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陆源海相烃源岩有机质富集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侯读杰 吴克强 +7 位作者 尤丽 张自鸣 李雅君 熊小峰 徐敏 严夏泽 陈威合 程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3,共13页
琼东南盆地渐新统陆源海相烃源岩是深水区的一套重要烃源岩。从盆地构造格局、古气候、沉积相和三角洲规模4个方面对琼东南盆地渐新统陆源海相烃源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构造格局整体上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类型,断陷期... 琼东南盆地渐新统陆源海相烃源岩是深水区的一套重要烃源岩。从盆地构造格局、古气候、沉积相和三角洲规模4个方面对琼东南盆地渐新统陆源海相烃源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构造格局整体上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类型,断陷期的崖城组陆源有机质主要以近岸堆积形式形成煤系烃源岩;而陵水组(E_(3)l)陆源有机质则以河流-三角洲搬运形式形成陆源海相烃源岩。崖城组三段(崖三段,E_(3)y^(3))和三亚组二段(三二段,N_(1)s^(2))沉积期陆源高等植物最繁盛;崖二段(E_(3)y^(2))-崖一段(E_(3)y^(1))和陵水组二段(陵二段,E_(3)l^(2))-陵一段(E_(3)l^(1))沉积期次之,陆源高等植物供给充足。沉积相带控制陆源有机质的差异,同时卸载的不同形成了明显差异的陆源海相烃源岩。陆源海相烃源岩有利的发育区域为三角洲前缘-内浅海以及海底扇。大规模的三角洲可以输送更高生物通量的陆源有机质,提高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从而形成海域最为重要的一类有特色的气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格局 沉积相 三角洲规模 有机质丰度 陆源海相烃源岩 东南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遗迹组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1
2
作者 牛永斌 程怡高 +2 位作者 邵威猛 荆楚涵 程梦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6-340,共15页
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地层厚度巨大,遗迹化石非常发育。在对7口取心井岩心详细观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薄片分析、成像测井与相关实验等资料,对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遗迹组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琼东南盆地北... 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地层厚度巨大,遗迹化石非常发育。在对7口取心井岩心详细观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薄片分析、成像测井与相关实验等资料,对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遗迹组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共识别出遗迹化石14属,根据遗迹化石的类型、产状、丰度和分异度、扰动程度、生物潜穴之间的共生关系等,可划分出5种遗迹组构,其中Ophiomorpha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临滨上部沉积环境中,Palaeophycu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临滨中部沉积环境中,Planolites-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临滨下部沉积环境中,Phycosiphon-Planolit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浅海上部沉积环境中,Phycosiphon-Chondrit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浅海下部沉积环境中;(2)根据遗迹组构和测井相分析认为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沉积环境为滨-浅海,三亚组一段的沉积环境为由滨岸向浅海过渡,而三亚组二段的沉积环境为浅海;(3)综合岩相、生物化石、遗迹组构、测井相和沉积微相分析结果,建立了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的沉积模式。本项研究对指导南海北部新近系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组构 沉积环境 三亚组 新近系 东南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YA区花岗岩潜山风化壳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
3
作者 郭原草 郭建华 +5 位作者 劳海港 李智宇 余烨 陈广 吴诗情 黄俨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5-1167,共13页
为揭示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YA区花岗岩潜山型油气藏发育机理与成藏规模,运用岩心、物性、元素、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测试资料及测井-地震解释,研究了区内花岗岩潜山风化壳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风化壳发育史及残余厚度分布。研究表明... 为揭示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YA区花岗岩潜山型油气藏发育机理与成藏规模,运用岩心、物性、元素、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测试资料及测井-地震解释,研究了区内花岗岩潜山风化壳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风化壳发育史及残余厚度分布。研究表明:YA区花岗岩系形成于印支期早三叠世,盆地基底在古新世—中新世经历多次构造抬升及沉降,风化壳分两期形成并得以保存,区内热带季风型古气候促进了花岗岩系化学风化作用。区域构造演化、古气候及岩石类型是控制区内古潜山风化壳发育的主要因素。风化壳发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性,区内古构造高点处的花岗岩风化壳残余厚度大。YA区花岗岩具有显著的钙碱性-碱性、准铝质-过铝质特征,属于易风化岩石类型。区内风化壳垂向上可分为残积-坡积层、砂化层、风化裂缝层、水平潜流层和基岩层。风化裂缝层是最有利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1.46%,平均渗透率为5.98×10^(-3)μm^(2),物性随深度增加逐渐变差。花岗岩风化壳在测井曲线上呈现高自然伽马值、高电阻率、低密度和高声波时差等特征,测井指标变化趋势与物性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地震波反射属性高异常程度与风化壳裂缝发育程度基本呈正相关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裂缝层 储层特征 储层发育 风化壳 花岗岩潜山 松南低凸起 东南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陵水北坡LS13-2区勘探思路与突破方向
4
作者 周荔青 江东辉 +3 位作者 杨鹏程 张如凤 董鑫 桑亚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3-683,共11页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南坡已发现了中央峡谷千亿方级气田,证实了陵水凹陷为富生烃凹陷。而陵水凹陷北坡LS13-2区的岩性圈闭勘探虽然也取得了“点”上的突破,但“见气不见田”,勘探效果不佳。为了明确该地区的油气富集规律和有利区带,以含...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南坡已发现了中央峡谷千亿方级气田,证实了陵水凹陷为富生烃凹陷。而陵水凹陷北坡LS13-2区的岩性圈闭勘探虽然也取得了“点”上的突破,但“见气不见田”,勘探效果不佳。为了明确该地区的油气富集规律和有利区带,以含油气盆地分析为基础,聚焦关键成藏要素,提出了新的勘探思路,并明确了有利成藏区带。研究结果表明:工区成藏条件整体有利,具备“充足烃源、规模储层、高效输导、整体保存”的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基础,但对于中新统岩性圈闭勘探来讲,也存在“烃源岩主排烃期早于圈闭定型期,断层垂向输导能力低”的不利因素,据此建立了“早期成藏、岩性圈闭、断-砂输导”三元勘探评价要素,并评价认为探区西部断坡海底扇带具备“原生油气藏、规模岩性圈闭、断-砂高效输导”的有利成藏条件,为最有利成藏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规律 成藏条件 有利区带 梅山组 陵水凹陷 东南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二叠纪-三叠纪长英质岩浆作用:对南海北部陆缘构造属性与演化过程的启示
5
作者 徐长贵 侯明才 +4 位作者 吴克强 熊富浩 尤丽 李成祥 王文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50-2468,共19页
琼东南盆地发育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岩类,为研究南海北部陆缘古构造属性与大地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岩石探针。本文以基底长英质岩浆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琼东南盆地二叠纪-三... 琼东南盆地发育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岩类,为研究南海北部陆缘古构造属性与大地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岩石探针。本文以基底长英质岩浆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琼东南盆地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表明,琼东南盆地发育二叠纪-早三叠世、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三期长英质岩浆作用(271~217Ma),且岩浆活动具有自南向北迁移的趋势。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二叠纪-早三叠世长英质岩具有较低的FeO/MgO和10000×Ga/Al比值,且强烈亏损Zr、Hf、Nb、Ta等元素,属于典型的陆缘弧I型花岗岩类;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岩浆岩均具有较高的SiO_(2)、Mg^(#)、10000×Ga/Al和FeO/MgO比值,大多属于A型花岗岩类。同时,二叠纪-早三叠世长英质岩具有较低的Hf同位素组成(ε_(Hf)(t)=-7.61~-0.65),而中-晚三叠世长英质岩则大多具有较高的Hf同位素组成。岩石成因分析揭示,二叠纪-早三叠世I型花岗岩类起源于古老陆壳的部分熔融,而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A型花岗岩类则部分起源于古老长英质地壳熔融,部分则起源于新生地壳熔融,并伴随有壳幔相互作用。综合分析表明,二叠纪-三叠纪期间南海北部陆缘主要受控于古特提斯造山作用控制,且先后经历了二叠纪至早三叠世的古特提斯洋壳俯冲、中三叠世印支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以及晚三叠世碰撞后伸展等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盆地 二叠纪-三叠纪 长英质岩 岩石成因 构造演化 古特提斯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块体搬运体系沉积特征及其对下伏水合物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孟苗苗 阎少妮 +4 位作者 梁金强 孙启良 匡增桂 任金锋 余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92-2606,共15页
块体搬运沉积(mass transport deposits,MTDs)作为深水沉积体系的重要组成在资源勘探和地质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水合物钻探发现水合物层之上发育三套MTDs,目前对其沉积特征以及控制因素等研究不足,进而限制了其对... 块体搬运沉积(mass transport deposits,MTDs)作为深水沉积体系的重要组成在资源勘探和地质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水合物钻探发现水合物层之上发育三套MTDs,目前对其沉积特征以及控制因素等研究不足,进而限制了其对下伏水合物藏影响的认识。本研究以紧邻水合物层的第三套块体搬运沉积(MTD3)为重点研究对象,综合利用2D/3D地震数据、测井及岩芯资料对MTD3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了MTD3的物质来源、控制因素以及对下伏水合物藏的影响。研究表明,MTD3的岩性主要为具有明显的变形特征的泥质沉积,在测井上表现为低伽马值和低电阻率以及不规则成像特征,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与顶底连续性较好的强振幅反射有明显的差别低幅杂乱或空白反射;MTD3在琼东南盆地发育体部滑移区和趾部挤压区,未见头部拉张区,平面上呈条带状展布,面积约3600 km2。MTD3的沉积物质可能来源于琼东南盆地西北部陆坡,然后沿中央坳陷带自SW向NE运移。MTD3的发育受海底地形地貌、构造和地震活动、沉积速率以及海平面变化等因素的综合控制。位于趾部挤压区的MTD3与半远洋沉积共同构成下伏水合物的盖层,其致密岩性以及浅层超压共同促使水合物的富集成藏。本研究加深了对琼东南盆地第四纪浅层事件性沉积的认识,并为与块体搬运沉积相关的水合物资源预测提供地质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搬运沉积 沉积相 天然气水合物 东南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袁胜 张伟 +5 位作者 吴庐山 刘鹏奇 王阔 季春生 王力峰 王飞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53-2765,共13页
地质调查与钻探结果证实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赋存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往往地质构造复杂且发育一系列潜在的地质灾害,可能对海洋工程以及环境气候等产生一系列的威胁和挑战。本文基于公开文献成果以及琼东南盆地高... 地质调查与钻探结果证实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赋存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往往地质构造复杂且发育一系列潜在的地质灾害,可能对海洋工程以及环境气候等产生一系列的威胁和挑战。本文基于公开文献成果以及琼东南盆地高分辨率二维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对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相关地质灾害开展研究,梳理了地质灾害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灾害的发育特征和识别标志,总结了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海底地质灾害发育模式,并结合区域构造沉积背景等地质因素,对各类型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充足的物源供给、普遍发育的高温超压、复杂的构造沉积背景以及丰富的有机质是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及相关海底地质灾害普遍发育的主要成因。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发育多类型地质灾害,各地质灾害因素彼此之间往往共同作用、相互影响,且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复杂,其中海底滑坡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最为密切,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分解与海底滑坡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最后,针对目前国内海底地质灾害在研究、监测、预警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未来海底地质灾害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未来的商业化开采与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盆地 天然气水合物 海底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成因机制
下载PDF
深水中大型气田滚动勘探技术体系与成效——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A边际气田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奎 胡德胜 +4 位作者 宋瑞有 龚宇 肖大志 黄安敏 朱玉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促进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深水A边际气田开发,引入目标搜索研究、目标评价研究、目标钻探研究等完整气田滚动勘探技术体系。A边际气田目标搜索除利用传统的区带油气潜力目标搜索技术外,提出评价过程目标搜索技术,共搜索了5个油气潜力... 为了促进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深水A边际气田开发,引入目标搜索研究、目标评价研究、目标钻探研究等完整气田滚动勘探技术体系。A边际气田目标搜索除利用传统的区带油气潜力目标搜索技术外,提出评价过程目标搜索技术,共搜索了5个油气潜力区块,并优选A4构造进行油气目标评价。从圈闭解释与落实、圈闭烃类检测两方面对A4构造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开展研究。A4构造中部预测优势含气区具有强振幅属性、低密度、低速度、低纵波阻抗、低纵横波速度比等有利含气信息特征,总体为Ⅲ类AVO异常,且能够升级HL_0气组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部署滚动探井A4-1井实施钻探,在黄流组钻遇气层超20 m,莺歌海组二段钻遇可疑气层近10 m,获得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近30亿立方米,钻探效果好。滚动勘探研究在深水A边际气田的应用,不仅有效地促进了A边际气田后续滚动勘探活动,而且证实了滚动勘探同样适用于深水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滚动勘探 勘探成熟区 深水区 中央峡谷 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潜山晚三叠世辉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背景
9
作者 周虎 付于真 +5 位作者 胡潜伟 侯明才 陈安清 曹海洋 熊富浩 楚志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3-560,共18页
琼东南盆地中生代火成岩潜山是海域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但由于缺少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有关潜山基岩的岩石成因与动力学背景仍不清楚,制约了潜山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本项研究以钻井揭露的辉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年代学... 琼东南盆地中生代火成岩潜山是海域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但由于缺少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有关潜山基岩的岩石成因与动力学背景仍不清楚,制约了潜山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本项研究以钻井揭露的辉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与动力学背景。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揭示辉绿岩结晶年龄为(236±3)Ma,形成于晚三叠世。辉绿岩中SiO 2(47.96%~49.97%)和Al 2O 3(13.16%~13.68%)的质量分数较低,MgO的质量分数(6.02%~7.49%)和Mg^(#)值(58~61)较高。岩石具有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及正Eu异常特征,且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岩石具有富集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9.08~-4.70)。岩石成因分析表明,辉绿岩起源于富集地幔熔融,且源区经历了早期俯冲沉积物来源的含水熔体的交代改造。本项研究揭示,琼东南盆地晚三叠世辉绿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属于古特提斯造山旋回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盆地 潜山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基底花岗岩风化—构造联合控储机制
10
作者 王军强 陈安清 +7 位作者 胡林 侯明才 尤丽 何小胡 曹海洋 阙有缘 熊富浩 王文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5-1274,共10页
含油气盆地的潜山基岩油气藏是一个特殊的勘探领域。近年来,在南海琼东南盆地的中生界花岗岩潜山中获得多个油气勘探发现,昭示着该领域良好的勘探前景。盆地中部的松南潜山群资料最为丰富,多口探井钻遇基底花岗岩储层。裂缝作用作为致... 含油气盆地的潜山基岩油气藏是一个特殊的勘探领域。近年来,在南海琼东南盆地的中生界花岗岩潜山中获得多个油气勘探发现,昭示着该领域良好的勘探前景。盆地中部的松南潜山群资料最为丰富,多口探井钻遇基底花岗岩储层。裂缝作用作为致密结晶基岩成储的先决改造条件,在基岩潜山储层研究中至关重要,但是对该区域花岗岩潜山的裂缝发育特征以及构造应力缺乏研究,严重制约了基岩潜山油气藏的勘探进展。基于松南低凸起5口钻井的岩心和壁心观察、显微薄片鉴定、测井和地震资料解释,揭示了松南低凸起潜山的多期裂缝的切割关系、开度、形态和走向等发育特征,并探讨了形成两组构造缝的构造应力。研究结果表明,构造缝和沿裂缝的溶蚀孔洞是基岩花岗岩的主要储集空间;构造缝分为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印支期古特提斯洋关闭形成的北东向挤压是北西向断裂以及北东向构造缝的构造动力,燕山期来自东南侧的西太平洋俯冲相关的构造挤压则促成了北东向断裂以及北西向构造缝的发育;花岗岩中高密度裂缝的发育为暴露期大气水下渗溶蚀提供了网状通道,并形成了由砂砾岩带、风化裂缝带、内幕裂缝带组成的风化壳储层三层结构;新生代早期裂谷盆地形成过程中的伸展拆离背景对先存网状裂缝体系具有活化作用,是裂缝松弛开启从而提高储集空间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花岗岩 裂缝 风化作用 潜山储层 东南盆地 中国南海
下载PDF
基于动态物源演变的“源-汇”分析——以琼东南盆地松南地区陵水组为例
11
作者 李冉 李宏义 +3 位作者 王雅宁 唐武 张尚锋 朱锐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共10页
琼东南盆地作为中国重点含油气盆地,其勘探重点逐渐向盆内深水区拓展。作为盆内重要物源的松南地区,其构造地貌存在典型的坡控特点,与盆缘断控地区具有明显差异。海平面的周期性旋回变化,致使油气勘探过程中可能忽视早期局部物源存在,... 琼东南盆地作为中国重点含油气盆地,其勘探重点逐渐向盆内深水区拓展。作为盆内重要物源的松南地区,其构造地貌存在典型的坡控特点,与盆缘断控地区具有明显差异。海平面的周期性旋回变化,致使油气勘探过程中可能忽视早期局部物源存在,制约了松南地区规模性储集体的寻找工作。本文以物源的动态演化为核心,认为松南地区主要发育“动态多期型”和“动态淹没型”2大动态物源体系。前者在陵水组沉积时期实际成扇的有效供源面积呈递减趋势,于陵三段低位期、高位期及陵二段低位期形成近源扇三角洲沉积;后者在陵三段低位域时期存在规模性局部物源,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松南地区动态物源体系受海平面旋回变化与构造地貌共同影响,隆起区整体呈现“早期供源成扇,晚期作为水下隆起控坝”的沉积规律。对动态物源体系“源-汇”要素的定量分析显示,源区规模、渠道深度及古水系组合样式是松南地区动态物源体系砂体沉积的主控因素,即低水位期规模性物源、高陡地形强下切沟道、平缓背景下多级复合古水系,有利于汇水区规模性扇体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物源 层序地层 油气勘探 松南地区 东南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花岗质岩浆-构造演化及其对潜山储层物性的约束
12
作者 胡林 熊富浩 +3 位作者 陈安清 周杰 王文博 侯明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1206,共16页
琼东南盆地中生代潜山是认识南海西部陆缘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窗口。以琼东南盆地陵南与松南低凸起区的花岗岩潜山为研究对象,开展岩心样品的岩相学、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其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陵南低凸起基岩主要... 琼东南盆地中生代潜山是认识南海西部陆缘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窗口。以琼东南盆地陵南与松南低凸起区的花岗岩潜山为研究对象,开展岩心样品的岩相学、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其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陵南低凸起基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松南低凸起基岩为花岗闪长岩与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揭示,陵南低凸起区花岗岩类分别形成于249 Ma和233 Ma,而松南低凸起区花岗岩类形成于222~219 Ma。陵南低凸起区花岗岩类的铝饱和指数(A/CNK)为0.99~1.16,岩石整体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Ti等高场强元素,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松南低凸起区花岗岩类富碱(K_(2)O+Na_(2)O=6.74%~8.41%)、贫铝(Al_(2)O_(3)=12.52%~13.70%),具有较高的Rb/Sr值(2.03~9.20)和10000 Ga/Al值(>6),且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并具明显的负Eu异常,属于典型的A型花岗岩。岩石成因分析表明,琼东南盆地三叠纪花岗岩类起源于变沉积岩的部分熔融,且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壳幔混合作用和分离结晶作用。琼东南盆地早三叠世花岗岩类形成于古特提斯域的俯冲汇聚和同碰撞环境,而晚三叠世花岗岩类形成于碰撞后伸展背景。琼东南盆地早三叠世花岗岩不仅含有较高比例的长英质脆性矿物,同时经历了俯冲碰撞-碰撞后伸展等多期次构造作用改造,具备形成裂缝型潜山储层的物质基础和构造动力学条件,是南海潜山油气勘探的重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盆地 花岗岩类 潜山 锆石U-PB年龄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新近系沉积相研究
13
作者 向威 王晓飞 +5 位作者 崔维平 欧阳帅玉 王世越 邵威猛 程怡高 牛永斌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沉积相分析是恢复古地理环境、进行油气储层、烃源岩和盖层预测,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服务的常用手段之一。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精细解译,结合岩心、录井、常规测井与相关实验等资料,在岩心刻度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基础上,以沉... 沉积相分析是恢复古地理环境、进行油气储层、烃源岩和盖层预测,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服务的常用手段之一。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精细解译,结合岩心、录井、常规测井与相关实验等资料,在岩心刻度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基础上,以沉积学理论方法为指导,对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新近系的岩性、岩石序列组合和沉积构造等进行了识别,并以此为相标志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建立了研究区新近系的沉积相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从琼东南盆地新近系高清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上共识别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等共5类岩性,岩性较为复杂,整体粒度较细,粒径跨度很大,垂向上岩性呈现明显的旋回性。(2)根据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新近系高清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中不同形态线条的组合方式,结合倾角矢量模式,共识别出5类层理类型(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和块状层理),此外还识别出了钙质结核和生物扰动构造。(3)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新近系沉积环境总体为滨-浅海相、半深海和深海相沉积,局部层段发育浊流沉积;沉积演化规律表现为在渐新世晚期陵水组沉积时期全区发生海进,接受了滨海三角洲为主的各类沉积作用;到中新世早期的三亚组和梅山组沉积时期,沉积环境逐步由滨岸沉积环境过渡到浅海和半深海沉积;至黄流组和莺歌海组沉积期海水进一步加深,出现了半深海和深海沉积;而到莺歌海组沉积末期,发生了缓慢的海退,逐步变为半深海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沉积相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 松涛隆起 东南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与浅层气分布特征与潜力区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吉林 李丽霞 +4 位作者 朱振宇 王秀娟 靳佳澎 王耀葵 张正一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0-2640,共11页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与钻探揭示天然气水合物与下伏浅层气具有复杂的共存关系,而天然气水合物与浅层气的共存区是未来非常规资源联合开发的目标。为查明琼东南盆地砂质储层高富集水合物与浅层气有利目标区,结合已有钻探结果及三维...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与钻探揭示天然气水合物与下伏浅层气具有复杂的共存关系,而天然气水合物与浅层气的共存区是未来非常规资源联合开发的目标。为查明琼东南盆地砂质储层高富集水合物与浅层气有利目标区,结合已有钻探结果及三维地震数据,通过频谱分解-RGB振幅属性融合刻画了砂质储层水合物与浅层气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第四纪以来块体搬运沉积体底界海底扇体为良好的富砂质储层,局部位置位于气烟囱构造顶部,受深部高通量流体运聚控制,为高富集水合物的主要目标区。研究区浅层气潜力区主要位于水道末端扇体和水道-天然堤沉积体系,多层浅层气在水合物层下方发育,浅层气藏为上方水合物提供充足的气源条件,同时浅层块体搬运沉积体与含水合物地层为浅层气发育提供良好盖层,因此,琼东南盆地存在水合物与浅层气共存的有利砂质储层勘探靶区。此外,受浅层块体搬运沉积体厚度影响,局部浅层气异常区位于水合物稳定带底界附近,有利于更大规模的水合物成藏,该目标具有良好的商业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浅层气 砂层 扇体 东南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宝岛21-1区陵水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15
作者 江汝锋 曹立成 +5 位作者 邓孝亮 何云龙 焦垚祺 陈子归 李韬 张祺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4,共14页
近期在琼东南盆地宝岛21-1区发现了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对南海深水区深层油气勘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宝岛21-1区最新获得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上渐新统陵水组三段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陵三段沉积时期以双... 近期在琼东南盆地宝岛21-1区发现了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对南海深水区深层油气勘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宝岛21-1区最新获得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上渐新统陵水组三段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陵三段沉积时期以双向物源为主,早期扇三角洲沉积发育于邻近高地,晚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受NW向海南隆起物源和NE向神狐隆起物源的控制。此外,陡坡和缓坡的沉积物搬运通道表现出较大差异。陵三段沉积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由早期扇三角洲沉积、中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展至晚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源区也从早期邻近高地的单向供源、中期邻近高地-神狐隆起的双向供源演化至晚期海南隆起-神狐隆起的双向供源。研究区邻近崖城组烃源岩,发育12-1号断裂及伴生断裂,形成构造-岩性圈闭,成藏地质条件优越。宝岛21-1区气田的发现是我国深水油气勘探领域的重大突破,指明了海相盆地中断裂转换带是未来深水勘探的关键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盆地 宝岛21-1区 陵水组 沉积特征 油气勘探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南部渐新统陵水组三段三角洲的发现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裴健翔 罗威 +2 位作者 呙诗阳 林璐 李科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10,共12页
基于琼东南盆地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获取的岩性、电性、薄片及测年等分析测试数据,开展宝岛凹陷南部断阶带渐新统陵水组三段(简称陵三段)源-汇体系特征及源-汇耦合定量分析等研究。研究表明:①陵三段沉积期YL10剥蚀区发育东、西2大物源水... 基于琼东南盆地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获取的岩性、电性、薄片及测年等分析测试数据,开展宝岛凹陷南部断阶带渐新统陵水组三段(简称陵三段)源-汇体系特征及源-汇耦合定量分析等研究。研究表明:①陵三段沉积期YL10剥蚀区发育东、西2大物源水系,在宝岛凹陷南部形成了2大优势输砂通道及2个三角洲朵叶体,整体具有西大东小的特征,可划分为初始期、昌盛期、间歇期和回春期4个演变阶段;②综合三角洲砂体发育期次、展布面积、碾平厚度及不同类型母岩区面积、成砂系数等参数进行源-汇耦合定量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具备形成规模储集体的物质基础;③钻井揭示陵三段三角洲沉积以细砂岩为主,砂岩总厚度为109~138 m,最大单层厚度为15.5~30.0 m,砂地比为43.7%~73.0%,不同断阶间储层物性差异明显;④断阶带多期隆升背景下小物源区规模三角洲发育模式揭示幕式隆升提供充足的物源供给,物源水系及流域面积控制砂体的规模,多级活动断阶控制砂体的输送通道,局部断槽控制砂体的侧向推进方向。陵三段三角洲砂体与断块耦合形成多类型圈闭,成为凹陷南部重要的勘探突破口和新领域,有望为盆地内其他构造背景相似区域油气勘探及储层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盆地 宝岛凹陷 渐新统陵水组 三角洲模式 源-汇系统 小物源区 规模储集体 断阶带
下载PDF
岩性目标油气检测技术在琼东南盆地的应用
17
作者 黄饶 王建花 +2 位作者 叶云飞 牛聪 凌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0-330,共11页
琼东南盆地超深水区Y目标储层为受多级断阶控制的高位域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钻井资料揭示的气层和水层在地震资料上均表现为“亮点”,并具有远道增强的第Ⅲ类AVO特征,常规基于振幅信息的油气检测结果存在多解性。为此,提出一种充分... 琼东南盆地超深水区Y目标储层为受多级断阶控制的高位域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钻井资料揭示的气层和水层在地震资料上均表现为“亮点”,并具有远道增强的第Ⅲ类AVO特征,常规基于振幅信息的油气检测结果存在多解性。为此,提出一种充分利用地震数据的振幅、频率和相位信息的地震全信息烃类检测技术。首先,从地震正演出发综合分析砂岩储层叠后、叠前地震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指出孔隙度和气层厚度是影响利用振幅信息识别流体的主要原因,明确了基于振幅信息可以识别厚层含气砂岩;其次,通过地震反射频谱分析指出造成气层主频降低、频带变窄的主要原因是含烃引起的地震波衰减;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表明厚层气砂和水层背景下的薄层气砂均表现为明显的吸收和相位异常,可以利用与地震波衰减相关的频率、相位信息开展含油气检测。研究区实际应用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区分气层和水层,检测结果与实钻结果相吻合,为钻井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有效降低了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盆地三角洲 岩性目标 AVO 地层吸收 子波相位 油气检测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中中新统海底扇碎屑岩锆石U-Pb年龄特征及物源分析
18
作者 龚胜利 闫琢玉 +8 位作者 李百强 张铜耀 吴土荣 彭俊峰 郑磊 张东峰 黄向胜 罗程飞 王任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4,共10页
琼东南盆地中中新统海底扇是南海北部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但长期以来对该海底扇沉积物的物源并未达成共识,因此,物源分析对于该区天然气勘探有利目标优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钻井取心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特征研究,并与周缘潜在物... 琼东南盆地中中新统海底扇是南海北部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但长期以来对该海底扇沉积物的物源并未达成共识,因此,物源分析对于该区天然气勘探有利目标优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钻井取心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特征研究,并与周缘潜在物源区锆石U-Pb年龄进行了对比分析,示踪了研究区中中新统海底扇物源。结果表明:(1)盆地北部N-1、N-2、N-3、N-4等4口井碎屑锆石U-Pb年龄表现为燕山期(160,157,133,107,102,99 Ma)、印支期(249,241,239 Ma)、加里东期(466,455 Ma)的年龄峰值特征,且与中国海南岛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相似度高,但与红河、越南中部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相似度低;(2)盆地南部S-1、S-2、S-3等3口井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表现为印支期(242,238,237 Ma)、加里东期(435,431,425 Ma)、海西期(396,392 Ma)以及燕山期(143 Ma)的年龄峰值特征,且S-2井具有较年轻的喜马拉雅期(21 Ma)单峰年龄特征。琼东南盆地北部中中新统沉积物源主要来自海南岛,红河及越南中部物源对其影响非常有限,盆地南部中中新统为红河和海南岛双物源供给,且以红河物源为主,自西向东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物源 海底扇 中中新统 东南盆地 碎屑岩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崖北凹陷构造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19
作者 宋瑞有 马光克 +2 位作者 何小胡 万阳 贺礼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5,共13页
崖北凹陷是南海琼东南盆地西北缘的边缘凹陷,勘探历程久,但受地震资料等因素制约而勘探程度低,钻井无商业发现,烃源条件落实程度低。为落实崖北凹陷油气地质条件,推动该凹陷的勘探进程,用新采集的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已钻井资料,类... 崖北凹陷是南海琼东南盆地西北缘的边缘凹陷,勘探历程久,但受地震资料等因素制约而勘探程度低,钻井无商业发现,烃源条件落实程度低。为落实崖北凹陷油气地质条件,推动该凹陷的勘探进程,用新采集的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已钻井资料,类比分析相邻盆地烃源岩地震相,厘清了崖北凹陷的断裂、构造、沉积特征和烃源岩分布,并依据区域地质应力背景分析了其成因机制,讨论了崖北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部署方向。结果认为崖北凹陷受5号断裂控制凹陷整体呈北断南超的构造沉积特征,纵向上“下断上拗”,新近系地层区域南倾、少有盆内断层发育,古近系断裂控凹,始新统中深湖相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崖城9洼,崖城组煤系烃源岩发育在凹陷东南部位。最终认为,崖北凹陷烃源具有“西油东气”的特征,凹陷西部及西南斜坡和近崖城9洼的陡坡古近系圈闭是找油方向,而凹陷东南部位的凹中隆及围区圈闭天然气勘探前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潜力 断裂特征 底辟 崖北凹陷 东南盆地
下载PDF
深水峡谷上游复合浊积砂岩储层类型及其展布规律——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陵水气田为例
20
作者 付超 谢玉洪 +4 位作者 赵雨初 王晖 苑志旺 徐伟 陈国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6-529,共14页
琼东南盆地陵水气田位于中央峡谷上游,以浊积砂岩储层为主,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共同影响,储层类型较为多样,表征难度较大。为了预测深水甜点区分布,依据峡谷形态和埋深规律,将峡谷上游区域沿浊流流向依次划分为调整段、顺直段和弯曲段;通... 琼东南盆地陵水气田位于中央峡谷上游,以浊积砂岩储层为主,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共同影响,储层类型较为多样,表征难度较大。为了预测深水甜点区分布,依据峡谷形态和埋深规律,将峡谷上游区域沿浊流流向依次划分为调整段、顺直段和弯曲段;通过综合井筒中粒度、孔喉结构和填隙物类型对储层进行分类;基于岩石组构和物性参数间定量关系,分析对应沉积储层的沉积成因。研究认为,峡谷调整段以粗粒重力流沉积为主,随着颗粒间杂基含量降低,储层物性向下游逐渐变好;顺直段以细-粉砂浊流沉积为主,储层质量较为稳定,仅在局部因Ca^(2+)离子富集致使胶结作用增强;弯曲段以粉砂质浊流堆积为主,较细的沉积粒度致使储层质量向下游方向随着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变差。调整段沉积过程控制储层质量,顺直段-弯曲段成岩作用控制储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峡谷汇聚区 构型级次 物性展布 浊积砂体 东南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