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市场化的“东方道路”──与西方市场化道路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贾明德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8-92,共5页
试论中国市场化的“东方道路”──与西方市场化道路的比较贾明德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市场化的一般趋势新经济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199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C·诺斯,以“经济体制中两种不同的变化,即... 试论中国市场化的“东方道路”──与西方市场化道路的比较贾明德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市场化的一般趋势新经济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199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C·诺斯,以“经济体制中两种不同的变化,即作为知识存量基本变化结果的社会生产力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道路 市场化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中国市场 市场制度 城市化 儒家文化 政府干预 市场经济制度 现代市场经济
下载PDF
解读列宁关于社会主义东方道路“文化变革”的理论和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许京元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2,共6页
列宁开拓的社会主义东方道路的基本特点是“政治变革”先于“文化变革”。这样,无产阶级国家可以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在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逐步实现生产的商品化、社会... 列宁开拓的社会主义东方道路的基本特点是“政治变革”先于“文化变革”。这样,无产阶级国家可以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在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逐步实现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在此过程中同时实现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造,为经典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建成准备必要条件。这条道路显示出与资本主义“以剥夺农民为基础”的血和泪的过程相比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列宁并不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唯一道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道路多样性的统一,展现了社会主义的绚丽多姿和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东方道路 政治变革 文化变革 “和平组织'文化’工作”
下载PDF
完成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东方道路”胜利发展的前提 被引量:1
3
作者 许京元 《宜宾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0-24,共5页
社会主义“东方道路”在它的开拓和发展的整整一个世纪中 ,一直存在着理论上和策略上的激烈争论。争论集中到一点 :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不断革命”的理论与策略问题。列宁突破了恩格斯所强调的经济发展落后国家 ,在民主革命后只能建立... 社会主义“东方道路”在它的开拓和发展的整整一个世纪中 ,一直存在着理论上和策略上的激烈争论。争论集中到一点 :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不断革命”的理论与策略问题。列宁突破了恩格斯所强调的经济发展落后国家 ,在民主革命后只能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结论 ,在特殊历史条件下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夺取了政权。但是 ,列宁及以后的继承者都因此相继经历了恩格斯所担心的“很大的不幸”。历史的经验使东方无产阶级明白了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可以也应该夺取政权 ,但必须记得恩格斯的“重演 1 793” ,完成民主革命的告诫。民主革命的完成是社会主义“东方道路”胜利发展的前提。今天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某种意义上正是在坚持社会主义阵地的条件下 ,进一步完成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 ,从而使“东方道路”得到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东方道路" 革命发展阶段论 民主革命 民主主义 革命策略 政治模式
下载PDF
社会主义“东方道路”的提出和思路的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许京元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14-18,共5页
"东方道路"是在帝国主义历史条件下东方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通向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列宁在新道路的开拓中,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其中,新型民主革命路线、民族革命理论和"文化变革"策略尤为重要。"东方道路&qu... "东方道路"是在帝国主义历史条件下东方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通向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列宁在新道路的开拓中,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其中,新型民主革命路线、民族革命理论和"文化变革"策略尤为重要。"东方道路"经历了重大曲折,民粹主义影响是其最主要原因。对民主社会主义应有合理的评价,它同"东方道路"一样,都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都不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唯一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东方道路"辉煌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道路 列宁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
下载PDF
解读列宁关于社会主义东方道路“文化变革”的理论和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许京元 《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第9期1-5,共5页
列宁开拓的社会主义东方道路的基本特点是“政治变革”先于“文化变革”。这样,无产阶级国家可以在科学社会主义指引下,包括利用资本主义在内的“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在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逐步实现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 列宁开拓的社会主义东方道路的基本特点是“政治变革”先于“文化变革”。这样,无产阶级国家可以在科学社会主义指引下,包括利用资本主义在内的“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在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逐步实现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在此过程中同时实现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造,为经典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建成准备必要条件。这条道路显示出对资本主义“以剥夺农民为基础”的血和泪的过程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列宁并不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唯一道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道路多样性的统一,展现了社会主义的绚丽多姿和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东方道路 政治变革 文化变革 和平组织“文化”工作
下载PDF
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是“东方道路”胜利开拓的保证——纪念列宁《怎么办?》发表100周年
6
作者 许京元 杨永明 《宜宾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10,共4页
《怎么办?》一书的出版是列宁为建立一个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所迈出的重要的一步。列宁批判了经济派对工人运动自发性的盲目崇拜,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自觉性对党领导的革命事业胜利的重要性。正是这个对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自觉性的党... 《怎么办?》一书的出版是列宁为建立一个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所迈出的重要的一步。列宁批判了经济派对工人运动自发性的盲目崇拜,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自觉性对党领导的革命事业胜利的重要性。正是这个对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自觉性的党,胜利开拓了社会主义的“东方道路”。“东方道路”开拓的决定性一步是新型民主革命路线的确定。新型民主革命的“新”就在于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它的合理性深藏于时代的和东方的实际之中。“东方道路”100年曲折发展的历史,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里,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东方道路 新型民主主义革命 迂回过渡 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下载PDF
重温马、恩晚年对东方道路的探索
7
作者 杨振闻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4期5-7,共3页
马、恩晚年对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是一个内涵深邃、意义深远的世界性难题,因而也是学术界经久不衰不断重温、常温常新的研究课题。重温这一探索,需坚持理论联系的方法、系统学习的方... 马、恩晚年对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是一个内涵深邃、意义深远的世界性难题,因而也是学术界经久不衰不断重温、常温常新的研究课题。重温这一探索,需坚持理论联系的方法、系统学习的方法。惟其如此,方能重温到有益的启示,坚定不移地推行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温 马克思 恩格斯 东方道路
下载PDF
无产阶级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是“东方道路”胜利开拓的保证——纪念列宁《怎么办?》发表100周年
8
作者 许京元 杨永明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2期43-46,共4页
《怎么办?》一书的出版是列宁为建立一个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所迈出的重要的一步。列宁批判了经济派对工人运动自发性的盲目崇拜,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自觉性对党领导的革命事业胜利的重要性。正是这个对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自觉性的党... 《怎么办?》一书的出版是列宁为建立一个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所迈出的重要的一步。列宁批判了经济派对工人运动自发性的盲目崇拜,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自觉性对党领导的革命事业胜利的重要性。正是这个对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自觉性的党,胜利开拓了社会主义的“东方道路”。“东方道路”开拓的决定性一步是新型民主革命路线的确定。新型民主革命的“新”就在于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它的合理性深藏于时代的和东方的实际之中。“东方道路”100年曲折发展的历史,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里,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东方道路" 新型民主主义革命 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下载PDF
坚持列宁开拓的“东方道路”
9
作者 许京元 《国际共运史研究》 CSSCI 1991年第4期35-37,共3页
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过程是从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开始的,以后继续向东方发展。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实践,终于开拓出一条可以称之为“东方道路”的通向共产主义的独特道路。对“东方道路”的开拓,是列宁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伟大贡献的... 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过程是从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开始的,以后继续向东方发展。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实践,终于开拓出一条可以称之为“东方道路”的通向共产主义的独特道路。对“东方道路”的开拓,是列宁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伟大贡献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列宁把马克思的“不断革命”理论运用于东方,提出了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的思想。“不断革命”的思想早在《共产党宣言》里就形成了。后来,马恩认识到无产阶级在当时的欧洲还不可能夺得政权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道路 列宁 无产阶级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不断革命 民族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专政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理论运用
下载PDF
从马克思的东方道路理论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现代化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长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118-121,125,共5页
马克思晚年认为东方社会可以不经过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实现向未来社会的过渡,这就是东方道路理论,即所谓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这一理论的精髓就在于指出了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可以具有不同的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因而在... 马克思晚年认为东方社会可以不经过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实现向未来社会的过渡,这就是东方道路理论,即所谓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这一理论的精髓就在于指出了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可以具有不同的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因而在当代中国具有实践意义。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有独特的、有别于西方的文化传统,中国的现代化只能选择非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爱国主义、群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亚细亚生产方式带给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遗产,保持和发扬她,正有益于坚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传统文化中诸如中庸、保守、压抑个性、重德治不重法治等不利于现代化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东方道路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 价值 现代化
下载PDF
从社会主义“俄国道路”到“东方道路”的发展——列宁民族革命理论解读
11
作者 李玉芳 许京元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2期87-91,共5页
十月革命开拓了"政治变革"先于"文化变革"的"俄国道路"。随着东方民族革命兴起,共产国际"二大"提出"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 十月革命开拓了"政治变革"先于"文化变革"的"俄国道路"。随着东方民族革命兴起,共产国际"二大"提出"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过渡到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总结,列宁为东方制定了通向社会主义的正确策略,并把东方革命看作是世界革命的"突破口""。俄国道路"从而发展为"东方道路""。东方道路"的胜利发展和以后的曲折,都提醒人们应该结合时代的实际,重新学习列宁的民族革命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的民族革命理论 民族自决权 东方道路 新经济政策
下载PDF
“东方道路”胜利开拓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12
作者 李玉芳 许京元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4年第12期191-193,共3页
对唯物史观的深刻理解和科学实践,使列宁主义不仅同勃朗基空想主义的唯意志论区别开来,也同改良主义的历史宿命论区别开来。苏东剧变否定不了列宁主义和"东方道路",更不能得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 对唯物史观的深刻理解和科学实践,使列宁主义不仅同勃朗基空想主义的唯意志论区别开来,也同改良主义的历史宿命论区别开来。苏东剧变否定不了列宁主义和"东方道路",更不能得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相反,其证明社会主义运动应该更加严肃地研究和实践唯物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列宁主义 东方道路 唯意志论 历史宿命论
下载PDF
清除民粹主义影响是开拓“东方道路”重大课题
13
作者 李玉芳 许京元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4年第3期212-215,共4页
列宁开拓社会主义"东方道路"的第一部重要著作《两种策略》,确立了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原则,但对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却语焉不详,反映了民粹主义的某些痕迹。而后斯大林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实... 列宁开拓社会主义"东方道路"的第一部重要著作《两种策略》,确立了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原则,但对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却语焉不详,反映了民粹主义的某些痕迹。而后斯大林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实现了民粹主义的许多理想。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回答了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和策略,摆脱了民粹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东方道路 民粹主义 新经济政策
下载PDF
东方道路与晚年马克思的理论难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启良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5期1-7,共7页
东方道路与晚年马克思的理论难题启良随着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整理出版,人们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以外,可以看到马克思又一理论形象。这就是:马克思晚年的研究兴趣发生了明显的变动,由西方转到东方,由资本主义社会转... 东方道路与晚年马克思的理论难题启良随着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整理出版,人们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以外,可以看到马克思又一理论形象。这就是:马克思晚年的研究兴趣发生了明显的变动,由西方转到东方,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到前资本主义社会,并写下了大量的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农村公社 跨越资本主义 东方道路 晚年马克思 专制主义 共产主义 俄国 世界历史理论 制度文明
下载PDF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东方道路——晚年马克思的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一兵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135,237,共17页
马克思深刻说明了商品物的使用价值不过是工人具体劳动塑形和构序活动的对象化结果,但作为“相同的人类劳动力的消耗”,在商品交换中必然客观抽象为离开其“自然形式”的价值关系,这种不可见的价值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则会以另一种特殊... 马克思深刻说明了商品物的使用价值不过是工人具体劳动塑形和构序活动的对象化结果,但作为“相同的人类劳动力的消耗”,在商品交换中必然客观抽象为离开其“自然形式”的价值关系,这种不可见的价值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则会以另一种特殊商品的自然形式颠倒地表现出来,这就是货币及资本关系的历史生成。并且,开始进行古代社会历史和人类学研究的马克思,已经意识到自己在经济学研究中所面对的狭义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经济的社会赋型,并非所有地区或民族必然通过的历史阶段,特别是俄国等存在着的土地公有条件下的公社制度,所以,晚年马克思开始明确西欧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道路本身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致查苏利奇的信》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东方道路
原文传递
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中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兼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建超 刘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3-207,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探索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针对俄国等东方社会保存农村公社的特殊国情,提出了这些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据此,有研究者认为,后来中国等民族国家走上... 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探索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针对俄国等东方社会保存农村公社的特殊国情,提出了这些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据此,有研究者认为,后来中国等民族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文本分析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不是所谓"跨越论"旨向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而是其世界历史理论在俄国的具体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东方落后国家探索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理论 “不通过”思想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下载PDF
关于东方道路理论的问题——论非西方国家现代化道路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加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5-24,65,共11页
一、东方道路理论的产生东方道路理论,指关于非西方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社会的理论,是许多关于这问题的学说的总和,是随着西方现代化进程及世界现代化进程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15世纪末,西方人来到印度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高度文明的世界... 一、东方道路理论的产生东方道路理论,指关于非西方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社会的理论,是许多关于这问题的学说的总和,是随着西方现代化进程及世界现代化进程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15世纪末,西方人来到印度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高度文明的世界.但曾几何时,这些在东方物质文明前自愧不如的冒险家就发现:东方人怕他们的大炮.此后两个世纪,来到东方的西方人越来越多,他们眼看着自己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东方国家(当时主要指土耳其、印度等)却不断衰落下去,遂逐渐产生了东方停滞、西方进步的思想.到18世纪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社会 土耳其 现代社会 东方道路 现代化进程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现代化道路 西方人 西方国家
原文传递
关于科学理解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江丹林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6期47-50,共4页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我国理论界探视的目光日益集中到唯物史观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问题上,但在对东方社会落后国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具体理解上,却出现了一些值得推敲的观点,需...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我国理论界探视的目光日益集中到唯物史观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问题上,但在对东方社会落后国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具体理解上,却出现了一些值得推敲的观点,需作进一步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科学理解 资本主义生产 落后国家 几个问题 马克思 跨越资本主义 五种社会形态 俄国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下载PDF
再论马克思的“晚年设想”与东方社会主义道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弘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7-61,共5页
尽管有学者提出社会发展的跨越形式同依次演进的发展形式一起构成唯物史观这个"艺术整体"的正确看法,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跨越发展与依次演进发展实际上是一种依附关系,依次演进的社会发展形态总是先于跨越形态而出现,前者成... 尽管有学者提出社会发展的跨越形式同依次演进的发展形式一起构成唯物史观这个"艺术整体"的正确看法,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跨越发展与依次演进发展实际上是一种依附关系,依次演进的社会发展形态总是先于跨越形态而出现,前者成为后者的必要条件。马克思在提出西方依次演进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同时,已蕴涵了东方跨越式社会主义的可能。从多方面论证,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设想"实际上是一个不太确切的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次演进 跨越发展 依附 晚年设想 东方社会主义道路
下载PDF
东方社会道路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兴起
20
作者 吴克明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5-46,83,共3页
马克思东方社会道路理论,深刻揭示了他的“世界历史”观与国家开放论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一切取决于历史环境”的方法论价值,开掘了历史规律与主体选择间的内在关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兴起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马克思 东方社会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