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方铃蟾的饲养繁殖研究
1
作者 李琢 乔轶伦 张宁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0042-0045,共4页
东方铃蟾为我国名贵药材,可从其皮肤中提取铃蟾肽的生物活性多肽。铃蟾肽中含有大量的具有较强功效的生物活性物质,其对东方铃蟾的皮肤损伤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且不易感染。铃蟾肽是一种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它能刺激多种胃肠... 东方铃蟾为我国名贵药材,可从其皮肤中提取铃蟾肽的生物活性多肽。铃蟾肽中含有大量的具有较强功效的生物活性物质,其对东方铃蟾的皮肤损伤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且不易感染。铃蟾肽是一种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它能刺激多种胃肠激素的释放,调节胃肠动力,刺激消化道正常粘膜组织的生长,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作为自分泌或旁分泌生长因子,促进各种细胞尤其是肿瘤细胞的增殖。由于其与肿瘤关系密切,近年来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一个靶点。基于此,本文重点对东方铃蟾的饲养繁殖要点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分析东方铃蟾常见的疾病和防止措施,进而提出东方铃蟾的饲养管理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铃蟾 饲养繁殖 要点
下载PDF
东方铃蟾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淑兰 赵文艳 +1 位作者 冷超 赵文阁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42,共6页
应用5-HT抗血清,以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东方铃蟾(Bombinaorientalis)消化道内的5-HT免疫活性细胞(5-Hydroxytryptamine immunoreactive cell,5-HT cell)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 应用5-HT抗血清,以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东方铃蟾(Bombinaorientalis)消化道内的5-HT免疫活性细胞(5-Hydroxytryptamine immunoreactive cell,5-HT cell)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并探讨其分布型的成因及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5-HT细胞在东方铃蟾消化道的各个部位均有分布,其中以胃贲门部分布密度为最高:(55.73±10.67)个/mm2;胃幽门部次之:(42.99±5.25)个/mm2;直肠部最低:(6.37±4.78)个/mm2。5-HT细胞的形态多样:圆形、椭圆形、锥体形、长锥体形等,其中食管和直肠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小肠部则以长锥体形为主,其细长突起指向肠腔或固有膜。细胞分布于上皮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或固有膜内;胃贲门部、胃体及胃幽门部5-HT细胞主要分布于腺泡上皮之间,也有的分布于胃上皮之间;肠部5-HT细胞主要分布于肠上皮之间。提示了东方铃蟾5-HT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各部位消化功能及其食性和食物组成有关;5-HT细胞形态与其内、外、旁分泌功能是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铃蟾 5-HT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东方铃蟾繁殖期的生态及形态生理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邹寿昌 冯照军 李宗芸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2-24,共3页
东方铃蟾在连云港云台山的繁殖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下旬,产卵持续期约40天左右。但室温在18℃时抱对产卵集中在一星期内。卵分批产出,每雌平均产卵3.3批,持续期平均为21.6小时,产卵数平均为238.3枚。繁殖期雄性十几倍于雌性。食性以昆虫为... 东方铃蟾在连云港云台山的繁殖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下旬,产卵持续期约40天左右。但室温在18℃时抱对产卵集中在一星期内。卵分批产出,每雌平均产卵3.3批,持续期平均为21.6小时,产卵数平均为238.3枚。繁殖期雄性十几倍于雌性。食性以昆虫为主,但在缺少动物性食物的饲养环境中能大量吞食水草。文中还给出了繁殖期的某些形态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铃蟾 繁殖生态 形态生理
下载PDF
东方铃蟾不同发育阶段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郑元林 陈才法 茅一飞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8-21,共4页
东方铃蟾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表达在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的组织有其特异性。心脏中以LDH-1占优势,骨骼肌和肝脏中以LDH-5占优势,脑中LDH-1与LDH-5的相对含量接近。从鳃盖期至成体,心、肝、骨骼肌的LDH同工酶谱型不发生转换。心脏的... 东方铃蟾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表达在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的组织有其特异性。心脏中以LDH-1占优势,骨骼肌和肝脏中以LDH-5占优势,脑中LDH-1与LDH-5的相对含量接近。从鳃盖期至成体,心、肝、骨骼肌的LDH同工酶谱型不发生转换。心脏的LDH同工酶含量无阶段间的差异;肝、骨骼肌的LDH同工酶相对含量变化发生在从尾退化期至成体这一时期。在尾退化期,脑中LDH同工酶谱型发生转换,但LDH同工酶相对含量变化的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铃蟾 乳酸脱氢酶 同功酶 发育
下载PDF
温度对东方铃蟾和中华大蟾蜍肌组织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冯照军 季丽萍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4-17,共4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东方铃蟾和中华大蟾蜍肌组织中肌球蛋白钙激活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从 1 6℃上升到 3 2℃ ,两种动物两种肌组织ATP酶活性均逐渐升高 ,但东方铃蟾ATP酶活性变化比中华大蟾蜍敏感 ;从 3 2℃上升到 4 4℃ ,ATP酶活...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东方铃蟾和中华大蟾蜍肌组织中肌球蛋白钙激活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从 1 6℃上升到 3 2℃ ,两种动物两种肌组织ATP酶活性均逐渐升高 ,但东方铃蟾ATP酶活性变化比中华大蟾蜍敏感 ;从 3 2℃上升到 4 4℃ ,ATP酶活性均下降 ,但东方铃蟾ATP酶活性变化比中华大蟾蜍更敏感 ;ATP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在 3 2℃。ATP酶活性可能与这两种动物的入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铃蟾 中华大 肌球蛋白钙激活 ATP酶活性 温度 肌组织
下载PDF
东方铃蟾与中华大蟾蜍肌组织钙激活ATP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元林 刘德岷 +1 位作者 陈才法 邹寿昌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19,共3页
本文对东方铃蟾与中华大蟾蜍的心肌、腓肠肌和小肠平滑肌肌球蛋白钙激活ATP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东方铃蟾与中华大蟾蜍均显示出Ca++-ATP酶活性的组织特异性。此外,东方铃蟾的心肌和腓肠肌中的Ca++-AT... 本文对东方铃蟾与中华大蟾蜍的心肌、腓肠肌和小肠平滑肌肌球蛋白钙激活ATP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东方铃蟾与中华大蟾蜍均显示出Ca++-ATP酶活性的组织特异性。此外,东方铃蟾的心肌和腓肠肌中的Ca++-ATP酶活性低于中华大蟾蜍中相应组织的酸活性;而东方铃蟾的小肠平滑肌中Ca++-ATP酶活性却高于中华大蟾蜍小肠平滑肌中酶的活性。上述Ca++-ATP酶活性的差异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铃蟾 中华大 肌球蛋白 腺苷三磷酸酶
下载PDF
东方铃蟾早期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宗芸 冯照军 邹寿昌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4-18,共5页
本文大体采用Shumway的分期方法,在18±1℃的实验室条件下,对采自连云港的东方铃蟾的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从受精卵期至鳃盖褶闭合期可分为24个时期,共历时235.11小时。本文对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持续时间进行了详细地... 本文大体采用Shumway的分期方法,在18±1℃的实验室条件下,对采自连云港的东方铃蟾的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从受精卵期至鳃盖褶闭合期可分为24个时期,共历时235.11小时。本文对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持续时间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和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铃蟾 胚胎 发育
下载PDF
昆嵛山东方铃蟾的生物学特性及保护 被引量:4
8
作者 陆宇燕 李丕鹏 《四川动物》 CSCD 1999年第3期101-104,共4页
对分布于胶东昆嵛山脉的东方铃蟾的种群特征和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 其年龄组可分为幼体组(1-31 %)、亚成体组(13-16% )、成体Ⅰ组(31-58% ) 和成体Ⅱ组(53-95% ), 雌雄性比为1-16∶1。根据发育... 对分布于胶东昆嵛山脉的东方铃蟾的种群特征和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 其年龄组可分为幼体组(1-31 %)、亚成体组(13-16% )、成体Ⅰ组(31-58% ) 和成体Ⅱ组(53-95% ), 雌雄性比为1-16∶1。根据发育程度成体卵巢中的卵可分为5 种类型。通过详细的测量和分析, 表明繁殖期成体的机能形态学指标表现出与生殖状态相关的明显而复杂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铃蟾 年龄结构 繁殖生态 保护
下载PDF
镜泊湖产东方铃蟾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文阁 吕程 孙波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76-79,共4页
用肠上皮制片方法研究了镜泊湖产东方铃蟾的染色体组型,其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24,包括6对大型染色体、1对中型染色体和5对小型染色体。全部染色体中,第4、6、8、10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余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这一结果与前人的... 用肠上皮制片方法研究了镜泊湖产东方铃蟾的染色体组型,其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24,包括6对大型染色体、1对中型染色体和5对小型染色体。全部染色体中,第4、6、8、10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余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结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铃蟾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东方铃蟾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敬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6-1057,F0003,共3页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东方铃蟾的消化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大肠。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食道、胃和肠均为单层柱状上皮。胃和十二指肠的粘膜皱褶最丰富。食道腺为复泡状腺,胃腺属于单...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东方铃蟾的消化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大肠。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食道、胃和肠均为单层柱状上皮。胃和十二指肠的粘膜皱褶最丰富。食道腺为复泡状腺,胃腺属于单管状腺,肠的各段无多细胞腺体,但空肠和大肠有丰富的杯状细胞。肌层均为平滑肌,内层环肌较厚,外侧纵肌较薄,其中大肠的外侧纵肌最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铃蟾 消化道 组织学 适应
下载PDF
东方铃蟾在黑龙江省的现状与保护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鹏 贾竞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3-325,328,共4页
2002—2006年通过样方法、样线法及访问调查,对黑龙江省32个县(市、区)东方铃蟾(Bornbina orientalis)的分布范围、栖息环境、种群状况、食物组成以及人工养殖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东方铃蟾在黑龙江省主要分布于东南... 2002—2006年通过样方法、样线法及访问调查,对黑龙江省32个县(市、区)东方铃蟾(Bornbina orientalis)的分布范围、栖息环境、种群状况、食物组成以及人工养殖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东方铃蟾在黑龙江省主要分布于东南山地的尚志、延寿、宾县、阿城、绥芬河、宁安、海林等地,栖息在山溪的石下、草丛或路边、半山坡上的小水坑、石头坑等处,产卵场的种群密度为2.8只/m^2;东方铃蟾的食物以膜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为主,其出现频率分别为46.97%和39.75%,此外,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蜘蛛目、中腹足目的动物也占有一定比例,而蜻蜓目和直翅目所占比例较小;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对东方铃蟾进行人工饲养,死亡率较低,成体能存活2年以上,食物以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和蚯蚓为主,并能抱对产卵。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栖息地片段化,环境污染造成的栖息地质量下降以及干旱的气候条件等因素,东方铃蟾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均呈缩减的趋势,因此建议加强立法、宣传教育和管理的力度,减少环境污染和人为活动对东方铃蟾栖息地的破坏,同时积极开展人工养殖方面的研究,解决饲料、繁殖、成活率等关键养殖技术。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展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铃蟾 分布 食性 人工养殖 保护
下载PDF
东方铃蟾乳酸脱氢酶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科文 杨广涛 +1 位作者 陈凤英 潘雪峰 《野生动物》 1995年第4期31-35,共5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东方铃蟾不同组织LDH同工酶,显示出典型的5条带谱。心肌具有以B亚基为主的LDH同工酶谱,骨骼肌以A亚基为主的LDH同工酶谱。用改进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进行种群调查,结果表明A位点和B...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东方铃蟾不同组织LDH同工酶,显示出典型的5条带谱。心肌具有以B亚基为主的LDH同工酶谱,骨骼肌以A亚基为主的LDH同工酶谱。用改进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进行种群调查,结果表明A位点和B位点都存在电泳上的变异,各存在二个等位基因。A位点有三个基因型,其频率;AA=53.47%.Aa=39.11%.aa=7.43%;B位点只检出二个基因型,即BB为99.50%,Bb为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铃蟾 乳酸脱氢酶 多态性
下载PDF
东方铃蟾与中华大蟾蜍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凝胶电泳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郑元林 陈才法 +1 位作者 茅一飞 杨克合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2期33-36,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东方铃蟾与中华大蟾蜍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凝胶电泳的比较研究,分析出东方铃蟾与中华大蟾蜍的LDH同工酶表达除具有组织特异性外,还各有特点。东方铃蟾与中华大蟾蜍心脏LDH同工酶表达均以LDH-1为主;骨骼肌及肝脏LDH同工酶... 本文通过对东方铃蟾与中华大蟾蜍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凝胶电泳的比较研究,分析出东方铃蟾与中华大蟾蜍的LDH同工酶表达除具有组织特异性外,还各有特点。东方铃蟾与中华大蟾蜍心脏LDH同工酶表达均以LDH-1为主;骨骼肌及肝脏LDH同工酶表达均以LDH—5为主。在脑中,东方铃蟾LDH-1与LDH—5的比值接近1;中华大蟾蜍则以LDH-1为主。并且各组织LDH同工酶的表达方式与其代谢水平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铃蟾 中华大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下载PDF
东方铃蟾人工饲养管理要点
14
作者 董昕瑜 周淑荣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9年第8期3-4,共2页
东方铃蟾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近年来,野生资源匮乏。本文简介东方铃蟾人工饲养管理相关技术和措施,以期能为实践提供参考,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东方铃蟾 人工饲养 药用
下载PDF
北京地区人工引入东方铃蟾种群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国芬 史洋 +3 位作者 田恒久 李杨 高福利 鲍伟东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30,69,共5页
北京地区现有东方铃蟾为1927年由山东烟台人工引进的200余只个体的后代,历经几十年独立进化,无新个体引入,成为研究动物种群独立进化的良好样本。实验基于线粒体及微卫星标记,对取自北京香山人工引进种群和山东烟台源种群栖息地的55只... 北京地区现有东方铃蟾为1927年由山东烟台人工引进的200余只个体的后代,历经几十年独立进化,无新个体引入,成为研究动物种群独立进化的良好样本。实验基于线粒体及微卫星标记,对取自北京香山人工引进种群和山东烟台源种群栖息地的55只东方铃蟾样品进行了种群遗传变异分析。线粒体标记显示,北京及山东种群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489和0.950,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18和0.0033。系统进化树(NJ/ML)及单倍型间的网络图均显示两种群间的单倍型未形成显著的谱系分化。微卫星标记显示,北京及山东种群的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468和0.631,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48和0.701。Structure 软件将扩增成功的54只个体归为北京、山东两个遗传聚类簇。总体看来,北京种群显示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出现隔离进化衰退趋势,但仍处于适中水平,能够维持种群生存。因此,无需引入新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铃蟾 线粒体 DNA 标记 微卫星标记 独立进化 遗传变异
下载PDF
东方铃蟾冬眠时与禁食致死时肥满度及某些内脏器官的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敬明 李永臣 龚兆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22,共3页
东方铃蟾经过冬眠,其肥满度、躯体肥满度(雄体组无明显变化)、肝系数、生殖腺系数(雄体组无明显变化)平均明显减少,变化显著,而脂肪体系数变化极显著。禁食致死组与冬眠前后组比较,其肥满度、躯体肥满度、肝系数、生殖腺系数变... 东方铃蟾经过冬眠,其肥满度、躯体肥满度(雄体组无明显变化)、肝系数、生殖腺系数(雄体组无明显变化)平均明显减少,变化显著,而脂肪体系数变化极显著。禁食致死组与冬眠前后组比较,其肥满度、躯体肥满度、肝系数、生殖腺系数变化显著或极显著,其中禁食致死组的肝系数、雌性禁食组的躯体肥满度分别与冬眠后组的相比较,无明显变化。禁食致死组的脂肪体系数为零。冬眠前后及禁食致死时的睾丸均重几乎无变化,而卵巢均重则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铃蟾 肥满度 冬眠 禁食 内脏器官
下载PDF
东方铃蟾耐饥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敬明 李永臣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4期305-307,共3页
对东方铃蟾(Bombinaorientalis)的耐饥时间做了初步观察.雄性在繁殖期末的耐饥时间为114~152天(平均127天),死亡时的体重平均为原体重的56.40%,冬眠结束不久的耐饥时间为97~117天(平均... 对东方铃蟾(Bombinaorientalis)的耐饥时间做了初步观察.雄性在繁殖期末的耐饥时间为114~152天(平均127天),死亡时的体重平均为原体重的56.40%,冬眠结束不久的耐饥时间为97~117天(平均104天),死亡时的体重平均为原体重的60.23%;雌性在繁殖期末的耐饥时间为120~149天(平均130天),死亡时的体重平均为原体重的49.70%,冬眠结束不久的耐饥时间为67~85天(平均76天),死亡时的体重平均为原体重的54.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铃蟾 耐饥时间 体重 生理
下载PDF
项目动物东方铃蟾的饲养繁殖
18
作者 李琢 贺倩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S1期57-60,共4页
选择东方铃蟾作为保护教育的项目动物,因为它是众多两栖动物中蛙类的一种,有典型的外观特征,是生活在我国最北方地区的蛙类,在北京地区野外也能存活,其物种保护及生态学意义不容忽视。本文介绍了东方铃蟾的生物学特征,并指出人工饲养东... 选择东方铃蟾作为保护教育的项目动物,因为它是众多两栖动物中蛙类的一种,有典型的外观特征,是生活在我国最北方地区的蛙类,在北京地区野外也能存活,其物种保护及生态学意义不容忽视。本文介绍了东方铃蟾的生物学特征,并指出人工饲养东方铃蟾所需养殖室环境温度为20~23℃,湿度36%~55%,全年温湿度相差不多,而养殖缸温度20~21℃,湿度70%~80%,不能超过27℃,全年恒定,每日照明保证8~14 h。成蛙日常饲养密度可达24只/m^2,雌雄比例为1♂:3♀,而幼蛙可控制在40~60只/m^2。繁殖出的东方铃蟾,经训练可用于保护教育活动,效果很好。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东方铃蟾的生物学特性及保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铃蟾 饲养 繁殖 保护教育
下载PDF
马亓山东方铃蟾的生态习性及分布
19
作者 高翔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46-,48,共2页
马亓山亦名马蹄山,马髻山,位于临沂市莒南县涝坡乡境内,方圆几十平方公里,自山坡至山顶皆有东方铃蟾分布,但山脚下至平原低地皆无,其生态习性也有一定特点。
关键词 马亓山 东方铃蟾 生态 分布
下载PDF
东方铃蟾的反捕行为
20
作者 姜雅风 《野生动物》 2001年第3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东方铃蟾 反捕行为 警戒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