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夏东亚—太平洋遥相关波列年际变化的一种物理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若文 陶云 曹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6-432,共7页
根据1978—2002年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地表温度场以及中国夏季雨带类型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获得了能反映1978—2002年各年北半球大气环流演变大尺度特征的25组空间谱函数。采用改进的低截谱模式方法和多种统计假设检验方法获得了夏季... 根据1978—2002年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地表温度场以及中国夏季雨带类型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获得了能反映1978—2002年各年北半球大气环流演变大尺度特征的25组空间谱函数。采用改进的低截谱模式方法和多种统计假设检验方法获得了夏季东亚—太平洋遥相关波列年际变化的一个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当大气环流的内部动力过程中大尺度波-波和波-流相互作用明显时,大气环流的演变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导致初夏从低纬到高纬东亚—太平洋遥相关波列多为"-、+、-"分布,相应的EAP指数多为正值,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明显,相应中国夏季多雨区主要位于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反之,当大气环流的内部动力过程中大尺度波-波和波-流相互作用较弱时,大气环流的演变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线性特征,初夏从低纬到高纬东亚—太平洋遥相关波列为"+、-、+"分布,EAP指数多为负值,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不明显,相应中国夏季多雨区主要位于淮河、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波列 -相互作用 -流相互作用 年际变化
下载PDF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波列对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年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4
2
作者 陆日宇 黄荣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27-734,共8页
利用1980~1988年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指出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具有十分明显的年际变化,同时它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关系:当夏季东北亚阻... 利用1980~1988年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指出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具有十分明显的年际变化,同时它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关系:当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频发时,江淮地区降水偏多;而当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维持日数少时,江淮地区降水偏少。为考察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我们分析了全球海温异常,并利用合成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模拟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北亚阻塞高压形成和维持的影响。最后指出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引起的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波列是产生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太平洋 相关 东北亚阻塞高压 年变化
下载PDF
“丝绸之路”型与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的低频特征及其对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郭紫薇 王黎娟 刘丹玲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1-1354,共14页
江淮流域夏季洪涝灾害主要归因于大气环流异常的稳定维持。不同大气遥相关的低频振荡及其协同变化对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机理是大气科学领域热点问题之一。利用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提供的逐日站点降水资料,揭示了“丝绸... 江淮流域夏季洪涝灾害主要归因于大气环流异常的稳定维持。不同大气遥相关的低频振荡及其协同变化对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机理是大气科学领域热点问题之一。利用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提供的逐日站点降水资料,揭示了“丝绸之路”(SR)型和东亚—太平洋(EAP)型遥相关的低频特征及其对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SR型和EAP型遥相关的10~30 d低频周期与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关系密切,SR型和EAP型遥相关各低频系统都经历了正负位相转换并逐渐达到峰值(谷值)。其主要表现为:①10~30 d低频200 hPa等压面经向风沿西风急流呈偏北风与偏南风的交替分布,当SR型达到负位相峰值时,江淮流域为偏北风控制,中纬度低频气旋加强,加速西风急流;②10~30 d低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东退、南亚高压东移西撤,二者相向而行,在峰值位相重叠于对江淮流域降水有利的位置;③由东亚沿岸向西北移动的向外长波辐射异常波列亦表现出显著的10~30 d低频振荡特征,处于峰值位相时,向外长波辐射在江淮流域为负异常,有利于江淮流域降水;④10~30 d低频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的配置有利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导致上升运动增强,进而触发江淮流域低频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相关 夏季降水 低频滤 “丝绸之路”型 东亚—太平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江淮流域
下载PDF
华南6月降水异常及其与东亚—太平洋遥相关的关系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锐丹 温之平 +1 位作者 陆日宇 吴丽姬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4-984,共11页
利用1959~2010年共52年的大气环流和降水资料,我们分析了华南前汛期季风降水(6月降水)的变化特征,发现6月华南降水与同期EAP(East Asia-Pacific,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5。EAP指数为正时,长江... 利用1959~2010年共52年的大气环流和降水资料,我们分析了华南前汛期季风降水(6月降水)的变化特征,发现6月华南降水与同期EAP(East Asia-Pacific,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5。EAP指数为正时,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降水偏多,而长江以北和黄河之间的地区降水偏少。将华南6月降水分为与EAP相关的降水序列和与EAP独立的降水序列,比较了二者所对应环流异常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与EAP相关的降水异常对应着EAP相关型的环流异常分布特征,降水为正异常时,850hPa风场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呈现"反气旋、气旋、反气旋"的异常分布,湿的偏南风和干的偏北风在华南上空交汇,降水增多;而整个淮河流域上空为偏北风异常,导致南风带来的水汽输送减少,降水偏少,因此降水异常呈现偶极子分布。相比之下,与EAP独立的降水正异常对应的环流异常表现为热带西北太平洋上空的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华南地区上空为显著的西南风异常,输送到华南地区的水汽增多,导致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季风降水 东亚-太平洋相关 年际变化 环流异常
下载PDF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形成过程与ENSO盛期海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宗海锋 张庆云 陈烈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0-230,共11页
利用196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扩展重建的海表温度资料(ERSST)和中国730个站旬降水资料,采用SVD和扩展SVD(ESVD)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在分析中国梅雨期降水与同期大气环流和前期冬季海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研究... 利用196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扩展重建的海表温度资料(ERSST)和中国730个站旬降水资料,采用SVD和扩展SVD(ESVD)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在分析中国梅雨期降水与同期大气环流和前期冬季海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ENSO盛期海温异常导致与长江流域梅雨期降水密切相关的东亚/太平洋(EAP)遥相关型形成的过程,及与ENSO相关的海温和大气环流异常的持续性问题。结果表明,梅雨期EAP遥相关型的出现与ENSO遥强迫作用有密切关系。联系冬季ENSO和梅雨期EAP遥相关型的关键过程主要有三个:(1)西北太平洋低纬地区异常反气旋环流的形成和维持,它在冬季形成后一直可维持到夏季,使得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强;(2)东亚大槽持续偏弱,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北偏东,使西北太平洋海温呈亲潮区偏冷、黑潮区偏暖的海温分布;(3)PNA遥相关型的持续发展,使北冰洋地区高度增高。后二者通过局地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内部调整过程对初夏鄂霍次克海阻塞形势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另外,持续性分析表明,ENSO年大气环流和海温距平型的持续性要比非ENSO年大得多。在ENSO年大气环流和海温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耦合关系,ENSO引起的大气环流异常可导致太平洋海温异常,而海温异常一旦形成反过来又可导致大气环流异常的稳定和维持,对后期初夏东亚季风和我国天气气候产生明显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梅雨期降水 东亚-太平洋(EAP)相关 影响过程
下载PDF
东亚太平洋与欧亚遥相关型的相互配置及其气候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邹珊珊 郭品文 杨慧娟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8,共9页
利用近60 a中国160站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位势高度场、风场等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和欧亚遥相关型(EU)的不同配置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AP与E... 利用近60 a中国160站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位势高度场、风场等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和欧亚遥相关型(EU)的不同配置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AP与EU两种遥相关型是相互独立的,相关系数为-0.03。两者存在以下四种配置:EAP和EU均活跃且位相相同(第I类配置)、EAP和EU均活跃且位相相反(第II类配置)、仅EU活跃(第III类配置)和仅EAP活跃(第IV类配置)。EAP与EU呈现不同配置类型时,中国夏季的降水分布相应的存在差异。当二者之间是第I类配置时,降水异常分布呈北方型;当二者配置为第II类时,降水异常分布呈现出中间型,雨带集中在长江流域;第Ⅲ类配置时,降水大值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上游黄河以南地区;而第Ⅳ类配置时,降水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带呈东北—西南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环流场 东亚太平洋相关 欧亚相关 降水异常
下载PDF
京津冀冬季极端污染事件的时空特征及类环球遥相关异常环流的影响
7
作者 孙佳铭 黄菲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4期1022-1032,共11页
随着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加剧,北极海冰加速融化,异常的大气环流场造成京津冀极端污染天气频发。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大于95%极端事件阈值(162.5 μg/m3)筛选的极端污染事件,分析了2000~2022年冬季京津冀地区极端污染事件的时空... 随着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加剧,北极海冰加速融化,异常的大气环流场造成京津冀极端污染天气频发。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大于95%极端事件阈值(162.5 μg/m3)筛选的极端污染事件,分析了2000~2022年冬季京津冀地区极端污染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23年冬季共发生了135个极端污染日。污染主要发生在京津冀东南部和中部,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极端污染事件发生频次在2014年之后呈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减少特征,2019年后没有极端污染事件发生。极端污染事件平均持续2.3天,最长为10天,主要发生在1月,12月和2月发生的次数较少。在极端污染高发年,西伯利亚高压减弱,东北亚异常反气旋加强,盛行西风减弱,逆温增强,污染扩散条件差,有利于极端污染发生;该东北亚异常反气旋主要受上游源自北大西洋的类环球遥相关波列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极端污染事件 东北亚异常反气旋 类环球相关
下载PDF
12月和2月热带太平洋海温与东亚水汽输送关系的年代际变化机制
8
作者 张胜龙 孙博 陈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5-994,共20页
利用1950~2019年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面温度资料以及ERA5垂直积分水汽通量资料,分析了12月和2月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与东亚水汽输送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12月东亚上空经向水汽输送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相关性在1... 利用1950~2019年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面温度资料以及ERA5垂直积分水汽通量资料,分析了12月和2月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与东亚水汽输送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12月东亚上空经向水汽输送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相关性在1980年代中期之前较弱,1980年代中期之后二者呈显著正相关;2月二者关系在1950~1970年和1990~2010年呈显著正相关。12月二者关系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热带太平洋海温通过太平洋—东亚(PEA)遥相关型和环北半球遥相关型对东亚水汽输送的影响在1980年代中期之后增强;当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冷)时,影响PEA遥相关型和环北半球遥相关型,导致东亚自南向北的水汽输送异常增强(减弱)。与12月不同的是,2月二者关系在1950~1970和1990~2010年主要受PEA遥相关型影响。而在1971~1989期间,2月二者关系受环北半球遥相关型影响;当热带太平洋海温偏冷(暖)时,影响环北半球遥相关型,导致东亚经向水汽输送异常增强(减弱),该机制可以部分抵消PEA机制对东亚水汽输送的影响,导致二者关系在此期间不显著。此外1990年之后,热带印度洋海温对12月和2月东亚经向水汽输送的影响增强,在12月热带印度洋海温主要通过“开尔文波—埃克曼辐散”效应影响东亚经向水汽输送,而在2月主要通过印度洋上的沃克环流影响东亚经向水汽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热带太平洋海温 太平洋东亚相关 环北半球相关
下载PDF
低频位势波与夏季北太平洋副高活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韧 余志豪 +2 位作者 蒋全荣 喻世华 董兆俊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5-423,共9页
分析研究表明,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内活动受东太平洋副高变化的影响和制约,这种作用过程与太平洋副热带地区的低频位势中心的西传关系密切,东、西太平洋副高间的遥相关可能通过低频位势波的传播加以联系和实现。
关键词 夏季 太平洋副高 相关 低频位势
下载PDF
大洋东侧遥相关波列与青岛冬季气温
10
作者 李德萍 毕超 《山东气象》 1999年第2期1-3,共3页
利用1951~1996年的历史资料,逐月计算北半球5个主要遥相关型的波列指数及与大气中PNA结构相类似的北太平洋海温场的PTI指数,进而对1~2月份青岛市冬季的月平均气温进行相关普查。计算表明,两大洋东侧的遥相关结构... 利用1951~1996年的历史资料,逐月计算北半球5个主要遥相关型的波列指数及与大气中PNA结构相类似的北太平洋海温场的PTI指数,进而对1~2月份青岛市冬季的月平均气温进行相关普查。计算表明,两大洋东侧的遥相关结构和波型,对来年青岛市冬季1~2月份气温有比较好的指示意义:5月份太平洋东侧的PNA型结构(PTI指数)与来年1月青岛市平均气温呈同向相关,7月份大西洋东侧的EA型波列指数与来年2月青岛市平均气温呈反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 PTI指数 东大西洋 冬季 气温
下载PDF
夏季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变异及其机理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陆日宇 富元海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3-131,共9页
夏季东亚气候异常和西北太平洋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为不同纬度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由于这一地区的不同纬度间相互作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具有重要的影响,最近20年,对这种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三维空间分布、形成机理,及其与欧亚大陆... 夏季东亚气候异常和西北太平洋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为不同纬度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由于这一地区的不同纬度间相互作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具有重要的影响,最近20年,对这种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三维空间分布、形成机理,及其与欧亚大陆遥相关波列和热带海温的关系等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侧重点放在近10年以来的研究工作,并对还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西北太平洋 气候异常 不同纬度间相互作用 欧亚大陆相关 热带海温
下载PDF
中高纬度大气遥相关动力学及其对东亚冬季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谭本馗 陈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8-925,共18页
北半球热带外大气存在多种形态的大气遥相关。按其空间结构,可以分为两类:(1)异常中心为南北分布的偶极子型(例如北大西洋涛动、北太平洋涛动);(2)异常中心呈波列型(例如北太平洋/北美型遥相关、欧亚型遥相关)。这些遥相关活动及其变异... 北半球热带外大气存在多种形态的大气遥相关。按其空间结构,可以分为两类:(1)异常中心为南北分布的偶极子型(例如北大西洋涛动、北太平洋涛动);(2)异常中心呈波列型(例如北太平洋/北美型遥相关、欧亚型遥相关)。这些遥相关活动及其变异,不仅对遥相关控制的地区,而且对与遥相关相距很远的地区的天气和气候也产生影响。研究大气遥相关的形成机理及其天气气候影响,是进行短期气候预测的基础。近十多年来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气遥相关动力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在此对一些主要进展进行总结,特别关注影响中国天气、气候的大气遥相关及其影响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 北极涛动 太平洋涛动 太平洋/北美型 东亚气候异常
下载PDF
冬季北太平洋涛动异常与东亚冬季风和我国天气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36
13
作者 郭冬 孙照渤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用1948—2000年的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月平均资料,计算了北太平洋涛动指数和东亚冬季风指数,并研究了北太平洋涛动与东亚冬季风及我国冬季天气气候的关系。研究表明,北太平洋涛动异常变化与我国冬季天气、气候关系密切。强涛动年,东亚冬... 用1948—2000年的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月平均资料,计算了北太平洋涛动指数和东亚冬季风指数,并研究了北太平洋涛动与东亚冬季风及我国冬季天气气候的关系。研究表明,北太平洋涛动异常变化与我国冬季天气、气候关系密切。强涛动年,东亚冬季风偏弱,我国气温普遍偏高,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少,而华南降水偏多;而弱涛动指数年,东亚冬季风偏强,我国气温普遍偏低,降水偏少。此外,还指出,强(弱)INPO年大气环流具有弱(强)WP型和强(弱)EU遥相关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涛动 东亚冬季风 气候变化 相关
下载PDF
东亚夏季波列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亚非 何金海 李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7-264,共8页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作为分析工具,利用500hPa高度场资料针对东亚地区波列出现情况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从东西伯利亚上游经鄂霍茨克海到日本东部海面的波列(OKJ波列)在初、仲夏(6—7月)的信号很强,为欧亚范围内最主要的分布类型。(2...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作为分析工具,利用500hPa高度场资料针对东亚地区波列出现情况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从东西伯利亚上游经鄂霍茨克海到日本东部海面的波列(OKJ波列)在初、仲夏(6—7月)的信号很强,为欧亚范围内最主要的分布类型。(2)从菲律宾经日本到北美的波列(P-J波列)可在整个夏季(6—8月)具有相当强的信号,虽然均表现为第二特征向量分布,贡献率与6—7月欧亚范围内第一特征向量表现OKJ波列的相当。(3)合成分析表明OKJ和P-J类波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 经验正交函数 相关 500 HPA
下载PDF
夏季东亚大气遥相关型变化特征及其与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关系 被引量:18
15
作者 林建 何金海 张依英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312-320,共9页
用 500 h Pa 高度场资料及中国 160 个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采用 E O F、合成分析和奇异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旱涝年夏季降水与同期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旱涝与 500 h Pa 高度场东亚... 用 500 h Pa 高度场资料及中国 160 个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采用 E O F、合成分析和奇异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旱涝年夏季降水与同期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旱涝与 500 h Pa 高度场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 E A P)关系密切, E A P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夏季 500 h Pa 高度场的配置及长江中下游降水。文中重点讨论了 E A P指数的振荡周期及高低指数年西太平洋副高的变化特征。 E A P指数 3~6 年、准两年及年代际变化反映了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年际变化及年代际变化趋势。 E A P高指数年(对应涝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为纬向型,随季节南北移动较缓慢,副高位置偏南偏西,并且强度偏强;而 E A P低指数年(对应旱年),西太平洋副高呈经向型,随季节由西南向东北移动较迅速,副高偏东偏北,并且强度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太平洋 大气 相关 旱涝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东亚季风系统的动力过程和准定常行星波活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6
作者 陈文 顾雷 +1 位作者 魏科 黄荣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50-966,共17页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几年来关于东亚季风系统的动力过程与机理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关于东亚季风系统年际和年代际变异与准定常行星波活动关系的研究。最近的许多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系统变异的动力过程主要与东亚/太平洋型(即EAP型)遥相关有...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几年来关于东亚季风系统的动力过程与机理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关于东亚季风系统年际和年代际变异与准定常行星波活动关系的研究。最近的许多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系统变异的动力过程主要与东亚/太平洋型(即EAP型)遥相关有关,利用EAP型遥相关理论不仅可以说明东亚夏季风系统各成员之间内在联系的机理,而且可以揭示热带西太平洋热力和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影响东亚夏季风系统季节内、年际变化及其异常的经向三极子结构的动力过程;除了EAP型遥相关外,研究还表明北半球夏季从北非到东亚的对流层上层经向风异常存在一个沿急流传播的遥相关型,它对东亚夏季风系统异常的经向三极子型分布也有重要影响。并且,最近关于东亚冬季风变异与行星波活动的关系已做出许多研究,并获得很大进展。这些研究表明:北半球冬季准定常行星波传播波导在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上存在着反相振荡特征,即若"极地波导"加强,则"低纬波导"将减弱,反之亦然;准定常行星波两支波导的反相振荡与北半球环状模(NAM)的年际和年代际振荡有紧密联系,而NAM的变化通过行星波活动的异常可以导致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此外,准定常行星波活动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冬季风异常之间的关系明显地受热带平流层纬向风准两年周期振荡(QBO)的调制,进一步的研究还提出了可能的机理。最后本文还指出:2005~2007年冬季东亚冬季风的异常不仅与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变异有关,而且与极涡的演变和准定常行星波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系统 EAP相关 准定常行星 E-P通量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对北太平洋东部海温异常的响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炜 宋文玲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5-286,共12页
利用地面气温观测资料及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中纬度北太平洋东部海温异常变化对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夏、秋季中纬度北太平洋东部海温与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存在持续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相关性... 利用地面气温观测资料及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中纬度北太平洋东部海温异常变化对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夏、秋季中纬度北太平洋东部海温与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存在持续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相关性在年代际尺度上较年际尺度更为显著。这种联系与中纬度北太平洋东部关键区海温在对流层中低层激发出的一种类似北美—大西洋—欧亚遥相关型波列有关。当前期关键区海温偏高(低)时,其激发的波列使得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弱(强),西伯利亚高压偏弱(强),导致贝加尔湖以南大部地区受正(负)高度距平控制,亚洲地区中高纬以纬(经)向环流为主,有利于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高(低)。研究表明,中纬度北太平洋东部海温异常通过激发出一个从关键海区到我国北方地区的跨越东西半球的遥相关型波列,引发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影响北方冬季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东部 相关 乌拉尔山阻塞高压 西伯利亚高压 冬季气温
下载PDF
南半球对流层大气对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综合模的响应及其机制解释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秋林 梅士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9-349,共11页
利用NOAA SST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综合模和南半球对流层大气之间的遥相关模态并对其进行了机制解释。首先通过相关和合成分析,给出了遥相关的空间模态,结果表明:北半球秋、冬季,在南半球对流层大... 利用NOAA SST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综合模和南半球对流层大气之间的遥相关模态并对其进行了机制解释。首先通过相关和合成分析,给出了遥相关的空间模态,结果表明:北半球秋、冬季,在南半球对流层大气存在和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综合模密切联系的遥相关作用中心,该中心的分布构成一列明显的从赤道中太平洋出发,最终到达非洲中南部及赤道印度洋的Rossby波列,将赤道太平洋、印度洋与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连接起来,起到了类似"大气桥"的作用。而单纯IOD和单纯EN-SO均难以在南半球对流层激发出遥相关波列,进一步证实了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其次,利用行星波能量传播理论对两者之间的遥相关进行了机制分析,发现纬向波数为1~3的大气行星波的能量传播是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综合模与南半球对流层大气之间遥相关的一种可能的联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综合模 南半球对流层 相关 行星能量传播
下载PDF
江淮地区夏季雨量与北半球500hPa环流遥相关的不稳定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秋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2-622,共11页
用 5 0年 ( 1 95 1~ 2 0 0 0年 )观测资料 ,分成 1 95 1~ 1 976年和 1 977~ 2 0 0 0年两个时段 ,研究了江淮地区夏季 ( 6~ 8月 )雨量与北半球 5 0 0hPa季平均环流时滞遥相关的年代际变化 ,同时提出了遥相关不稳定指数 ,讨论了遥相... 用 5 0年 ( 1 95 1~ 2 0 0 0年 )观测资料 ,分成 1 95 1~ 1 976年和 1 977~ 2 0 0 0年两个时段 ,研究了江淮地区夏季 ( 6~ 8月 )雨量与北半球 5 0 0hPa季平均环流时滞遥相关的年代际变化 ,同时提出了遥相关不稳定指数 ,讨论了遥相关不稳定性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这两个时段遥相关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且前一时期时滞遥相关强度明显强于后一时期 ,特别是江淮地区夏季雨量与前期冬季西太平洋型 (WP)的相关仅在 1 976年以前显著 ,1 977年以后迅速减弱消失 ,而对于后一时期 ,与春季欧亚遥相关型 (EU)的相关明显加强。另外 ,后一时期江淮地区夏季雨量与夏季EAP波列的相关明显强于前一时期。它反映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PDO)对东亚季风降水和环流年际相关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 雨量 北半球 500hPa环流 东亚季风 年代际振荡 西太平洋 江淮地区 夏季 WP
下载PDF
秋季低纬太平洋海温异常激发的准PNA型
20
作者 方之芳 贺艳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1991年第Z1期46-53,共8页
本文应用统计方法讨论6~11月的准PNA型,得到如下结论: 秋季,低纬中太平洋热源异常,能发出位置与PNA型相类似的遥相关型——准PNA型。这种遥相关型呈二维Rossby波列,具有相当正压结构,在西风带中沿固定波导向极向东传播,从而影响中太平... 本文应用统计方法讨论6~11月的准PNA型,得到如下结论: 秋季,低纬中太平洋热源异常,能发出位置与PNA型相类似的遥相关型——准PNA型。这种遥相关型呈二维Rossby波列,具有相当正压结构,在西风带中沿固定波导向极向东传播,从而影响中太平洋和北美天气。 夏季,由于热源位置的差异,则不存在与PNA型相类似的遥相关型。从而认为热源的扰动在遥相关型的成因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相关 PNA型 低纬热源 Rossby 正压结构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