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大河小流域林地土壤侵蚀及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永平 周子柯 +4 位作者 滕昊蔚 牛晓音 马艳飞 李梦红 卢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58-1667,共10页
为探究滇池流域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的林地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特征,本研究以滇池西南部东大河小流域为研究靶区,利用放射性核素137Cs示踪技术,对该区域内林地的土壤侵蚀模数进行估算,分析养分含量变化,并主要探讨了坡度、植被覆盖率... 为探究滇池流域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的林地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特征,本研究以滇池西南部东大河小流域为研究靶区,利用放射性核素137Cs示踪技术,对该区域内林地的土壤侵蚀模数进行估算,分析养分含量变化,并主要探讨了坡度、植被覆盖率及土壤颗粒组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剖面中的137Cs比活度呈指数下降趋势,以自然侵蚀为主。流域林地总侵蚀量为69.28×103 t·a^(-1),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侵蚀模数介于1 039.40~2 402.12 t·km^(-2)·a^(-1)。东大河流域林地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总流失量分别为1 963.5、209.1、98.94 t·a^(-1),土壤TOC、TN含量与137Cs比活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物理迁移特征相似。土壤养分流失与土壤侵蚀规律较为一致。土壤侵蚀强度以及养分流失空间差异性较大。土壤黏粒含量与土壤侵蚀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坡度及植被覆盖率在一定范围内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明显,坡度为10~25°以及植被覆盖率小于40%的林地中侵蚀状况相对严峻,平均侵蚀量约为1 709.85 t·km^(-2)·a^(-1),需加强10~25°山地植被保护。本研究为减少当地水土流失,恢复生态以及继续推动退耕还林工程,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效益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大河小流域 林地 137Cs 养分流失 土壤侵蚀
下载PDF
东大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峰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3,共2页
2003—2005年,经过3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东大河小流域内植被大面积恢复,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土壤侵蚀总量减少,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林牧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和全面健康发展。总结了东大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做法和经验,并提出了今后水... 2003—2005年,经过3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东大河小流域内植被大面积恢复,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土壤侵蚀总量减少,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林牧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和全面健康发展。总结了东大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做法和经验,并提出了今后水土保持工作建议: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和做好各项工作,强化政府的统一领导,完善法规政策,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搞好各部门的分工协作,并强化技术培训,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正确处理生态、生产、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探索科学的治理方法,为大面积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东大河小流域 澂江县
下载PDF
滇南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永平 周子柯 +3 位作者 滕昊蔚 孙文贤 牛晓音 邹恩特 《环保科技》 2021年第1期38-45,共8页
为减少湖库沉积物重金属陆源泥沙输入以及为小流域尺度内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以滇池西南部东大河小流域为研究靶区,探究不同用地类型土壤中Cu、Pb、Zn三种重金属分布特征以及赋存状态,同时分析重金属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 为减少湖库沉积物重金属陆源泥沙输入以及为小流域尺度内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以滇池西南部东大河小流域为研究靶区,探究不同用地类型土壤中Cu、Pb、Zn三种重金属分布特征以及赋存状态,同时分析重金属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生物有效性,并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做出评价。结果表明:(1)Cu、Zn、Pb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污染状况各有不同,并且重金属含量分布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2)三种重金属赋存状态均以残渣态为主,耕地残渣态含量较低,其中Pb可还原态含量相对较高,在缺氧环境下容易释放,造成二次污染。不同用地类型中生物有效性均呈现Pb>Zn>Cu的规律。(3)三种用地类型污染程度处于轻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均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级别,重金属总量以及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数,均呈现耕地>林地>草地的规律,并且同种用地类型中污染指数均表现出Pb>Zn>Cu的规律。(4)不同重金属在不同用地类型污染状况差异明显,耕地的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相对较高,重金属Pb生物有效性相对较高,为主要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大河小流域 重金属形态 土地利用 生物有效性 综合污染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