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黑格尔与萨义德的“东方文化观” 被引量:1
1
作者 余锐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1年第11期200-201,共2页
黑格尔的东方文化观建立在辩证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其自我否定以及历史和逻辑一致的立场使得他的观点具有内在合理性并有发展、改造的空间。萨义德的东方文化观建立在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之上,强调不同文化的多元共生,... 黑格尔的东方文化观建立在辩证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其自我否定以及历史和逻辑一致的立场使得他的观点具有内在合理性并有发展、改造的空间。萨义德的东方文化观建立在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之上,强调不同文化的多元共生,但过分强调反本质主义的普适性则使得他的观点最终走向虚无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萨义德 东方文化观
下载PDF
论金东里《巫女图》中的东方文化观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92-94,100,共4页
韩国作家金东里的短篇小说《巫女图》植根于韩国民俗,着力挖掘朝鲜民族独特的民族风采。展现了韩国传统萨满教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伴随着这种冲突而来的对人神关系和人类救赎的不同认识。泛神崇拜的韩国传统文化与一神... 韩国作家金东里的短篇小说《巫女图》植根于韩国民俗,着力挖掘朝鲜民族独特的民族风采。展现了韩国传统萨满教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伴随着这种冲突而来的对人神关系和人类救赎的不同认识。泛神崇拜的韩国传统文化与一神崇拜的基督教文化在《巫女图》中呈现两种不同的救赎之路:对自然的皈依与认同和对上帝的皈依与认同。而作为基督教徒的作家金东里却在作品中更多地表现出了对韩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使人们进一步思考东方文化复兴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女图》 文化 基督教 救赎之路 东方文化观
下载PDF
评梁漱溟、季羡林、钱光培三代学者的东方文化观 被引量:2
3
作者 翟鹏举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2期31-36,共6页
梁漱溟的专著——《东方学术概观》,1986年巴蜀书社出版,1991年再版。该书收了他三篇论文:《儒佛异同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孔子》和《东方学术概观》,分别写成于1966年、1974年和1975年,颇能代表作者“一以贯之”的思想。季羡... 梁漱溟的专著——《东方学术概观》,1986年巴蜀书社出版,1991年再版。该书收了他三篇论文:《儒佛异同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孔子》和《东方学术概观》,分别写成于1966年、1974年和1975年,颇能代表作者“一以贯之”的思想。季羡林的论文——《二十一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发表在1992年3月10日的《文汇报》上,《新华文摘》于同年5期全文转载。文章不长,四千来字,值得一读。钱光培的长篇论文——《论中国的三次“文艺复兴”》,发表在《北京社会科学》,1992年3期上,洋洋两万余言,但很好读。国内几家文摘报还在文章未正式发表前,就纷纷根据专访材料作了报导,把一场即将熄灭的“文化热”又重新点燃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观 文艺复兴 梁漱溟 季羡林 儒家文化 社会科学 科技文化 西方文化 思维模式 人类文化
下载PDF
论梁漱溟东方文化观的理性内核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光芒 《东方丛刊》 2003年第3期83-94,共12页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素有“特立独行,一代直声”之誉的梁漱溟,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思想个性。他的东方文化观及理性观自诞生以来始终没成为一种“显学”,更因其唯心主义色彩屡遭厄运。
关键词 梁漱溟 东方文化观 儒学 中国文化 理性精神
原文传递
文化的共性——略论中西方奇石收藏观念
5
作者 步一 《花木盆景(下半月)》 2001年第7期54-56,共3页
奇石,西人译作"文人石"。自南北朝以来,文人士大夫的寄情山水、啸傲烟霞,既见之于行动,复出之以诗文,而标志着这一精神特征的"奇石文化"则应时而生。唐宋时期此种雅尚发展至巅峰,雅史趣事中,中国文人贤士的赏石佳... 奇石,西人译作"文人石"。自南北朝以来,文人士大夫的寄情山水、啸傲烟霞,既见之于行动,复出之以诗文,而标志着这一精神特征的"奇石文化"则应时而生。唐宋时期此种雅尚发展至巅峰,雅史趣事中,中国文人贤士的赏石佳话不胜枚举。奇石的美学价值一度为世人忽略。这似乎没有生命的物体,给予人类灵性的启示超出了人类大脑的想象能力。它来自大自然的缔造,其特有的美宛如一面神奇的镜子,使得世间一切人为艺术顿显造作,就连令人叹为观止的诗词歌赋,在它深厚而神秘的内涵面前似乎也略显苍白。它集形、色、声、韵于一身,体现了传统的审美趣味,折射出东方的哲学理念。近三十年以来,东方文化的广泛渗透,大大地超出了以往任何阶段,"东方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 奇石收藏 东方文化观 美学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