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ciphering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genetic basis of growth traits from whole-genome resequencing of the leopard coral grouper(Plectropomus leopardus)
1
作者 Shao-Xuan Wu Qi-Fan Zeng +9 位作者 Wen-Tao Han Meng-Ya Wang Hui Ding Ming-Xuan Teng Ming-Yi Wang Pei-Yu Li Xin Gao Zhen-Min Bao Bo Wang Jing-Jie Hu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329-340,共12页
The leopard coral grouper(Plectropomus leopardus)is a species of significant economic importance.Although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P.leopardus has thrived in recent decades,the advancement of selective breeding has b... The leopard coral grouper(Plectropomus leopardus)is a species of significant economic importance.Although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P.leopardus has thrived in recent decades,the advancement of selective breeding has been hindered by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population genomic data.In this study,we identified over 8.73 milli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through whole-genome resequencing of 326 individuals spanning six distinct groups.Furthermore,we categorized 226 individuals with high-coverage sequencing depth(≥14×)into eight clusters based on their genetic profiles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Notably,four of these clusters exhibited pronounce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populations.To identify potentially advantageous loci for P.leopardus,we examined genomic regions exhibiting selective sweeps by analyzing the nucleotide diversity(θπ)and fixation index(FST)in these four clusters.Using these high-coverage resequencing data,w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the first haplotype reference panel specific to P.leopardus.This achievement holds promise for enabling high-quality,cost-effectiveimputationmethods.Additionally,we combined low-coverage sequencing data with imputation techniques for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aiming to identify candidate SNP loci and genes associated with growth traits.A significant concentration of these genes was observed on chromosome 17,which is primarily involved in skeletal muscle and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cell proliferation.Notably,our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growth-related SNPs across the eight clusters revealed that cluster 5 harbored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 SNPs,showing potential for genetic selective breeding efforts.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robust toolkit and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management of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genome-driven breeding initiatives targeting P.leopard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ectropomus leopardus Whole-genome resequencing Growth Haplotype reference panel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下载PDF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reference genes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in leopard coral groupers Plectropomus leopardus
2
作者 Han ZHANG Haoran YANG +5 位作者 Pengsuo LI Na ZHAO Xiaojuan CHEN Yongcan ZHOU Zhenjie CAO Yun SUN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084-1099,共16页
Leopard coral groupers(Plectropomus leopardus),commercially bred in South China,are a significant economical fish species.In this study,by means of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technology,we assessed the stabili... Leopard coral groupers(Plectropomus leopardus),commercially bred in South China,are a significant economical fish species.In this study,by means of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technology,we assessed the stability of six common reference genes expression and selected the appropriate reference genes in leopard coral groupers with or without Vibrio harveyi stimulation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These data produced by qRT-PCR was handled via the geNorm,NormFinder,and BestKeeper software.The results revealed all the examined reference genes had manifest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tissues.Prior to V.harveyi stimulation,RPL13 gene was the appropriate reference gene among eleven tissue types(blood,spleen,hepatopancreas,kidney,stomach,gill,heart,skin,muscle,intestine,brain)in leopard coral groupers.Under V.harveyi stimulation,the most reliable reference genes varied from tissue to tissue and were closely hinged upon different time points.At 6-h post-bacterial injection,the appropriate reference genes in hepatopancreas,spleen,kidney,and gill were Actin,B2M,UBCE,and Actin,respectively.At 9-and 12-h post-bacterial injection,the appropriate reference genes in hepatopancreas,spleen,kidney,and gill were RPL13,Actin,Actin,and Actin,respectively.If one reference gene was preferable,RPL13,Actin,Actin,and Actin could be selected as the reference gene in hepatopancreas,spleen,kidney,and gill of leopard coral groupers after V.harveyi infection,respectively.Expression profiles of two target genes(IL-6 and NK-lysin)were used to further validate reliability of these selected appropriate candidates.This study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n qRTPCR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in leopard coral group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ectropomus leopardus reference genes Vibrio harveyi stimulation
下载PDF
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早期形态与色素变化及添加剂对其体色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超 吴雷明 +5 位作者 李炎璐 宋振鑫 梁友 翟介明 王鲁 庞尊方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90,共8页
为研究豹纹鳃棘鲈色素变化过程以及添加剂对其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对豹纹鳃棘鲈的早期色素积累、转变过程进行描述,并采用螺旋藻粉和虾青素两种添加剂对其仔、稚、幼鱼的生长及体色变化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显示,... 为研究豹纹鳃棘鲈色素变化过程以及添加剂对其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对豹纹鳃棘鲈的早期色素积累、转变过程进行描述,并采用螺旋藻粉和虾青素两种添加剂对其仔、稚、幼鱼的生长及体色变化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从2 d仔鱼开始,眼点色素增多,并由透明转为黑色,摄食明显;3 d仔鱼其背部鳍褶上的树枝状黑色素扩大,脊椎下方出现1列黑色素细胞丛;22 d的鱼体脊椎上方出现1排黑色素斑点,下方黑色素斑点数量减少,此时口、各鳍基部及沿脊椎两侧黄色素增加;28 d的稚鱼体表黄色素与红色素进一步增多,各鳍沿鳍条均有红色素斑点分布,鱼体呈橘红色,颜色鲜艳;30–33 d的幼鱼体表两侧布满黑色与橘红色斑点,脊椎下方斑点消失,仅在尾椎下方存有1块黑色素斑点。增色剂实验结果显示,实验15 d时,螺旋藻粉组与虾青素组全长、体重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内梯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0 d时,3%和6%螺旋藻粉组较对照组的体重值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9%螺旋藻粉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虾青素组均高于对照组,除与0.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组均差异显著(P<0.05)。0.1%实验组体重高于对照组和螺旋藻粉组,并高于组内其他梯度组。经过15 d添加虾青素的幼鱼体色红色素有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30 d时,螺旋藻组没有达到增色效果。结果表明,螺旋藻粉对幼鱼生长初期有促进作用,随着添加浓度与养殖时间的增加其效果不明显,出现负效应;添加浓度为0.1%的虾青素可使全长、体重增长率最高并具有明显增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色素 体色 螺旋藻粉 虾青素
下载PDF
Differentiation of coral trout (Plectropomus leopardu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morphology and complete mitochondrial DNA: Are cryptic species present? 被引量:2
4
作者 CAI Xiaopeng QU Meng +4 位作者 DING Shaoxiong WANG Hangjun WANG Hongjie HU Luyi SU Yongqu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0-46,共7页
Two morphotypes of Plectropomus leopardus have been identified; morphometric and meristic analyses show that there is no diagnost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 difference in color pattern was the most ap- propriate phe... Two morphotypes of Plectropomus leopardus have been identified; morphometric and meristic analyses show that there is no diagnost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 difference in color pattern was the most ap- propriate phenotypic character with which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two morphotypes. Complete mito- chondrial DNA sequencing, however, indicated a clea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orphotypes. Barcoding analysis reveal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in CO1 or ND2 divergence among intramorphotypic individuals, even between geographically separated populations, whereas the intermorphotypic CO1 and ND2 divergences were large enough (averaging 0.95% for CO1 and 1.37% for ND2) to clearly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two morphotypes. The color pattern differenc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together with the mtDNA and barcode sequencing data, suggest that the two morphotypes should be of two subspecies or even two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ectropomus leopardus MORPHOTYPE omplete mitochondrial DNA BARCODING
下载PDF
东星斑BCO基因家族鉴定及其表达对体色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嘉忆 汪波 +4 位作者 丁晖 韦存 刘梦然 包振民 胡景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9-101,共13页
为了探究β-类胡萝卜素裂解加氧酶(Beta-carotene oxygenase family,BCO)家族在东星斑(Plectropomus leopardus)体色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在东星斑基因组中鉴定得到4个BCO家族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家族基因的系统进化、基因结构... 为了探究β-类胡萝卜素裂解加氧酶(Beta-carotene oxygenase family,BCO)家族在东星斑(Plectropomus leopardus)体色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在东星斑基因组中鉴定得到4个BCO家族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家族基因的系统进化、基因结构、理化性质、蛋白结构以及保守性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东星斑4个BCO基因都包含一个主要的RPE65功能域,并且其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都具有高度保守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Bco2l和Bco2b在类胡萝卜素的主要代谢组织肝脏中有较高的表达,Bco1和Bco2l在肠道中表达较高。另外,红、黑体色差异个体中BCO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在多个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Bco2l的表达量和东星斑红色体色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表明Bco2l可能是影响东星斑体色的关键调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星斑 类胡萝卜素 体色 BCO基因家族 表达差异
下载PDF
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参数分析
6
作者 瞿诗雨 卢昇 +5 位作者 陈松林 刘洋 周茜 王磊 徐文腾 宋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3,共9页
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是引起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leopardus)患“烂身病”的主要致病菌,每年6―8月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了该品种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培育抗病良种是豹纹鳃棘鲈养殖业的迫切需求。为评估豹纹鳃棘鲈抗哈维... 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是引起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leopardus)患“烂身病”的主要致病菌,每年6―8月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了该品种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培育抗病良种是豹纹鳃棘鲈养殖业的迫切需求。为评估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参数,本研究基于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构建的基因组亲缘关系矩阵,使用4种模型(BLM、BTM、LLM和LTM)拟合了2种抗病表型(测试日性状,TDS;二元死亡存活性状,TS),并用约束最大似然法(REML)估算方差组分。经分析,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力为0.182~0.486,属中高遗传力性状,加性遗传方差为0.071~0.262。其中,利用线性模型(BLM和LLM)估算的遗传力分别为0.382和0.476,利用阈值模型(BTM和LTM)估算的遗传力分别为0.182和0.207。表明可以通过遗传选育提高豹纹鳃棘鲈抗弧菌能力。对不同模型估算的基因组估算育种值(GEBV)进行相关性分析,不同模型拟合同种抗病表型时,GEBV之间相关系数> 0.9,属于高强度正相关关系,表明使用同种表型定义时,阈值或线性模型对GEBV排名影响很小。对不同模型估算的GEBV与不同表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纵向模型(LLM和LTM)估算的GEBV与表型TS之间的相关系数高于横截面模型(BLM和BTM),说明表型TDS可能比表型TS更适合作为抗病表型。此外,在线性模型中,使用表型TDS和表型TS估算的GEBV之间的相关系数<0.85,说明采用2种表型定义下估计的豹纹鳃棘鲈抗哈维弧菌GEBV排名不一致。但基于表型TDS估算的GEBV与表型TS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强(0.824),表明使用表型TDS和纵向模型(LLM)估算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参数更有优势。本研究补充了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参数研究,为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良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参数 遗传力 豹纹鳃棘鲈 哈维氏弧菌
下载PDF
精氨酸对豹纹鳃棘鲈肠道发育和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的影响
7
作者 邓红进 梁伟兴 +2 位作者 张佳程 迟淑艳 谭北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0-96,共7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精氨酸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初始体重(9.30±0.02)g]生长性能、体成分、肠道和肝脏组织发育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制作精氨酸水平为2.4%(Arg2.4,对照组),2.9%(Arg2.9组),3.4%(Arg...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精氨酸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初始体重(9.30±0.02)g]生长性能、体成分、肠道和肝脏组织发育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制作精氨酸水平为2.4%(Arg2.4,对照组),2.9%(Arg2.9组),3.4%(Arg3.4组),3.9%(Arg3.9组)和4.4%(Arg4.4组)5组等氮等脂(54%粗蛋白质,9%粗脂肪)饲料。投喂豹纹鳃棘鲈幼鱼试验饲料56 d后,Arg3.4、Arg3.9和Arg4.4组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分别较Arg2.4组提高9.88%、7.41%、5.56%和17.33%、12.68%、11.99%(P<0.05)。Arg3.4、Arg3.9和Arg4.4组增重率分别较Arg2.4组提高32.03%、20.26%、17.48%(P<0.05)。相较于Arg2.4组,Arg2.9和Arg3.4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1.62%、1.87%(P<0.05)。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各组鱼体水分含量、肌肉中风味氨基酸的总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相较于Arg2.4组,Arg3.4和Arg3.9组肥满度分别提高8.70%、8.21%(P<0.05)。精氨酸对各组间肝体比、脏体比、肝脏空泡化面积、肠道绒毛宽度和肠壁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Arg2.9、Arg3.4和Arg3.9组肠道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分别较Arg2.4组提高16.33%、20.13%、17.66%和124.36%、138.09%、110.43%(P<0.05)。基于蛋白质效率进行二元拟合后获得豹纹鳃棘鲈幼鱼饲料精氨酸适宜水平为3.52%。综上所述,精氨酸可以改善肠道组织发育,有效地促进鱼体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豹纹鳃棘鲈 蛋白质利用 肠道发育 体成分
下载PDF
水温对东星斑幼鱼存活、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志景 江曙光 +2 位作者 于燕光 张振奎 夏苏东 《河北渔业》 2013年第5期1-4,12,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水温对东星斑幼鱼摄食、生长及存活的影响。温度设5个水平(15、20、25、30、35℃),东星斑幼鱼在玻璃蓄养槽内养殖40d。结果显示20℃组、25℃组和30℃组的鱼没有死亡,35℃组的存活率为88.9%,15℃组的存活率仅为...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水温对东星斑幼鱼摄食、生长及存活的影响。温度设5个水平(15、20、25、30、35℃),东星斑幼鱼在玻璃蓄养槽内养殖40d。结果显示20℃组、25℃组和30℃组的鱼没有死亡,35℃组的存活率为88.9%,15℃组的存活率仅为50%;总摄食量在30℃组最高,15℃组最低;特定生长率在30℃组最高,15℃组、35℃组为负值;在可以生长的组别里,30℃组饵料系数最小。本研究表明,水温对东星斑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东星斑的适宜摄食温度为20~30℃,最佳摄食温度为25~30℃;水温<20℃东星斑幼鱼不能正常摄食、生长,甚至会死亡,水温15℃时,几乎不摄食;水温>30℃,东星斑幼鱼可以正常摄食,但是不能正常生长,甚至会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星斑 水温 摄食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东星斑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体营养盐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鑫 康建平 +4 位作者 林岗 缪凡 叶翚 饶小珍 钟传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4-764,共11页
【目的】明确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的营养盐及微生物组成特征,为东星斑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检测东星斑循环水养殖系统进水、养殖池、养殖池出水、生物滤池、紫... 【目的】明确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的营养盐及微生物组成特征,为东星斑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检测东星斑循环水养殖系统进水、养殖池、养殖池出水、生物滤池、紫外消毒池的水质指标、水体中弧菌数量,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水体中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氨氮、硝酸盐氮和磷酸盐的浓度从养殖环节至消毒环节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亚硝酸盐氮则相反。外源海水样品中的弧菌数量小于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各个环节样品中的弧菌数量,弧菌数量经过养殖池后明显上升,经过生物滤池处理之后明显下降。在门分类水平上,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环节主要的微生物门类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属分类水平上,主要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弧菌属Vibrio、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Vibrio中主要为Vibrio ponticus,占Vibrio总量的66.17%。【结论】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环节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池出水中氨氮、硝酸盐氮以及磷酸盐的浓度和弧菌数量,同时揭示了循环水系统不同环节微生物组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星斑 循环水养殖系统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结构 弧菌
下载PDF
海南冯家湾东星斑刺激隐核虫病发病情况及防治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秀英 《科学养鱼》 2016年第4期56-57,共2页
东星斑学名豹纹鳃棘鲈,属鲈形目、科、鳃棘鲈属,其肉质白而鲜嫩、营养丰富,属名贵高档食用鱼类,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区,在我国台湾、海南岛及南海各岛礁海域均有分布,野生种群数量稀少。随着东星斑繁殖技术的突破,人工育苗... 东星斑学名豹纹鳃棘鲈,属鲈形目、科、鳃棘鲈属,其肉质白而鲜嫩、营养丰富,属名贵高档食用鱼类,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区,在我国台湾、海南岛及南海各岛礁海域均有分布,野生种群数量稀少。随着东星斑繁殖技术的突破,人工育苗技术水平逐年提高,在海南进行工厂化养殖已初具规模,但海南冯家湾地区海水水质逐年下降,该地区东星斑在鱼种培育、成鱼养殖过程中的病害日益严重,尤其刺激隐核虫病最为突出。笔者记录了该地区2015年东星斑发病情况,并提出了该鱼工厂化养殖模式下的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星斑 刺激隐核虫 豹纹鳃棘鲈 人工育苗技术 食用鱼类 海水水质 鳃棘鲈属 工厂化养殖 鲈形目 鳃丝
下载PDF
不同流速对豹纹鳃棘鲈摆尾频率和血液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振家 徐金铖 +2 位作者 张成林 余友斌 刘晃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97,共9页
水流是影响鱼类生理和生长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探究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受流速胁迫呈现的应激水平变化,掌握其耐受的最大流速,可为网箱养殖选址、集约化流水养殖和深远海工船养殖提供理论基础。以体长(11.38±1.48)c... 水流是影响鱼类生理和生长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探究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受流速胁迫呈现的应激水平变化,掌握其耐受的最大流速,可为网箱养殖选址、集约化流水养殖和深远海工船养殖提供理论基础。以体长(11.38±1.48)cm、体质量(34.71±11.57)g的豹纹鳃棘鲈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鱼类游泳实验装置,设计静水对照组[0 cm·s^(−1)或0 BL·s^(−1)(体长·秒^(−1))]和3组实验组(11.4、22.8和34.2 cm·s^(−1)对应1、2和3 BL·s^(−1)),探究40 min水流刺激对豹纹鳃棘鲈摆尾频率变化、血糖、血液中乳酸和皮质醇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摆尾频率与水流速度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血糖和血液中皮质醇含量随摆尾次数增多呈线性增长趋势,乳酸随摆尾次数增多呈非线性增长趋势。超过2 BL·s^(−1)流速会导致豹纹鳃棘鲈血液中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当流速达3 BL·s^(−1)时,血液中乳酸和血糖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豹纹鳃棘鲈对流速的耐受上限为2 BL·s^(−1)。当养殖水体流速高于2 BL·s^(−1)时,应激水平和代谢负荷显著增加(P<0.05),出现胁迫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养殖工船制荡和网箱养殖水域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水流 摆尾频率 血液生理
下载PDF
来曲唑对豹纹鳃棘鲈提前性反转的诱导效果
12
作者 赵灿 蒋谋炎 +3 位作者 江东能 张俊鹏 侯贤坤 朱春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5,共7页
【目的】探究来曲唑诱导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发生性反转的效果及性反转后性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取性腺已分化为II期卵巢的1龄豹纹鳃棘鲈,投喂含200 mg/kg来曲唑的饲料,分别在处理后45、90及120 d通过石蜡切片... 【目的】探究来曲唑诱导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发生性反转的效果及性反转后性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取性腺已分化为II期卵巢的1龄豹纹鳃棘鲈,投喂含200 mg/kg来曲唑的饲料,分别在处理后45、90及120 d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检查性腺发育情况,统计生长指标及性反转比例,采用ELISA及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来曲唑处理120 d后对照组及处理组血清中11-酮基睾酮(11-Ketotestosterone,11-KT)含量和性腺中性别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来曲唑处理45 d时体长显著增长,处理90 d时体质量显著增长。90 d后的样本开始出现含少量精子细胞的间性性腺(55.56%),120 d时33.33%的实验鱼性腺发生性反转,出现大量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及少量退化的卵母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处理后120 d性反转个体中血清中11-KT的浓度显著上升,性腺中dmrt1、cyp11b2及gsdf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cyp19a1a和foxl2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来曲唑可通过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诱导性腺已分化为II期卵巢的豹纹鳃棘鲈性腺提前性反转为精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性反转 人工诱导 来曲唑 芳香化酶抑制剂
下载PDF
豹纹鳃棘鲈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永波 陈国华 +2 位作者 林彬 黄宗文 周先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6,共6页
2008年5月20日,对海水网箱养殖的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 Lacepede)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并对获得的受精卵进行胚胎发育观察,描述其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及发育速度。豹纹鳃棘鲈的受精卵呈浮性,透明圆球形,卵径为816.... 2008年5月20日,对海水网箱养殖的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 Lacepede)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并对获得的受精卵进行胚胎发育观察,描述其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及发育速度。豹纹鳃棘鲈的受精卵呈浮性,透明圆球形,卵径为816.5μm±15.9μm,具一直径约145.5μm的大油球,有些受精卵还含有数个(1~6)小油球。在自然海区水温30.0~31.2℃条件下,胚胎发育时间为16h32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 Lacépède) 人工催产 胚胎发育
下载PDF
光色对豹纹鳃棘鲈幼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亮 吴洪喜 +4 位作者 马建忠 王瑶华 陈婉情 刘志明 关献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4-51,共8页
为探究光色对鱼类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作者在模块化小型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以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体长21.2 cm±1.22 cm,体质量112.46 g±2.632 g)为对象,设置5种光色环境(红、黄、绿、白和黑暗),进行了... 为探究光色对鱼类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作者在模块化小型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以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体长21.2 cm±1.22 cm,体质量112.46 g±2.632 g)为对象,设置5种光色环境(红、黄、绿、白和黑暗),进行了4个月的循环水养殖实验。结果表明:绿光下豹纹鳃棘鲈幼鱼摄食率高、饵料转化率高、饵料系数低,但不同光色下豹纹鳃棘鲈幼鱼的摄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幼鱼的体长增长,绿光组和红光组大,且与其余3组间差异显著(P<0.05);幼鱼的体质量增长,绿光组最大,红光组和黑暗组次之,白光组和黄光组最小,且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各组幼鱼的肥满度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白光组幼鱼存活率(只有50%)最低外,其余各组幼鱼存活率均在80%以上,其中绿光组最高,为88.33%。可见,在循环水养殖生产中,绿光环境有利于豹纹鳃棘鲈幼鱼的摄食、生长和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 光色 摄食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饵料中添加自然产物对豹纹鳃棘鲈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关献涛 吴洪喜 +2 位作者 马建忠 单乐州 林少珍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91,共12页
为探究自然成分添加剂对东星斑Plectropomus Leopardus的影响,选择了虾青素、叶黄素、螺旋藻和玉米蛋白粉4种自然产物,以不同量分别添加到石斑鱼配合饵料中制成实验饵料,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喂养东星斑75d,测定了实验前后东星斑的生长率... 为探究自然成分添加剂对东星斑Plectropomus Leopardus的影响,选择了虾青素、叶黄素、螺旋藻和玉米蛋白粉4种自然产物,以不同量分别添加到石斑鱼配合饵料中制成实验饵料,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喂养东星斑75d,测定了实验前后东星斑的生长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3个主要生长指标和鱼体代表部位的体色指标。结果显示,4种添加物对东星斑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4种添加物均使东星斑的体色亮度L*值略变小,且部分体色L*值影响显著;4种添加物均能使东星斑的a*值和b*值升高,且与空白对照组比差异显著,尤其是虾青素,对东星斑体色整体变红、变黄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星斑 虾青素 叶黄素 螺旋藻 玉米蛋白粉 体色
下载PDF
盐度对豹纹鳃棘鲈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尤宏争 孙志景 +1 位作者 张勤 张振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3,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盐度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影响的试验。试验设5个盐度(15、20、25、30和35)处理组,每组设3个平行,各随机放12尾体质量为(25.63±1.36)g的试验鱼,饲养试验在室内有循环...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盐度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影响的试验。试验设5个盐度(15、20、25、30和35)处理组,每组设3个平行,各随机放12尾体质量为(25.63±1.36)g的试验鱼,饲养试验在室内有循环设备的水槽(800 mm×500 mm×450 mm,水体为140L)中进行,日饱食投喂商品饲料两次(8:00、16:00),试验共进行42 d。结果表明:将豹纹鳃棘鲈幼鱼从盐度为30的海水中直接移入盐度为15、20、25、35的水中时,在各个盐度下96 h后的存活率均为100%;经盐度驯化后饲养42 d的各组鱼的成活率平均为96.7%;饲养试验结束时,盐度为15的组豹纹鳃棘鲈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效率均最高,盐度为30的组幼鱼各项摄食生长指标均最低;盐度为15和30的组幼鱼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但这两组幼鱼的粗脂肪含量较低,各试验组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豹纹鳃棘鲈幼鱼在盐度为15时摄食生长最快,肌肉品质也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摄食 生长 体成分
下载PDF
豹纹鳃棘鲈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被引量:31
17
作者 尤宏争 孙志景 +2 位作者 张勤 张振奎 钱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68-1172,共5页
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称东星斑,隶属于鲈形目、鲈亚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属暖水性岛礁鱼类,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区,其中日本、澳洲、斐济等地也有少量分布[1]。关于其他经济鱼类肌肉营养成分的研究报... 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称东星斑,隶属于鲈形目、鲈亚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属暖水性岛礁鱼类,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区,其中日本、澳洲、斐济等地也有少量分布[1]。关于其他经济鱼类肌肉营养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多,谭德清等[2]对黑尾近红鲌、尹洪斌等[3]对山女鳟、王建新等[4]对梭鱼、樊佳佳等[5]对大口黑鲈、张升利等[6]对长吻、庄平等[7]对舌虾虎鱼、程波等[8]对七带石斑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肌肉 营养成分 品质评价
下载PDF
豹纹鳃棘鲈仔鱼饥饿实验和不可逆点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育凯 虞为 +4 位作者 林黑着 李涛 黄小林 黄忠 戚常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96,共7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仔鱼形态发育、生长和成活的影响,并测定了饥饿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和不可逆点(PNR)。结果显示,水温23~24℃下豹纹鳃棘鲈仔鱼2.5 DPH(孵化后天数)开口摄食,3.0 DPH卵黄...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仔鱼形态发育、生长和成活的影响,并测定了饥饿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和不可逆点(PNR)。结果显示,水温23~24℃下豹纹鳃棘鲈仔鱼2.5 DPH(孵化后天数)开口摄食,3.0 DPH卵黄囊和油球消失,混合营养期仅0.5 d,容易遭受饥饿胁迫。饥饿仔鱼最高初次摄食率为65%,出现在3.5 DPH;PNR发生在4.5~5.0 DPH,仔鱼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仅2.0~2.5 d。对照组和饥饿组仔鱼在3.5 DPH前全长无明显差异(P>0.05),之后饥饿组仔鱼出现生理性萎缩,全长开始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饥饿组仔鱼在内源性营养消耗完毕后出现了一系列因饥饿所导致的形态发育特征,并于6.5 DPH全部死亡,因此豹纹鳃棘鲈仔鱼最佳投喂时间为2.5~3.5 D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仔鱼 饥饿 不可逆点
下载PDF
豹纹鳃棘鲈致病性哈维氏弧菌的分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晓丽 邵蓬 +2 位作者 李灏 任涵玮 张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2-118,共7页
为探明养殖豹纹鳃棘鲈体表溃疡症的病因,从患病豹纹鳃棘鲈血液及内脏、体表溃疡处分离到2株优势菌,其中编号为1031的菌株经人工感染证实能够引起被感染鱼的死亡,为引起该豹纹鳃棘鲈溃疡病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 为探明养殖豹纹鳃棘鲈体表溃疡症的病因,从患病豹纹鳃棘鲈血液及内脏、体表溃疡处分离到2株优势菌,其中编号为1031的菌株经人工感染证实能够引起被感染鱼的死亡,为引起该豹纹鳃棘鲈溃疡病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菌株1031与弧菌属的基本特征相符,分别基于16SrDNA序列及热激蛋白60基因(hsp60)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菌株1031与哈维氏弧菌聚为一支,置信度均为97%,以1031为模板特异性扩增哈维氏弧菌toxR基因,也得到了预期382bp的核酸片段。综合以上结果,最终确定此次豹纹鳃棘鲈体表溃疡症的病原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仅对氟苯尼考、庆大霉素(120μg)、菌必治敏感,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阿奇霉素、强力霉素等均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豹纹鳃棘鲈 16S RDNA HSP60 toxR
下载PDF
豹纹鳃棘鲈室外大型水泥池的人工育苗技术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天密 王永波 +3 位作者 符书源 杨明秋 符一凡 李向民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0-405,共6页
为了探索利用室外大型水泥池进行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人工育苗的技术模式,通过在室外大型水泥池顶部加盖遮光太阳板半封闭顶棚,对育苗水体进行控光、控温和防雨,进行该鱼人工育苗过程中水处理技术、饵料培育技术和育苗... 为了探索利用室外大型水泥池进行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人工育苗的技术模式,通过在室外大型水泥池顶部加盖遮光太阳板半封闭顶棚,对育苗水体进行控光、控温和防雨,进行该鱼人工育苗过程中水处理技术、饵料培育技术和育苗方法的研究。2010年3~7月,累计放卵5批次,共培育出全长2.5~3.0 cm的鱼苗21.9×104ind,受精卵平均孵化率达81.4%,育苗平均成活率达5.59%;初孵仔鱼平均全长1.6mm,在早期发育阶段每经历一次饵料转变,都会带来仔稚幼鱼的快速增长;该鱼摄食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随着个体生长发育,饵料出现顺序依次为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蒙古裸腹蚤。研究表明,豹纹鳃棘鲈室外大型水泥池人工育苗模式克服了池塘育苗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和室内水泥池育苗水体小、开口饵料匮乏的缺点,育苗成功率和出苗率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人工育苗 水泥池 大水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