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复的东学观与清末统一译名活动 被引量:4
1
作者 何思源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6-45,共10页
严复反对清末知识分子通过日本学习西学的潮流,对日本传来的新名词持批判态度。在清末10年,他试图通过主持官方的统一译名工作,如编订名词馆,将日译名词替换为符合严复翻译思想的新名词。严复译词虽始终无法取代日本译词的巨大影响,但... 严复反对清末知识分子通过日本学习西学的潮流,对日本传来的新名词持批判态度。在清末10年,他试图通过主持官方的统一译名工作,如编订名词馆,将日译名词替换为符合严复翻译思想的新名词。严复译词虽始终无法取代日本译词的巨大影响,但其译词所蕴含的语言民族主义,成为解读严复其人及其翻译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东学 编订名词馆 统一译名
下载PDF
梁启超“国学”的“东学”渊源 被引量:2
2
作者 史少博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7-164,共8页
日本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与日本近代的学术有着不解之缘,而日本近代的学术被中国学界称之为"东学"。梁启超在很多场合以"东学"特指"日本学术"。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正值日本明治维新后发展... 日本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与日本近代的学术有着不解之缘,而日本近代的学术被中国学界称之为"东学"。梁启超在很多场合以"东学"特指"日本学术"。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正值日本明治维新后发展旺盛的时期,而梁启超对于当时日本的政治文化思想和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而"东学"给了梁启超很大影响。梁启超汲取了"日本学术"的精华,并成为最早倡导中国近代"国学"的人物之一。"东学"对梁启超"国学"思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学"地位之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对"国学"研究路径的阐释。此外,"东学"中的民族主义对梁启超思想的熏染也是显而易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国学 东学
下载PDF
章太炎国学的东学渊源 被引量:1
3
作者 史少博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247,共6页
近代中国的国学界,普遍把近代日本的学术称之为"东学",而章太炎的"国学"与日本近代明治时期的学术有密切的关系,故有其深刻的东学渊源。章太炎曾多次去日本,阅读了大量日本书籍,在日本期间接触了明治思潮,又从日本... 近代中国的国学界,普遍把近代日本的学术称之为"东学",而章太炎的"国学"与日本近代明治时期的学术有密切的关系,故有其深刻的东学渊源。章太炎曾多次去日本,阅读了大量日本书籍,在日本期间接触了明治思潮,又从日本书籍中吸取了大量的西洋近代思想,例如章太炎对姉崎正治等日本学者的著作进行翻译、并对日本学者的基本概念进行借用,章太炎著作《訄言》里,就可以看出大量地吸取了西洋近代思想。但是到了《民报》时期,章太炎对待西洋近代思想的态度从接受转变到批判,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章太炎的"国学",是在通过以日本明治思想为媒介,对西方近代思想的态度从吸取,转向对西方近代思想的批判后的"回归",章太炎的"国学"不单单是回归到过去中国古典文化,而是结合当时近代中国现实,经历对西方近代思想的吸取与批判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精神的再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国学 东学 媒介 渊源
下载PDF
张之洞的东学观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任晓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98-101,共4页
"东学"一词是清末学术界对日本思想和学术的较为普遍的称谓。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的迅速崛起,不仅为张之洞在国内兴办洋务提供了事实支撑,也使得日本成为张之洞心目中学习西方文化的首选对象。这种以日本为中介"师法西方&... "东学"一词是清末学术界对日本思想和学术的较为普遍的称谓。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的迅速崛起,不仅为张之洞在国内兴办洋务提供了事实支撑,也使得日本成为张之洞心目中学习西方文化的首选对象。这种以日本为中介"师法西方"的速成途径,不仅反映出张之洞的功利主义心态,而且对东学根基的误读以及对传统伦理的固守,也使其本人的思想始终没有迈进近代的门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东学 近代化
下载PDF
中国近代“国学”的儒学转型与“东学” 被引量:1
5
作者 史少博 《天中学刊》 2017年第2期49-52,共4页
中国的"国学"即中国固有之学,儒学也属于"国学"。中国近代儒学的转型,是指从传统尊崇"三纲五常"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而回归人性的转型。关于转型的原因,一是近代国学者大多在留日期间,既阅读日本近代著作,... 中国的"国学"即中国固有之学,儒学也属于"国学"。中国近代儒学的转型,是指从传统尊崇"三纲五常"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而回归人性的转型。关于转型的原因,一是近代国学者大多在留日期间,既阅读日本近代著作,也阅读大量的日本翻译的西方著作,进而受到近代西方思想与日本近代思想的影响;二是因儒学自身的调整与转型,特别是对宋明理学的反思与批判。中国近代"国学"中儒学的转型,与章太炎构建"真儒术"对抗近代日本的"国体论"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章太炎促进了中国近代儒学的转型。比章太炎更加激进地反对各种伪儒术的是鲁迅、周作人等,他们在中国近代儒学的转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转型 章太炎 康有为 国体论 东学
下载PDF
康有为“国学”的“东学”渊源
6
作者 史少博 张文青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85,共4页
近代学者普遍把"日本学术"称为"东学"。本文借用了近代学者"东学"的术语,分析康有为"国学"的"东学"渊源。其一,康有为阅读大量日本明治时期的书籍,从而了解了日本明治思想及其日本... 近代学者普遍把"日本学术"称为"东学"。本文借用了近代学者"东学"的术语,分析康有为"国学"的"东学"渊源。其一,康有为阅读大量日本明治时期的书籍,从而了解了日本明治思想及其日本近代思想的变迁。其二,康有为试图模仿日本明治时期的神道,而使"孔教国教化"。其三,康有为"国学"受日本近代"国学"影响,提倡"国魂"。日本近代"国学",一直强调"日本精神"是日本之"国魂",康有为"国魂"的提法也是受到了日本近代国学之影响。其四,康有为思想也受到了日本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国学 东学
下载PDF
跟毛泽东学用人之道 被引量:1
7
作者 冷宣荣 《领导之友》 2013年第2期44-45,共2页
毛泽东非常欣赏龚自珍的名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认为,选拔干部首先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注重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但在选拔的过程中又不要拘泥于形式,要根据工作环境和人才素质的变化,在动态中选拔干部... 毛泽东非常欣赏龚自珍的名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认为,选拔干部首先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注重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但在选拔的过程中又不要拘泥于形式,要根据工作环境和人才素质的变化,在动态中选拔干部。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论资排辈。大胆起用后起之秀,切忌求全责备,要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人之道 选拔干部 东学 人才素质 不拘一格 德才兼备 综合素质 工作环境
下载PDF
章太炎国学的东学渊源
8
作者 史少博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1期53-60,共8页
章太炎的"国学"与日本近代明治时期的学术有密切的关系,有其深刻的"东学"渊源。章太炎曾多次去日本,阅读了大量日本书籍,接触了明治思潮,从中吸取了大量的西方近代思想。但是到了《民报》时期,他对待西方近代思想... 章太炎的"国学"与日本近代明治时期的学术有密切的关系,有其深刻的"东学"渊源。章太炎曾多次去日本,阅读了大量日本书籍,接触了明治思潮,从中吸取了大量的西方近代思想。但是到了《民报》时期,他对待西方近代思想的态度从接受转变为批判。章太炎的"国学",是以日本明治思想为媒介,对西方近代思想从吸取转向批判后的一种"回归"。这种"回归",不是仅仅回到中国古典文化,而是结合近代中国现实,在经历对西方近代思想的吸取与批判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精神的再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国学 东学
下载PDF
西方学者视域中的“毛主义”解读——评尚庆飞著《国外毛泽东学研究》
9
作者 王兵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国外 东学 西方学者 毛泽东研究 江苏人民出版社 解读 视域
下载PDF
黄遵宪“国学”的“东学”渊源
10
作者 史少博 《社科纵横》 2016年第8期100-103,共4页
中国近代,学界把"东学"狭指"日本之学术"。因为研究近代的黄遵宪"国学"与"东学"的关系,即借用了近代通用的"东学"之涵义。黄遵宪首先在《日本国志》中提到"国学"之词,并... 中国近代,学界把"东学"狭指"日本之学术"。因为研究近代的黄遵宪"国学"与"东学"的关系,即借用了近代通用的"东学"之涵义。黄遵宪首先在《日本国志》中提到"国学"之词,并且多次提到日本近代意义上的"国学",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还叙述了日本近代江户时期的国学四大代表人物之一本居宣长。我国近代,国学界盛行"国粹"之说,也不可忽视黄遵宪的贡献。黄遵宪的《日本国志》给予了我国近代国学者极大的影响。我国近代学者通过《日本国志》,不仅了解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等,而且还了解了日本的文化,了解了日本近代的"国学",了解了日本的"国粹",黄遵宪对我国近代"国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并且黄遵宪也阐释了: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对日本学术有着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国学 东学 渊源
下载PDF
刘师培“国学”的“东学”渊源
11
作者 史少博 《管子学刊》 2017年第2期76-79,共4页
近代国学大师刘师培,是古文经学家,也曾是政治上的活跃人物。1907年,刘师培在章炳麟等人的邀请下,携夫人一同东渡日本,其思想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其一,刘师培借鉴日本的国粹思想。刘师培是中国近代最早使用"国粹"词汇的国学... 近代国学大师刘师培,是古文经学家,也曾是政治上的活跃人物。1907年,刘师培在章炳麟等人的邀请下,携夫人一同东渡日本,其思想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其一,刘师培借鉴日本的国粹思想。刘师培是中国近代最早使用"国粹"词汇的国学者之一,据学者考证,"国粹"一词,是日本学者把英语Nationality一词翻译成日文的词汇。东渡日本的刘师培也深受日本"保粹"派的影响,借鉴日本的"国粹"词汇而力图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由于我国的近代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侵蚀,为了抵制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借鉴日本的"国粹"思想,于是在国内也开始了保存"国粹"的运动。其二,刘师培汲取日本近代的反专制思想。在日本刘师培受到了日本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刘师培夫妇在日本成立了"社会主义讲习会",宣传社会主义。其三,刘师培"国学"深受日本思想的影响。刘师培受到日本国学复兴日本"古学"的影响,也主张复兴中国"古学",挖掘本国文化之固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国学 东学 国粹 渊源
下载PDF
王国维“国学”的“东学”渊源
12
作者 史少博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8,共4页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国学者之一,被誉为国学大师。近代国学家们普遍用"东学"指"日本学术",分析王国维"国学"思想与日本学术有深刻的学术渊源,即分析王国维的"国学"的"东学"渊源...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国学者之一,被誉为国学大师。近代国学家们普遍用"东学"指"日本学术",分析王国维"国学"思想与日本学术有深刻的学术渊源,即分析王国维的"国学"的"东学"渊源。首先,王国维通过日本更多地了解了西方近代思想。最早把康德、叔本华介绍给中国的是王国维,其背景与受明治思想影响有关。王国维虽然直接用英语也多少了解了西方思想,但是更多的是他通过日本对西方近代思想的翻译著作,深入地了解了西方近代思想。然后在了解西方近代思想与明治思想的基础上,反思、发扬本国的"国学"。其次,王国维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思想受日本思想影响。王国维很早就研究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国学,而王国维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思想,是他在东渡日本后,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近代、尤其是日本近代思想交融之后的思想。王国维像日本近代"国学"者那样以本国文化为中心,从而推崇本国固有文化,但王国维并没有像日本近代国学者那样排斥外来文化。再次,王国维与日本学者的学术交流与相互影响。王国维"国学"的研究范围比较广,与日本学者藤虎次郎、藤田丰八、狩野直喜、神田喜一郎等有比较深入的学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国学 东学 渊源
下载PDF
中国近代“国学”的“东学”渊源
13
作者 史少博 《社科纵横》 2018年第4期91-95,共5页
中国近代学者一般把"日本学术"称谓"东学"。虽然中国古代早有"国学"之词,但是古代的"国学"一般指国家的贵族学校。然而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一般指本国传统固有的学术。在中... 中国近代学者一般把"日本学术"称谓"东学"。虽然中国古代早有"国学"之词,但是古代的"国学"一般指国家的贵族学校。然而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一般指本国传统固有的学术。在中国近代,一度出现了"国学"热,根据考证中国近代"国学"与"东学"有密切关系。其一,中国近代"国学"概念源于"东学"。据考证:中国近代"国学"概念借用了近代"日本学术"中的"国学"概念。其二,中国近代"国学"大师的思想深受"东学"影响。中国近代"国学"大师中,大多数国学大师思想都受到了近代日本学术的影响,即受了"东学"之影响。梁启超、康有为、王国维、章太炎、黄遵宪、刘师培等大多数中国近代国学大师,都数次东渡日本,其思想深深留有"东学"之烙印。其三,中国近代从"西学热"到"国学热"深受"东学"影响。由于中国近代"国学"大师受到日本近代"国粹派"思想的巨大刺激,思维方式从热衷于"西学"的对外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转向了潜心研究本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国学热",并且力图从本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华之精神,铸造东方中华之魂,以求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故而,不可回避地说:中国近代"国学"与"东学"有着深厚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国学” 东学 渊源
下载PDF
毛泽东及其思想肖像的异域勾画——评《国外毛泽东学研究》
14
作者 王兵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关键词 毛泽东研究 国外学者 东学 江苏人民出版社 肖像 90年代 研究成果 学术理路
下载PDF
追思正东学长
15
作者 陈琳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9年第10期25-25,共1页
今天,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来悼念我们敬爱的正东老师,同时也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来追思他对我们中国外语教育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关键词 东学 杰出贡献 外语教育 心情
下载PDF
简论毛泽东干部管理艺术之二:跟毛泽东学识别干部
16
作者 冷宣荣 《党史博采(下)》 2013年第7期4-6,共3页
毛泽东认为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就要客观地、全面地、历史地、发展地看待干部。因为只有全部的历史和全面的工作,才是干部的实际情况,表现干部的德才全貌和整个发展过程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干部,才能表现干... 毛泽东认为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就要客观地、全面地、历史地、发展地看待干部。因为只有全部的历史和全面的工作,才是干部的实际情况,表现干部的德才全貌和整个发展过程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干部,才能表现干部德才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识别干部的客观性和辩证性,使组织上对干部的判断和评价符合客观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干部 管理艺术 识别 东学 实事求是 发展趋势 客观实际
下载PDF
简论毛泽东干部管理艺术之五:跟毛泽东学用人之道
17
作者 冷宣荣 《党史博采(下)》 2013年第11期4-6,共3页
用人之道就在于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是毛泽东倡导和坚持的党的干部路线。他一再主张,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 用人之道就在于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是毛泽东倡导和坚持的党的干部路线。他一再主张,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善于知人善任,是毛泽东干部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不仅如此,毛泽东在领导干部的使用过程中,能做到最大限度地爱护和保护干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路线 用人之道 毛泽东 管理艺术 东学 任人唯贤 知人善任 干部政策
下载PDF
简论毛泽东干部管理艺术之三:跟毛泽东学选拔干部
18
作者 冷宣荣 《党史博采(下)》 2013年第8期4-5,20,共3页
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是毛泽东一贯倡导和坚持的。他认为,选拔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但在选拔的过程中,又要不拘泥于形式,应做到不拘一格。毛泽东一再提醒领导干部,在人才标准的界定上,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的确重要,但应防止形而... 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是毛泽东一贯倡导和坚持的。他认为,选拔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但在选拔的过程中,又要不拘泥于形式,应做到不拘一格。毛泽东一再提醒领导干部,在人才标准的界定上,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的确重要,但应防止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又要树立不断发展的人才观,注重人才的终身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拔干部 毛泽东 管理艺术 人才标准 东学 德才兼备 干部路线 不拘一格
下载PDF
东学精神——民族主体性——以《东经大全》为主
19
作者 李甦平 《韩国研究论丛》 2004年第1期268-276,共9页
韩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坎坷不平的民族发展史中,许多优秀的前辈先哲面对绝望提出了希望的哲学,面对虚无提出了存在的哲学,面对死亡提出了生命的哲学,面对压迫提出了抵抗的哲学。<sup>[1]</sup>而... 韩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坎坷不平的民族发展史中,许多优秀的前辈先哲面对绝望提出了希望的哲学,面对虚无提出了存在的哲学,面对死亡提出了生命的哲学,面对压迫提出了抵抗的哲学。<sup>[1]</sup>而崔济愚创建的"东学"正是这样。"东学"倡导的"民族主体性哲学"坚挺了韩民族的脊梁,在韩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济愚 主体性哲学 东学 民族发展史 崔时亨 佛教思想 自我同一性 修心 意识方面 修德
下载PDF
奥运场馆的东学西“建”
20
作者 何流 《中国报道》 2008年第8期48-49,共2页
在29届北京奥运会大小37座竞赛场馆中,最受关注的就是“鸟巢”和“水立方”,它们也并列成为本届奥运会的两大标志性建筑。
关键词 奥运场馆 北京奥运会 东学 标志性建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