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东平-汶上地区铁矿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国权 《山东国土资源》 2017年第6期23-29,共7页
山东省东平-汶上铁矿成矿带是鲁西重要的成矿带,区内已发现李官集、彭集等多个大中型铁矿床,探明了铁矿石资源量超过12亿t。通过收集东平-汶上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区域重磁、矿产勘查、科研成果等资料,分析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区... 山东省东平-汶上铁矿成矿带是鲁西重要的成矿带,区内已发现李官集、彭集等多个大中型铁矿床,探明了铁矿石资源量超过12亿t。通过收集东平-汶上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区域重磁、矿产勘查、科研成果等资料,分析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区域航磁异常特征、重力异常特征与铁矿床的对应耦合关系,提出了矿床的3个控矿因素:即控矿地层(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地层控矿专属性)、控矿构造(同斜复式背斜构造)、控矿岩浆岩(改造和破坏了铁矿带的完整性),通过对成矿区带样品采集测试,分别从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原岩恢复、变质岩构造背景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对比,探讨了该区铁矿床为海相岛弧火山——沉积变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矿床成因 东平-汶上地区
下载PDF
山东省东平——汶上地区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英梅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4期8-13,共6页
研究区为鲁西地区重要的成矿带——东平—汶上铁矿带,该铁矿带内已探明彭集、张家毛坦、化肥厂等多个大中型铁矿床,说明该成矿带具备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良好的找矿潜力。通过剖析近年来区内典型矿床的最新勘查成果,从矿床控矿地层、... 研究区为鲁西地区重要的成矿带——东平—汶上铁矿带,该铁矿带内已探明彭集、张家毛坦、化肥厂等多个大中型铁矿床,说明该成矿带具备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良好的找矿潜力。通过剖析近年来区内典型矿床的最新勘查成果,从矿床控矿地层、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矿化阶段、矿体特征及物探异常等8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开展了铁矿成矿规律研究;根据东平—汶上铁矿带的成矿时代、赋矿层位、含铁建造及岩石组合,结合成矿规律的分析,初步建立了"东汶式"铁矿床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BIF 东平-汶上地区
下载PDF
豫东平原地区秋繁管理
3
作者 刘诚 《中国养蜂》 2004年第5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东平地区 管理 秋季 繁殖 蜜蜂 蜂螨
下载PDF
严实父子与金元之交的东平文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晏选军 《殷都学刊》 2001年第4期54-58,共5页
金元之际,严实父子治理东平地区近50年,一面招致流亡文 士,复兴金源文化,一面兴学养士,为元朝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散曲等多种文学样式的繁 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改朝换代之际文化恹恹不振的局面,起到了发轫 ... 金元之际,严实父子治理东平地区近50年,一面招致流亡文 士,复兴金源文化,一面兴学养士,为元朝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散曲等多种文学样式的繁 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改朝换代之际文化恹恹不振的局面,起到了发轫 元朝自身文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忠济 严忠范 学风 人才培养 教曲 严实 东平地区 金源文化 元朝
下载PDF
豫东平原聚落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慧敏 娄帆 +1 位作者 李小建 白燕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5313-5323,共11页
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必然导致聚落景观格局的变化,但目前相关研究对平原地区关注相对较少。文中选取豫东平原地区的开封、商丘、周口市,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ENVI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对该地区1972、2015年市域中观尺度上的聚落规模、聚落景... 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必然导致聚落景观格局的变化,但目前相关研究对平原地区关注相对较少。文中选取豫东平原地区的开封、商丘、周口市,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ENVI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对该地区1972、2015年市域中观尺度上的聚落规模、聚落景观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聚落发展过程中,1972—2015年聚落斑块数量有所减少,聚落规模逐渐扩张,市域内最大聚落斑块扩张相对更为明显;对聚落斑块扩张强度的分析发现,城市市辖区及周边乡镇聚落扩张强度相对较高。(2)地区内聚落斑块空间分布表现出聚集分布特征,但该时期聚集程度有所减弱;两个年份聚落核密度分布格局大致相似,局部地区存在多核扩散现象,市域尺度上的核密度分布存在地区差异。(3)对斑块形状指数的分析发现,研究区狭长或曲折聚落斑块在空间上分散布局,整体上区域内聚落形状趋于规则。(4)随着距河流、道路距离的增加,聚落斑块总面积和数量有所减少,且道路对聚落分布仅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较大影响,距中心城市0—6km范围内聚落受中心城区发展辐射影响较大。本文的分析可为平原地区聚落景观的优化布局和聚落用地的集约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斑块 景观格局 空间分布 东平地区
下载PDF
豫东平原农用地流转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常优 毋晓蕾 叶枫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前,中国农用地资源的稀缺性与农用地资源粗放掠夺的经营方式并存,农用地流转迫切要求引入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系统阐述了农用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在对豫东平原地区农户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豫东... 目前,中国农用地资源的稀缺性与农用地资源粗放掠夺的经营方式并存,农用地流转迫切要求引入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系统阐述了农用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在对豫东平原地区农户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豫东平原地区农用地流转机制,如在市场机制中出现供求机制失效,价格机制失灵,竞争机制未能形成等情况;在宏观调控机制中出现土地制度和相关环境政策的制约。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和创新农用地流转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流转 机制 东平地区
下载PDF
对蒙元时期东平杂剧的历史考察
7
作者 林威 《山东社会科学》 2004年第6期99-101,共3页
虽然蒙元时期战乱频仍 ,元代散曲杂剧却诞生并繁荣于此时。东平地区有着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繁荣的文化教育事业 ,加之得天独厚的历史机遇 ,东平杂剧发展成为元代杂剧的源头之一 。
关键词 蒙元时期 东平地区 杂剧
下载PDF
豫东平原地区田间持水量测定及误差分析
8
作者 张媛媛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3年第6期20-22,共3页
田间持水量是土壤墒情分析和干旱评估的重要指标。土壤相对湿度的确定,即干旱程度评估,田间持水量的测定是首要必须完成的工作,测定精度直接影响旱情评估的准确性,而田间持水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测定结果均存在一定误差,文章采用自然降... 田间持水量是土壤墒情分析和干旱评估的重要指标。土壤相对湿度的确定,即干旱程度评估,田间持水量的测定是首要必须完成的工作,测定精度直接影响旱情评估的准确性,而田间持水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测定结果均存在一定误差,文章采用自然降水法、实验室环刀、移动墒情仪法及电导率法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提出合理监测方案,确保田间持水量符合当地实际,准确计算灌溉定额,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地区 田间持水量 测定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豫东平原地区县域聚落变化特征的一般性及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慧敏 李小建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253-265,共13页
以豫东平原21个县域单元为研究案例区,采用遥感影像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40多年间县域尺度上聚落变化特征的一般性和差异性进行研究,并对其驱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各县域内聚落均表现为总面积增加及斑块数量减少的特... 以豫东平原21个县域单元为研究案例区,采用遥感影像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40多年间县域尺度上聚落变化特征的一般性和差异性进行研究,并对其驱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各县域内聚落均表现为总面积增加及斑块数量减少的特征;县域尺度上城乡聚落规模分布的齐夫指数均偏小,但多数县域呈上升态势,表明其聚落规模结构相对均衡,较大规模聚落发育不够突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其聚落规模体系的变动更为显著.(2)1972-2015年县域聚落空间分布由集聚分布向离散分布变化;聚落空间扩张强度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县(市)中心邻近区位,但不同县域存在着空间异质性.(3)研究区县域聚落变化受人口、经济和交通等因素驱动,且这些因素所引致的差异程度在逐渐增强.该研究结果可对乡村聚落调整和聚落体系优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斑块 变化特征 驱动机理 县域单元 东平地区
原文传递
快速城镇化下欠发达平原农区的聚落规模变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罗庆 杨慧敏 李小建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0-179,共10页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区域城乡聚落规模的变化和空间分布状况。基于1972—2015年豫东平原地区的聚落斑块数据,运用城市/乡村位序—规模法则、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欠发达平原农区聚落斑块规模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研究时段内豫东平...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区域城乡聚落规模的变化和空间分布状况。基于1972—2015年豫东平原地区的聚落斑块数据,运用城市/乡村位序—规模法则、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欠发达平原农区聚落斑块规模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研究时段内豫东平原聚落呈现出斑块总面积、平均斑块面积逐渐增加,斑块数量逐渐减少的特点。(2)研究区域内城镇聚落规模增长较快,其规模分布的齐夫指数逐渐上升,且1995—2015年拟合指数上升幅度较大,位次靠前的城镇聚落在体系中的优势更为凸显。(3)区域乡村聚落符合负指数位序—规模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1972年以来,其拟合曲线斜率逐步变大,说明较大的乡村聚落稳步增长,较小的聚落不断减小。(4)区域内规模相对较大的聚落斑块多集中分布在交通节点上。(5)对不同规模等级聚落到县/区中心所在地邻近距离的分析发现,同一年份不同等级聚落到县/区中心的平均邻近距离从Ⅰ级到Ⅴ级聚落逐渐增加,说明研究时段内小规模聚落与中心的空间联系弱于较大规模聚落;不同年份同一等级聚落到县/区中心的平均邻近距离从Ⅰ级到Ⅴ级聚落则有所下降,说明较大规模聚落与中心的空间联系逐渐增强。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豫东平原地区城镇聚落、乡村聚落规模变化特征的分析,对合理规划城乡聚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斑块 位序—规模法则 城镇化 城乡融合发展 东平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