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西方环境观的差异与我国环境立法的东方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费艳颖 邵慧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5-126,共2页
近代环境法理论起源于西方,然而我们在引入西方环境法理念的同时,却忽视了东方环境观对当代环境法理论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在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上,东方与西方有着巨大的差异。在比较东西方环境观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从东方的视角构建符合... 近代环境法理论起源于西方,然而我们在引入西方环境法理念的同时,却忽视了东方环境观对当代环境法理论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在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上,东方与西方有着巨大的差异。在比较东西方环境观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从东方的视角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观 环境立法 东方视角 文化
下载PDF
从山野自然到精神还乡:论李濬益的东方视角与历史眼光
2
作者 刘文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97-100,共4页
李濬益是近年来最具有影响力的韩国历史题材导演,他执导的电影不仅在韩国本土大获成功,也收获了许多海外声誉。他擅长利用历史事实作为叙事的背景文本,在历史的层面上做出创新和选择,摘取的角色和故事虽然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这些故... 李濬益是近年来最具有影响力的韩国历史题材导演,他执导的电影不仅在韩国本土大获成功,也收获了许多海外声誉。他擅长利用历史事实作为叙事的背景文本,在历史的层面上做出创新和选择,摘取的角色和故事虽然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这些故事常常映射的是当代韩国人的精神困局。研究尝试基于李濬益的电影文本,对李濬益导演的多部作品中的历史眼光和东方情绪做出梳理和分析,解读其作品中的东方眼光与其作品在当下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濬益 《兹山鱼谱》 《思悼》 韩国电影 东方视角
下载PDF
东方视角下宋代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形式美感分析
3
作者 王磊 赵妍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1期151-153,共3页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追求享受与自由,最显著的表现在于对园林的建造设计。山水画是古典园林中的理想佳地,古典园林是山水画的情景再现。传统山水画的创作与古典园林的建造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两者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孟子提出的天人...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追求享受与自由,最显著的表现在于对园林的建造设计。山水画是古典园林中的理想佳地,古典园林是山水画的情景再现。传统山水画的创作与古典园林的建造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两者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孟子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被运用到了山水画的创作与园林的建造中。同时,“善园者善画,善画者善园”,在古代,园林的设计者大多也是文人学者,园林与山水画的关系较为密切。文章围绕宋代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山水画之间的相关性展开探讨,论述宋代古典园林与山水画表现出来的形式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视角 宋代 山水画 古典园林 情景交融
下载PDF
东方视角下科幻题材电影的改编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睿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44-146,共3页
科幻题材作为重要的电影类型,其借助视觉冲击架构一个虚拟的世界,承载观众对未来的不同幻象。我国科幻题材类电影无论是制作基础、产业规模、创作理念、思维方式等方面一直不断尝试和突破。程伟豪执导的电影《缉魂》,从东方文化视角出发... 科幻题材作为重要的电影类型,其借助视觉冲击架构一个虚拟的世界,承载观众对未来的不同幻象。我国科幻题材类电影无论是制作基础、产业规模、创作理念、思维方式等方面一直不断尝试和突破。程伟豪执导的电影《缉魂》,从东方文化视角出发,实现了科幻题材类型电影的改编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展现中国文化精神内涵实现叙事视角的突破;以多种类型杂糅实现叙事模式上的编制;以科技与人性冲突矛盾实现叙事内容上的架构;以氛围信息的营造实现视觉图像上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缉魂》 东方视角 科幻题材 改编创新
下载PDF
现代人起源模式的东方视角
5
作者 彭菲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1期34-54,M0003,M0004,共23页
现代人起源问题是国际学术界最为热议的科学问题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形成了“走出非洲”假说和“多地区演化”假说两大针锋相对的阵营。随着新世纪新材料的不断积累和新技术的快速进步,对现代人起源模式的争论有... 现代人起源问题是国际学术界最为热议的科学问题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形成了“走出非洲”假说和“多地区演化”假说两大针锋相对的阵营。随着新世纪新材料的不断积累和新技术的快速进步,对现代人起源模式的争论有了重大调整,来自东方的材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现代人起源和现代行为起源演化的主要假说、模式的来源、历史和发展,并综合介绍了最新的一些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进而讨论了现代人起源与演化模式、现代行为起源和演化模式调整的动因和方向,提出了要重视海量的考古学物质证据在讨论各种模式中的作用,反思“现代性”的文化内涵。呼吁加强我国对现代人起源问题研究的投入,为现代人起源模式讨论提供更坚实的东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起源与演化 现代人 现代行为 东亚 东方视角
原文传递
论我国英语媒体对外传播中的“东方视角”
6
作者 邹舒远 熊文光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X期33-34,共2页
"东方视角"对我国英语媒体自身独特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亚洲国家媒体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共识。我国英语媒体为了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彰显"东方视角",有必要在报道中体现对东方世界热点新闻的关注,展... "东方视角"对我国英语媒体自身独特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亚洲国家媒体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共识。我国英语媒体为了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彰显"东方视角",有必要在报道中体现对东方世界热点新闻的关注,展现东方形象、维护东方利益。在此过程中,我国英语媒体需要重视传播的针对性并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将"东方视角"特殊性与新闻传播专业性结合起来,从而确保对外传播工作有效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新闻 对外传播 东方视角
原文传递
讲好中国故事 增强政治认同——以跨文化为问题分析视域 被引量:1
7
作者 鲁小艳 王东兰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4期90-93,共4页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与世界文化接轨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影视文化在当前社会不仅被看作“文化出海”的经济产物,同时成为我国文化传播、对外交流的符号.新时期以影视文化为依托的中国故事海外传播,成绩与不足并...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与世界文化接轨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影视文化在当前社会不仅被看作“文化出海”的经济产物,同时成为我国文化传播、对外交流的符号.新时期以影视文化为依托的中国故事海外传播,成绩与不足并存,在此过程中以一种“他者性”被审视、被评价.在跨文化视域下,中国故事的政治意识形态、主题性表达等都被厘定在西方话语权之下.中国故事的海外传播要从本体上突破这种限定,从传播模式上作出积极探索,可以提升国际认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故事 传播模式 他者性 东方视角 跨文化
下载PDF
传播学视角下中英“礼仪之争”再审视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兵娟 李阳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0年第5期102-115,共14页
公元1793年英国大使马戛尔尼来华导致的“礼仪之争”,是东西方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碰撞与冲突,也是40余年后爆发鸦片战争拉开中国近代史的“导火索”。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事件的评价大多只批评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漠视或者忽视马戛尔尼... 公元1793年英国大使马戛尔尼来华导致的“礼仪之争”,是东西方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碰撞与冲突,也是40余年后爆发鸦片战争拉开中国近代史的“导火索”。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事件的评价大多只批评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漠视或者忽视马戛尔尼使团暗藏的殖民主义扩张意图。后殖民理论批评,从传播学视角重新审视、传播者的传播动机、传播手段以及在传播中由于中英价值观念的偏差导致的认知障碍等因素,明确指出英国使团表面的贸易诉求背后是殖民霸权倾向的传播动机,礼物媒介的选择暗含政治文化的较量;同时通过中华礼仪文明与西方物质文明的对比,对中国特有的宾礼朝贡制度及其背后支撑的天下传播秩序模式进行了深入阐释。可以说,笼罩在近代史中的“殖民者的世界模式”虽已远去,但印刻在心理上的殖民思维并没有消散。重新审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助于我们对西方文明扩张史保持一份警醒,纠正“中国故事”中丧失主体性的长期失语,重塑中国文化自信和中华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礼仪之争 跨文化传播 东方主义视角 马戛尔尼使华 文明传播
下载PDF
中国古代思想在阿拉伯的传播
9
作者 薛庆国 丁淑红 《国际汉学》 2023年第1期41-54,156,共15页
本文梳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思想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情况,介绍、分析了阿拉伯学术界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人物及其作品和观点,着重探讨了中国学者马坚,阿拉伯学者西伯勒、阿莱维、穆赫森在传播中国古代思想方面的学术贡献,并归纳了中... 本文梳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思想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情况,介绍、分析了阿拉伯学术界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人物及其作品和观点,着重探讨了中国学者马坚,阿拉伯学者西伯勒、阿莱维、穆赫森在传播中国古代思想方面的学术贡献,并归纳了中国古代思想在阿拉伯传播中呈现的若干特点。本文认为,虽然阿拉伯学界对中国思想的了解和研究起步较晚,但学者们总体上持论公允,能用东方人视角理解、欣赏中国思想,体现了阿拉伯学者鲜明的身份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 阿拉伯世界 文化传播 东方视角
下载PDF
论“隐性东方中心化倾向”对中国形象的遮蔽——以国际马尔罗批评中的“强制汉化”为例
10
作者 张珣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3,178,179,共12页
国际马尔罗批评中存在一种“隐性东方中心化倾向”,其本质是“强制阐释”:其显意识是对抗西方优越论,无意识则是追求将中国树立为西方的对抗性价值中心,忽略中国自身的文化血肉和价值内涵。在一些“外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领域,甚... 国际马尔罗批评中存在一种“隐性东方中心化倾向”,其本质是“强制阐释”:其显意识是对抗西方优越论,无意识则是追求将中国树立为西方的对抗性价值中心,忽略中国自身的文化血肉和价值内涵。在一些“外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领域,甚至出现从作家本人到国外评论者再到中国评论者的“串谋”,彼此心照不宣地为对方的“强制汉化”做铺垫、行矫饰。通过分析国际马尔罗批评中这一阐释路径的形成原因和运作机制可以发现,“强制汉化”对中国思想文化造成的其实是各种“异化”“蛀空”和“窄化”,重塑文明地位的迫切心理会使“强制意图”盖过“阐释对象”本身。这种对中国文化价值失之偏颇、粗糙的构建,往往会于无形中巩固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强化文化偏见和情绪抵触。相比西方中心化对中国的“失焦”,这种“隐性东方中心化倾向”造成的“过度聚焦”是对中国具体身份信息的另一种遮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 强制汉化 隐性东方中心视角 国际马尔罗批评 中国形象
原文传递
文化融合下《理智与情感》的情感主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05-106,共2页
《理智与情感》改编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同名作品。1995年,好莱坞将该作品搬上了大银幕。影片导演李安以其独特的东方文化视角,用工整妥帖、相互映照的艺术化手段对原著进行了处理,将奥斯汀原著中以理智为重... 《理智与情感》改编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同名作品。1995年,好莱坞将该作品搬上了大银幕。影片导演李安以其独特的东方文化视角,用工整妥帖、相互映照的艺术化手段对原著进行了处理,将奥斯汀原著中以理智为重的思想倾向,进行了补充延伸,使两位主人公性格在情节的发展中形成互补态势,消融了原著中理智与情感这两个本相对立的含义。影片正是通过两姐妹对爱情与婚姻的追求经历上体现出来的,也使影片《理智与情感》在原著文学文本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多独特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智与情感》 婚姻爱情主题 东方文化视角 审美价值
下载PDF
从文化融合角度探讨电影《理智与情感》的情感世界
12
作者 龚云娟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9期166-167,共2页
《理智与情感》这部影片,改编自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1995年,好莱坞将其搬上了大荧幕。该部影片的导演是著名的华裔导演李安,他以独特的东方文化视角,通过脱妥帖工整、严密映照的艺术手段对原... 《理智与情感》这部影片,改编自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1995年,好莱坞将其搬上了大荧幕。该部影片的导演是著名的华裔导演李安,他以独特的东方文化视角,通过脱妥帖工整、严密映照的艺术手段对原著进行了处理。对奥斯汀原著中过于理智的倾向进行了延伸和补充,促使两位主人公的性格在情节的发展中呈现相互补充的势态,将原著中互不相容的理智和情感相对立的含义进行了融合。影片主要通过两姐妹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及经历上娓娓展开,这也使得这部影片在原著文学文本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多独特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智与情感》 婚姻爱情主题 东方文化视角 审美价值 情感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