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汉学研究的新收获 被引量:1
1
作者 白杨 刘嘉任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60,共6页
该文为"第八届中华名作家邀请国际文学论坛"暨"第二届韩国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近些年来中韩学术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在韩国召开的以"中华名作家邀请国际论坛"及"中韩文学交流"为... 该文为"第八届中华名作家邀请国际文学论坛"暨"第二届韩国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近些年来中韩学术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在韩国召开的以"中华名作家邀请国际论坛"及"中韩文学交流"为主旨的国际学术论坛,针对中国当下文学中的热点现象、代表作品以及发展趋向等问题展开讨论,将中国文学置于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中进行审视,在世界文学视野中考察中华文化的本源、延展及新变,并在东亚汉学交流的历史脉络中定位当下的状态与特色,为中韩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对话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汉学 国际论坛 严歌苓 台港文学 跨界传播
下载PDF
“异域之眼”与“同文之心”:文化心理学视野下东亚汉学家的学术生产研究
2
作者 褚金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109,共8页
考察海外汉学的学术生产,中国学术界往往重点关注来自西方异质文化背景中的汉学研究,而轻视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东亚汉学。其实,东亚汉学家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知识群体。与西方汉学家相比,东亚汉学家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异域之眼”和“同... 考察海外汉学的学术生产,中国学术界往往重点关注来自西方异质文化背景中的汉学研究,而轻视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东亚汉学。其实,东亚汉学家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知识群体。与西方汉学家相比,东亚汉学家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异域之眼”和“同文之心”的双重性问题上。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东亚汉学家深受中华汉字文化的影响,与研究对象长期处于同一文化圈界域,这种“同文”的知识背景极易使他们丧失西方汉学家那种明确的“异域”眼光和“他者”意识。同时,东亚汉学家又在不断质疑、反思“同文”这一知识背景,意图寻求“独立”“自我”的文化意识。这种“同文”与“异域”之间的悖论,是贯串东亚汉学研究的思想主线。探察东亚汉学“异域之眼”与“同文之心”的独特性并阐明这一独特性的内在原因,对于我们了解东亚汉学和认识东亚汉学家的中国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汉学 异域之眼 同文之心 文化心理 学术生产
下载PDF
东亚汉学视野下之荀子名学研究综述及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哲贤 《邯郸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11,共7页
先秦时期,除了名家和墨家之外,在名学研究方面,其成就最大的当属荀子。荀子对于先秦名学之主要贡献是进一步批判和发展名家和墨辩之名学,使儒家之名学更加严谨。然而,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多着眼于其心、性、天、礼等之探讨,而疏于抉发其... 先秦时期,除了名家和墨家之外,在名学研究方面,其成就最大的当属荀子。荀子对于先秦名学之主要贡献是进一步批判和发展名家和墨辩之名学,使儒家之名学更加严谨。然而,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多着眼于其心、性、天、礼等之探讨,而疏于抉发其名学之义蕴。直到近年来,由于大陆学界积极挖掘中国古代之逻辑思想,以免西方逻辑专美于前,于是有关中国逻辑史或逻辑思想之论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此等有关中国逻辑论著之研究对象主要为先秦时期讨论名实辩说之篇章,尤其是公孙龙、墨辩和荀子名学之研究。就东亚汉学界之荀子名学研究成果,分别从四方面来进行论述:一、荀子名学之本质;二、荀子之哲学立场;三、荀子名学之定位;四、"共名"和"别名"之问题,并试图寻绎出东亚汉学界之荀子名学研究对于中文学界之荀子研究所可能赋予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东亚汉学 日本汉学 韩国汉学 荀子 名学 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