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地区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评估与未来发展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明国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6-95,154-155,共30页
当前,东亚及亚太区域存在诸多错综复杂的地区性治理机制,如何衡量与评估现有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审视和规划未来的区域治理机制,成为有待探讨的重要领域。地区治理机制有效性评估是指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程序、标准和措施来... 当前,东亚及亚太区域存在诸多错综复杂的地区性治理机制,如何衡量与评估现有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审视和规划未来的区域治理机制,成为有待探讨的重要领域。地区治理机制有效性评估是指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程序、标准和措施来比较可观察到或可预测到的绩效。文章以目标获得、行为改变、问题解决和集体最优这四个角度作为一级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将问题程度、权力分配、机制能力、行为趋势、条款运用以及机制动力作为二级评估指标,发展一个相对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试图分析给定问题领域的区域机制是否有效,即对东亚治理机制是否有效这一命题进行变量分析。研究显示,在目前东亚地区治理机制中,东盟、"10+3"与RCEP的有效性最高,而EAS、ARF与APEC的有效性最低,其他机制(TPP、GMS以及中日韩合作)的有效性程度总体居中。就未来发展而言,东亚地区各种不同的机制很难构建成一个全面统一的治理机制,各种机制竞相发展、相互竞争将是未来东亚机制的常态。其中,尤其以TPP、RCEP以及中日韩合作三个治理架构的演进最具关键意义。为此,需要积极研判中国的战略方针与政策选择,客观审视东亚治理机制各自不同的发展情况,及早进行谋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机制 东亚地区治理 机制有效性 评估指标
原文传递
非对称性对抗关系视阈下的中日竞合:以东亚地区经济治理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慕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109,共21页
当前,中日两国在地区制度平台建设乃至全球事务参与上竞争与合作并存。两国因历史和领土问题引发的对抗、日本对华的地位及意识形态对抗促成了两国间的非对称性对抗关系,是竞合状态的底层逻辑。日本对华的强敌意心态驱使其以中国的外交... 当前,中日两国在地区制度平台建设乃至全球事务参与上竞争与合作并存。两国因历史和领土问题引发的对抗、日本对华的地位及意识形态对抗促成了两国间的非对称性对抗关系,是竞合状态的底层逻辑。日本对华的强敌意心态驱使其以中国的外交政策为依据制定相关政策,对外政策呈现出对华强对抗的特征。在非对称性对抗关系结构下,日本在东亚地区经济治理上虽与中国展开功能性合作,但同时为削弱中国的地区影响力,采取了与中国竞争合作伙伴、确立对华制度优势的对抗性政策。中日非对称性对抗在一定时期内会持续存在。中国一方面需时刻对日本保持警惕,另一方面应保持战略定力,采取战略包容、战术灵活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对抗 中日竞合 东亚地区经济治理 功能性合作 度竞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