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菊坡精舍与东塾学派 被引量:1
1
作者 曾凡亮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5-43,共9页
菊坡精舍是晚清广东著名学者陈澧的讲学之所,是以陈澧为代表的东塾学派的主要阵地,对于晚清广东地方学术文化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菊坡精舍的主事者、弟子、菊坡精舍的学术取向、菊坡精舍的教学与陈澧学术的互动等方面出发,揭示菊... 菊坡精舍是晚清广东著名学者陈澧的讲学之所,是以陈澧为代表的东塾学派的主要阵地,对于晚清广东地方学术文化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菊坡精舍的主事者、弟子、菊坡精舍的学术取向、菊坡精舍的教学与陈澧学术的互动等方面出发,揭示菊坡精舍与东塾学派的关系,并指出汉宋调和、融宋学于汉学既是东塾学派最大的学术特色,也是菊坡精舍最大的治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澧 菊坡精舍 东塾学派 汉宋调和
下载PDF
晚清广东学者的经学研究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潮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63,共6页
梁启超曾将清代学术的演变分为四个阶段,而将康有为和他本人归入第三期。然而广东学术的发展并不符合这一轨迹。广东学术在道光以前,宋学占主导地位;随着学海堂的创建,汉学成为广东显学,并成为晚清中国经学研究的重镇。道光以前,广东虽... 梁启超曾将清代学术的演变分为四个阶段,而将康有为和他本人归入第三期。然而广东学术的发展并不符合这一轨迹。广东学术在道光以前,宋学占主导地位;随着学海堂的创建,汉学成为广东显学,并成为晚清中国经学研究的重镇。道光以前,广东虽治经学的不乏其人,但以《四书》为主,兼及《五经》。学海堂创建后,广东学者以《十三经》为其治经范围,且颇具乾嘉遗风。学海堂创建后,在晚清广东学坛上出现了东塾学派和九江学派,两者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九江学派后来又分化出康有为一系和简朝亮一系。康有为走向今文经学,简朝亮则与朱次琦的治学精神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经学 学海堂 东塾学派 九江学派
下载PDF
一本开创性的学术著作——浅评李绪柏《清代广东朴学研究》
3
作者 原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61-162,共2页
关键词 李绪柏 《清代广朴学研究》 书评 清代 广 朴学 东塾学派
下载PDF
经古学统与经世诉求——张之洞创建广雅书院的学派背景 被引量:7
4
作者 陆胤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清代道咸以降,经阮元等主导,诂经精舍、学海堂为代表的经古书院蔚成风气。但在晚清危急局势的逼迫下,以汉学考据见长的经古书院体制,亦不得不有所更张。张之洞督粤期间创建的广雅书院,即兼有"经古"与"经世"的双重... 清代道咸以降,经阮元等主导,诂经精舍、学海堂为代表的经古书院蔚成风气。但在晚清危急局势的逼迫下,以汉学考据见长的经古书院体制,亦不得不有所更张。张之洞督粤期间创建的广雅书院,即兼有"经古"与"经世"的双重取向。借助地利之便,陈澧一派的粤学正统被张之洞援引为书院创立的资源,"东塾学派"成为张之洞周边学人圈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梁鼎芬等东塾后学却截断了从阮元到陈澧的连续脉络,在汉学考据的传统之外,重新发掘以学术影响世道人心的新学统。本文关注张之洞及其幕僚创建广雅书院的学派背景,借重《赵凤昌藏札》、《广雅书院文稿》等史料还原细节,尤其注意张之洞系统与阮元以来经古书院传统展开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广雅书院 经古书院传统陈澧 东塾学派
原文传递
《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 被引量:1
5
作者 梁苍泱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5年第2期94-95,共2页
近代学术、文教转型的讨论中,过去三四十年来的研究视野主要集中在趋新知识人群体或拥有新学背景的文化守成者。近来学界已注意到清末学术建设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看重清季十年的"新政"经验,但对同、光以来渐掌实权的地方... 近代学术、文教转型的讨论中,过去三四十年来的研究视野主要集中在趋新知识人群体或拥有新学背景的文化守成者。近来学界已注意到清末学术建设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看重清季十年的"新政"经验,但对同、光以来渐掌实权的地方大员作用之研究,犹有未足。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陆胤老师便于此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学术 人圈 三四 学术建设 东塾学派 政治庇护 十年 潜在作用 同文 三元说
原文传递
从掞发灵襟到崇真尚实——“洪宪复辟”后叶恭绰艺术审美观衍变管见
6
作者 张足春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69,共10页
叶恭绰(1881-1968)是北洋政府初期"交通系"的第二号首领,也是民国时期乃至新中国建国初期文艺发展的重要人物。叶氏思想源自东塾学派,注重修德治学以及经世致用,认为文艺乃"表心胸之蕴蓄"。"洪宪复辟"事... 叶恭绰(1881-1968)是北洋政府初期"交通系"的第二号首领,也是民国时期乃至新中国建国初期文艺发展的重要人物。叶氏思想源自东塾学派,注重修德治学以及经世致用,认为文艺乃"表心胸之蕴蓄"。"洪宪复辟"事件中,叶氏与"交通系"其他成员在袁世凯(1859-1916)的胁迫下成为最重要的推手,事败后遭到舆论的唾弃。此一事件无疑对叶氏的人生观与艺术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着重关注叶氏对历史上几位"大节有亏"人物的书法作品的评价,探讨"洪宪复辟"后其艺术审美观的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恭绰 东塾学派 审美观衍变 洪宪复辟 交通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