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渔业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
陈新军
李建华
易倩
刘必林
杨铭霞
陆化杰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3
|
|
2
|
东太平洋赤道公海茎柔鱼生物学特性 |
陆化杰
王从军
陈新军
|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
2014 |
5
|
|
3
|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体征生长及生殖投入 |
韩飞
陈新军
林东明
宣思鹏
|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7
|
|
4
|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角质颚形态差异 |
高小迪
方舟
陈新军
李云凯
|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5
|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主要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
章寒
郑基
虞聪达
许永久
|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4
|
|
6
|
东海区海蜇生产与东太平洋赤道海温关系的初步探讨 |
郑平胜
|
《福建水产》
|
1985 |
2
|
|
7
|
赤道东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暖池海温场的协同作用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
陈迪
高山红
陈锦年
高山
|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8
|
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 |
彭加毅
孙照渤
倪东鸿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
2000 |
25
|
|
9
|
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春夏季节演变的影响 |
彭加毅
孙照渤
|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4
|
|
10
|
山西省夏季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关系初探 |
郭媛媛
李丽平
董春卿
|
《气象与环境科学》
|
2012 |
15
|
|
11
|
用Matlab中的Neural Network Toolbox仿真赤道东太平洋SST的预报模型 |
张韧
蒋国荣
李妍
|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12
|
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西太平洋副高的影响 |
彭加毅
孙照渤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
2000 |
35
|
|
13
|
淮河夏季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对应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
高辉
|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8
|
|
14
|
北半球50hpa高度距平场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场关系的初步分析 |
顾润源
王玉玺
刘晓东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1
|
|
15
|
利用自然振子方程研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演化的准非线性特征 |
曹杰
琚建华
陶云云
谢应齐
|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1
|
|
16
|
赤道东太平洋表面水温距平的自激励门限自回归模式 |
蒲书箴
于惠苓
李若钝
徐贤俊
武建平
|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17
|
利用观测资料研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演化的非线性特征 |
曹杰
谢应齐
陶云
严华生
|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8
|
东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与中国气温的关系 |
简茂球
罗会邦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1993 |
0 |
|
19
|
东赤道太平洋高生产力和热液活动叠加沉积环境铁组分特征及其古海洋意义 |
郭柏
胡镕
魏广祎
曲扬
李达
殷一盛
凌洪飞
陈天宇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20
|
赤道东太平洋温度锋区流体穿越急流的运动学解释 |
孟祥凤
吴德星
吕建
|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北大核心
|
200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