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桓朝贡东汉王朝探微
1
作者 赵红梅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4-208,共5页
乌桓朝贡东汉王朝,首先是出于寻求经济利益,其次是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乌桓与东汉王朝的朝贡关系,始于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止于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到明帝... 乌桓朝贡东汉王朝,首先是出于寻求经济利益,其次是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乌桓与东汉王朝的朝贡关系,始于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止于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到明帝永平十六年(73),朝贡活动以辽西、辽东乌桓为主;第二阶段从安帝永初三年(109)至桓帝延熹九年(166),朝贡活动以乞降为主;第三阶段从灵帝中平五年(188)至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朝贡活动以三郡乌桓为主。乌桓对东汉朝贡活动受到东汉、匈奴、鲜卑三者相互关系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边疆民族势力消长过程中乌桓朝贡活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王朝 乌桓 朝贡
下载PDF
东汉王朝使匈奴中郎将略论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大龙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1994年第4期98-106,共9页
东汉王朝使匈奴中郎将略论李大龙使匈奴中郎将是东汉王朝为管理南徙降汉之南匈奴而设置的专职官员,学术界多有论及,但多集中在使匈奴中郎将的职掌方面,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有些认识则存有谬误。基于此,笔者虽力所不逮,但仍想就东... 东汉王朝使匈奴中郎将略论李大龙使匈奴中郎将是东汉王朝为管理南徙降汉之南匈奴而设置的专职官员,学术界多有论及,但多集中在使匈奴中郎将的职掌方面,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有些认识则存有谬误。基于此,笔者虽力所不逮,但仍想就东汉王朝使匈奴中郎将的有关问题做一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匈奴中郎将 东汉王朝 匈奴列传 《后汉书》 西汉王朝 公元 北匈奴 乌桓 鲜卑 单于
原文传递
高句丽与东汉王朝战事杂考——以《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记载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大龙 《东北史地》 2007年第1期8-13,共6页
本文对《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与我国史书有关高句丽政权和东汉王朝之间战事的记载进行了探讨,认为《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与我国史书的记载存在较大差异,有些甚至是矛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也与作者金富... 本文对《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与我国史书有关高句丽政权和东汉王朝之间战事的记载进行了探讨,认为《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与我国史书的记载存在较大差异,有些甚至是矛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也与作者金富轼的有意删改有关,这代表着作者的某些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史记》 中国史书 高句丽 东汉王朝 战事
原文传递
夫余与东汉王朝朝贡关系研究
4
作者 赵红梅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9-93,共5页
夫余与东汉王朝的朝贡关系,始于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止于灵帝熹平三年(174)。夫余朝贡东汉王朝,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前期从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到安帝永初五年(111);中期从安帝永初五年(111)至顺帝永和元年(136)... 夫余与东汉王朝的朝贡关系,始于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止于灵帝熹平三年(174)。夫余朝贡东汉王朝,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前期从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到安帝永初五年(111);中期从安帝永初五年(111)至顺帝永和元年(136);后期从桓帝延熹四年(161)至灵帝熹平三年(174)。夫余对东汉朝贡之始,是出于寻求政治利益,其次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一阶段也是东汉王朝对夫余国政治统辖力度最强的阶段,政治上的稳定对夫余国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都起到积极作用。夫余对东汉朝贡活动最初受到东汉、匈奴、鲜卑三者相互关系的制约,之后主要受东汉与高句丽相互关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国 东汉王朝 朝贡
原文传递
从“白水真人”到“天子下堂”——钱币上东汉王朝的兴亡史
5
作者 汪锡鹏 《中国城市金融》 2010年第1期66-67,共2页
刘秀建立的东汉王朝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相对比较平稳的时期。它的历史既没有像西汉那样色彩斑斓、威武雄壮,也没有如西汉那样大起大落。东汉的钱币铸造发行史也鲜明地带上了这一特点。西汉所铸行的钱币琳琅满目、多姿多彩,而东汉的钱... 刘秀建立的东汉王朝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相对比较平稳的时期。它的历史既没有像西汉那样色彩斑斓、威武雄壮,也没有如西汉那样大起大落。东汉的钱币铸造发行史也鲜明地带上了这一特点。西汉所铸行的钱币琳琅满目、多姿多彩,而东汉的钱币园地要平淡冷清许多。据史书记载,仅光武帝刘秀和灵帝刘宏曾分别铸行过货泉和五铢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王朝 钱币铸造 兴亡史 天子 真人 社会发展 大起大落 西汉
原文传递
东汉王朝护羌校尉考述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大龙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7-78,共12页
东汉王朝护羌校尉考述李大龙东汉王朝和西羌的关系是东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热点,其因在于东汉一代西羌屡平屡叛,不断掀起反抗东汉王朝统治的斗争,并对东汉王朝经营西域产生了消极影响。学术界对此也颇为重视,论著多有论及,但观已有的... 东汉王朝护羌校尉考述李大龙东汉王朝和西羌的关系是东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热点,其因在于东汉一代西羌屡平屡叛,不断掀起反抗东汉王朝统治的斗争,并对东汉王朝经营西域产生了消极影响。学术界对此也颇为重视,论著多有论及,但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东汉王朝护羌校尉,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王朝 后汉书 西羌 《资治通鉴》 武力镇压 使匈奴中郎将 永元 太守 屯田 边疆民族
原文传递
建宁政变:东汉王朝的历史拐点
7
作者 王鼎杰 《当代人(下半月)》 2011年第9期35-42,共8页
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的五月初一,东都洛阳的官民一起目睹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日食。
关键词 东汉王朝 拐点 历史 政变 东都洛阳 汉灵帝
原文传递
论东汉道德教化网的形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小树 《晋阳学刊》 CSSCI 1997年第6期69-75,共7页
论东汉道德教化网的形成李小树东汉王朝是在长期动乱之后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王莽时期的天下大乱,数十年兵连祸结,留给这个新兴王朝的不仅是“城郭皆空,白骨蔽野”的极端残败凋敝的经济,还有“群雄竞逐,四海... 论东汉道德教化网的形成李小树东汉王朝是在长期动乱之后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王莽时期的天下大乱,数十年兵连祸结,留给这个新兴王朝的不仅是“城郭皆空,白骨蔽野”的极端残败凋敝的经济,还有“群雄竞逐,四海鼎沸”的剧烈动荡着的政局①。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化 儒家伦理道德 《后汉书》 东汉王朝 儒家经典 《东观汉记》 地方官员 儒家知识分子 最高统治者 儒林列传
下载PDF
东汉时期西部边疆汉羌民族关系述论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映占 孙雪萍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26,共6页
东汉时期,汉与匈奴不再是民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布在凉州刺史部各郡的羌人,与朝廷不断出现矛盾冲突,汉羌民族关系成为东汉王朝民族矛盾的主要方面。汉羌之间的矛盾冲突,给东汉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的危害和损失。产生汉羌民族矛盾的主要... 东汉时期,汉与匈奴不再是民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布在凉州刺史部各郡的羌人,与朝廷不断出现矛盾冲突,汉羌民族关系成为东汉王朝民族矛盾的主要方面。汉羌之间的矛盾冲突,给东汉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的危害和损失。产生汉羌民族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东汉政府没有认真理解羌人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护羌校尉绝大多数官员在具体治理羌人的过程中采取以武力治理为主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东汉王朝 羌人 民族关系
下载PDF
东汉马援一封家书引起的风波
10
作者 王春南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58-60,共3页
东汉初名将马援,论战功、数政绩、凭操守,完全可以作为开国勋臣之一,受东汉王朝的表彰和封赏。然而,东汉明帝命人画的云台阁中兴二十八将画像中,没有他的像。不但如此,他还因谗人陷害,身后受谤蒙冤。
关键词 东汉王朝 马援 风波 家书
下载PDF
东汉对关陇地区的统一
11
作者 刘光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5-35,共11页
After uniting the Guandong region, the East Han Dynasty started to target at the separatist powers in Guanzhong and Longshu. At that time Kui Xiao and Gongsun Shu apposed the uniting of the East Han dynasty. By suppre... After uniting the Guandong region, the East Han Dynasty started to target at the separatist powers in Guanzhong and Longshu. At that time Kui Xiao and Gongsun Shu apposed the uniting of the East Han dynasty. By suppressing the Chimei (red eyebrow) rising, gaining the support of Dou Rong, and disintegrating Kui Xiao’s troops, the East Han Dynasty started the uniting campaign form the 6th to 11th of Jianwu. Then turned the target to Gongsun Shu and united the whole country the next November. Therefore the campaign against Kui Xiao is a main part of uniting w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王朝 关中 陇蜀 统一战争 窦融 隗嚣 公孙述
下载PDF
国士赴难
12
作者 吕航 《中国商界》 2024年第2期232-232,共1页
江山代代有忠臣。东汉帝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涌现出张钧、向栩、吕强、曹操、孙坚、傅燮、卢植、朱儁、皇甫嵩、董卓……文臣不惜命、武将不怕死,大汉忠臣数不胜数。不幸的是,这些忠臣最强悍的对手,不是黄巾军,而是东汉王朝的皇帝—... 江山代代有忠臣。东汉帝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涌现出张钧、向栩、吕强、曹操、孙坚、傅燮、卢植、朱儁、皇甫嵩、董卓……文臣不惜命、武将不怕死,大汉忠臣数不胜数。不幸的是,这些忠臣最强悍的对手,不是黄巾军,而是东汉王朝的皇帝——汉灵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巾军 皇甫嵩 东汉王朝 文臣 忠臣 孙坚 武将 不怕死
下载PDF
从东汉名将寇恂的胸怀和胆识看领导素养
13
作者 刘立祥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46-47,共2页
寇恂(?—36年),字子翼,上谷昌平(今北京市)人,出身世家大族。他是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为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立下了不朽功勋,有"东汉萧何"之誉。刘秀称帝后,寇恂历任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颍川太守、汝南太守、... 寇恂(?—36年),字子翼,上谷昌平(今北京市)人,出身世家大族。他是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为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立下了不朽功勋,有"东汉萧何"之誉。刘秀称帝后,寇恂历任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颍川太守、汝南太守、执金吾等职,封雍奴侯。寇恂的博大胸怀和卓荦胆识在史书上留下了流光溢彩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素养 胆识 胸怀 汉名 东汉王朝 世家大族 北京市 刘秀
下载PDF
严法、克己:东汉儒将祭遵的为官铁律
14
作者 刘立祥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1-52,共2页
祭遵(?—33年),字弟孙,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一生追随刘秀南征北战,北平渔阳,西讨陇蜀,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历任军市令、刺奸将军、征虏将军等职,封颍阳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祭遵的执法如山和克己奉公至... 祭遵(?—33年),字弟孙,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一生追随刘秀南征北战,北平渔阳,西讨陇蜀,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历任军市令、刺奸将军、征虏将军等职,封颍阳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祭遵的执法如山和克己奉公至今令人肃然起敬。一、执法如山诛恶奴祭遵自幼勤苦好学、饱读诗书,长得高大英俊、相貌堂堂,以温文儒雅、恭谨俭朴饮誉乡里。这也给一些人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祭遵空长一副魁伟英武的外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遵 军市令 云台二十八将 东汉王朝 刘秀 相貌堂堂 饱读诗书 征虏将军 刺奸将军 颍阳
下载PDF
试析东汉刘秀的治安思想
15
作者 王瑞山 《犯罪研究》 2015年第4期15-21,共7页
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字文叔,西汉末年南阳郡(今湖北省枣阳市)人,西汉高祖九世孙,东汉开国皇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共33年),谥号光武(谥法日:能续前业日光,克定祸乱日武),史称汉光武帝。刘秀自幼丧父,依叔叔... 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字文叔,西汉末年南阳郡(今湖北省枣阳市)人,西汉高祖九世孙,东汉开国皇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共33年),谥号光武(谥法日:能续前业日光,克定祸乱日武),史称汉光武帝。刘秀自幼丧父,依叔叔刘良种田为生,直到28岁。王莽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刘秀兄弟聚集亲友故旧和乡亲起兵造反,后建立统一的东汉王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王朝 刘秀 治安 西汉末年 天灾人祸 公元前 枣阳市 湖北省
下载PDF
驺被杀后的高句丽与东汉统治秩序的建立——以高句丽政权的发展和东汉统治秩序的建立为中心
16
作者 李大龙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1-8,共8页
高句丽侯驺被杀是高句丽政权发展史上的大事,论文通过对不同史书对事件发生后至东汉光武帝时期记事的梳理,认为东北地区政治格局是出现了混乱,但主要原因是中央王朝势力的缺失,而非高句丽侯驺的被杀;事件的发生虽然减慢了高句丽政权的... 高句丽侯驺被杀是高句丽政权发展史上的大事,论文通过对不同史书对事件发生后至东汉光武帝时期记事的梳理,认为东北地区政治格局是出现了混乱,但主要原因是中央王朝势力的缺失,而非高句丽侯驺的被杀;事件的发生虽然减慢了高句丽政权的发展速度,但中央王朝势力的衰弱乃至缺失为高句丽政权还是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会;多种势力并存,为高句丽政权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周边环境;东汉统治秩序的建构是以乐浪和辽东二郡为支撑,呈现内缩和强度弱化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侯驺 东汉王朝 高句丽政权 统治秩序
下载PDF
论荀彧──兼论曹操与东汉大族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永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56-61,共6页
汉魏之际,王纲解纽,社会动荡,世族阶层遭受重创。作为大姓名士的代表,荀之出处去就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他依附出身“赘阉遗丑”的曹操,助其平定兖、豫,稳定河南;他又劝奉汉献帝,招揽大姓名士,从而逐渐改造曹操政权的性质,并... 汉魏之际,王纲解纽,社会动荡,世族阶层遭受重创。作为大姓名士的代表,荀之出处去就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他依附出身“赘阉遗丑”的曹操,助其平定兖、豫,稳定河南;他又劝奉汉献帝,招揽大姓名士,从而逐渐改造曹操政权的性质,并倡行儒术以淡化列名之治。从当时情况看,其所进之“深根固本”、屯田拓荒、官渡用奇等计谋皆切合实际,不愧为一流的谋略家。曹操之由弱变强,统一北方,有赖于荀辅助之处甚多。不过,之助操,意在借此兴复汉室,实现天下稳定。随着曹操羽毛渐丰,其进位之心昭然若揭,从而造成了荀的内心痛苦及其与曹操的正面冲突,最终酿成了他的人生悲剧。然而,哲人虽逝,余惠尚存。从汉晋之间的社会变革看,荀所引荐的大姓名士逐渐得势,形成了魏晋之世门阀世族阶层的骨干力量。晋之代魏使得崇奉儒学之世族重掌大权,也可以说这是对曹魏代汉的一种否定。由此观之,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中,荀确是一位关键性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三国志》 汉献帝 袁绍 《三国志集解》 世家大族 荀彧 “挟天子以令诸侯” 《后汉书》 东汉王朝
下载PDF
东汉前期的皇权与外戚 被引量:4
18
作者 秦学颀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63-68,共6页
东汉前期的皇权与外戚秦学颀皇权与外戚的关系是东汉政治史研究中的课题,它对于深入研究东汉王朝集权政治的内涵、演变及其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因篇幅所限,本文主要讨论光武、明帝时期皇权与外戚的相互关系。从总体上看,东汉前期... 东汉前期的皇权与外戚秦学颀皇权与外戚的关系是东汉政治史研究中的课题,它对于深入研究东汉王朝集权政治的内涵、演变及其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因篇幅所限,本文主要讨论光武、明帝时期皇权与外戚的相互关系。从总体上看,东汉前期的外戚都出自土族,东汉王室从士族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前期 外戚专权 光武帝 后汉书 外戚政治 地主阶级 豪强地主 东汉政权 东汉王朝 世家大族
下载PDF
东汉外戚、宦官之间的斗争与士大夫的分化整合 被引量:4
19
作者 方燕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56-160,130,共6页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外戚、宦官专权的时期,而东汉一代外戚、宦官作为两大政治集团不断地相互倾轧,杀戮,其斗争之激烈、持续时间之长,为害之深则显得尤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在东汉外戚、宦官的斗争中,还有第三种力量...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外戚、宦官专权的时期,而东汉一代外戚、宦官作为两大政治集团不断地相互倾轧,杀戮,其斗争之激烈、持续时间之长,为害之深则显得尤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在东汉外戚、宦官的斗争中,还有第三种力量——士大夫卷入了矛盾的旋涡。本文拟就士大夫在外戚、宦官斗争中所扮角色、最终归向等作一探讨,以期有助于弄清东汉政治史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集团 相互倾轧 窦武 持续时间 东汉王朝 东汉光武帝 窦宪 政治史 邓太后 第三种力量
下载PDF
关于东汉时期羌汉战争的性质问题——与张大可同志商榷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湟 《青海社会科学》 1985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东汉时期,特别是在其中晚期,居住在东汉帝国境内的东,西羌以及塞外西羌曾同东汉王朝进行长期而激烈的战争,战争的结果,“寇敌略定矣,而汉祚亦衰焉。”(《后汉书·西羌传》)对于羌汉战争的性质,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是羌族人民反对东汉... 东汉时期,特别是在其中晚期,居住在东汉帝国境内的东,西羌以及塞外西羌曾同东汉王朝进行长期而激烈的战争,战争的结果,“寇敌略定矣,而汉祚亦衰焉。”(《后汉书·西羌传》)对于羌汉战争的性质,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是羌族人民反对东汉王朝的起义,当然,不同观点的争论也时有发生。近来,张大可同志在《东汉时期的安羌名将——凉州三明》(载《西北史地》1982年第2期)一文中,对羌汉战争的性质又提出了另外的见解。他认为;连绵不断的羌汉战争是塞外“西羌”侵边的“羌祸”,而不能简单地用羌人起义来概括。他对于其中影响较大的安顺二帝时期的东羌暴动,虽也予以肯定,指出由于当时东汉王朝政治黑暗,“羌人的起义是被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羌 羌人起义 羌祸 战争 东汉王朝 暴动 东汉时期 后汉书 陇西 汉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