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石南斜坡带东二下段湖底扇沉积特征、微相分布及相模式 被引量:8
1
作者 李虹 张新涛 +2 位作者 郭涛 张藜 王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62,共9页
基于钻井、测井、取心、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资料,研究了渤海石南斜坡带东二下段湖底扇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分布及演化特征等,并结合物源体系、湖平面变化、坡折带与湖底扇成因耦合关系,建立了湖底扇发育的沉积模式,明确了优质储层分布与... 基于钻井、测井、取心、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资料,研究了渤海石南斜坡带东二下段湖底扇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分布及演化特征等,并结合物源体系、湖平面变化、坡折带与湖底扇成因耦合关系,建立了湖底扇发育的沉积模式,明确了优质储层分布与成因类型。石南斜坡带东二下段湖底扇内部发育砂质碎屑流与浊流沉积物,表现为具有面状泥岩碎屑组构的箱状砂岩及悬浮搬运的正粒序砂岩的典型沉积特征;该湖底扇共发育6期,呈"先进积、后退积、由东向西"的迁移规律,扇内发育水道、天然堤/水道间漫溢、沉积朵叶等微相,顺物源平面相序依次表现为"水道-天然堤/水道间漫溢-沉积朵叶-(半)深湖"的变化特征,纵向上具有早期沉积朵叶向晚期水道、天然堤/水道间漫溢微相的演化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北部供源三角洲、石南一号断裂、湖平面变化等因素共同控制了石南斜坡带东二下段湖底扇的扇体迁移、分布规模、微相演化特征等,形成了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断层坡折控制、线源供给的湖底扇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石南斜坡带 东二下段 湖底扇 沉积特征 微相分布 演化特征 相模式
下载PDF
渤海南部垦利6-6构造东二下段、馆陶组砂岩碎屑锆石定年及物源示踪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梦 庞小军 +2 位作者 金小燕 冯冲 王茂桢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59,共8页
为了示踪渤海南部垦利6-6构造东二下段、馆陶组砂岩沉积,对KL6-6-A井的东二下段、馆陶组2个砂岩岩屑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定年和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分析。研究测得211个谐和年龄点,发现KL6-6-A井东二下段、馆陶组砂岩样品中白垩纪... 为了示踪渤海南部垦利6-6构造东二下段、馆陶组砂岩沉积,对KL6-6-A井的东二下段、馆陶组2个砂岩岩屑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定年和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分析。研究测得211个谐和年龄点,发现KL6-6-A井东二下段、馆陶组砂岩样品中白垩纪锆石含量分别为27.6%和30.5%,并都具有114 Ma主峰值和约2500 Ma的次要峰值年龄;锆石以100~200μm的长柱状、短柱状晶体为主,岩浆生长振荡环带发育,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晶体边缘均呈棱角状,破碎晶体断边明显。因此,认为KL6-6-A井的东二下段、馆陶组砂岩为近源沉积,母岩为相邻的中生界白垩系青山组基底,当时并未拓展至胶北地区、蓬莱长岛地区、龙口屺坶岛地区等陆上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南部 垦利6-6构造 东二下段 馆陶组 碎屑锆石定年 物源示踪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X油田黏土矿物对注水开发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雪芳 刘宗宾 +2 位作者 刘超 刘欢 张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67,共6页
为摸清研究区储层物性变化规律,指导油田注水开发,以辽东湾坳陷X油田东二下段三角洲前缘储层中黏土矿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方法,通过对比不同位置、不同含水阶段密闭取心井黏土矿物体积分数、储层物性,结合... 为摸清研究区储层物性变化规律,指导油田注水开发,以辽东湾坳陷X油田东二下段三角洲前缘储层中黏土矿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方法,通过对比不同位置、不同含水阶段密闭取心井黏土矿物体积分数、储层物性,结合古地貌与沉积环境,深入分析黏土矿物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探讨黏土矿物对注水开发储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中黏土矿物主要为伊/蒙混层和高岭石,含有少量的伊利石和绿泥石;受古地貌与沉积环境两大因素控制,黏土矿物含量呈现规律性变化,南西地区古地貌低洼,储层埋深较大,以石英砂岩为主的河口坝砂体发育,伊/蒙混层含量高,而北东地区古地貌略凸起,储层埋深小,以长石砂岩为主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高岭石含量高;黏土矿物总含量低的储层水淹较强,黏土矿物总含量高的储层水淹较弱;伊/蒙混层含量高的储层,水淹后储层物性明显降低,而高岭石含量高的储层,水淹后储层物性明显变好。研究成果为储层剩余油描述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同类油田的注水措施优化、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坳陷X油田 东二下段 三角洲前缘 黏土矿物 储层物性
下载PDF
渤中21构造区湖底扇成因模式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改卫 杜晓峰 +2 位作者 黄晓波 涂丹凤 王志萍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4-93,共10页
为落实渤中21构造东二下段岩性圈闭类型及规模、储量规模,在对渤中21构造区古地貌背景和沉积体系演化模式的耦合分析基础上,通过井震标定、精细地震追踪、宏观地震相组合及多属性分析,与渤海已钻探典型湖底扇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气... 为落实渤中21构造东二下段岩性圈闭类型及规模、储量规模,在对渤中21构造区古地貌背景和沉积体系演化模式的耦合分析基础上,通过井震标定、精细地震追踪、宏观地震相组合及多属性分析,与渤海已钻探典型湖底扇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气层段为湖底扇型岩性圈闭。渤海湖底扇从成因机制上分为与早期继承性发育坡折带,以及与大型三角洲建造形成的同沉积坡折带密切相关的2种类型。渤中21构造区湖底扇成因与大型三角洲建造形成的同沉积坡折带相关。在成因模式指导下,通过对湖底扇沉积厚度、地震微相特征分析,用地震岩相正演模拟方法对湖底扇富砂区范围进行圈定,落实湖底扇岩性圈闭边界,为渤中21构造区储量计算和勘探评价提供依据,为开展隐蔽油气藏勘探提供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21构造区 东二下段 坡折带 湖底扇 隐蔽油气藏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及注水开发后的变化——以辽东湾坳陷Z油田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雪芳 刘宗宾 +1 位作者 杨志成 张瑞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10期60-67,共8页
为摸清研究区储层长期注水开发后物性定量变化规律,以辽东湾坳陷Z油田东二下段三角洲前缘储层密闭取心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矿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扫描伽马、常规物性、测井水淹解释等资料,从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入手,系统研究了不同... 为摸清研究区储层长期注水开发后物性定量变化规律,以辽东湾坳陷Z油田东二下段三角洲前缘储层密闭取心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矿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扫描伽马、常规物性、测井水淹解释等资料,从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入手,系统研究了不同成因类型、不同渗透率储层水驱前后渗透率的变化规律,量化了不同水淹程度储层渗透率的变化幅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黏土矿物和孔喉结构,二者与储层原始物性的大小息息相关,且在注水开发后两因素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并导致渗透率的改变;黏土矿物含量与储层原始渗透率呈负相关的幂函数关系,黏土矿物含量越大,储层原始渗透率越低;孔喉大小与储层原始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孔喉半径平均值、孔喉半径中值越大,储层原始渗透率越高;随着注水冲刷程度的加强,黏土矿物含量逐渐降低,而孔喉半径分布趋向于均匀化,且有增大趋势。黏土矿物和孔喉结构两者的变化导致储层渗透率随着水淹程度的加强整体上呈现增大的趋势,渗透率分布主值区向右移动,高值渗透率比例增加,低值渗透率比例减小。此外,笔者归纳总结了砂体成因类型相同、岩心扫描伽马值相近、渗透率级别相同的储层岩样在低、中、强水淹程度相对于未水淹岩心的渗透率变化量,详细分析了渗透率不同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该研究为油田中后期剩余油精细描述提供了新思路,对油田高含水期深入挖潜、高效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坳陷 东二下段 三角洲前缘 黏土矿物 储层物性
下载PDF
渤中凹陷东南斜坡带大型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俊伟 牛成民 +1 位作者 官大勇 岳军培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3,共3页
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东南斜坡带在东二下段时期分布大面积的湖底扇,其展布面积及物源来源与渤海常规湖底扇的沉积特征截然不同。这种显著差异导致对其相带类型及划分存在些许争议,将其作为储集体存在一定风险。随着对渤海中深层砂体勘探... 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东南斜坡带在东二下段时期分布大面积的湖底扇,其展布面积及物源来源与渤海常规湖底扇的沉积特征截然不同。这种显著差异导致对其相带类型及划分存在些许争议,将其作为储集体存在一定风险。随着对渤海中深层砂体勘探程度的日益加深,确定其沉积体的沉积相类型及富砂性是首要任务,分析其成因机制更是研究的重点。该区无钻探井、且埋藏较深,因此,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重建古地貌背景、古水深环境、结合源-渠-汇耦合理论及地震几何形态特征,确定物源属于期次性事件,分析其水下碎屑流搬运机制,明确了沉积体的发育部位、形成机制及沉积类型。最后应用多属性分析对研究区大型湖底扇内幕进行刻画,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对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东二下段 水下碎屑流 大型湖底扇 沉积类型 富砂性 气藏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