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南亚华文新媒体时代下的华文文学与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
1
作者 蔡梦虹 曾晓林 《新闻传播》 2024年第5期21-23,共3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新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其主要包括华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平台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传播平台。东南亚华文文学在悠久的传统和当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发展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新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其主要包括华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平台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传播平台。东南亚华文文学在悠久的传统和当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发展态势,新媒体时代则为其带来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东南亚华文新媒体时代下的华文文学对于东南亚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为青年华人提供了交流和创新表达的渠道,还为其探索和表达族群身份提供了新平台,有利于促进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新媒体 华文文学 青年华人 族群认同
下载PDF
长城书写与东南亚华文女作家的故国情怀
2
作者 刘征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9期61-64,共4页
长城作为中国的国家象征,不仅代表了中国的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更是极富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的中国元素之一。在东南亚华文女性文学中,不乏对长城的想象与思念、讴歌与赞美,这其中以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潘碧华的《我在长城上想起你》、菲... 长城作为中国的国家象征,不仅代表了中国的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更是极富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的中国元素之一。在东南亚华文女性文学中,不乏对长城的想象与思念、讴歌与赞美,这其中以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潘碧华的《我在长城上想起你》、菲律宾华文女作家莎士的《我登上万里长城》和印度尼西亚华文女作家明芳的《游长城》为代表。本文着重分析三位女作家长城书写的背后所蕴含的故国情怀、文化自信与文化的世代传承,以此证明作为祖籍国的中国与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人心中不可撼动的崇高地位,以及文化自信为她们带来的坚强的生存底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女性文学 长城书写 故国情怀 文化自信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东南亚华文媒体与华文文学的互动研究
3
作者 蔡梦虹 《新闻传播》 2023年第19期21-23,共3页
东南亚华文媒体作为东南亚华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为当地华人提供了信息、联系和文化传承的平台,并对当地社会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华文文学作为华人社区的宝贵财富,承载着华人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记忆。东南亚... 东南亚华文媒体作为东南亚华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为当地华人提供了信息、联系和文化传承的平台,并对当地社会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华文文学作为华人社区的宝贵财富,承载着华人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记忆。东南亚地区是华文文学的重要发展地。历经岁月的洗礼,东南亚华文文学经历了多样化的发展,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学景观。可见,华文媒体与华文文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华语世界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华文媒体和华文文学的发展均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东南亚华文媒体与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发展困境及互动关系,进而寻求二者的共生共荣之道,有利于东南亚华文媒体与华文文学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媒体 东南亚华文文学 互动研究
下载PDF
存异与靠拢——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中的一种趋势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列耀 池雷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0,共5页
随着时间的流逝,东南亚的华人社会发生了多元变化;东南亚华文作家的创作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在较具规模的当代转型中,可以发现许多新的气象:土生、土长的华裔作家,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闪亮登场",形成一种"新人"与&qu... 随着时间的流逝,东南亚的华人社会发生了多元变化;东南亚华文作家的创作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在较具规模的当代转型中,可以发现许多新的气象:土生、土长的华裔作家,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闪亮登场",形成一种"新人"与"老人"、华裔作家与华人作家"同台共舞"的新格局。由于多种原因,华裔作家与华人作家的文学取向,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但是,就谋求作为所在国少数族群文学的生存、发展权利与质量,进而以谋求作为所在国少数族群文化的生存、发展权利与质量而言,二者则具有充分的共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文学 存异 靠拢
下载PDF
放逐·乡愁·寻根——论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三大文化母题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文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3-142,共10页
"放逐"、"乡愁"与"寻根"是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三大文化母题。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同构关系,放逐意味着漂泊,漂泊带来无限乡愁,乡愁寄托于寻根,拓展和丰富了东南亚华文诗歌的表现内涵。东南亚华文诗歌在中... "放逐"、"乡愁"与"寻根"是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三大文化母题。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同构关系,放逐意味着漂泊,漂泊带来无限乡愁,乡愁寄托于寻根,拓展和丰富了东南亚华文诗歌的表现内涵。东南亚华文诗歌在中国性与本土性逐渐融合的过程中,将"放逐"、"乡愁"与"寻根"这三大文化母题的历史性与复杂性呈现出来,彰显了其自身的特质和独立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诗歌 放逐 乡愁 寻根 文化母题
下载PDF
21世纪东南亚华文教育前景及与中国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林蒲田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文论述“二战”后东南亚诸国华侨教育向华文教育演变及其由式微到复苏的历史必然。论述当前华文教育的三种形态和性质。指出21世纪华文教育发展的5种趋势及其光明前景并分析影响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最后就中国帮助东南亚发展华文教育提... 本文论述“二战”后东南亚诸国华侨教育向华文教育演变及其由式微到复苏的历史必然。论述当前华文教育的三种形态和性质。指出21世纪华文教育发展的5种趋势及其光明前景并分析影响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最后就中国帮助东南亚发展华文教育提出5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华文教育 性质、地位和前景 中国与东南亚华文教育关系
下载PDF
中国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四十年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文斌 岳寒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1-130,72,160,161,共13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在中国大陆学术界开始起步,现如今已有40年的学术积淀。为了更有效地归纳整理以往的研究经验,我们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即起步阶段(1979—1989年)、...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在中国大陆学术界开始起步,现如今已有40年的学术积淀。为了更有效地归纳整理以往的研究经验,我们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即起步阶段(1979—1989年)、拓展阶段(1990—1999年)和繁盛阶段(2000年至今),主要对学界在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发表的论文、撰写的专著、创办的期刊平台等现有成绩进行观照,分析不同研究阶段的特点、趋势及问题,并对研究范式的转型和学术生长点进行思考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文学 研究 四十年
下载PDF
华文报刊、南下文人与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嬗变——从五四到抗战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惠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109,共11页
中国现代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均与华文报刊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五四至抗战时期,中国现代文艺运动伴随着中国和东南亚文化传媒的交流、两地人员的往来而跨界传播、影响到东南亚地区。在以中国南下文人为主体的东南亚华文报刊编辑的传播... 中国现代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均与华文报刊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五四至抗战时期,中国现代文艺运动伴随着中国和东南亚文化传媒的交流、两地人员的往来而跨界传播、影响到东南亚地区。在以中国南下文人为主体的东南亚华文报刊编辑的传播和倡导下,东南亚华文文艺界依托华文报刊这一重要的文学载体和传播媒介,使东南亚华文文学实现了从旧体文学向白话新文学的现代转型,并先后推动了东南亚新兴文学(革命文学)、南洋色彩文学和抗战救亡文学运动,促进了现代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壮大,由此联结起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紧密的历史文化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至抗战 华文报刊 南下文人 东南亚华文文学 传播与嬗变
下载PDF
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趋势、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7年第4期26-30,共5页
文章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讨论了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历程、不同时期的办学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东南亚华文教育面临的变革和新的发展契机。针对影响华文教育发展的因素和现实问题,探索“华文教育的本土化”办学思路、海内外学者联合研发... 文章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讨论了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历程、不同时期的办学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东南亚华文教育面临的变革和新的发展契机。针对影响华文教育发展的因素和现实问题,探索“华文教育的本土化”办学思路、海内外学者联合研发和编写适用当地的教材、构建海内外华文教育互动发展的运作体系等若干改革思路及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教育 发展趋势 问题 对策研究
下载PDF
中国文学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殖民者吗?——兼与王润华教授等商榷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文斌 《华文文学》 2007年第2期43-46,共4页
新加坡学者王润华挪借西方“后殖民”理论,把中国文学经典看成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殖民者”,暴露出后殖民视角的偏颇与狭隘。本文通过批驳王润华的后殖民文学观,引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双重文学传统”问题,而中国文学在东南亚华文文坛... 新加坡学者王润华挪借西方“后殖民”理论,把中国文学经典看成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殖民者”,暴露出后殖民视角的偏颇与狭隘。本文通过批驳王润华的后殖民文学观,引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双重文学传统”问题,而中国文学在东南亚华文文坛的传播与接受,正是中国文化/文学传统与本土文化/文学传统结合后的表现,也是东南亚华文文学完成本土性建构以区别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意义所在。所以说,中国文学并不是“殖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润华 后殖民 中国文学 东南亚华文文学
下载PDF
南洋本土的汉语书写: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族性言说 被引量:1
11
作者 莫海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共6页
东南亚华文文学具有显著的民族寓言的性质。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变迁当中,作为华族历史想象和族性言说方式的文学写作,始终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主要历史变量,也是贯穿近半个世纪以来东南亚华文文学当代转型的基本线索。它是在三种强势话语(... 东南亚华文文学具有显著的民族寓言的性质。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变迁当中,作为华族历史想象和族性言说方式的文学写作,始终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主要历史变量,也是贯穿近半个世纪以来东南亚华文文学当代转型的基本线索。它是在三种强势话语(东南亚民族政治话语、西方话语和中国话语)于东南亚本土交错搭建而出的网络化语境中进行的,是试图通过主要他者形象的想象、华族与他者关系的建构,从本土化和差异性的两面来达成新的有关族性的当代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文学 族性 他者 本土 差异
下载PDF
东南亚华文文学透视——余光中、骆明、庄钟庆访谈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安娜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72-77,共6页
东南亚华文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从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传统、东南亚华文文学活动与创作、国内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现状三个方面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 东南亚华文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从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传统、东南亚华文文学活动与创作、国内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现状三个方面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了探索,希望能给研究者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下载PDF
华文教育区域整合:“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聿峨 曹雯洁 《八桂侨刊》 2015年第4期37-45,共9页
近二十年以来,由东盟十国联合举办的"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见证了新时期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变化。作为一个联合性组织,它使华文教育不再是一个政治敏感性话题。在重视自己民族母语教育的同时,更多的华人将华文作为一种工... 近二十年以来,由东盟十国联合举办的"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见证了新时期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变化。作为一个联合性组织,它使华文教育不再是一个政治敏感性话题。在重视自己民族母语教育的同时,更多的华人将华文作为一种工具语言,华文的实用价值、经济价值功能日益凸显。华文教育功能性质的转变,带来了其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改变。作为一个区域性功能组织或机构,它不仅有效地推动了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的发展,而且也带动了东盟十国之间双边或多边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使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整合 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 华文教育 中国—东盟关系
下载PDF
研究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新方向:文学传播探讨的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松年 《华文文学》 2005年第3期5-9,共5页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文学史,应当是那个国家或地区人类文化活动史的部分。它绝对不只是作家或作品史,它除了论析文学作者与文学作品之外,还包括多方面问题的探讨:如文学的经营问题,其中包括报章副刊与杂志的编者为何创办有关的副刊或...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文学史,应当是那个国家或地区人类文化活动史的部分。它绝对不只是作家或作品史,它除了论析文学作者与文学作品之外,还包括多方面问题的探讨:如文学的经营问题,其中包括报章副刊与杂志的编者为何创办有关的副刊或杂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文学 研究 文学传播 文学经营
下载PDF
中国性·本土性·人类性———论全球化语境下的东南亚华文文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爱珠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年第3期3-6,共4页
全球化语境中的东南亚华文文学,既面临着新的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本着这一文化背景,本文主要从中国性、认同焦虑和人类性关怀三个方面来重新反思东南亚华文文学新的生长点,以期望东南亚华文文学有更良好的文学前景。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文学 中国性 本土性 人类性
下载PDF
东南亚华文文学与澳美欧华文文学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庄伟杰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86-93,共8页
把东南亚华文文学与澳美欧华文文学这两者笼统地放置于特定的华文生态中进行比较分析,似乎尚无人涉及。尽管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许多可比性,但真正梳理谈论起来却有相当的难度。当然这种比较对照自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因素和探讨价值。如果... 把东南亚华文文学与澳美欧华文文学这两者笼统地放置于特定的华文生态中进行比较分析,似乎尚无人涉及。尽管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许多可比性,但真正梳理谈论起来却有相当的难度。当然这种比较对照自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因素和探讨价值。如果我们从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缘因素,从作家身份意识与知识结构、从地域经验与文本书写形态等方面来加以观察,便可发现两者之间潜藏着诸多耐人寻味的话题。因为东南亚华文文学在亚洲语境中,即在"蕉风椰雨"中发展壮大,而澳美欧华文文学是在西方语境下,即在"欧风美雨"中自由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文学 澳美欧华文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下载PDF
新世纪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述评——以《华文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艳芳 《华文文学》 2005年第3期10-14,共5页
本文以《华文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为主要考察对象,就2 0 0 0—2 0 0 4年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状况进行学理性梳理和评析,肯定其相对丰富的专题和个案研究,指出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新的学术生长点,认为理论研究的深... 本文以《华文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为主要考察对象,就2 0 0 0—2 0 0 4年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状况进行学理性梳理和评析,肯定其相对丰富的专题和个案研究,指出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新的学术生长点,认为理论研究的深入期待和呼唤着东南亚华文文学创作新实绩的出现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文学 文化研究 身份研究 整体观照 经典化
下载PDF
略论东南亚华文诗歌与中国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文斌 《华文文学》 2004年第5期57-60,共4页
本文认为欧美澳华文诗歌的中国性呈现方式较为单一,而东南亚华文诗歌则远为复杂暧昧得多。如果将近百年的东南亚华文诗歌发展分成三大阶段,那么各个阶段所呈现的中国性差异明显。不管怎样,中国性都是东南亚华文诗歌无法摆脱/割断的... 本文认为欧美澳华文诗歌的中国性呈现方式较为单一,而东南亚华文诗歌则远为复杂暧昧得多。如果将近百年的东南亚华文诗歌发展分成三大阶段,那么各个阶段所呈现的中国性差异明显。不管怎样,中国性都是东南亚华文诗歌无法摆脱/割断的特质,因而任何试图“去中国性”的做法无疑都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性 东南亚华文诗歌 三大阶段 去中国性
下载PDF
研究基地的形成及特点——厦门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二十周年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庄钟庆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25-30,56,共7页
以厦门大学为主体的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迄今已开展工作二十年了,取得不少成绩,新华社誉之为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基地。研究会自成立以来,组织召开研讨会,编篡出版研究论著和"东南亚华文文学丛书",团结扶植研究人才,并... 以厦门大学为主体的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迄今已开展工作二十年了,取得不少成绩,新华社誉之为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基地。研究会自成立以来,组织召开研讨会,编篡出版研究论著和"东南亚华文文学丛书",团结扶植研究人才,并与厦门大学中文系合作招收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有力推动了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文学 研究基地 学科归属
下载PDF
论东南亚华文诗坛的“写实与现代之争”
20
作者 朱文斌 胡贤林 《孝感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5-28,共4页
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起,东南亚华文诗坛爆发了现代诗运动。现代诗的出现,直接向统治东南亚华文诗坛达40年之久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发起挑战,由此导致了"写实与现代之争"(即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的发生。然而,东南亚华文诗... 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起,东南亚华文诗坛爆发了现代诗运动。现代诗的出现,直接向统治东南亚华文诗坛达40年之久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发起挑战,由此导致了"写实与现代之争"(即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的发生。然而,东南亚华文诗坛发生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论争,最终在向传统回归的途中完成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合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诗坛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合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