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21年东太湖网围养殖规模变化下的水质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一凡 谷孝鸿 +5 位作者 曾庆飞 贾冰婵 訾鑫源 陈辉辉 毛志刚 葛优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5-167,共13页
2019年,东太湖30 km^(2)养殖网围实现清零,结束了长达34年的太湖网围养殖历史。系统整理东太湖30年来(19902021年)水体氮、磷等营养盐浓度监测资料,对比分析14个监测点位水质在不同网围利用和整治时期的时空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判识网围... 2019年,东太湖30 km^(2)养殖网围实现清零,结束了长达34年的太湖网围养殖历史。系统整理东太湖30年来(19902021年)水体氮、磷等营养盐浓度监测资料,对比分析14个监测点位水质在不同网围利用和整治时期的时空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判识网围拆除后水体营养盐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对东太湖生态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东太湖30年来水体营养盐浓度年际变化随养殖结构(主养鱼到主养蟹)和养殖规模(过度利用到网围整治和拆除)的变化而变化,网围养蟹因其有效的水生植物管控和生态混养相对于主养鱼类水质较优,但水质均随着养殖强度的增大而变差,网围规模缩减对改善水质有正面效应。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叶绿素a(Chl.a)浓度分别由1990年的0.53 mg/L、0.014 mg/L、3.58 mg/L和2.90μg/L上升到2021年的1.87 mg/L、0.128 mg/L、5.72 mg/L和28.09μg/L,TN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原网围区和湖心区因较高的水生植被覆盖度,TN、TP、磷酸盐、悬浮颗粒物(SS)30年来变化不大,原网围区透明度维持在0.8 m左右;太浦河口和东茭咀水域TN、TP、Chl.a、COD_(Mn)和SS浓度上升明显,透明度显著下降,该水域的Chl.a浓度与太浦河口出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网围拆除、出湖水量增加和水生植被消失造成的水动力作用增强,加上原网围区底泥营养盐释放,是引起东太湖南部区域营养盐浓度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网围拆除后东太湖营养盐浓度和Chl.a浓度存在夏、秋季较低和冬、春季较高的季节波动,冬季水草腐败坏水的风险增大。30年来东太湖水体营养盐变化对网围拆除湖泊生态修复与保护具有启示意义:应及早开展水生植物资源调控,强化水质净化,加强对湖泊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并建立生态档案,创建渔业新模式,确保恢复健康自然的草型生态系统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网围养殖 退围还湖 出湖流量 水生植被
下载PDF
环太湖出入湖水量变化背景下东太湖水环境的水文影响要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小靖 柳子豪 +2 位作者 金美华 张亚洲 秦灏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62-70,共9页
针对东太湖近年来出现的水环境质量下降、蓝藻水华事件频发的现象,根据1986年—2020年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与东太湖相关水文资料,从水文角度对影响东太湖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表明,水质较差的湖西区入湖水量的增加,会向湖... 针对东太湖近年来出现的水环境质量下降、蓝藻水华事件频发的现象,根据1986年—2020年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与东太湖相关水文资料,从水文角度对影响东太湖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表明,水质较差的湖西区入湖水量的增加,会向湖区输入更大的污染物负荷;而水质相对较好的浙西区在年内水资源调度期入湖水量的减少,也对湖区水环境的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在环太湖出、入湖水量整体增加背景下,太湖湖体交换周期明显缩短,这会限制水体循环过程中污染物的有效沉降,进而影响东太湖来水水质。此外,流域下游地区供水需求的增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东太湖湖区的水动力条件,从而对湖泊底部沉积物造成更大的扰动,这还包括围网拆除之后湖面风浪扰动加强等因素的潜在影响。在后续东太湖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应对水文条件的变化予以重视,从合理规划太浦河取水量等方面入手,结合流域上游区控源截污等工作,帮助实现东太湖水环境的稳定提升,保障太湖下游地区供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入湖水量 水环境 东太湖 水文要素 水源地
下载PDF
东太湖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的演变及其沼泽化 被引量:104
3
作者 谷孝鸿 张圣照 +3 位作者 白秀玲 胡维平 胡耀辉 王晓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41-1548,共8页
2002年东太湖水生植被调查结果表明,沉水植被和浮叶植被是该湖水生植被的主要生态类型,分布面积分别占全湖总面积73.6%和18.3%。东太湖水生植被主要有9个群丛,其中沉水植被主要的5个群丛是伊乐藻(外来种)群丛、金鱼藻群丛、伊乐藻+微齿... 2002年东太湖水生植被调查结果表明,沉水植被和浮叶植被是该湖水生植被的主要生态类型,分布面积分别占全湖总面积73.6%和18.3%。东太湖水生植被主要有9个群丛,其中沉水植被主要的5个群丛是伊乐藻(外来种)群丛、金鱼藻群丛、伊乐藻+微齿眼子菜群丛、菜-伊乐藻+微齿眼子菜群丛、苦草+竹叶眼子菜+黑藻群丛,其分布面积分别占东太湖植被总面积的30.7%、17.2%、16.7%、15.8%、9.3%。随着对东太湖的不断改造和资源的不断利用,20世纪60年代东太湖人工种植沼泽植被菰群丛,20世纪80年代初环湖水陆交错带被围垦而芦苇群丛消失,微齿眼子菜替代竹叶眼子菜而占据东太湖40%的水面。近10a来,东太湖网围养蟹迅速发展,占全湖总植被面积25.6%的沼泽植物——菰群丛及其占40%的微齿眼子菜群丛被清除,外来种伊乐藻和无根植物金鱼藻分布面积达90%的湖区。东太湖水生植被由20世纪50年代的原生演替到现在的次生演替,群落演变激烈,同时东太湖沼泽化进程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被 群落结构 演替 沼泽化 东太湖
下载PDF
东太湖水生植物生物质腐烂分解实验 被引量:120
4
作者 李文朝 陈开宁 +1 位作者 吴庆龙 潘继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31-336,共6页
以东太湖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优势种的茎叶为实验材料 ,并引入原位底泥中的微生物 ,在室内开展了为期 1周年的水生植物生物质腐烂分解实验 ,对总重量以及碳、氮、磷的消减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浮叶植物腐烂分解... 以东太湖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优势种的茎叶为实验材料 ,并引入原位底泥中的微生物 ,在室内开展了为期 1周年的水生植物生物质腐烂分解实验 ,对总重量以及碳、氮、磷的消减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浮叶植物腐烂分解速度快 ,周年腐烂分解率高 ;沉水植物初期腐烂分解速度较快 ,但周年腐烂分解率较低 ;挺水植物腐烂分解过程比较缓慢 .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生物质的周年腐烂分解率在 70 %以上 ,沉水植物则不到 5 0 % .在前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腐烂分解 东太湖 生物质 营养元素 氮磷
下载PDF
东太湖沼泽化发展趋势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吴庆龙 胡耀辉 +2 位作者 李文朝 陈开宁 潘继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5-279,共5页
东太湖沼泽化呈加速发展的趋势 :无沼泽化湖区面积显著减少 ,由 195 9年的 90 %降至 2 3 9% ;沼泽化综合指数由195 9年的 1 47增加到 2 41.这与近 40年来湖区人类活动强度增强有关 :沿湖合理的池塘养殖可以延缓局部湖区的沼泽化进程 ;... 东太湖沼泽化呈加速发展的趋势 :无沼泽化湖区面积显著减少 ,由 195 9年的 90 %降至 2 3 9% ;沼泽化综合指数由195 9年的 1 47增加到 2 41.这与近 40年来湖区人类活动强度增强有关 :沿湖合理的池塘养殖可以延缓局部湖区的沼泽化进程 ;但外来污染、围垦、滥种挺水水生植物以及网围养殖的过度发展等显著地促进了沼泽化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沼泽化 趋势 水体污染
下载PDF
东太湖水质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曾庆飞 谷孝鸿 +1 位作者 周露洪 毛志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55-1360,共6页
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研究了江苏东太湖网围养殖区、东茭咀、油车港等12个典型湖区的水环境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东太湖水质的空间异质性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东太湖水质在各区域存在显著差异,季节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丰水期水质... 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研究了江苏东太湖网围养殖区、东茭咀、油车港等12个典型湖区的水环境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东太湖水质的空间异质性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东太湖水质在各区域存在显著差异,季节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丰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12个水质指标简化成2个主成分,主成分I代表水体的总磷、溶解性总磷和磷酸盐水平,是东太湖水域最主要的污染因子;主成分II主要反映水体的有机污染状况,叶绿素a和高锰酸盐指数的贡献率较大.利用主成分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将12个采样点分为4类,北部由于受东山镇生活污水影响,各入湖河道口污染较为严重,特别是油车港;网围养殖区由于人工栽植的水草较为茂盛,水质较好,同东茭咀、太浦河口等水域的水质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水质 空间差异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东太湖湖泊面积及网围养殖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32
7
作者 杨英宝 江南 +1 位作者 殷立琼 胡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东太湖高密度网围养殖已是东太湖水资源过度开发的重要问题,彻底查清东太湖网围养殖规模,是采取一切治理措施的前提,遥感技术可真实反映湖区网围养殖情况,能避免人为的虚报、错报现象.本文利用六景TM图像和三期高精度航片,分析了东太湖2... 东太湖高密度网围养殖已是东太湖水资源过度开发的重要问题,彻底查清东太湖网围养殖规模,是采取一切治理措施的前提,遥感技术可真实反映湖区网围养殖情况,能避免人为的虚报、错报现象.本文利用六景TM图像和三期高精度航片,分析了东太湖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泊面积、网围养殖的时空变化情况并提出控制网围养殖盲目发展的对策.1984年以来,东太湖湖泊面积持续减小,20年内共减少了249.23hm2;其中1994—2000年是湖泊消失的快速时期,消失的湖泊主要用于围垦养殖.1990年以来,网围养殖规模逐渐增大.目前几乎布满整个东太湖;1995年以来的增长速度更为迅速,2003年的网围面积10647.02hm2,比1995年增加了9401.29hm2,该时期内网围规模增加的年速率是1990-1995年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湖泊面积 网围养殖 遥感监测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东太湖水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31
8
作者 白秀玲 谷孝鸿 杨龙元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6,共6页
根据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东太湖的水质监测结果,分析了东太湖的水质现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其中TN变化范围0.57-3.91mg/L,平均值1.61 mg/L,NH4+-N变化范围0.01-0.42mg/L,平均值0.14mg/L,NO3--N 变化范围0.044-0.54... 根据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东太湖的水质监测结果,分析了东太湖的水质现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其中TN变化范围0.57-3.91mg/L,平均值1.61 mg/L,NH4+-N变化范围0.01-0.42mg/L,平均值0.14mg/L,NO3--N 变化范围0.044-0.549mg/L,平均值0.16mg/L,而TP平均值为0.103mg/L,与以前的调查结果相比,TN、TP和NH4+-N 均明显增加,CODMn有所下降,水质状况总体较差,但不同水域因其影响因子不同,水质亦有明显差别,湖心区水质最好.目前,东太湖水体总体上处于中富营养状态,部分湖区已达到富营养状态.最后根据东太湖水环境的现状,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变化 保护 东太湖
下载PDF
东太湖CDOM吸收光谱的影响因素与参数确定 被引量:28
9
作者 马荣华 戴锦芳 张运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0-126,共7页
CDOM吸收特性是湖泊水色遥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影响着水体的遥感反射率;吸收光谱的形状一般符合波长的负指数关系,但不同水体的形态因子即S值是不同的.实地采集东太湖水样,实验室测量叶绿素、悬浮物质以及黄色物质的组份含量,室内测... CDOM吸收特性是湖泊水色遥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影响着水体的遥感反射率;吸收光谱的形状一般符合波长的负指数关系,但不同水体的形态因子即S值是不同的.实地采集东太湖水样,实验室测量叶绿素、悬浮物质以及黄色物质的组份含量,室内测试计算水样的CDOM吸收光谱,根据光谱曲线形状,把样点分为三组,分别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对东太湖春季水体而言,浮游植物的降解对CDOM吸收具有重要甚至主导作用;水体中有机悬浮颗粒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测试或计算东太湖总的吸收或散射系数时,必须充分考虑有机悬浮颗粒的吸收与散射特性,否则会带来较大的误差;以500nm为分界点,把300—700nm的波段范围分为两个部分即300—500nm和500—700nm,分别定义CDOM吸收光谱的曲线斜率即S值,可以提高CDOM吸收光谱的估测精度,把S值定义为随波长线性变化的函数,可以进一步提高CDOM吸收光谱的估测精度,对东太湖春季水体而言,当:300≤λ<500nm时,S(μm-1)=-0.0193×λ+20.821,当500≤λ≤700nm时,S(μm-1)=-0.0121×λ+16.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CDOM 吸收特性 水色遥感 遥感反射率
下载PDF
东太湖河蟹网围养殖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43
10
作者 吴庆龙 陈开宁 +1 位作者 胡耀辉 李文朝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2-434,442,共4页
通过对东太湖网围养蟹区内外的生态环境因子的观测分析和养蟹区N、P等营养物质的平衡估算,结果表明,草型湖泊适合河蟹的养殖;不投饵时,养蟹有助于减轻湖泊内的营养负荷;而投饵的利用和转化率很低,多数饵料沉积于湖底或进入湖水中,从而... 通过对东太湖网围养蟹区内外的生态环境因子的观测分析和养蟹区N、P等营养物质的平衡估算,结果表明,草型湖泊适合河蟹的养殖;不投饵时,养蟹有助于减轻湖泊内的营养负荷;而投饵的利用和转化率很低,多数饵料沉积于湖底或进入湖水中,从而影响湖泊生态环境。与湖泊小面积高密度养鱼相比较,网围养蟹的万元利润污染只有养鱼的1/14,利润却是养鱼的1.8倍。因此低密度网围养蟹是兼顾东太湖渔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围养蟹 生态环境 东太湖 河蟹 环境效应 水环境
下载PDF
东太湖表层沉积物的磷饱和度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文朝 陈开宁 +1 位作者 吴庆龙 王刚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49-54,共6页
对东太湖一个横断面上8个样点、1个网围养鱼区样点、1个鱼塘样点的表层10cm沉积物含磷量进行了分层采样分析.并以表层沉积物和湖水组成系统.通过磷添加研究了沉积物的磷饱和度.结果表明,东太湘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已经达到了0.0465... 对东太湖一个横断面上8个样点、1个网围养鱼区样点、1个鱼塘样点的表层10cm沉积物含磷量进行了分层采样分析.并以表层沉积物和湖水组成系统.通过磷添加研究了沉积物的磷饱和度.结果表明,东太湘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已经达到了0.0465%-0.0993%,略低于鱼塘沉积物的含磷量.表层沉积物的磷蓄积量已经基本达到饱和,当湖水中PO3-4-P含量达到了200-300μg/L(是现在湖水实际含量的25-48倍),表层沉积物的总磷含量也只能增加0.037-0.077mg/g(是现在沉积物实际含量的0.06-0.14倍).网围养殖区沉积物磷含量和磷饱和度均高于非养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沉积物 饱和度 湖泊 表层沉积
下载PDF
东太湖生态环境的演变与对策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杨再福 施炜刚 +2 位作者 陈立侨 陈勇 周忠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4-68,共5页
分析了40多年来东太湖生态环境的演变,随时间的推移,东太湖的水质逐渐恶化,水体营养状态由中-富营养型向中-富-富营养型过渡,并接近富营养状态.淤积层厚度逐步上升,沼泽化趋势明显.藻类密度不断增加,种类不断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的小型... 分析了40多年来东太湖生态环境的演变,随时间的推移,东太湖的水质逐渐恶化,水体营养状态由中-富营养型向中-富-富营养型过渡,并接近富营养状态.淤积层厚度逐步上升,沼泽化趋势明显.藻类密度不断增加,种类不断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的小型化趋势明显.20世纪50年代马来眼子菜为沉水植物的优势种,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的扩展和湖底的沉积物迅速於积导致了沼泽化进程的加速.东太湖的渔业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自1984年网围养殖出现后,网围养殖经历了由粗放型到精养型和效益型的转变,从污染型向生态型方向发展.目前必须加强对东太湖的综合治理,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以维持东太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生态环境 演替 对策 富营养型 水体营养状态
下载PDF
东太湖水生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4
13
作者 何俊 谷孝鸿 刘国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0-795,共6页
2006-2007年对东太湖网围养殖区及航道水生植物种群结构和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采样区内共有水生植物10种,其中沉水植物6种﹑浮叶植物3种﹑漂浮植物1种;养殖区植物种类较单一,耐污染、再生能力强以及水质净化能力好的金鱼藻... 2006-2007年对东太湖网围养殖区及航道水生植物种群结构和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采样区内共有水生植物10种,其中沉水植物6种﹑浮叶植物3种﹑漂浮植物1种;养殖区植物种类较单一,耐污染、再生能力强以及水质净化能力好的金鱼藻﹑狐尾藻和伊乐藻在养殖区呈优势种分布;航道和敞水区优势种类为苦草和马来眼子菜.从水生植物生物量变化来看,9月生物量最高,平均为2882.4±748.8g/m2;养殖区水生植物生物量高于航道和敞水区,两个网区平均可达1251.2±1012.7g/m2、993.9±968.6g/m2.水生植物与水环境相互关系来看,温度、透明度和pH等水体物理环境因子对水生植物季节生长和光合作用具有重要影响;水生植物具有吸收水体氮磷营养盐和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从而改善了东太湖水质,同时植物季节性生长以及空间分布差异也影响水质时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水生植物 水环境
下载PDF
东太湖围栏养殖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杨清心 李文朝 +1 位作者 俞林 魏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56-262,共7页
东太湖是太湖东南部一个草型湖湾,面积131.25km^2,水草丰盛,水质良好,渔业资源丰富,但由于多种原因,捕捞渔业产量仅有1700t/a左右.自80年代以来兴起的围栏养殖渔业到1992年时已发展到1007.9hm^2的规模和1870t的总产量,年产值1485.23万元... 东太湖是太湖东南部一个草型湖湾,面积131.25km^2,水草丰盛,水质良好,渔业资源丰富,但由于多种原因,捕捞渔业产量仅有1700t/a左右.自80年代以来兴起的围栏养殖渔业到1992年时已发展到1007.9hm^2的规模和1870t的总产量,年产值1485.23万元,利润率达45.1%。与此同时,也引起了634.4hm^2水生植被的毁坏和水质污染等环境生态负效应。在现行的三种围养模式中,大网围放牧式养殖因过低的生产能力和破坏大面积水生植被而应予以淘汰;小网围精养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污染较严重,应限制其规模并调整其分布以减轻污染程度;网围养蟹以其高利润率和轻污染及对水生植被破坏较轻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应予科学引导.同时探讨青虾等的养殖技术以增加水产品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鱼 东太湖 网围养殖 环境效应 鱼类
下载PDF
东太湖网围养蟹效应及养殖模式优化 被引量:22
15
作者 何俊 谷孝鸿 刘国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3-529,共7页
通过2007年3月至12月对东太湖三个不同养殖密度和规模网围养蟹区养殖状况与环境的比较研究,分析不同养殖方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对湖泊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太湖人工投饵单养河蟹的养殖方式,会造成水体氮磷营养盐累积,对水体造成污... 通过2007年3月至12月对东太湖三个不同养殖密度和规模网围养蟹区养殖状况与环境的比较研究,分析不同养殖方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对湖泊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太湖人工投饵单养河蟹的养殖方式,会造成水体氮磷营养盐累积,对水体造成污染.选取的A、B、C三个养殖区每产出1kg河蟹造成湖区氮累积量分别为0.24kg、0.33kg和0.30kg;磷累积量为0.043kg、0.059kg和0.051kg.比较各养殖区环境状况、经济效益以及河蟹生长规格,认为东太湖实施河蟹优化养殖的适宜密度和单个网围面积为6000只/hm2和2.33hm2左右,但是目前东太湖养殖方式仍需要改进.针对东太湖养殖面积过大和布局不合理现状,认为东太湖网围养蟹面积应控制在3165.2hm2以下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网围养蟹 效应 优化模式
下载PDF
东太湖伊乐藻的营养繁殖及对渔业污水的净化 被引量:26
16
作者 谷孝鸿 陈开宁 胡耀辉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5,共3页
根据东太湖水生高等植物现状,在水生植物退化和养殖迹地进行优质水生植物伊乐藻的扦枝营养繁殖试验,建立了稳定的优质水生植物群落。根据伊乐藻对渔业污水的净化实验,从实验生态学角度探讨了利用水生植物调控浅水湖泊环境的可行性。
关键词 东太湖 营养繁殖 刈割 净化 渔业污水
下载PDF
东太湖渔业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对策 被引量:34
17
作者 谷孝鸿 王晓蓉 胡维平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02-704,711,共4页
东太湖网围养殖始于1984年,至今养殖面积达3 200hm^2,占东太湖面积的24%以上。网围养殖的盲目发展带来了湖泊的水质污染、沼泽化等环境问题。为保护东太湖水域环境,必须明确湖泊功能定位,减少湖泊污染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调控、合... 东太湖网围养殖始于1984年,至今养殖面积达3 200hm^2,占东太湖面积的24%以上。网围养殖的盲目发展带来了湖泊的水质污染、沼泽化等环境问题。为保护东太湖水域环境,必须明确湖泊功能定位,减少湖泊污染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调控、合理放养,完善湖泊生态系统结构。针对东太湖水生植被退化的趋势,应恢复和加强对优质水生植被的保护,促进湖泊生物多样性,恢复其良性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渔业 水环境 水质污染 沼泽化 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东太湖不同水域浮游生物周年变化及鲢、鳙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倩倩 黄鹤忠 +5 位作者 张群英 王小林 朱茂晓 沈振华 袁文成 陆建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4-110,共7页
2012年2-11月对东太湖不同水域浮游生物组成、数量、水质情况及水生植物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对9月份太湖鲢、鳙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为保护区>余山>老鼠山>漫山岛。水体浮游生物数量和综合营养... 2012年2-11月对东太湖不同水域浮游生物组成、数量、水质情况及水生植物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对9月份太湖鲢、鳙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为保护区>余山>老鼠山>漫山岛。水体浮游生物数量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为漫山岛>老鼠山>余山>保护区。浮游植物总数量与蓝藻总数量、浮游动物总数量、富营养化因子呈正相关,与水生植物密度呈负相关。9月份太湖鲢、鳙的肠内含物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分别占食物数量的89.1%、70.6%和10.9%、29.4%,其中蓝藻分别占74.5%、56%,枝角类和轮虫分别占3.7%、13.4%和1.5%、11.5%;鲢、鳙对蓝藻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1.42和1.07,对轮虫和原生动物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0.13、1.27和1.30、0.40。本研究结果对揭示影响太湖浮游生物周年变化的环境因素以及通过鲢、鳙控制蓝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浮游生物 多样性 食性
下载PDF
东太湖河蟹围网生态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伟 吴婷婷 +1 位作者 何杰 范立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40-146,共7页
在2004年春季平水期到秋季枯水期间对东太湖河蟹围网生态养殖区的水环境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结果发现,水源对照区的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N和总P,表明污染物主要是植物营养性元素。在东太湖围网养殖区中,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pH值和总P。生... 在2004年春季平水期到秋季枯水期间对东太湖河蟹围网生态养殖区的水环境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结果发现,水源对照区的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N和总P,表明污染物主要是植物营养性元素。在东太湖围网养殖区中,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pH值和总P。生态养殖区的水质虽有超标,但超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区的水源水。调查同时发现,河蟹生态养殖区因栽有大量的水草,对N、P的吸收比较充分,故生态养殖区的N、P在养殖周期中的变化较对照区小。总体而吉,生态养殖区的水质明显优于水源对照区,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围网 水产养殖 生态 河蟹 环境
下载PDF
东太湖全新世水下河道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变 被引量:16
20
作者 汪永进 王建 +1 位作者 刘金陵 William Y.B.Chang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4-233,共10页
在详细研究东太湖E2孔全新世沉积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水下河道的沉积特征和相组合规律。识别出高湖面型和低湖面型两种沉积层序。划分了东太湖晚更新世末以来环境演变阶段:1)15885—6575aB.P.冲积黄土基础上发育而... 在详细研究东太湖E2孔全新世沉积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水下河道的沉积特征和相组合规律。识别出高湖面型和低湖面型两种沉积层序。划分了东太湖晚更新世末以来环境演变阶段:1)15885—6575aB.P.冲积黄土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古河道;2)6575—5800aB.P.高湖面时期水下河道沉积环境;3)5800aB.P.后,演化为低湖面型水下河道,并逐渐淤积形成开敞湖缘环境。结合西太湖W1孔沉积特征和层位对比分析,进而讨论了环境演变的阶段性与中国东部全新世海面升降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东太湖 全新世 水下河道 环境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