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
被引量:
17
1
作者
郑许松
鲁艳辉
+5 位作者
钟列权
黄贤夫
徐法三
姚晓明
徐红星
吕仲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108,共6页
为明确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进行了不同种植年限和丛间距的香根草条带对控制水稻二化螟作用距离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为害程度远低于防治指标的二化螟轻发生区,田埂上种植了一年和二年香根草的稻田螟虫枯...
为明确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进行了不同种植年限和丛间距的香根草条带对控制水稻二化螟作用距离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为害程度远低于防治指标的二化螟轻发生区,田埂上种植了一年和二年香根草的稻田螟虫枯心率均显著低于没有种植香根草的对照田,其中种植了二年香根草的稻田比种植了一年香根草的稻田对螟虫的控制效果更好,丛间距为5、3和1m的二年生香根草条带对早稻的平均保苗效果分别为63.6%、47.5%和69.7%,有效作用距离达到20m以上。在二化螟常年发生较重(85.45头/百丛)的地区,大田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香根草丛间距4m、行间距50m时,稻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4.2%。通过研究明确了稻田四周田埂或路边种植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为:丛间距3~5m、行间距50~6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二化螟
控制效果
丛间距
作用距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
被引量:
17
1
作者
郑许松
鲁艳辉
钟列权
黄贤夫
徐法三
姚晓明
徐红星
吕仲贤
机构
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浙江省台州市植物保护站
浙江省温岭市植物保护站
浙江省衢州市植物保护站
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108,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200800)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15C02014)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17)
文摘
为明确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进行了不同种植年限和丛间距的香根草条带对控制水稻二化螟作用距离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为害程度远低于防治指标的二化螟轻发生区,田埂上种植了一年和二年香根草的稻田螟虫枯心率均显著低于没有种植香根草的对照田,其中种植了二年香根草的稻田比种植了一年香根草的稻田对螟虫的控制效果更好,丛间距为5、3和1m的二年生香根草条带对早稻的平均保苗效果分别为63.6%、47.5%和69.7%,有效作用距离达到20m以上。在二化螟常年发生较重(85.45头/百丛)的地区,大田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香根草丛间距4m、行间距50m时,稻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4.2%。通过研究明确了稻田四周田埂或路边种植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为:丛间距3~5m、行间距50~60m。
关键词
香根草
二化螟
控制效果
丛间距
作用距离
Keywords
Vetiveria zizanioides
Chilo suppressalis
field efficacy evaluation
cluster spacing
control range
分类号
S435.11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
郑许松
鲁艳辉
钟列权
黄贤夫
徐法三
姚晓明
徐红星
吕仲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