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美国与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建立
被引量:7
1
作者
姚椿龄
机构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出处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0-126,6,共18页
文摘
1954年建立的东南亚条约组织,是美国针对新中国的一个政治、军事集团组织。本文拟对这一条约组织的建立背景、过程和中国的对策,作一简要的叙述,以期进一步深化战后中美关系史的研究。 一、新中国建立后的美国东南亚政策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评述美国国防部的有关侵越文件时曾经这样写道,“1949年大陆中国落到毛泽东手里,这加深了美国对共产主义在亚洲蔓延的恐惧,使得华盛顿设法把已经在西方用来对付共产主义的政策,用来对付亚洲”。“因此美国决定采取更直接的行动。朝鲜战争的爆发、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建立以及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越南都起源于这种政策。” 题为“美国关于亚洲问题的立场和态度”和“美同在亚洲问题上的立场”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1号文件和第48/2号文件,便是美国政府推行这一政策的第一个重要文件。这两份文件提出的时间是1949年12月23日和12月30日,即1949年10月中国革命胜利后的二、三个月。
关键词
东南亚 条约
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
共产党
印度支那
杜勒斯
日内瓦会议
共产主义
艾森豪威尔政府
东南亚 政策
多米诺骨牌理论
分类号
K712
[历史地理—世界史]
题名 二次大战以来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秋生
机构
徐州师范学院
出处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14-17,47,共5页
文摘
二次大战以来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的演变徐州师范学院张秋生二次大战以来,一直认为属于西方并面向西方的澳大利亚,开始与亚洲国家建立关系,并逐步确立了"面向亚洲"的政策。笔者拟就产生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原因与发展轨迹作一概要论述。一、二战与澳大利亚对亚洲认识的转...
关键词
澳大利亚
二次大战
亚洲政策
亚太地区
融入亚洲
亚洲国家
面向亚洲
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
白澳政策
亚洲移民
分类号
D86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题名 论二战后澳大利亚的亚洲政策
3
作者
张天
张晓虹
机构
宁夏大学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3-69,共7页
文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澳大利亚表面上虽是个主权国家,但外交与国防大权均操在英国手中。澳大利亚开始考虑自己外交与国防自主权是在二战期间的太平洋战争前夕。这时,澳大利亚才自主地向美、中、日派出全权大使或公使。史家称这一举动为“大转变”(the Great Transformation)。从此,澳大利亚开始重视亚洲和美国。二战后,澳大利亚仍以美国和亚洲为自己的外交重点,本文试图对它战后的亚洲政策,
关键词
共产主义
二战后
亚洲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
澳大利亚
主权国家
霸权主义
越南战争
印尼
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题名 试论战后初期美国的印支政策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明权
颜声毅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7-83,70,共8页
文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最初十年(1945——1954)中,美国的印支政策几经变化。对这一变化过程及其基础的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美国最终在越南战争的泥沼中几乎不能自拔的原因,也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战后长期成为美国对外战略核心的遏制政策。(一) 在罗斯福时期,美国力图从印支排挤法国势力,主张战后对印支实行国际托管。但在杜鲁门继任总统后,这种政策发生了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印支问题在美国对外政策中只具有从属地位,但美国对此仍然相当关心。当时,美国的印支政策主要受着三个因素的制约:(1)从印支驱逐日本侵略势力的要求;(2)从老殖民主义者手中夺取印度支那的愿望;(3)罗斯福强烈的反法情绪。
关键词
正确认识
法国政府
印支政策
印度支那
英国政府
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
国务院
行动计划
罗斯福
美国政府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题名 五、六十年代马来西亚拉赫曼政府的“一边倒”政策
被引量:2
5
作者
孟人杰
出处
《东南亚研究》
1998年第1期40-43,共4页
文摘
五、六十年代马来西亚拉赫曼政府的“一边倒”政策①孟人杰1957年马来西亚获得独立,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一直到1970年拉赫曼下台,其政府执行的是倒向西方的政策。这个政策可以通过马来西亚与英联邦的关系、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以及马来西亚在地区形势中...
关键词
外交政策
六十年代
印度尼西亚
东南亚 国家联盟
伊斯兰国家
英联邦
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
建立外交关系
菲律宾
印尼
分类号
D733.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题名 巴美关系回顾——兼述美援的一个特点
6
作者
木子
出处
《南亚研究季刊》
1990年第2期24-31,8+5,共10页
文摘
贝·布托和乔治·布什分别就任巴、美总理和总统前,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关系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54年至1965年的“最密切的盟友”阶段,1965至1979年的“冷漠”时期,1979年底苏军入侵阿富汗后,巴美关系开辟了重新友好的“新篇章”。和巴中关系相比,巴美关系是不稳定的。本文在回顾巴美关系的起伏变化时将着重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军事和经济援助量随两国关系的冷热不同而增减,人们从本文的叙述中自然会看出美援的某一个特点。本文涉及到美国全球战略的变化以及美中、中印、美苏、美印、
关键词
巴基斯坦人
印度人
美国政府
美国全球战略
经济援助
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
共产主义
军事援助
外交政策
美援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题名 二战以来澳大利亚对亚洲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秋生
机构
徐州师范学院
出处
《当代亚太》
1996年第3期20-23,共4页
文摘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也使澳大利亚与亚洲的关系日益密切。位于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它于1901年取得自治,1931年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但其外交与国防大权仍由英国控制,对外贸易方向也主要集中在英国和英联邦国家。二次大战开始以来,随着澳英防务关系的削弱和政治联系的松驰,一直自认为属于西方并面向西方的澳大利亚开始与亚洲国家建立关系,并逐步确立了“面向亚洲”的政策。笔者试就这一历史性转变产生的原因与发展轨迹作一概要论述。
关键词
澳大利亚
亚洲政策
面向亚洲
亚洲国家
二战以来
亚太地区
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
贸易方向
亚洲移民
“白澳政策”
分类号
D86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题名 论新中国与美国霸权主义三次较量的历史经验
8
作者
叶卫平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1999年第11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美国霸权主义
毛泽东
抗美援朝
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
越南北方
国民党军队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战争
美国军队
“联合国军”
分类号
E297
[军事—军事理论]
题名 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
9
作者
李晓勇
出处
《百年潮》
CSSCI
2005年第2期18-25,1,共8页
文摘
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在印尼万隆集会。其中,有22个国家还没有和新中国建交,甚至还不曾有过来往。出席会议的各国代表情况复杂,立场各异,有的国家的代表对新中国深怀戒惧,有的则在会上或明或暗地向中国代表团发难,但是,这是亚、非两大洲国家第一次自主召开的国际会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能团结和谐,不能争吵崩裂。怎么办?本期的相关文章揭示,周恩来如何在严峻、错综的情况下,审时度势,灵活应对,提出“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的原则,终于化解异见,弥合分歧,从根本上保证了会议的成功,充分显示出周恩来杰出的外交才能和外交艺术。
关键词
会议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周恩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殖民主义
尼赫鲁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