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方巴贝斯虫分泌性抗原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俊龙 刘钟灵 +7 位作者 姚宝安 马丽华 刘恩勇 丁明星 张德明 任宪武 彭伏虎 钟龙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体外培养获得的东方巴贝斯虫 (BabesiaorientalisLiuZhonglingetal.1997)分泌性抗原经离心浓缩等处理后用于免疫预防作用的研究。 10头从东方巴贝斯虫病非疫区购回的 1岁左右的健康水牛犊分为 3组 ,免疫组 4头牛 ,用分泌性抗原和弗氏完... 体外培养获得的东方巴贝斯虫 (BabesiaorientalisLiuZhonglingetal.1997)分泌性抗原经离心浓缩等处理后用于免疫预防作用的研究。 10头从东方巴贝斯虫病非疫区购回的 1岁左右的健康水牛犊分为 3组 ,免疫组 4头牛 ,用分泌性抗原和弗氏完全佐剂混合后间隔二周免疫二次 ,佐剂对照组 2头牛 ,用弗氏完全佐剂间隔二周注射二次。空白对照组 4头牛不作处理。二免后一个月取液氮保存的东方巴贝斯虫含虫血进行攻击 ,结果发现 :免疫组牛获得了良好的免疫保护 ,除出现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的下降外 ,无其它明显可见的病理反应 ,佐剂对照组二头牛均出现了虫血症并死亡一头。空白对照组 4头牛全部出现了明显的虫血症 ,且均以死亡告终。试验过程中对Ab和T淋巴细胞的检查表明该免疫原诱导产生了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本试验的结果说明了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分泌性抗原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巴贝斯虫 分泌性抗原 免疫保护 巴贝
下载PDF
东方巴贝斯虫的18S rRNA基因的扩增及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琴 付媛 +5 位作者 周艳琴 周丹娜 江涛 王金苹 赵俊龙 姚宝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23-926,共4页
利用真核生物18S rRNA基因的PCR通用引物对寄生于中国水牛的巴贝斯虫(已命名为东方巴贝斯虫-Babesia orientalis)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其18S rRNA全基因片段,测序后blast分析表明该虫种属巴贝斯虫无疑。将该基因1 700 bp长片段序列与G... 利用真核生物18S rRNA基因的PCR通用引物对寄生于中国水牛的巴贝斯虫(已命名为东方巴贝斯虫-Babesia orientalis)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其18S rRNA全基因片段,测序后blast分析表明该虫种属巴贝斯虫无疑。将该基因1 700 bp长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15种已知巴贝斯虫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东方巴贝斯虫与南非未定种的巴贝斯虫亲缘关系最近,与羊巴贝斯虫亲缘关系较近,与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的亲缘关系较远。这一结果说明水牛东方巴贝斯虫是一独立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巴贝斯虫 水牛 PCR 18S RRNA 系统发育树 新种
下载PDF
4℃保存的红细胞对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影响
3
作者 赵俊龙 刘钟灵 +1 位作者 姚宝安 马丽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172-172,共1页
在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东方巴贝斯虫进行体外培养的基础上,观察了在4℃保存不同时间的悬浮于199培养液中的染虫红细胞和健康牛红细胞用于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时的虫体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染虫红细胞在4℃保存20 d 仍可用于建立起始培... 在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东方巴贝斯虫进行体外培养的基础上,观察了在4℃保存不同时间的悬浮于199培养液中的染虫红细胞和健康牛红细胞用于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时的虫体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染虫红细胞在4℃保存20 d 仍可用于建立起始培养;健康牛红细胞保存6d,对培养影响不明显,而保存9d 即严重影响东方巴贝斯虫的生长繁殖.这一结果对东方巴贝斯虫的虫体保存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巴贝斯虫 体外培养 红细胞保存 健康牛红细胞 不同时间 培养技术 生长情况 培养液 严重影响 培养条件
下载PDF
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研究4℃保存的红细胞对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影响
4
作者 赵俊龙 刘钟灵 +1 位作者 姚宝安 马丽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3-565,共3页
在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基础上 ,观察了 4℃保存不同时间的悬浮于 199培养液中的染虫红细胞和健康牛红细胞用于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时的虫体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 ,染虫红细胞在 4℃保存 2 0d仍可用于建立起始培... 在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基础上 ,观察了 4℃保存不同时间的悬浮于 199培养液中的染虫红细胞和健康牛红细胞用于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时的虫体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 ,染虫红细胞在 4℃保存 2 0d仍可用于建立起始培养 ;健康牛红细胞保存 6d ,对培养影响不明显 ,而保存 9d即严重影响东方巴贝斯虫的生长繁殖。这对东方巴贝斯虫的虫体保存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巴贝斯虫 体外培养
下载PDF
东方巴贝斯虫核糖体蛋白L26全长cDNA克隆及蛋白特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琴 周丹娜 +3 位作者 张颖 贺兰 周艳琴 赵俊龙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克隆东方巴贝斯虫核糖体蛋白L26(RPL26)全长cDNA序列,对编码的蛋白特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在研究系统发育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经EST测序获得的东方巴贝斯虫RPL26的5′特异性引物及文库载体3′通用引物对东方巴贝斯虫cDNA文库进行扩... 目的克隆东方巴贝斯虫核糖体蛋白L26(RPL26)全长cDNA序列,对编码的蛋白特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在研究系统发育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经EST测序获得的东方巴贝斯虫RPL26的5′特异性引物及文库载体3′通用引物对东方巴贝斯虫cDNA文库进行扩增,测序获得东方巴贝斯虫RPL26全长cDNA序列。用BLASTX程序搜索相似性序列及保守结构域,所获序列在GenBank中登记,并用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基于L26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结果东方巴贝斯虫RPL26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492804)长度为716 bp,开放阅读框为414 bp,编码137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东方巴贝斯虫RPL26序列较保守,与牛巴贝斯虫(Babesia bovis)、小泰勒虫(Theileria par-va)等亲缘关系较近,在系统发育树中的遗传距离也较近。结论首次获得东方巴贝斯虫RPL26基因,其可能作为分子指标应用于研究生物系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巴贝斯虫 核糖体蛋白L26 特性分析 克隆 系统发育树
原文传递
湖北省水牛巴贝斯虫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Ⅰ-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俊龙 刘恩勇 +6 位作者 刘钟灵 姚宝安 罗永香 石俊华 赵胜明 丁书田 刘朝华 《湖北农业科学》 1999年第6期66-68,共3页
利用胶乳凝集试验对湖北省不同地区的水牛血清进行了东方巴贝斯虫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 在流行区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为71-74 % , 在非流行区仅为1-19 % 。统计学检查结果表明, 流行区内不同地区间东方巴贝斯虫感染率无差异, 随... 利用胶乳凝集试验对湖北省不同地区的水牛血清进行了东方巴贝斯虫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 在流行区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为71-74 % , 在非流行区仅为1-19 % 。统计学检查结果表明, 流行区内不同地区间东方巴贝斯虫感染率无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加, 阳性率逐渐升高。利用一数学公式对这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 该流行区为稳定的流行区。对流行区应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巴贝斯虫 血清流行病学 阳性率 防治 水牛
下载PDF
牛、马巴贝斯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晓华 《养殖技术顾问》 2014年第2期176-176,共1页
1牛巴贝斯虫病 该是由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以及东方巴贝斯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瘤牛血液红细胞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常出现血红蛋白尿,故又称为红尿热。流行病学。巴贝斯虫病流行过程中需要蜱的传播。本病在一年... 1牛巴贝斯虫病 该是由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以及东方巴贝斯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瘤牛血液红细胞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常出现血红蛋白尿,故又称为红尿热。流行病学。巴贝斯虫病流行过程中需要蜱的传播。本病在一年之内可以暴发2-3次。从春季到秋季以散发的形式出现,在我国南方本病常发生于6-9月份。在一般情况下,两岁以内的犊牛发病率高,但症状轻微,死亡率低。成年牛发病率低,但症状较重,死亡率高,特别是老、弱及劳役过重的牛,病情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贝 巴贝 血红蛋白尿 防治 诊断 双芽巴贝 东方巴贝斯虫 卵形巴贝
下载PDF
卫生及防疫
8
《中国农业文摘(兽医)》 2001年第2期1-6,共6页
S851.2 20010487世纪之交的环境病理学/许乐仁(贵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 550025)//中国兽医杂志.-2000,26(5).-3~5人类及动物的环境疾病大多可以归因为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改变。文中分为:(1)"自然的"环境疾病;(... S851.2 20010487世纪之交的环境病理学/许乐仁(贵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 550025)//中国兽医杂志.-2000,26(5).-3~5人类及动物的环境疾病大多可以归因为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改变。文中分为:(1)"自然的"环境疾病;(2)"自然"环境疾病的"人为"促进;(3)大多数环境疾病是"人为的";(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疾病 艾美耳球 感染率 四川畜牧兽医 动物科学 免疫程序 兽医杂志 预防兽医学 东方巴贝斯虫 防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