逆性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菌 尖镰孢菌 穗状弯孢菌 高粱细基格孢菌 丛赤壳 根异茎点霉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