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东汉后期夷夏观念中的两种逻辑——以“弃凉之议”为线索
1
作者 杨佳将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0-96,共7页
罗志田曾指出中国古代的夷夏之辨具有两面性,同时包含着“开放”与“封闭”两种逻辑。东汉后期的“弃凉之议”展现出夷夏观念内部两种逻辑的对立与冲突。主张“弃凉”者拒绝承认夷夏之间的互动,认为应当割弃凉州以永绝“夷狄”之扰,体... 罗志田曾指出中国古代的夷夏之辨具有两面性,同时包含着“开放”与“封闭”两种逻辑。东汉后期的“弃凉之议”展现出夷夏观念内部两种逻辑的对立与冲突。主张“弃凉”者拒绝承认夷夏之间的互动,认为应当割弃凉州以永绝“夷狄”之扰,体现了其夷夏观念的封闭性。王符等反对“弃凉”者则强调“王者无外”,认为圣王即使是对“夷狄”也负有教化责任,体现了其夷夏观念的扩张性。虽然争论双方的观点导向截然对立的政治实践,但无论何种夷夏观念,其根本前提均为夷夏之间在道德上有着高下之分。具有歧视属性的夷夏观念加剧了汉羌冲突,而汉羌冲突最终将东汉王朝推向覆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观念 东汉后期 弃凉之议” 王符 《潜夫论》
下载PDF
东汉后期士风之转变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牟发松 李磊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267-273,共7页
The upright and outspoken ethos of the well\|known elites under the disaster of Party Sanction was usually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East Han’s common practice. In fact, East Han ’s general mood of elites ha... The upright and outspoken ethos of the well\|known elites under the disaster of Party Sanction was usually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East Han’s common practice. In fact, East Han ’s general mood of elites had got several alternations. The occurrence of its change was based on deep social and political background. In later period of the dynasty, while the quantity of Confucian scholars increased sharply, the influence of eunuch class inflate as well so that the fight for political resources between these two paties became more fierce. The conflict enhanced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elites and changed their ethos to upright and outspoken fashion from an attitude to shirk principled struggle so as to protect one’s interest and safety . As the result of the conflict, the Party Sanction incident occurred. The horrible disaster of the Party Sanction made the elites ethos changed, the upright and outspoken fashion disappeared. Most of the elites chose the attitude to evade politic so as to protect their lives first, or in a tactful way to continue their strugg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后期 士风 党锢之祸
下载PDF
东汉后期清流士人心态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念超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62-65,共4页
东汉后期,由于朝政腐败,封建统治岌岌可危,满怀报国热情的清流士人为了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而作出了种种努力,但东汉王朝无可避免的没落让他们的希望化为了泡影。所以这一时期的清流士人欲进不忍,欲退不能,陷入了迷茫、痛苦和无奈的矛盾... 东汉后期,由于朝政腐败,封建统治岌岌可危,满怀报国热情的清流士人为了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而作出了种种努力,但东汉王朝无可避免的没落让他们的希望化为了泡影。所以这一时期的清流士人欲进不忍,欲退不能,陷入了迷茫、痛苦和无奈的矛盾心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态 东汉后期 清流士人 清议之风 批判思潮 法家思想 无奈 痛苦
下载PDF
论东汉后期的儒道融合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宗华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6-131,共6页
儒学一向被视为守成之学,其基本功能就是维护现存社会秩序及既有文明。东汉后期持续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使儒学也遭遇到空前的信仰危机。对儒家学者而言,道家思想适成为用以补偏救弊的思想资源,儒道互补一时之间蔚成风尚。他们对道家精... 儒学一向被视为守成之学,其基本功能就是维护现存社会秩序及既有文明。东汉后期持续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使儒学也遭遇到空前的信仰危机。对儒家学者而言,道家思想适成为用以补偏救弊的思想资源,儒道互补一时之间蔚成风尚。他们对道家精神的汲取表现在现实应用、社会批判、经典诠释等不同层面,而在经典诠释方面,郑玄、高诱的经注又具有典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后期 儒道融合 郑玄 高诱
下载PDF
制度风气之变与东汉后期荐举文书写
5
作者 钟涛 包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06-111,共6页
东汉后期察举征辟制在实施过程出现了弊病,察举不实现象频出,社会风气和人才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物品评风气盛行,鸿都门学以辞章选士,汉末乱世中用人推崇唯才是举等,新的人才选拔标准与以德行、经学等为主导的察举征辟选才标准产生一... 东汉后期察举征辟制在实施过程出现了弊病,察举不实现象频出,社会风气和人才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物品评风气盛行,鸿都门学以辞章选士,汉末乱世中用人推崇唯才是举等,新的人才选拔标准与以德行、经学等为主导的察举征辟选才标准产生一定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推荐人才为根本内容的荐举文书写,在延续西汉传统的同时也呈现出新的风貌。汉末荐举文书写政治语境有变化,荐举功能也有所弱化,而荐举文的文学审美性却有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风气 东汉后期 荐举文
下载PDF
东汉后期士大夫社会拯救活动述论
6
作者 朱顺玲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2-136,共5页
东汉自和帝始,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社会危机严重,代表社会、象征国家的皇权被两派势力异化,士大夫集团的权力和利益被严重剥夺,统治岌岌可危。作为专制政权组织基础的士大夫对此忧心忡忡。为匡时救世,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拯救活... 东汉自和帝始,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社会危机严重,代表社会、象征国家的皇权被两派势力异化,士大夫集团的权力和利益被严重剥夺,统治岌岌可危。作为专制政权组织基础的士大夫对此忧心忡忡。为匡时救世,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拯救活动,大致可分为舆论层面政治批判和实践层面对弊政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纠治和打击活动。士大夫的社会拯救活动对改善黑暗政治和维系东汉的统治起到了一定作用。因缺乏对君主专制制度本质的认识,士大夫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很少触及深层政治结构。但其批判时弊精神使专制制度在实际运行中保持一定的舆论开放和相对独立的批评、监督力量,降低了专制制度的封闭性和随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后期 外戚宦官专权 士大夫 政治批判 社会拯救
下载PDF
东汉后期徐州刺史影响探析
7
作者 张喆 戚亦农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7-59,共3页
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东汉后期刺史制度伴随着政治格局的变化而发生嬗变。通过分析其时徐州刺史的籍贯、任职时间、来源及在职事迹,验证了两汉州刺史部由监察区逐... 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东汉后期刺史制度伴随着政治格局的变化而发生嬗变。通过分析其时徐州刺史的籍贯、任职时间、来源及在职事迹,验证了两汉州刺史部由监察区逐渐向行政区的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后期 徐州刺史部 影响
下载PDF
试论东汉后期士大夫集团势力的膨胀与党锢之祸
8
作者 朱顺玲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10-113,118,共5页
发生在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的党锢之祸,其根本原因是士大夫集团势力的膨胀,形成了与专制皇权相颉颃之势,最终导致它与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激化。
关键词 东汉后期 士大夫集团 宦官集团 党锢之祸
下载PDF
东汉后期士人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
9
作者 张峰屹 《北方论丛》 2022年第2期135-151,共17页
从思想文化与文学的视角看,东汉后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段。政治的深度腐败以及相应的社会全面衰败,导致思想文化发生多元化转向:经学衰颓,道家思想强势回潮,佛教、道教也悄然兴起。东汉后期外戚、中宦和权臣角力争夺、相继专权的... 从思想文化与文学的视角看,东汉后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段。政治的深度腐败以及相应的社会全面衰败,导致思想文化发生多元化转向:经学衰颓,道家思想强势回潮,佛教、道教也悄然兴起。东汉后期外戚、中宦和权臣角力争夺、相继专权的政治生态,给士人带来极大的政治风险,不止仕路艰难,甚至危及生命。东汉后期士人的处世心态也因此发生了极大变化:在趋向多元的基本格局中,更多呈现出疏离政权、重生保命的倾向。此种情形,推动东汉后期文学走向了自我和情感,走向了独立自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后期 思想文化转型 士人心态 重生保命
下载PDF
东汉后期社会分裂原因略探
10
作者 毛英萍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9-41,共3页
东汉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 ,封建政治、经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东汉后期 ,社会却出现了分裂。本文认为东汉后期社会分裂的主要原因是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恶性发展。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 ,使得东汉王朝虽是统一的封建... 东汉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 ,封建政治、经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东汉后期 ,社会却出现了分裂。本文认为东汉后期社会分裂的主要原因是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恶性发展。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 ,使得东汉王朝虽是统一的封建王朝 ,但远不如西汉王朝中央集权那样强大 ,封建国家那样强盛 ,最终导致东汉后期社会的动荡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后期 社会分裂 原因分析 地主 田庄经济
下载PDF
王符——东汉后期另一个重要的无神论者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步贵 《兰州学刊》 1984年第3期15-20,共6页
王符,字节信(约85——162),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东汉后期进步的思想家,其活动年代在黄巾起义之前。所著《潜夫论》十卷三十六篇十余万言,论述到了哲学,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文学、人才,甚至军事等各个方面和领域,见解精辟... 王符,字节信(约85——162),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东汉后期进步的思想家,其活动年代在黄巾起义之前。所著《潜夫论》十卷三十六篇十余万言,论述到了哲学,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文学、人才,甚至军事等各个方面和领域,见解精辟、观点新颖,独树一帜,成一家言,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后期 成一家言 潜夫论 节信 三十六 中国思想发展史 《淮南子》 宇宙万物 汉代哲学 《论衡》
下载PDF
从文学和书法看东汉后期艺术精神的自觉
12
作者 杨玉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42-45,共4页
作为艺术的两种典型代表形式,文学和书法在东汉后期获得了迅猛发展,由此昭示了艺术精神的逐渐觉醒。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审美主体方面,主体的自我意识已经逐渐觉醒,并开始自觉进行艺术创作;审美客体方面,已开始注重作品的抒情性和审... 作为艺术的两种典型代表形式,文学和书法在东汉后期获得了迅猛发展,由此昭示了艺术精神的逐渐觉醒。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审美主体方面,主体的自我意识已经逐渐觉醒,并开始自觉进行艺术创作;审美客体方面,已开始注重作品的抒情性和审美性的双重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后期 文学 书法 艺术自觉
下载PDF
“汉三百五十年之厄”观念与东汉后期的中兴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尔 《人文论丛》 2022年第2期14-28,共15页
东汉顺、桓时代流行一种认为王朝遭遇“汉三百五十年之厄”的思潮。西汉元年迄今三百五十年,这一年数被赋予灾厄降临之义涵。士人借此呼吁改革以消厄,祈求重振衰微之汉运。“汉三百五十年之厄”以纬书之孔子预言“三百年斗历改宪”为本... 东汉顺、桓时代流行一种认为王朝遭遇“汉三百五十年之厄”的思潮。西汉元年迄今三百五十年,这一年数被赋予灾厄降临之义涵。士人借此呼吁改革以消厄,祈求重振衰微之汉运。“汉三百五十年之厄”以纬书之孔子预言“三百年斗历改宪”为本推演而来。其演算根据未必是宋均注纬之所谓“五七弱”,更可能是诗纬中的“五际”和“亥为革命”之说。为规避此厄,士人诠释“三百年一蠲法”,呼吁变更法度。不同“蠲法”方案基于对三百年前“文帝废肉刑”的不同解读,最终落实在对法令之“综核名实”上,以匡正汉兴三百余年所致“雕薄风俗”和“巧伪人情”。这一问题显示了“年岁遭厄”之观念话语、谶纬数理原理和“变法”之政治应对相互交织的复杂图景,流露出东汉后期士人从思想到实践谋求中兴的种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三百五十年之厄” “三百年斗历改宪” 东汉后期 诗纬 中兴论
下载PDF
东汉后期谁沛武人集团简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繁冶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12-14,共3页
谯沛集团是以曹操为中心以其亲属为基干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武人集团。他们多为忠勇敢死之士,在政治、军事生涯之初就与曹操事业联系在了一起,成为曹氏的股肱心臂。与曹操的另一重要政治集团颍川谋士群体相比,无论是入仕方式... 谯沛集团是以曹操为中心以其亲属为基干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武人集团。他们多为忠勇敢死之士,在政治、军事生涯之初就与曹操事业联系在了一起,成为曹氏的股肱心臂。与曹操的另一重要政治集团颍川谋士群体相比,无论是入仕方式、文化素养,还是政治动机、价值观念,谯沛武人集团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谯沛武人集团 颖川谋士群体 军事斗争 价值观念 东汉后期 曹操 文化素养
下载PDF
东汉后期的国家栋梁
15
作者 刘吉同 《学习月刊》 2013年第11期53-53,共1页
公元121年.执政17年的东汉邓太后驾崩,东汉由盛转衰.走入无有尽头的大黑暗中。从安帝、顺帝、冲帝、质帝(冲、质两个娃娃在位不足一年可忽略不计)、桓帝到灵帝前期,约60年间.同家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资治... 公元121年.执政17年的东汉邓太后驾崩,东汉由盛转衰.走入无有尽头的大黑暗中。从安帝、顺帝、冲帝、质帝(冲、质两个娃娃在位不足一年可忽略不计)、桓帝到灵帝前期,约60年间.同家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资治通鉴》(卷50至57)全景式地描述了他们可歌可泣的业绩和壮举.今天读来仍令人澎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后期 国家 《资治通鉴》 全景式 太后 执政
下载PDF
东汉后期政坛的清新之风
16
作者 朱顺玲 《社会观察》 2005年第9期62-62,共1页
东汉自和帝始,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社会危机严重.代表社会、象征国家的皇权被两派势力异化,士大夫集团的权力和利益被严重剥夺,统治岌岌可危。作为封建专制政权组织基础的士大夫阶层对此忧心忡忡。为匡时救世,他们从舆论... 东汉自和帝始,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社会危机严重.代表社会、象征国家的皇权被两派势力异化,士大夫集团的权力和利益被严重剥夺,统治岌岌可危。作为封建专制政权组织基础的士大夫阶层对此忧心忡忡。为匡时救世,他们从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了一系列社会拯救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后期 社会拯救活动 封建专制政权 外戚宦官 政治腐败 社会危机
下载PDF
东汉后期行书面貌初探
17
作者 刘绍伟 《书法赏评》 2011年第5期37-38,共2页
我们今天意义上的行书,其面貌介于楷书和今草之间,而在行书萌芽和未成熟阶段,却是另一番面貌。正如裘锡圭先生所说:"我们所熟悉的行书是介于楷书跟今草之间的一种字体。在刘德升等人的时代,今草还不存在,他们所写的行书当然不会跟我... 我们今天意义上的行书,其面貌介于楷书和今草之间,而在行书萌芽和未成熟阶段,却是另一番面貌。正如裘锡圭先生所说:"我们所熟悉的行书是介于楷书跟今草之间的一种字体。在刘德升等人的时代,今草还不存在,他们所写的行书当然不会跟我们所熟悉的行书完全一样。可惜刘、胡二家的书迹现在都已经看不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后期 书面 成熟阶段 行书 今草 裘锡圭 楷书 熟悉
原文传递
试论东汉中后期羌乱中的凉州武将群体 被引量:3
18
作者 薛海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77,共6页
东汉中后期凉州武将与乡里杂居的羌胡结成了较为密切的关系,构成了日后凉州武将整合羌胡崛起凉州的社会基础。东汉朝廷一直有害怕凉州武将借羌乱而起的顾忌,后迫于形势,才起用凉州武将。凉州武将群体分为著姓武将和中下层豪族武将两类,... 东汉中后期凉州武将与乡里杂居的羌胡结成了较为密切的关系,构成了日后凉州武将整合羌胡崛起凉州的社会基础。东汉朝廷一直有害怕凉州武将借羌乱而起的顾忌,后迫于形势,才起用凉州武将。凉州武将群体分为著姓武将和中下层豪族武将两类,同州里的地域因素在凉州武将的关系中所起作用不大,因而凉州武将群体并没有形成联系紧密的地域军事集团。凉州武将群体在政治上有反对宦官专权的共同诉求。在东汉末年,凉州武将群体对东汉存在的正统性或怀疑或否定,以董卓为代表的中下层豪族武将则进京掌握了中央大权,摧毁了东汉朝廷的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后期 羌乱 凉州武将 羌胡
下载PDF
东汉后期至北魏对西域的管辖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治光 《中国史研究》 1984年第2期31-38,共8页
汉宜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汉安帝廷光二年(公元123年)改置西域长史管辖西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西晋王朝曾短暂地统一南北外,中原地区长期处于地方割据,南北对立的局面。然而,不论是建都于洛阳的... 汉宜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汉安帝廷光二年(公元123年)改置西域长史管辖西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西晋王朝曾短暂地统一南北外,中原地区长期处于地方割据,南北对立的局面。然而,不论是建都于洛阳的西晋,先后统一北方建都于洛阳的曹魏,建都襄国的后赵,建都长安的前秦,建都平城、洛阳的北魏等政权;也不论这些政权的统治者是汉族也好,羯族也好,氐族也好,鲜卑族也好,都被位于边疆地区的西域各国尊为中原王朝而称臣纳贡。这些政权作为中原王朝,仍像汉王朝那样,继续对西域各凋进行管辖。那么,从统一王朝转化到南北对立这段时期,中原政仅究竟是怎样管辖西域的呢?本文试就此进行简略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都护 管辖 东汉后期 北魏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原王朝 南北对立 地方割据
原文传递
东汉中后期士人伦理生活管窥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渭清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16,共3页
东汉中后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确立的重要时期,但由于政局的变化,士人阶层在伦理生活方面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态势:一方面继续强化了东汉前期以来官方确立的儒家伦理意识形态,造成了道德的偏至;另一方面随着士人精神的演进,伦理生活也... 东汉中后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确立的重要时期,但由于政局的变化,士人阶层在伦理生活方面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态势:一方面继续强化了东汉前期以来官方确立的儒家伦理意识形态,造成了道德的偏至;另一方面随着士人精神的演进,伦理生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孕生了魏晋玄学伦理的某些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后期 士人 伦理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