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南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
1
作者 谢智飞 《南方农业》 2024年第3期236-240,244,共6页
丘陵稻田与平原稻田一样,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近些年来,东南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水平飞速发展,水稻机械化能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支撑,大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丘陵地... 丘陵稻田与平原稻田一样,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近些年来,东南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水平飞速发展,水稻机械化能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支撑,大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丘陵地区水稻生产仍然以小农户经营为主,因为稻田零碎化、适合丘陵山地的农机欠缺,水稻机械化的发展受到许多制约,相比于机耕、机收,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偏低。因此,着眼丘陵地区的水稻机械化发展,总结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致力于提升水稻机械化水平,对于保障区域内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业机械化 粮食安全 东南丘陵地区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东南丘陵地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 被引量:6
2
作者 罗莎莎 赖庆标 +1 位作者 林彬 甄江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8-156,共9页
[目的]在“三生”空间视角下进行乡镇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分析,为提高土地利用冲突的定量与定位治理精度和准确度,探索综合协调管理路径与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三生”空间用地竞争力测度指数,以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仙阳镇为... [目的]在“三生”空间视角下进行乡镇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分析,为提高土地利用冲突的定量与定位治理精度和准确度,探索综合协调管理路径与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三生”空间用地竞争力测度指数,以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仙阳镇为研究对象,从适宜性和驱动力两方面构建“三生”空间用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其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冲突管理建议。[结果]仙阳镇共存在12种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其中高度冲突区和中度冲突区的冲突程度较为激烈,占土地面积比例分别为18.00%和22.41%。[结论]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范围较大,风险较高。应积极发展用地竞争优势区,并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在保护生态用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平衡各类土地利用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冲突 识别 东南丘陵地区
下载PDF
东南红壤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赵其国 徐梦洁 吴志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3-442,共10页
针对东南红壤丘陵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区域PRESD系统构型方法对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子系统逐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其1988~1996年间的农业发展可持续程度进行评价... 针对东南红壤丘陵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区域PRESD系统构型方法对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子系统逐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其1988~1996年间的农业发展可持续程度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此前利用遥感等手段取得的评价结果对比,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以及红壤地区农业面临的最重要的环境障碍一水土流失问题,并因此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红壤丘陵地区 农业 可持续发展 人口 资源 环境 经济 区域PRESD系统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福建东南沿海丘陵山地相思类树种造林选择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伯聪 《林业科技开发》 2005年第2期35-37,共3页
针对福建东南沿海丘陵山地适生树种稀少的现状 ,开展了相思类树种的引种造林试验。 1 0a试验结果表明 ,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和大叶相思在沿海丘陵山地引种保存率高、生长快、适应性强 ,3种相思对贫瘠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明显 ,这 3种... 针对福建东南沿海丘陵山地适生树种稀少的现状 ,开展了相思类树种的引种造林试验。 1 0a试验结果表明 ,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和大叶相思在沿海丘陵山地引种保存率高、生长快、适应性强 ,3种相思对贫瘠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明显 ,这 3种相思是沿海丘陵山地较为理想的造林改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东南沿海丘陵地区 山地造林 相思树 树种选择
下载PDF
Snstainable Land Use in Hilly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eastern China 被引量:5
5
作者 ZHANG TAO-LIN ZHAO QI-GUO +1 位作者 ZHAI YU-SHUN CHEN BIN-FEI and SUN BO(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Academia Sinica, P. O. Box 821, Nanjing 210008 ( Chi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10,共10页
In the Present work,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natural 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in the hilly redsoil region of southeastern China is made by nieans of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Particular em-phasis lies on... In the Present work,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natural 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in the hilly redsoil region of southeastern China is made by nieans of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Particular em-phasis lies on soil degradation and other advers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he prevalent andirrational land-use systems of mono-and valley-agriculture in the region. Moreove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simultaneous existence of enormous potentials and serious constraints and the high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of the bio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s, a set of strategies and counterineasures are also prc-posed for appropriate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in terms of maintaining harmony betweenutiliz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1) adjust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and optimization of ecological patterns of stereo-agriculture; 2) improvement and integrated exploitation ofthe low-yield lands and wastelands; 3) rehabilit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4)establishment of production bases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ash crops and fru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hilly red soil soil degradation sustainable land u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