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形成过程与ENSO盛期海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宗海锋 张庆云 陈烈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0-230,共11页
利用196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扩展重建的海表温度资料(ERSST)和中国730个站旬降水资料,采用SVD和扩展SVD(ESVD)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在分析中国梅雨期降水与同期大气环流和前期冬季海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研究... 利用196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扩展重建的海表温度资料(ERSST)和中国730个站旬降水资料,采用SVD和扩展SVD(ESVD)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在分析中国梅雨期降水与同期大气环流和前期冬季海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ENSO盛期海温异常导致与长江流域梅雨期降水密切相关的东亚/太平洋(EAP)遥相关型形成的过程,及与ENSO相关的海温和大气环流异常的持续性问题。结果表明,梅雨期EAP遥相关型的出现与ENSO遥强迫作用有密切关系。联系冬季ENSO和梅雨期EAP遥相关型的关键过程主要有三个:(1)西北太平洋低纬地区异常反气旋环流的形成和维持,它在冬季形成后一直可维持到夏季,使得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强;(2)东亚大槽持续偏弱,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北偏东,使西北太平洋海温呈亲潮区偏冷、黑潮区偏暖的海温分布;(3)PNA遥相关型的持续发展,使北冰洋地区高度增高。后二者通过局地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内部调整过程对初夏鄂霍次克海阻塞形势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另外,持续性分析表明,ENSO年大气环流和海温距平型的持续性要比非ENSO年大得多。在ENSO年大气环流和海温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耦合关系,ENSO引起的大气环流异常可导致太平洋海温异常,而海温异常一旦形成反过来又可导致大气环流异常的稳定和维持,对后期初夏东亚季风和我国天气气候产生明显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梅雨期降水 东亚-太平洋(EAP)遥相关型 影响过程
下载PDF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波列对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年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4
2
作者 陆日宇 黄荣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27-734,共8页
利用1980~1988年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指出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具有十分明显的年际变化,同时它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关系:当夏季东北亚阻... 利用1980~1988年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指出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具有十分明显的年际变化,同时它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关系:当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频发时,江淮地区降水偏多;而当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维持日数少时,江淮地区降水偏少。为考察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我们分析了全球海温异常,并利用合成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模拟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北亚阻塞高压形成和维持的影响。最后指出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引起的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波列是产生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太平洋 遥相关型 东北亚阻塞高压 年变化
下载PDF
东亚-太平洋型季节内演变和维持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捷 许小峰 +1 位作者 金飞飞 郭品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6-491,共16页
利用850 hPa的纬向风异常建立一个逐候东亚-太平洋(East Asian Pacific,EAP)型指数,研究其季节内演变特征,发现东亚-太平洋型经向波列是东亚夏季风季节内变化的主要模态。其演变过程为:扰动首先出现在北太平洋中部,并通过正压不稳定过... 利用850 hPa的纬向风异常建立一个逐候东亚-太平洋(East Asian Pacific,EAP)型指数,研究其季节内演变特征,发现东亚-太平洋型经向波列是东亚夏季风季节内变化的主要模态。其演变过程为:扰动首先出现在北太平洋中部,并通过正压不稳定过程从基本气流中获得能量而发展,在高层罗斯贝波能量向南频散,激发热带对流异常和赤道罗斯贝波,并相互锁相,因赤道罗斯贝波受β效应影响而共同向西移动。热带对流和环流异常在菲律宾附近达到最强,此时在东亚沿岸出现经向三极型波列,此后中低纬度异常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使降水异常在长江流域能维持较长时间。东亚-太平洋型在东亚发展和维持有以下原因:首先,菲律宾暖水上空的对流和低层环流之间存在正反馈;其次,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导致暖大陆和冷海洋之间存在特殊的纬向温度梯度和北风垂直切变,东亚-太平洋型在经向上有向北倾斜的斜压结构,能通过斜压能量转换从平均有效位能中获得能量,同时,也能从经向温度梯度的平均有效位能中获得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太平洋 季节内变化 纬向温差的斜压能源 正压能量转换
下载PDF
东亚-北太平洋偶极型气压场及其与东亚季风年际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44
4
作者 赵平 张人禾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7-316,共10页
利用美国NCEP/NCAR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研究东亚太平洋地区地面气压的耦合模态与东亚副热带季风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亚洲大陆和北半球太平洋之间气压场的偶极子模态主要反映了东亚地区东西向气压梯度的异常。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利用美国NCEP/NCAR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研究东亚太平洋地区地面气压的耦合模态与东亚副热带季风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亚洲大陆和北半球太平洋之间气压场的偶极子模态主要反映了东亚地区东西向气压梯度的异常。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东亚太平洋的这种偶极子表现为蒙古地区气压偏低和太平洋地区气压偏高的特征,而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则表现为蒙古地区气压偏高和太平洋地区气压偏低的特征。在偶极子指数值较高的年份,冬季(或夏季)蒙古高压(或蒙古低压)和太平洋阿留申低压(或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强(或弱),此时东亚和西太平洋副热带和中纬度地区盛行异常北风,对应着强(或弱)的东亚副热带冬(或夏)季风。因此,东亚太平洋偶极子模态实际上是一种东亚副热带季风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太平洋偶极子 东亚副热带季风 年际变率
下载PDF
东亚-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气耦合模态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勇 李崇银 王颖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5-813,共9页
利用53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英国气象局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的海表面温度资料,使用SVD方法研究了东亚-北太平洋地区表层海温(SST)异常与大气环流异常间的主要耦合模态。分析结果表明,中纬度北太平洋地区存在两种主要的海-气... 利用53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英国气象局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的海表面温度资料,使用SVD方法研究了东亚-北太平洋地区表层海温(SST)异常与大气环流异常间的主要耦合模态。分析结果表明,中纬度北太平洋地区存在两种主要的海-气耦合模态,第一模态是海温异常分布的纬向型,第二模态主要表现为经向海温差异分布。两种空间耦合模态共同反映出中纬度北太平洋地区大气和海洋的异常中心有很强的局地耦合性。在第一模态的正(负)异常年,东亚-北太平洋地区主要为负(正)的降水异常,在第二模态的正(负)异常年,东亚和北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水正(负)异常,北美西岸及以西的部分区域出现降水的负(正)异常。两个模态所对应的降水差异显示,海气耦合模态的循环变化有利于形成我国降水分布南北差异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降水特征 SVD -气耦合模态 东亚-太平洋
下载PDF
华南6月降水异常及其与东亚—太平洋遥相关的关系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锐丹 温之平 +1 位作者 陆日宇 吴丽姬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4-984,共11页
利用1959~2010年共52年的大气环流和降水资料,我们分析了华南前汛期季风降水(6月降水)的变化特征,发现6月华南降水与同期EAP(East Asia-Pacific,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5。EAP指数为正时,长江... 利用1959~2010年共52年的大气环流和降水资料,我们分析了华南前汛期季风降水(6月降水)的变化特征,发现6月华南降水与同期EAP(East Asia-Pacific,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5。EAP指数为正时,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降水偏多,而长江以北和黄河之间的地区降水偏少。将华南6月降水分为与EAP相关的降水序列和与EAP独立的降水序列,比较了二者所对应环流异常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与EAP相关的降水异常对应着EAP相关型的环流异常分布特征,降水为正异常时,850hPa风场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呈现"反气旋、气旋、反气旋"的异常分布,湿的偏南风和干的偏北风在华南上空交汇,降水增多;而整个淮河流域上空为偏北风异常,导致南风带来的水汽输送减少,降水偏少,因此降水异常呈现偶极子分布。相比之下,与EAP独立的降水正异常对应的环流异常表现为热带西北太平洋上空的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华南地区上空为显著的西南风异常,输送到华南地区的水汽增多,导致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季风降水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 年际变化 环流异常
下载PDF
东亚-北太平洋区域冬季大气环流趋势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石细平 《浙江气象》 2008年第2期12-17,共6页
利用1948-2005年2.5°×2.5°的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资料、温度场资料和高空风场资料,对冬季东亚-北太平洋区域环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留申低压加深,西伯利亚高压减弱。500hPa高度场上,我国除了东北之外的其... 利用1948-2005年2.5°×2.5°的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资料、温度场资料和高空风场资料,对冬季东亚-北太平洋区域环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留申低压加深,西伯利亚高压减弱。500hPa高度场上,我国除了东北之外的其他地区位势高度存在明显的升高趋势;东亚温带西风急流和西太平洋西风急流增强,西太平洋西风急流存在向东延伸的趋势,东亚冬季风强度减弱;58年来冬季东亚-北太平洋区域内大陆上空大气变暖,海洋上空大气变冷,两者的温度差值增大。我国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变暖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太平洋 冬季 大气环流 趋势分析
下载PDF
确定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夏季副热带季风建立和活动范围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20
8
作者 廉毅 沈柏竹 +1 位作者 高枞亭 李尚锋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3-510,共8页
文中利用1948—2002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1958—2002年ECWMF再分析资料,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618个测站1961─2005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作者确定的东亚夏季风(EASM)建立标准,探讨东亚夏季风在南海爆发以后继续向北和向东推进活... 文中利用1948—2002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1958—2002年ECWMF再分析资料,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618个测站1961─2005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作者确定的东亚夏季风(EASM)建立标准,探讨东亚夏季风在南海爆发以后继续向北和向东推进活动范围、建立、持续和撤退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给出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EASSM)的定义,计算其建立时间(候)和空间分布,发现EASSM除继续向北推进的方向外,在20°─25°N还有明显向东的分支,以及向西稍偏北的分支,107.5°E以西的季风建立等时线梯度十分密集,而以东的等时线梯度很小,季风建立的等时线的总体以110°─115°E为轴心、明显向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凸起的近于折线的分布,表明EASSM先在中国大陆建立,而同纬度的中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夏季副热带季风后建立;(2)撤退的等时线则近于与建立的等时线相反分布,沿120°E的方向凸向南,表明中国东北地区和近海地区先撤退;(3)给出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EASSM建立的概率等值线的空间分布,我们尝试定义了<35%概率等值线的地区为其影响的边缘地带,北边界始于黑龙江省北部48°N附近向东南经由黑龙江省南部和俄罗斯滨海省,穿过日本海止于日本北海道南部,其西边界由东北向西南沿中蒙边境止于青藏高原。20世纪90年代北部边缘地带与多年平均比偏南3─5纬度,而西部边缘变动较小,只向东偏了1个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 夏季副热带季风 建立和撤退 活动范围
下载PDF
厄尔尼诺年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慧敏 徐海明 李智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1-595,共15页
基于1901—2000年多种海-气资料,分析了厄尔尼诺成熟年冬季—初夏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NPAC)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东亚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厄尔尼诺事件成熟期的冬季还是次年的春季和初夏,WNPAC的年际变化主要存在两个空间变... 基于1901—2000年多种海-气资料,分析了厄尔尼诺成熟年冬季—初夏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NPAC)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东亚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厄尔尼诺事件成熟期的冬季还是次年的春季和初夏,WNPAC的年际变化主要存在两个空间变化型,即反映其强度变化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第1模态和反映其位置变化的第2模态。厄尔尼诺成熟年冬季WNPAC强度不仅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有关,而且与太平洋西部(WP)型遥相关的强度有关,而其位置的变化则主要与西北太平洋局地海温异常以及北极涛动(AO)有关;次年春季,WNPAC的强度除了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和太平洋西部型遥相关存在显著相关外,还与赤道大西洋海温异常有关,而其位置的变化则主要与西北太平洋局地海温异常和太平洋西部型遥相关有关;次年初夏,WNPAC强度主要与西北印度洋和西南印度洋的海温异常以及东亚-太平洋(EAP)型遥相关的强度有关。进一步分析表明,成熟年冬季—初夏WNPAC的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均可对东亚地区降水异常分布产生影响,这对预测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冬季及后期春、夏季节东亚地区降水异常分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此外,次年初夏,WNPAC强度变化与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频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即WNPAC越强,台风发生的频数越少,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 太平洋西部型 北极涛动 东亚-太平洋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夏季气温变化型与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19
10
作者 管兆勇 蔡佳熙 +1 位作者 唐卫亚 白莹莹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6-675,共10页
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OLR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变化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年际变动的联系。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异常可分为全区一致、南北反相、东西反相三... 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OLR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变化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年际变动的联系。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异常可分为全区一致、南北反相、东西反相三种分布型。在年际时间尺度上,此三型的形成与东亚-西太平洋地区环流异常三种不同的分布密切相关。根据异常环流的这三种不同的分布型,分别定义了相应的东亚-西太平洋环流异常指数IEAWPi。分析表明,IEAWPi分别与三型气温指数有很好的相关关系,IEAWPi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气温变化型相联系的副高活动异常。IEAWPi对应的高、低值年的高度距平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上空均呈相当正压结构。在500 hPa高度上,三型高度场异常的维持均与源自热带洋面上空的波列有关,而第三型高度场异常还与沿西风急流传播的波列有关。IEAWPi可为诊断和预测长江流域气温异常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分布型 西太副高 东亚-西太平洋环流异常指数
下载PDF
夏季东亚大气遥相关型变化特征及其与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关系 被引量:18
11
作者 林建 何金海 张依英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312-320,共9页
用 500 h Pa 高度场资料及中国 160 个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采用 E O F、合成分析和奇异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旱涝年夏季降水与同期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旱涝与 500 h Pa 高度场东亚... 用 500 h Pa 高度场资料及中国 160 个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采用 E O F、合成分析和奇异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旱涝年夏季降水与同期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旱涝与 500 h Pa 高度场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 E A P)关系密切, E A P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夏季 500 h Pa 高度场的配置及长江中下游降水。文中重点讨论了 E A P指数的振荡周期及高低指数年西太平洋副高的变化特征。 E A P指数 3~6 年、准两年及年代际变化反映了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年际变化及年代际变化趋势。 E A P高指数年(对应涝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为纬向型,随季节南北移动较缓慢,副高位置偏南偏西,并且强度偏强;而 E A P低指数年(对应旱年),西太平洋副高呈经向型,随季节由西南向东北移动较迅速,副高偏东偏北,并且强度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太平洋 大气 遥相关型 旱涝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对次年山东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张晏铭 郑小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2,共11页
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可根据海温极大值中心分为东部型El Nino和中部型El Nino。本研究通过观测资料研究了1979-2020年两类El Nino事件对次年山东夏季(6-8月)季节平均和月平均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部型El Nino次年夏季西北太平... 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可根据海温极大值中心分为东部型El Nino和中部型El Nino。本研究通过观测资料研究了1979-2020年两类El Nino事件对次年山东夏季(6-8月)季节平均和月平均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部型El Nino次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反气旋较气候态偏北,进而增强东亚夏季风,使得山东夏季平均降水偏多。伴随着反气旋在季节内的北移,降水正异常在晚夏(8月)最为显著,而东部型El Nino次年夏季反气旋较气候态偏南偏弱。同期日本列岛地区由于东亚-太平洋遥相关负位相的出现产生异常气旋,山东地区受气旋西侧干冷北风控制,夏季降水偏少。由于气旋强度在季节内逐渐降低,所以山东干旱在初夏(6月)最显著。这些结果可以为未来山东夏季降水季节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型El Nino 东部型El Nino 西北太平洋反气旋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 山东夏季降水
下载PDF
Combined impact of in-phase and out-of-phase variation between the northern East Asian low and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on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被引量:4
13
作者 DU Meng-Xing LIN Zhong-Da LU Ri-Yu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7年第4期284-290,共7页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is affected by both the continental northern East Asian low (NEAL) and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NPSH)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joint effe...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is affected by both the continental northern East Asian low (NEAL) and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NPSH)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joint effect of the two circulation factors on East Asian summer rainfall. It is found that the rainfall in East Asia behaves differently in the years with in-phase and out-of-phase variation between the NEAL and WNPSH. When the NEAL and WNPSH vary in phase, i.e. when they are both stronger, the rainfall anomaly shows a dipole pattern in East Asia and displays opposite changes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of 30°N. When the two circulation factors vary out of phase, the rainfall anomaly is concentra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East Asian low western North Pacificsubtropical high East Asiansummer rainfall interannualvariation
下载PDF
Joint effects of three oceans on the 2020 super mei-yu 被引量:6
14
作者 Hua Li Bo Sun +1 位作者 Huijun Wang Xing Yua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2年第1期12-20,共9页
An unexpected super mei-yu struck in 2020 in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basin,southern Korea,and southern Japan(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mei-yu regions),causing many casualties and huge economic losses.The super mei... An unexpected super mei-yu struck in 2020 in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basin,southern Korea,and southern Japan(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mei-yu regions),causing many casualties and huge economic losses.The super mei-yu was characterized by a remarkably early onset(around 1 June),late withdrawal(around 1 August),and intense rainfalI during the mei-yu season.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early onset and late withdrawal stages contributed more than half of the total mei-yu-perio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ei-yu regions in 2020.In this study,the authors explored the dominant remote forcing of the mei-yu early onset and late withdrawal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of this super mei-yu.The early onset can mainly be attributed to an early northward-shifted East Asian jet stream(EAJS).The late withdrawal mainly resulted from the stagnant EAJS and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 during 10 July to 1 August.Specifically,North Atlant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SSTAs) excited a Rossby wave,which was steered by atmospheric anomalies related to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STAs,causing the early northward-shifted EAJS and generating an early onset.The record-breaking warm SSTAs over the North Indian Ocean to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reduced sea-ice concentration(SIC) over the Laptev-East Siberian Sea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causing the stagnant WPSH and EAJS during July,which led to the late withdrawal.Meanwhile,the SIC anomalies may have caused the inhomogeneous rainfall distribution in the mei-yu regions.Furthermore,projec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a late mei-yu withdrawal similar to the 2020 case will increase in the future.Finally,potential predictors of an extreme mei-yu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YU Extreme climate event Remote forcing East Asian jet stream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下载PDF
Difference in the influence of Indo-Pacific Ocean heat content on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 intensity before and after 1976/1977
15
作者 董玉杰 冯俊乔 胡敦欣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567-576,共10页
Monthly ocean temperature from ORAS4 datasets and atmospheric data from NCEP/NCAR Reanalysis I/II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nsity of the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SASM) and upper ocean hea... Monthly ocean temperature from ORAS4 datasets and atmospheric data from NCEP/NCAR Reanalysis I/II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nsity of the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SASM) and upper ocean heat content(HC) in the tropical Indo-Pacific Ocean.The monsoon was differentiated into a Southwest Asian Summer Monsoon(SWASM)(2.5°–20°N,35°–70°E) and South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SEASM)(2.5°–20°N,70°–110°E).Results show that before the 1976/77 climate shift,the SWASM was strongly related to HC in the southern Indian Ocean and tropical Pacific Ocean.The southern Indian Ocean affected SWASM by altering the pressure gradient between southern Africa and the northern Indian Ocean and by enhancing the Somali cross-equatorial flow.The tropical Pacific impacted the SWASM through the remote forcing of ENSO.After the 1976/77 shift,there wa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atorial central Pacific HC and the SEASM.However,before that shift,their relationship was we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 upper ocean heat content tropical Pacific Ocean Indian Ocean
下载PDF
中高纬度Rossby波活动对华南前汛期EAP事件中期演变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施宁 布和朝鲁 +1 位作者 纪立人 王盘兴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0-1031,共12页
文中从中期过程的角度探讨了Rossby波活动在华南前汛期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的形成、成熟和衰减过程中的作用,并得出如下结果:(1)正负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的形成过程有相似之处:在对流层中上层,源自东北大西洋或欧洲的Rossby波... 文中从中期过程的角度探讨了Rossby波活动在华南前汛期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的形成、成熟和衰减过程中的作用,并得出如下结果:(1)正负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的形成过程有相似之处:在对流层中上层,源自东北大西洋或欧洲的Rossby波在欧亚大陆中高纬弱波导区中不断地向下游频散,最终在东亚地区形成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的3个异常中心。在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的3个异常中心之间,Rossby波能量从高纬度向中纬度和副热带地区频散。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副热带异常中心的形成归因于东亚副热带急流波导的存在以及上游中高纬度地区Rossby波能量的注入。在对流层低层,Rossby波则从亚洲副热带地区向东亚中纬度地区频散。(2)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的3个异常中心在对流层中上层中,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异常中心最后形成。(3)正负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也并不是简单的反位相演变过程:在对流层中上层,在正事件成熟阶段,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正异常环流基本维持了其中心强度和位置,它不断地向下游东亚地区频散能量,使正事件的持续时间较长;在负事件中,由于中高纬度盛行纬向型环流,波能量的频散较快,因而负事件成熟阶段的持续时间比正事件短。(4)在这一时期,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对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降水形势具有显著的影响。正(负)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易引起长江以南降水异常偏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SBY波 中期过程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 华南前汛期 降水
下载PDF
大洋间SST遥联与亚太夏季风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晓苑 王盘兴 +1 位作者 覃军 卢楚翰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用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方法,给出了四季年代际和年际时间尺度上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的显著遥相关。用SVD主模态时间系数构造了海温异常指数I,分析了它们与同期亚太夏季... 用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方法,给出了四季年代际和年际时间尺度上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的显著遥相关。用SVD主模态时间系数构造了海温异常指数I,分析了它们与同期亚太夏季风和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大洋间的SST遥联在年际、年代际时间尺度上都与亚太夏季风相关,其中,年际尺度的两大洋SST遥联与长江流域的降水存在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西洋 太平洋 年代际和年际时间尺度 SST遥联 夏季东亚-西太平洋季风 降水异常
下载PDF
北半球夏季EAP遥相关型的时空及环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含雪 肖天贵 金荣花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430-437,共8页
为更好地分析近年来EAP遥相关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1951-2016年NCEP再分析资料,并主要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着重对夏季EAP的空间结构以及环流特征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EAP遥相关型的空间模态在各个层次和高度中都有体现,尤其... 为更好地分析近年来EAP遥相关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1951-2016年NCEP再分析资料,并主要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着重对夏季EAP的空间结构以及环流特征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EAP遥相关型的空间模态在各个层次和高度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在对流层中层,并且中心位置都非常接近,表现出了明显的相当正压结构。同时EAP遥相关型主要存在的是准3年周期,主要以年际变化为主。EAP遥相关高指数年分布都呈现"-+-"的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东,华南和华北地区降水偏多,而江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偏少,且有可能发生干旱;低指数年则为"+-+"的分布形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南,中国江淮流域等地区夏季降水偏多,并可能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遥相关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 时空特征 相当正压结构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Meridi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Monthly East Asian Jet Stream in the Summer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Tropical Central and Eastern Pacific 被引量:13
19
作者 LIN Zhong-Da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0年第1期40-44,共5页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eridi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East Asian upper-tropospheric jet stream (EAJS) dominates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EAJS in the summer month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tropical P...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eridi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East Asian upper-tropospheric jet stream (EAJS) dominates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EAJS in the summer month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tropical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meridi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monthly EAJS during the summer.The meridi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EAJS in June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tropical central Pacific SST anomaly in the winter of previous years,while displacements in July and August are related to tropical eastern Pacific SST anomalies in the late spring and concurrent summer.The EAJS tends to shift southward in the following June (July and August) corresponding to a warm SST anomaly in the central (eastern) Pacific in the winter (late spring-summer).The westerly anomaly south of the Asian jet stream is a result of tropical central Pacific warm SST anomaly-related warming in the tropical troposphere,which is proposed as a possible reason for southward displacement of the EAJS in June.The late spring-summer warm SST anomaly in the tropical eastern Pacific,however,may be linked to southward displacement of the EAJS in July and August through a meridional teleconnection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and East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ridional displacement East Asian jet stream tropical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meridional teleconnection
下载PDF
Poten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cadal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Variability and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被引量:2
20
作者 YU Le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3年第5期394-397,共4页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contribution of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to the weakening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and the evide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sitive PDO and"Southern floo...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contribution of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to the weakening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and the evide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sitive PDO and"Southern flood and Northern drought(SFND)"summer rainfall pattern over East China.The mechanism behind this contribution i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