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南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
1
作者 谢智飞 《南方农业》 2024年第3期236-240,244,共6页
丘陵稻田与平原稻田一样,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近些年来,东南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水平飞速发展,水稻机械化能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支撑,大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丘陵地... 丘陵稻田与平原稻田一样,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近些年来,东南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水平飞速发展,水稻机械化能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支撑,大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丘陵地区水稻生产仍然以小农户经营为主,因为稻田零碎化、适合丘陵山地的农机欠缺,水稻机械化的发展受到许多制约,相比于机耕、机收,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偏低。因此,着眼丘陵地区的水稻机械化发展,总结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致力于提升水稻机械化水平,对于保障区域内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业机械化 粮食安全 东南丘陵地区
下载PDF
福建东南丘陵外来树种及其入侵风险评价
2
作者 黄斌龙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对外来树种进行风险评价有助于提升区域生态安全保障。为了解我国东南丘陵外来树种情况,评价入侵树种风险等级,以福建省大田县木本及竹类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乡镇进行实地调查,结合资料收集和风险评价方法,开展了大田县外来树种及... 对外来树种进行风险评价有助于提升区域生态安全保障。为了解我国东南丘陵外来树种情况,评价入侵树种风险等级,以福建省大田县木本及竹类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乡镇进行实地调查,结合资料收集和风险评价方法,开展了大田县外来树种及其入侵风险等级综合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田县有96种外来树种,18个乡镇均存在外来树种,其中均溪镇和石碑镇的外来树种种类最多,分别有29种和28种,谢洋乡外来树种种类最少,仅有4种;建设镇外来树种比重最高(6.85%),谢洋乡外来树种比重最低(0.75%)。通过物种来源分析,外来入侵树种有19种,65%以上来自南美洲和亚洲,刺槐和马缨丹入侵风险等级为中等,其余17种树种均为低风险,未发现存在高风险入侵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丘陵 外来树种 风险评价 危害等级
下载PDF
基于时序遥感数据的东南丘陵地区撂荒耕地提取——以福建省闽清县为例
3
作者 徐道雯 吴家煜 朱高龙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8期288-292,共5页
近年来,我国耕地撂荒现象十分普遍,已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通过使用遥感技术,人们能够及时获取撂荒耕地信息,为撂荒耕地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东南丘陵地区地形复杂、耕地地块破碎、混合像元较多,基于传统方法的撂荒耕地提取... 近年来,我国耕地撂荒现象十分普遍,已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通过使用遥感技术,人们能够及时获取撂荒耕地信息,为撂荒耕地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东南丘陵地区地形复杂、耕地地块破碎、混合像元较多,基于传统方法的撂荒耕地提取精度难以满足当前要求。基于此,以福建省闽清县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云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利用Sentinel-2和Landsat8数据,结合耕地图斑矢量边界,构建地块级长时序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集,并采用年际NDVI最大值,结合LandTrendr算法和年内NDVI差值法提取撂荒耕地。利用研究区高分影像和119个野外实地调查样点数据,验证了本方法撂荒耕地提取精度为85.71%,表明该方法可以减少混合像元的影响,有效提取东南丘陵地区撂荒耕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耕地 东南丘陵 遥感数据
下载PDF
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85
4
作者 孙波 张桃林 赵其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2-369,共8页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在供应植物生理所需物质时所处的环境条件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本文根据模糊(Fuzzy)数学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原理,建立了一个定量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利用我国东南丘陵山区的第二次全...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在供应植物生理所需物质时所处的环境条件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本文根据模糊(Fuzzy)数学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原理,建立了一个定量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利用我国东南丘陵山区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选取了11项评价指标,分成两组,并根据其植物效应建立了两类隶属度函数(S型和抛物线型),分别计算了隶属度值。然后,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TATGRAPHICS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后,根据加乘法则,求出土壤肥力的综合性评价指标值(IFI,IntegratedFertilityIndex)。根据评价结果,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ILWIS绘制了东南丘陵区土壤肥力状况图。从土壤肥力水平与该区粮食、水果产量水平进行比较中,我们找出了存在差距的地区以及引起这些差距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这一地区土壤肥力大多处于中下水平,高、中、低肥力土壤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5.9%、40.8%和33.3%。内陆腹地,特别是土壤肥力较高的安徽沿江平原、鄱阳湖平原、湘西武陵山区和广西的河池等地区,土壤肥力资源尚有较大潜力待进一步挖掘,限制本区土壤肥力资源潜力发挥的两个主要因子是土壤侵蚀严重和投入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东南丘陵山区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我国东南丘陵区化肥和农药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勇 靳伟 +1 位作者 安琼 徐瑞薇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8年第1期24-30,共7页
过分省和典型地区化肥和农药使用情况对比,结合实地调查采样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不同尺度上分析了我国东南丘陵区化肥、农药扩散污染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浙江、广东和福建3省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较高,引起的扩散污染也较为严... 过分省和典型地区化肥和农药使用情况对比,结合实地调查采样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不同尺度上分析了我国东南丘陵区化肥、农药扩散污染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浙江、广东和福建3省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较高,引起的扩散污染也较为严重;广西、湖南、海南和江西4省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还不高,但近期有迅猛上升的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农药 水污染 东南丘陵
下载PDF
我国东南丘陵区土壤侵蚀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勇 王亚丽 《热带农业科学》 2003年第1期38-42,共5页
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东南丘陵区土壤侵蚀研究的成果,分析了土壤侵蚀的机制、表现和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东南丘陵 土壤侵蚀 现状 防治 成因 发生机制
下载PDF
宋代东南丘陵地区的农业开发 被引量:7
7
作者 韩茂莉 《农业考古》 1993年第3期132-136,共5页
本文所论及的东南丘陵地区,包括皖南丘陵、浙闽丘陵以及赣东西丘陵,范围所及宋代浙东、浙西、江东、江西、福建五路。丘陵山地是东南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其面积约占东南五路总面积的80%,宋代有一千四百多万人口生活在这里。因此无论从... 本文所论及的东南丘陵地区,包括皖南丘陵、浙闽丘陵以及赣东西丘陵,范围所及宋代浙东、浙西、江东、江西、福建五路。丘陵山地是东南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其面积约占东南五路总面积的80%,宋代有一千四百多万人口生活在这里。因此无论从地理意义还是从经济意义上看,研究丘陵山区的农业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农业开发 宋代 东南丘陵山区 丘陵山地 东南地区 平原地区 自然条件 福建山区 经济意义
下载PDF
论东南丘陵区旱地农业的开发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国勤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106-113,共8页
东南丘陵区旱地农业在我国整个农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大力开发该区旱地农业,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东南丘陵区旱地农业的资源与优势,开发该区旱地农业的地位与作用,该区旱地农业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大... 东南丘陵区旱地农业在我国整个农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大力开发该区旱地农业,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东南丘陵区旱地农业的资源与优势,开发该区旱地农业的地位与作用,该区旱地农业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大力开发东南丘陵区旱地农业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农业 开发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东南丘陵
下载PDF
东南丘陵区旱地耕作制度的类型、模式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国勤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16-21,26,共7页
东南丘陵区旱地耕作制度主要包括多熟种植、轮作换茬和复地连作等三大类型,每一类型含有多种种植模式。为实现旱地耕作制度的高产、稳产和持续增产,东南丘陵区在发展旱地农业时主要采取了以下9项配套关键技术:(1)坡改梯田建设与综合治... 东南丘陵区旱地耕作制度主要包括多熟种植、轮作换茬和复地连作等三大类型,每一类型含有多种种植模式。为实现旱地耕作制度的高产、稳产和持续增产,东南丘陵区在发展旱地农业时主要采取了以下9项配套关键技术:(1)坡改梯田建设与综合治理技术;(2)集径流蓄水与节水灌溉技术;(3)培肥土壤与以肥调水技术;(4)深耕细作与保护性耕作技术;(5)抗耐旱作物与品种的选用及配套技术;(6)秸秆覆盖与地膜栽培技术;(7)丰产沟与丰产坑耕作技术;(8)旱地错季适应栽培技术;(9)化学制剂在旱作农业中的应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农业 耕作制度 类型与模式 关键技术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东南丘陵
下载PDF
我国东南丘陵区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勇 王亚丽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21-25,共5页
综述适用于我国东南丘陵区的水土保持工程、生物和生态工程措施。
关键词 中国 东南丘陵 水土保持技术 生物工程 生态工程
下载PDF
鲁东南丘陵旱地小麦快速增产技术
11
作者 付文词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5-5,共1页
关键词 东南丘陵 旱地 小麦 栽培 增产
下载PDF
东南丘陵区旱地农业的发展历程
12
作者 黄国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1146-11148,共3页
综述了东南丘陵区旱地农业发展的4个阶段。
关键词 旱地农业 发展历程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东南丘陵
下载PDF
东南丘陵山区市域农业生产适宜性分析及空间优化调控——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莎莎 王旭东 +1 位作者 赖庆标 许标文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2-952,共21页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科学评价农业生产适宜性和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对保障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关于农业生产功能指向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指标体系选取因素考虑不全面,对东南...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科学评价农业生产适宜性和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对保障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关于农业生产功能指向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指标体系选取因素考虑不全面,对东南丘陵山区市域尺度的农用地适宜性分析和农业生产空间优化调控的研究较少,且评价方法忽视了适宜性影响因素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不利于科学评价农业生产适宜性。本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构建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素间相对比较的判断矩阵进行因素综合集成,将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并对农业生产空间提出格局优化和调控建议。结果表明:(1)三明市农业生产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具有“西高东低”特征,承载力较高及以上等级的面积占比为44.83%,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建宁、宁化和清流县;(2)三明市农业生产适宜和较适宜区域占比为25.61%,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及以上区域分布基本对应,主要分布在平原、盆地等缓坡平坦地区。根据各区县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农业发展现状,将农业生产空间划分为粮食优势生产区、城郊农业区和特色农产品区,并提出相应布局优化和调控策略。本研究可为丘陵地区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农业生产空间优化调控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适宜性 优化调控 资源环境承载力 东南丘陵山区 福建省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东南丘陵地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莎莎 赖庆标 +1 位作者 林彬 甄江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8-156,共9页
[目的]在“三生”空间视角下进行乡镇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分析,为提高土地利用冲突的定量与定位治理精度和准确度,探索综合协调管理路径与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三生”空间用地竞争力测度指数,以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仙阳镇为... [目的]在“三生”空间视角下进行乡镇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分析,为提高土地利用冲突的定量与定位治理精度和准确度,探索综合协调管理路径与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三生”空间用地竞争力测度指数,以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仙阳镇为研究对象,从适宜性和驱动力两方面构建“三生”空间用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其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冲突管理建议。[结果]仙阳镇共存在12种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其中高度冲突区和中度冲突区的冲突程度较为激烈,占土地面积比例分别为18.00%和22.41%。[结论]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范围较大,风险较高。应积极发展用地竞争优势区,并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在保护生态用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平衡各类土地利用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冲突 识别 东南丘陵地区
下载PDF
我国东南丘陵区旱地红粘土红壤肥力的退化和恢复 被引量:1
15
作者 车卫东 王兴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3185-13188,共4页
通过野外考察、调研和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东南红壤丘陵区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肥力的时空变化及退化红壤的重建模式和施肥措施。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90年代自然荒地和稀疏林地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下降,土壤酸化;由林地开垦... 通过野外考察、调研和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东南红壤丘陵区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肥力的时空变化及退化红壤的重建模式和施肥措施。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90年代自然荒地和稀疏林地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下降,土壤酸化;由林地开垦的耕地土壤肥力一般都下降,而果园土壤肥力随着耕作不断提高;水田的土壤肥力的提高幅度往往较旱地大。旱耕地系统中土壤养分库的恢复效果最好,其次是牧草地系统,再次是茶园系统,但即使是在施肥条件下,红壤的速效氮、全钾和交换性钾库仍然退化。红壤旱地土壤在不施肥时有机质和养分元素含量有退化趋势;荒地红壤开垦后均出现酸化现象,单施化肥促进了土壤的酸化,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则可减缓酸化的进程。单施化肥时红壤肥力的仍有部分指标退化,而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时土壤肥力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丘陵 红粘土 红壤肥力 时空变化 重建
下载PDF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空心化整治及满意度 --以鲁东南丘陵区2镇11村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汐莹 申天琳 高明秀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56-63,共8页
调查分析“空心化”村庄整治状况、问题及其形成机制,为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集约利用和乡村振兴提供借鉴。该文抽取鲁东南丘陵区的诸城市2个镇11个村,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访谈法调查“空心村”整治现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农户... 调查分析“空心化”村庄整治状况、问题及其形成机制,为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集约利用和乡村振兴提供借鉴。该文抽取鲁东南丘陵区的诸城市2个镇11个村,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访谈法调查“空心村”整治现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农户满意度,采用逻辑框架法分析空心化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被调查村庄均开展过土地整治,但针对空心化的整治内容少;普遍存在土地资源浪费、生态和环境卫生破坏、经济发展缓慢、人均收入较低等问题,宅基地闲置率10.0%、房屋闲置率15.0%,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0元/人)低于诸城市(20089元/人)和山东省平均水平(16297元/人);受访者认为整治项目在建设内容丰富性(27.0%)、管理规范性(27.0%)、资金充裕性(20.0%)和补偿合理性(19.0%)等方面有较大改善空间。(2)村庄空心化特征显著,主要表现为空间、住宅、人口、人才和产业空心五个方面,“五个空心”互相关联和影响,以人口空心为核心、人才和产业空心为根源、空间空心和住宅空心为表象;在村庄空心化形成过程中,生活、发展、便利、趋利和效益“五个引力”及环境、收入、卫生、成本和资金“五个阻力”共同起作用。(3)受调查者对整治项目整体满意度为88.6%,总体较满意,对农田设施满意度普遍较高(76.2%~88.3%),对空心化整治满意度较低(7.5%~19.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整治满意程度受多因素影响,影响程度表现为对土地整治了解程度>集中搬迁住楼期望值>承包地数量=文化程度>粮田收入>家庭常住人口。(4)多数受调查者对空心村整治心存较大期望,希望通过整治拓宽增收途径(100.0%)、空置宅基地和房屋利用(68.9%)、获得补偿(84.3%)、村容村貌改善(53.7%)、基础设施提升(39.7%)、改变农业经营方式(75.0%)及技术培训(91.7%)。建议强化空心村整治与乡村振兴目标的结合,丰富整治内容、强化整治与产业结合、增设技术培训内容,提高整治资金投入、加强整治政策宣传、凝聚合力,推动空心村整治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村 土地整治 农户满意度 意愿 东南丘陵
下载PDF
鲁东南丘陵区夏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惠海滨 盛萍萍 +4 位作者 王恒 韩伟 臧丽青 吴乃国 王慧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期110-112,共3页
为研究鲁东南丘陵区夏玉米肥料利用率,进一步完善施肥配方,在日照市五莲县典型丘陵区设置夏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可明显地提高鲁东南丘陵区夏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28... 为研究鲁东南丘陵区夏玉米肥料利用率,进一步完善施肥配方,在日照市五莲县典型丘陵区设置夏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可明显地提高鲁东南丘陵区夏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28.5%、17.2%、4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丘陵 夏玉米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宋代东南丘陵的绿肥与火粪及其后世演变
18
作者 谢智飞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15-121,共7页
传统农业里,绿肥是春耕前稻田的基肥,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火粪之利众多,可改良农田,利于耕作。在宋代东南丘陵地区,农民虽认识到绿肥的功用,但是绿肥种植处于起步状态,并不普遍;而农民获取火粪的方式则是野烧与烧田。... 传统农业里,绿肥是春耕前稻田的基肥,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火粪之利众多,可改良农田,利于耕作。在宋代东南丘陵地区,农民虽认识到绿肥的功用,但是绿肥种植处于起步状态,并不普遍;而农民获取火粪的方式则是野烧与烧田。不过宋代以降,绿肥作物的推广种植同时伴随着烧田制作火粪的退缩。绿肥在后世的演变反映出在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农民为了增产,不断开辟肥源,寻找肥力更好的绿肥植物;而烧田的退缩则表明农人选择更高效的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东南丘陵 肥料 绿肥 火粪
下载PDF
东南丘陵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19
作者 何矿立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2期131-135,共5页
耕地后备资源的相关调查及其评价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的重要依据,对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尤溪县洋中镇为例,阐述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方法,结合当地实际选取了14项评价指标采用限制因子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耕地后备资源的相关调查及其评价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的重要依据,对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尤溪县洋中镇为例,阐述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方法,结合当地实际选取了14项评价指标采用限制因子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后备资源较为匮乏,主要类型是废弃园地和残次林地,在空间分布上后楼村和龙洋村较多,其他村分布比较零散。针对洋中镇耕地后备资源上述特点,进一步提出了洋中镇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数量 空间分布 质量 东南丘陵
下载PDF
川东南丘陵区大棚早熟茄子丰产栽培技术
20
作者 杨国禄 黎莉 +2 位作者 杨远忠 丁园莉 王国华 《长江蔬菜》 2013年第21期31-33,共3页
自贡市冬水田面积多,当地全年无霜期长,光热资源丰富,为有效利用冬水田和当地气候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利用设施增种一季早春蔬菜,如在川南丘陵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是种一季大棚早熟茄子,一季每667 m2增加产值1万元以上,增加纯收入5 000元左右。
关键词 早熟茄子 丰产栽培技术 东南丘陵 大棚 有效利用 农民收入 资源丰富 气候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