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酸菜发酵乳酸菌的筛选及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玉娟 刘才子 +5 位作者 高岩松 赵子健 高磊 杨舸 王超 李盛钰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为获得适用东北酸菜发酵的乳酸菌菌株,该研究通过对来源于发酵蔬菜10株乳酸菌的生长性能和发酵特性进行评价,发现植物乳植杆菌YJ132和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UA107显示出显著的发酵潜力:培养16 h后,发酵液OD600值分别升高至1.707和1.672,... 为获得适用东北酸菜发酵的乳酸菌菌株,该研究通过对来源于发酵蔬菜10株乳酸菌的生长性能和发酵特性进行评价,发现植物乳植杆菌YJ132和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UA107显示出显著的发酵潜力:培养16 h后,发酵液OD600值分别升高至1.707和1.672,而pH值分别降低至3.93和3.88,培养24 h后,可滴定酸度(TA)含量为65.62 g/L和63.21 g/L,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达到96.41%和95.78%,在5%NaCl溶液中培养24 h后OD600值仍达到1.51以上,综合评价菌株YJ132和UA107可作为发酵菌种用于东北酸菜发酵。利用YJ132和UA107制备酸菜,发酵末期酸菜样品中TA含量为35.96 g/L,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至6.51 mg/g和111.27μg/g,并在发酵初期显著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接种乳酸菌可抑制有害菌肠杆菌的增殖(P<0.01),增加酸菜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同时乳杆菌在发酵中后期始终是优势菌群,由此推断YJ132和UA107是通过调控微生物群落来提升东北酸菜的品质。综上所述,YJ132和UA107是适用于东北酸菜发酵的优良乳酸菌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乳酸菌 筛选评价 理化特性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东北酸菜细菌菌群丰度及理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庆芳 魏振勇 +4 位作者 于爽 王严 周姝静 迟乃玉 刘春莹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3期67-77,共11页
为探究亚硝酸盐对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优势细菌属及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设计自然发酵体系(S)和添加亚硝酸盐发酵体系(YS),监测发酵过程中东北酸菜理化指标及OD600nm值的变化,采用16S rDNA技术对理化指标变化明显时期的酸菜样本进行细菌... 为探究亚硝酸盐对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优势细菌属及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设计自然发酵体系(S)和添加亚硝酸盐发酵体系(YS),监测发酵过程中东北酸菜理化指标及OD600nm值的变化,采用16S rDNA技术对理化指标变化明显时期的酸菜样本进行细菌属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东北酸菜中的uncultured_bacterium_f_Enterobacteriaceae、Serratia等有害菌属大量繁殖,导致亚硝酸盐大量积累,而积累的亚硝酸盐对uncultured_bacterium_f_Enterobacteriaceae、Serratia和Enterococcus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又起到抑制作用,其中对Serratia的抑制作用最强;乳酸菌能够降解亚硝酸盐,但亚硝酸盐对Lactococcus与Leuconostoc的生长代谢具有促进作用,对Lactobacillus具有抑制作用,随着亚硝酸盐被大量降解,其对Lactobacillus的抑制作用会解除。亚硝酸盐通过影响菌属结构及丰度,进而影响发酵体系的理化指标及OD600nm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亚硝酸盐 高通量测序 菌群结构
下载PDF
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与亚硝酸盐长消变化关系
3
作者 张庆芳 袁文涛 +4 位作者 孙溪 魏振勇 周姝静 迟乃玉 于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63,共14页
为探究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与亚硝酸盐长消变化关系,实验设立了两种封闭发酵系统,即未添加亚硝酸盐(自然发酵组)、添加亚硝酸盐(对照组),结合主要理化指标(亚硝酸盐、pH值等)对两个系统内不同发酵阶段的酸菜发酵液(相对丰度排名... 为探究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与亚硝酸盐长消变化关系,实验设立了两种封闭发酵系统,即未添加亚硝酸盐(自然发酵组)、添加亚硝酸盐(对照组),结合主要理化指标(亚硝酸盐、pH值等)对两个系统内不同发酵阶段的酸菜发酵液(相对丰度排名前30)中的菌属进行比对分析。实验研究了不同发酵阶段有、无添加亚硝酸盐样品的菌群变化,结果表明,添加亚硝酸盐对整个发酵周期中细菌的生长都具有影响,亚硝酸盐使优势乳酸菌菌属(Lactococcus、Leuconostoc、Lactobacillus)、α-变形菌菌属(Allorhizobium-Neorhizobium-Pararhizobium-Rhizobium、Aureimonas、Brevundimonas、Methylobacterium、Sphingomonas)、β-变形菌菌属(Acidovorax、Aquabacterium、Comamonas、Delftia、Herbaspirillum、Methylophilus、Methylovorus)、CFB类菌属(Dyadobacter、Pedobacter、Sphingobacterium)和未培养菌属(Brassica_napus_rape、uncultured_bacterium_f_Chitinophagaceae、uncultured_bacterium_f_env.OPS_17、uncultured_bacterium_o_Chloroplast)在发酵初期相对丰度增加;使致病菌菌属(Acinetobacter、Alkanindiges、Chryseobacterium、Enterococcus、Serratia、uncultured_bacterium_f_Burkholderiaceae、uncultured_bacterium_f_Enterobacteriaceae、uncultured_bacterium_f_Xanthobacteraceae)相对丰度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在S系统内,发酵前期为亚硝酸盐积累阶段,此时Lactococcus、Leuconostoc为优势乳酸菌菌属,而达到发酵中后期时Lactobacillus成为绝对优势乳酸菌菌属;在发酵初期,Acinetobacter、Enterococcus、Serratia、uncultured_bacterium_f_Enterobacteriaceae等致病菌大量繁殖,导致亚硝酸盐大量积累,而积累的亚硝酸盐使这些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其中对Serratia的生长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亚硝酸盐 细菌菌群 优势乳酸菌 致病菌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的隔年东北酸菜风味鉴别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艳秋 叶春苗 +3 位作者 王琛 张晓黎 李潇 高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1-257,共7页
为探索一种隔年东北酸菜的快速鉴别方法,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比较了隔年酸菜和当年酸菜的挥发性特异气味成分。结果表明,2组酸菜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 为探索一种隔年东北酸菜的快速鉴别方法,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比较了隔年酸菜和当年酸菜的挥发性特异气味成分。结果表明,2组酸菜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酯类、酮类、醇类、酸类等。指纹图谱显示2组样品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在当年酸菜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更为丰富,包括二甲基二硫化物、乙酸乙酯、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丁酸甲酯、2,3-丁二酮、丙酮、丁酸、乙醇等;而在隔年酸菜中上述风味物大量减少或消失,仅乙酸乙酯和乙醇的信号强度有所增加,并生成了大量的乙酸丙酯、正丙醇、丙酸乙酯、丁酮等特征风味化合物。通过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当年与隔年酸菜样品分别占据了2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并得到了准确区分。因此,应用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可实现隔年酸菜的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指纹图谱
下载PDF
东北酸菜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景秋菊 《中国果菜》 2023年第4期49-53,共5页
东北酸菜是我国东北地区广受欢迎的传统发酵蔬菜制品之一,其发酵过程中涉及许多微生物的增殖与代谢活动,这些微生物决定了酸菜的风味、口感、品质以及安全性。近年来随着酸菜需求量的增加,酸菜工业化规模逐渐扩大,因此保证酸菜生产的稳... 东北酸菜是我国东北地区广受欢迎的传统发酵蔬菜制品之一,其发酵过程中涉及许多微生物的增殖与代谢活动,这些微生物决定了酸菜的风味、口感、品质以及安全性。近年来随着酸菜需求量的增加,酸菜工业化规模逐渐扩大,因此保证酸菜生产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尤为重要。本文对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细菌与真菌的菌群种类,物种丰富度与均匀度,发酵条件、发酵菌种的改变对酸菜微生物活动的影响,以及酸菜乳酸菌发酵菌剂的筛选与制备过程进行了综述,为提高酸菜产品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细菌多样性 真菌多样性 乳酸菌筛选
下载PDF
自然发酵东北酸菜中抗氧化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益生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邹思博 赵明伟 +3 位作者 纪超凡 林心萍 张素芳 梁会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50,共9页
目的 从自然发酵酸菜样品中筛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为蔬菜发酵提供优良菌种。方法 将筛选获得的71株乳酸菌经平板划线纯化培养,去除生长性差和遗传性能不稳定的菌株,筛选出23株乳酸菌进行抗氧化性能初筛,经初筛得到6株具有较好抗氧... 目的 从自然发酵酸菜样品中筛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为蔬菜发酵提供优良菌种。方法 将筛选获得的71株乳酸菌经平板划线纯化培养,去除生长性差和遗传性能不稳定的菌株,筛选出23株乳酸菌进行抗氧化性能初筛,经初筛得到6株具有较好抗氧化潜力的乳酸菌。基于还原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复筛并将具有最强抗氧化能力的菌株与常用的天然抗氧化剂,即抗坏血酸做对比,同时进行益生性研究,最后利用16S rRNA基因的序列对其进行鉴定。结果 初筛得到的6株乳酸菌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且大部分菌株的菌体悬液抗氧化能力大于无细胞提取物。经益生性分析,所筛选6株乳酸菌理论上可通过胃肠环境定植于肠道并都属于高疏水性菌株。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为SC3,其还原能力相当于270.58μmol/L L-半胱氨酸,其菌体悬液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45.28%)显著高于0.1 mg/mL抗坏血酸(P<0.05),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能力(43.66%)与0.1mg/mL抗坏血酸相近,其发挥抗氧化作用的关键为菌体悬液。结论 SC3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乳酸菌筛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氧化 筛选与鉴定 东北酸菜
下载PDF
人工接种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类物质的代谢变化
7
作者 李潇 吴兴壮 +3 位作者 韩艳秋 张晓黎 高雅 王琛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47,共8页
氨基酸对人工接种发酵东北酸菜的风味形成有重要作用,该研究着重利用代谢组学对人工接种发酵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的氨基酸转化途径进行了研究。在酸菜接种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的638种代谢物以氨基酸,多肽及其类似物为主(25.43%),且在发酵... 氨基酸对人工接种发酵东北酸菜的风味形成有重要作用,该研究着重利用代谢组学对人工接种发酵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的氨基酸转化途径进行了研究。在酸菜接种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的638种代谢物以氨基酸,多肽及其类似物为主(25.43%),且在发酵中期显著增加。人工接种发酵酸菜代谢途径主要与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其他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碳水化合物代谢、核苷酸代谢等途径有关,且代谢途径涉及的化合物以多肽类为主(33.33%)。在接种发酵过程中鉴定出12种对酸菜的酸味和鲜味具有重要贡献的氨基酸,并且20℃接种酸菜风味与滋味的形成集中在发酵前10天。此外氨基酸类代谢物显著富集的通路主要涉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丝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以及赖氨酸降解。结果表明接种酸菜发酵过程氨基酸类物质代谢途径多变,并且对接种发酵东北酸菜的风味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风味 代谢组学 氨基酸 代谢途径
下载PDF
KCl替代NaCl对东北酸菜细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8
作者 解双瑜 孙波 +2 位作者 李智 柳凯 赵子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62,共5页
该研究采用KCl替代NaCl自然发酵制备东北酸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酸菜样品的细菌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9分制评分法进行感官品质评价,考察不同KCl替代量(0、25%、50%、75%、100%)对东北酸菜细菌菌群多样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 该研究采用KCl替代NaCl自然发酵制备东北酸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酸菜样品的细菌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9分制评分法进行感官品质评价,考察不同KCl替代量(0、25%、50%、75%、100%)对东北酸菜细菌菌群多样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酸菜样品中共检出454个菌属,其中,KCl替代量为50%时菌属种类最少(222),KCl替代量为100%时菌属种类最多(252)。KCl替代量对于酸菜的细菌菌群种类与相对丰度均有显著影响。KCl替代量为0与100%的样品与其他样品之间的物种差异性较大,KCl替代量在25%~75%之间的样品物种差异性较小。当KCl替代量为50%时,酸菜的苦味、整体评价发生显著变化。综上,KCl替代NaCl对酸菜中的细菌多样性会产生显著影响,当替代量>50%时会对酸菜的感官品质产生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L 东北酸菜 细菌菌群多样性 感官品质
下载PDF
传统东北酸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与营养物质同步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马欢欢 吕欣然 +3 位作者 林洋 孙梦桐 白凤翎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4,共6页
通过对传统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与基质中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成分变化进行同步分析,结果表明,在5~15℃条件下发酵35 d进入成熟期,乳酸菌数为6.61 lg CFU/m L,比细菌数量高出1个数量级,成为优势菌群;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 通过对传统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与基质中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成分变化进行同步分析,结果表明,在5~15℃条件下发酵35 d进入成熟期,乳酸菌数为6.61 lg CFU/m L,比细菌数量高出1个数量级,成为优势菌群;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至0.135%和0.073 6 mg/g,大部分营养成分被转化为小分子风味物质,其主体风味物质为含硫化合物,与乳酸等酸性成分构成东北酸菜独有的品质;亚硝酸盐含量3.21mg/kg,远低于国家标准限量要求。乳酸菌菌群对传统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产品品质形成和安全性保障具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自然发酵 乳酸菌 营养物 同步分析
下载PDF
东北酸菜品质评定及发酵优良菌株筛选 被引量:18
10
作者 赵国忠 王梦颖 +3 位作者 韩俊燕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8期33-37,共5页
东北三省不同地区采集的酸菜的感官评定及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纬度的东北酸菜品质存在较大差异,纬度较低即冬季温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发酵制作的酸菜感官得分较高;感官得分高的酸菜其酸度和氨基酸含量较高,而其亚硝酸盐含量却相对较低。... 东北三省不同地区采集的酸菜的感官评定及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纬度的东北酸菜品质存在较大差异,纬度较低即冬季温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发酵制作的酸菜感官得分较高;感官得分高的酸菜其酸度和氨基酸含量较高,而其亚硝酸盐含量却相对较低。推测酸菜品质与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态菌群之间有很大的联系,感官品质较高的酸菜有益菌含量和种类较丰富,腐败菌系较少。为了进一步研究酸菜感官与其微生态菌群之间的关系,从得分高的酸菜样品中筛选出8株乳酸菌,分别是6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株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1株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这些菌株在酸菜风味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感官评定 理化指标 菌株筛选
下载PDF
传统东北酸菜中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胆固醇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马长路 焦梦丽 +5 位作者 罗红霞 逄晓阳 芦晶 张书文 吕加平 妥彦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09-213,共5页
以自然发酵的传统东北酸菜为样品来源,分离得到10株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有明显透明溶钙圈的乳酸菌,通过分子和生化手段对其生物学分类地位进行鉴定为乳杆菌属微生物。通过邻苯二甲醛比色法测定其从培养基中脱除胆固醇的能力,... 以自然发酵的传统东北酸菜为样品来源,分离得到10株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有明显透明溶钙圈的乳酸菌,通过分子和生化手段对其生物学分类地位进行鉴定为乳杆菌属微生物。通过邻苯二甲醛比色法测定其从培养基中脱除胆固醇的能力,发现分离获得的植物乳杆菌MHS1701、干酪乳杆菌MHS1703、棒状乳杆菌MHS1706,从培养基中脱除胆固醇的脱除率分别为40.71%、52.84%、41.41%,植物乳杆菌MHS1701的体外低pH值、高胆盐耐受性优于其他两株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乳酸菌 降胆固醇 耐受性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东北酸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32
12
作者 尼海峰 邓冕 冯月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2,共3页
东北酸菜属于叶类发酵蔬菜。经腌制加工后,形成风味独特、爽口、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腌制品。为使东北酸菜产业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文章从东北酸菜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进一步促进东北酸菜... 东北酸菜属于叶类发酵蔬菜。经腌制加工后,形成风味独特、爽口、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腌制品。为使东北酸菜产业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文章从东北酸菜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进一步促进东北酸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产业 发展 对策
下载PDF
臭氧在东北酸菜杀菌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孔庆敏 孙波 +4 位作者 赵晓 刘建生 李霞 赵敏 马旭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1-75,共5页
将臭氧杀菌技术应用于东北酸菜生产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氧气流量、电流强度及杀菌时间3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东北酸菜臭氧杀菌最适工艺条件为氧气流量3 L/min、电流强度0.3 A、杀菌... 将臭氧杀菌技术应用于东北酸菜生产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氧气流量、电流强度及杀菌时间3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东北酸菜臭氧杀菌最适工艺条件为氧气流量3 L/min、电流强度0.3 A、杀菌时间33 min,东北酸菜中微生物菌落总数下降的理论值为2.01(lg(CFU/g))。经实验验证,东北酸菜微生物菌落总数下降2.00(lg(CFU/g)),实测值与理论值相近;东北酸菜臭氧杀菌效果与热杀菌效果相比差别不大,但产品感官品质更优;同时,臭氧杀菌工艺相对热杀菌工艺能量消耗更低,可进一步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结论:臭氧杀菌完全可以有效代替热杀菌应用于东北酸菜的生产工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臭氧 杀菌 菌落总数
下载PDF
东北酸菜传统自然发酵过程中的真核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超 张力群 +2 位作者 刘通 吴昊 杨洪岩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2-58,共7页
文章为调查东北酸菜传统自然发酵过程中的真核微生物多样性,监测酸菜发酵体系生理生化动态变化,了解真核微生物在酸菜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酸菜体系p H、可溶性糖、亚硝酸盐、乳酸、乙酸、乙醇和26S r DNA片段多样性。结果表明,发酵1... 文章为调查东北酸菜传统自然发酵过程中的真核微生物多样性,监测酸菜发酵体系生理生化动态变化,了解真核微生物在酸菜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酸菜体系p H、可溶性糖、亚硝酸盐、乳酸、乙酸、乙醇和26S r DNA片段多样性。结果表明,发酵12 d时,酸菜体系p H从发酵初始值7.3下降到4.3后维持在4.1。可溶性糖发酵18 d时,由初始15.1%DM下降到4.5%DM。亚硝酸盐第6天时达到最大,随后下降。发酵体系中检测到的挥发性产物包括乳酸、乙酸和乙醇。发酵结束时,相应浓度分别达到6.8、0.78和32.2 g·L-1。26S r DNA D1/D2区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发酵过程中真核微生物种类丰富。克隆文库揭示发酵第12天时,真核微生物主要为未培养的Stramenopile和土壤真菌,发酵30 d时,除上述两类微生物外还包括Candida sake,Cystofilobasidium infirmominiatum,未培养Claclosporium和Tilletiopsis washingtonensis。土壤真菌(41%)、Candida sake(29%)、未培养Stramenopile(17%)占所有检测真核微生物的86%。研究表明,Candida sake和Cystofilobasidium infirmominiatum对发酵体系中乙醇产生起一定作用。为研究酸菜发酵机制和控制酸菜发酵质量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发酵 真核微生物 多样性
下载PDF
东北酸菜中产胞外多糖乳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在酸乳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天琪 张雪 +2 位作者 孔保华 Huttunen Eine 杨贞耐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12,共5页
从东北酸菜中分离出97株乳杆菌菌株,并筛选出两株产酸快、产胞外多糖(EPS)的乳杆菌2号菌株和9号菌株。初步鉴定前者为干酪乳杆菌,后者为植物乳杆菌。在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LS)中混入等量的菌株2或9培养物(脱脂乳),所制... 从东北酸菜中分离出97株乳杆菌菌株,并筛选出两株产酸快、产胞外多糖(EPS)的乳杆菌2号菌株和9号菌株。初步鉴定前者为干酪乳杆菌,后者为植物乳杆菌。在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LS)中混入等量的菌株2或9培养物(脱脂乳),所制备的酸乳中EPS质量浓度达34 mg/L,活菌总数可达2×108 mL-1以上。酸乳物性测定结果显示,产EPS菌株发酵的酸乳弹性好,相对粘度高,持水力强,乳清析出少。感官评定结果显示,与没有添加产EPS菌株发酵的酸乳相比,产EPS菌株LS+2与LS+9组合发酵酸乳风味分值较高,组织状态的分值差别较大,而酸度上没有显著差异。与物性测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乳杆菌 分离 筛选 胞外多糖 酸乳
下载PDF
不同透明包装材料对东北酸菜褐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琛 吴兴壮 +3 位作者 高雅 张晓黎 韩艳秋 张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24期8371-8376,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透明包装材料对酸菜褐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polyethylene terephalate/polyethylene,PET/PE)、聚酰胺/流延聚丙烯薄膜(polyamides/retort cast polypropylene,PA/RCPP)、PA/CPE(chlorinatedp... 目的研究不同透明包装材料对酸菜褐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polyethylene terephalate/polyethylene,PET/PE)、聚酰胺/流延聚丙烯薄膜(polyamides/retort cast polypropylene,PA/RCPP)、PA/CPE(chlorinatedpolyethylene)、PET/PA/RCPP 4种透明材料包装的酸菜为研究对象,以聚酰胺/铝/聚乙烯(polyethylene terephalate/aluminum/polyethylene,PET/AL/PE)不透明包装的酸菜为对照,测试分析贮藏期间酸菜的褐变度、色泽、氨基态氮含量、还原糖含量、VC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各包装袋对酸菜褐变的抑制效果大小为PET/PA/RCPP>对照=PA/RCPP>PA/CPE=PET/PE,其中PET/PA/RCPP包装袋明显降低了多酚的氧化缩合(P<0.05);PA/RCPP包装袋明显降低了VC的氧化分解(P<0.05);PET/PE和PA/CPE 2种包装袋对多酚和VC的效果不明显;各组包装袋对氨基态氮和还原糖的影响不明显。结论PET/PA/RCPP包装对抑制贮藏期间酸菜褐变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褐变 包装袋 多酚氧化 VC氧化 美拉德反应
下载PDF
发酵工艺对东北酸菜褐变的影响及其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琛 高雅 +2 位作者 张晓黎 韩艳秋 吴兴壮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9年第5期31-34,共4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漂烫温度、加盐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对贮藏期间酸菜褐变的影响,研究抑制酸菜褐变的最优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漂烫温度对贮期酸菜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接种量和加盐量,最后是发酵时间;抑制酸菜贮期褐变...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漂烫温度、加盐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对贮藏期间酸菜褐变的影响,研究抑制酸菜褐变的最优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漂烫温度对贮期酸菜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接种量和加盐量,最后是发酵时间;抑制酸菜贮期褐变的最优发酵工艺为漂烫温度100℃、加盐量2%、接种量2%、发酵时间30 d,此条件下发酵的酸菜在贮藏120 d时色泽和综合评分最高.此工艺可以在保证酸菜气味、风味和组织状态的基础上有效抑制贮藏期间酸菜的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褐变 影响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关于东北酸菜(酸渍大白菜之一)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宝树 杨文铎 《吉林蔬菜》 2012年第7期45-48,共4页
该文通过对东北酸菜的探讨提出以下看法:菘古指小白菜,1578年大白菜首次现身也属菘类;菹古指酢菜和腌菜,酢菜在公元100年已有记载,但无解释。腌菜公元前就有应用,但1578年前却无腌字出现;依据《玉书》对酢的释义是酸也。可把酢菜理解是... 该文通过对东北酸菜的探讨提出以下看法:菘古指小白菜,1578年大白菜首次现身也属菘类;菹古指酢菜和腌菜,酢菜在公元100年已有记载,但无解释。腌菜公元前就有应用,但1578年前却无腌字出现;依据《玉书》对酢的释义是酸也。可把酢菜理解是酸菜;用大白菜渍酸菜的开始时间是1578年,东北酸菜大致始于1578~1893年之间;具有酸、香、鲜、脆的风味,所含硝酸盐、亚硝酸盐均在ADI值之内;尽管有合成亚硝胺的危险,但无致癌的证据;pH值达3.5左右,因酸味很强,食用前需要切丝、浸泡和攥团,在减轻酸度的同时有害的亚硝酸盐也随之减少,既提高了安全质量又保存了适口的风味;近年来酸渍方式,已由自然发酵迈进接种发酵的更科学安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渍大白菜 东北酸菜 自然发酵 接种发酵 亚硝酸盐
下载PDF
四川泡菜和东北酸菜在发酵过程中的物质成分变化 被引量:17
19
作者 朱翔 汪冬冬 +5 位作者 明建英 陈功 唐垚 李恒 张伟 张其圣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81,共4页
为研究工艺对发酵蔬菜品质的影响,以四川泡菜和东北酸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发酵过程中盐度、pH值、总酸、有机酸、游离氨基酸、质构及亚硝酸盐等物质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四川泡菜和东北酸菜在发酵过程中盐度都先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 为研究工艺对发酵蔬菜品质的影响,以四川泡菜和东北酸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发酵过程中盐度、pH值、总酸、有机酸、游离氨基酸、质构及亚硝酸盐等物质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四川泡菜和东北酸菜在发酵过程中盐度都先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pH值都逐渐下降,总酸含量均逐渐升高,发酵产生了大量乳酸和少量乙酸,但四川泡菜产酸更快;游离氨基酸均以丙氨酸、脯氨酸和丝氨酸为主,其硬度、弹性、咀嚼性均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亚硝酸盐都在第5天达到峰值,但远低于限量标准20 mg/kg。四川泡菜和东北酸菜在发酵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但含量各有差异,表明发酵蔬菜之间具有共性和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泡菜 东北酸菜 物质成分 变化规律
下载PDF
添加白酒对人工接种东北酸菜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感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潇 张晓黎 +3 位作者 高雅 韩艳秋 王琛 吴兴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该实验研究了添加白酒对人工接种乳酸菌发酵东北酸菜理化、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感官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乙醇胁迫及产酸能力测定筛选混菌发酵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酸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 该实验研究了添加白酒对人工接种乳酸菌发酵东北酸菜理化、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感官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乙醇胁迫及产酸能力测定筛选混菌发酵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酸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合感官评分与电子舌鉴定白酒对酸菜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3株乳酸菌对乙醇具有一定耐受性且产酸能力较强。添加2%白酒结合3株乳酸菌混菌发酵酸菜的可滴定酸含量较未添加白酒的混菌发酵酸菜降低了4.02%。此外,添加白酒接种发酵酸菜形成了以酯类、酮类、含硫化合物和氨基酸为主的风味结构,并且提高了鲜味,降低了苦涩味,在颜色、味道和口感上均具有显著优势。为实现人工接种东北酸菜的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耐乙醇乳酸菌 白酒 挥发性风味物质 滋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