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背景下东亚经济转型与合作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3
1
作者 程恩富 张福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30,共7页
本文阐述了东亚经济发展路径的主要特征,即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正在加强,而经济一体化进程则任重道远;东亚若干国家放松对经济的监管,推行"唯市场化改革";东亚许多国家降低国有经济的发展规模,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减弱。提出了东... 本文阐述了东亚经济发展路径的主要特征,即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正在加强,而经济一体化进程则任重道远;东亚若干国家放松对经济的监管,推行"唯市场化改革";东亚许多国家降低国有经济的发展规模,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减弱。提出了东亚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即注重加强东亚各国的经济合作,实现东亚经济的一体化,抵制美国的霸权主义;注重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调节作用,反对"唯市场化"的政策取向;注重发挥国有经济的作用,防止私有资本在重要领域的过度垄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经济 东亚经济转型 东亚经济合作 新自由主义 美国经济霸权
下载PDF
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与东亚区域生产网络转型
2
作者 傅缨捷 丁一兵 《经济视角》 2020年第6期95-108,共14页
在传统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中,中日经贸合作存在因高度依赖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而具有双边合作的脆弱性、投资布局和产业升级具有局限性以及多边区域合作缺乏主动性与自主性等潜在问题与风险。近年来,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体比较优势的... 在传统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中,中日经贸合作存在因高度依赖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而具有双边合作的脆弱性、投资布局和产业升级具有局限性以及多边区域合作缺乏主动性与自主性等潜在问题与风险。近年来,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体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和全球经贸格局调整所带来的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东亚区域生产分工出现新一轮结构性调整,同时中日两国间共同利益凸显。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开展,为促进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调整与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重点区域,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贸易发展空间,有助于优化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国际市场布局。同时,中日与西欧国家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开展则有助于通过提高贸易效率等方式,加深和巩固东亚区域生产网络既有市场。当前,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取得初步进展,但仍面临诸多困难,中日两国应积极排除外界干扰,为自身和东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日经济关系 中日合作 第三方市场 东亚生产网络转型
下载PDF
东亚贸易模式转型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基于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3
作者 赵颖 《中国物价》 2015年第4期26-28,共3页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通过东亚贸易模式传导到东亚区域内部,东亚经济由此受到一定的拖累并暴露出诸多问题,东亚贸易模式面临转型。本文阐述了东亚贸易模式的发展演化及其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系,并选取东亚区域内贸易水...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通过东亚贸易模式传导到东亚区域内部,东亚经济由此受到一定的拖累并暴露出诸多问题,东亚贸易模式面临转型。本文阐述了东亚贸易模式的发展演化及其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系,并选取东亚区域内贸易水平和东盟分别对中国、欧美出口最终产品份额作为代表变量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东盟向中国出口最终产品份额的增加对东亚区域内贸易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东亚贸易模式从"外部依赖"向"内需主导"转型有利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贸易模式转型 中国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下载PDF
东亚新贸易模式的形成与转型——基于中国地位及作用的考察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坤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5-80,89,共6页
本文在分析东亚新贸易模式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此次东亚贸易转型的核心即为中国经济的转型。随后,本文运用传统简化的引力模型,从分产品的视角考察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市场提供能力,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是按产品分类还是按行业分类... 本文在分析东亚新贸易模式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此次东亚贸易转型的核心即为中国经济的转型。随后,本文运用传统简化的引力模型,从分产品的视角考察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市场提供能力,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是按产品分类还是按行业分类,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市场提供能力随着自身经济的不断发展显著提升,这是中国在"新三角贸易"格局下作为地区出口平台的结果;中国提供的最终产品市场以资本品市场为主,最终消费品的吸收能力仍较弱;未来,中国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能力的提升将有赖于最终消费品市场提供能力的提升,而这又取决于中国国内最终消费规模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贸易模式 东亚转型 中国消费规模
原文传递
东亚协商政治与民主转型的比较研究:模式、理论与实践——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阙天舒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12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根据西方协商民主模式,协商是一种决策方法,其中公民可以从多重视角来考虑相关事实,而且可以通过彼此的交谈斟酌他们的意见并丰富他们的视角、观点和理解。本文则通过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民主政治实践来检验西方协商民主模式在东亚... 根据西方协商民主模式,协商是一种决策方法,其中公民可以从多重视角来考虑相关事实,而且可以通过彼此的交谈斟酌他们的意见并丰富他们的视角、观点和理解。本文则通过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民主政治实践来检验西方协商民主模式在东亚国家的适用及成效。马来西亚统治者认为民主实践不能影响种族和谐,其意旨是要推行有限的言论、集会和出版自由;而在印度尼西亚,自从苏哈托下台以来,许多人认为民主及其价值观要维护人民的幸福、在广大的群岛地区实现政治平等和稳定,不过,政党和议会等政治机构并不乐意在决策层面实现人们的意愿,这就促使一些人直接参与到政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东亚民主转型 政治实践
原文传递
上合机制与东亚秩序转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小龙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1年第2期330-333,共4页
冷战后长期以来东亚地区仍处于权力秩序的笼罩下,形成一种动态稳定格局。上合组织在其境界内外的运行中发育着新的国际机制,转换了自身的角色地位,为转型中的东亚秩序提供了新的动力,从而可能实现机制对权力的超越。运用国际机制的创设... 冷战后长期以来东亚地区仍处于权力秩序的笼罩下,形成一种动态稳定格局。上合组织在其境界内外的运行中发育着新的国际机制,转换了自身的角色地位,为转型中的东亚秩序提供了新的动力,从而可能实现机制对权力的超越。运用国际机制的创设及其功能的理论,可以解释国际机制对变动中东亚地区形势的作用原理。经验层次案例的因果探究在丰富其理论内涵的同时也显示其不足,对现实行动和政策设计提供有限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秩序转型 上合机制 国际机制的功能理论
原文传递
国际制度变迁与东亚体系和平转型——一种制度主义视角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祁怀高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68,共15页
受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学理启发,作者提出了国际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范式,并以此探讨国际制度变迁如何影响东亚体系的和平转型。未来和平转型后的东亚体系将呈现一种"嵌套交叠式"制度联系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东亚多边合... 受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学理启发,作者提出了国际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范式,并以此探讨国际制度变迁如何影响东亚体系的和平转型。未来和平转型后的东亚体系将呈现一种"嵌套交叠式"制度联系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东亚多边合作体系与美国双边同盟体系互相交叠、兼容共存。多边合作体系既不能化解美国双边同盟体系,美国双边同盟体系也不能主导多边合作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外交的现实做法是从兼容美国双边同盟体系的这一路径出发,在东亚地区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立多边合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制度变迁 东亚体系转型 中国 美国
原文传递
The East Anglia Road:The Zigzag Path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Traditional English Agricultural Area
8
作者 刘景华 崔洪健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5年第1期110-129,共20页
East Anglia, in the east of England, i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geographical unit. As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 that was relatively developed in medieval times, it had distinctive economic and social features t... East Anglia, in the east of England, i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geographical unit. As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 that was relatively developed in medieval times, it had distinctive economic and social features that differed from those of typical feudal agricultural areas. In the process of Britain's transformation from an agricultural society into an industrial one, East Anglia, on the basis of its own resources, traditions and strengths, kept exploring directions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following a zigzag path of"traditional agriculture-→proto-industrialization→commercialized agriculture" and eventually finding the economic orientation that suited it. This proces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East Anglia reflects both the complexity of Britain's rise and the diversity of paths from agricultural to industrial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AND East Anglia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GRICULTURE proto-industrializ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