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河南省东沟超大型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
22
1
作者
杨永飞
李诺
王莉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53-1466,共14页
河南省东沟钼矿床是东秦岭钼矿带新发现的燕山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是大陆碰撞成矿理论预测在先,勘查突破在后的成功范例。该矿床的形成与东沟A型花岗斑岩有关,矿体产于斑岩体外接触带的熊耳群火山岩中。以岩体为中心发育典型的斑岩蚀变...
河南省东沟钼矿床是东秦岭钼矿带新发现的燕山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是大陆碰撞成矿理论预测在先,勘查突破在后的成功范例。该矿床的形成与东沟A型花岗斑岩有关,矿体产于斑岩体外接触带的熊耳群火山岩中。以岩体为中心发育典型的斑岩蚀变分带,由内到外依次是钾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组合、石英-(钾长石)-多金属硫化物组合和石英-碳酸盐-萤石组合为标志,矿石矿物主要沉淀于中阶段。早、中阶段热液石英中发育CO2-H2O型包裹体(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但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W型)。早阶段C型和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380~550℃,盐度为7.70%~18.28%NaCleqv;S型包裹体中常见石盐、黄铜矿、方解石和未知透明子矿物,其均一温度范围为318~516℃,加热过程中除石盐外其他子矿物不熔;不包括不熔子矿物的贡献,该类包裹体盐度变化于12.85%~17.87和35.55%~47.67%NaCleqv。中阶段C型和W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60~410℃,盐度为4.62%~18.28%NaCleqv;除不熔子矿物外,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7~436℃,盐度变化于7.45%~19.30%NaCleqv和31.71%~49.22%NaCleqv。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25~225℃,盐度介于0.5%~7.25%NaCleqv之间。估算的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为63~117MPa和12~67MPa,推测最大成矿深度为4.7km。上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由早阶段高温、富CO2的岩浆热液演化为晚阶段低温、贫CO2的大气降水热液。这种高温、富CO2的岩浆热液可视为大陆内部体制斑岩成矿系统的标志性特征,以区别于岩浆弧区同类矿床高温、贫CO2的岩浆热液。通过对比东秦岭-大别钼矿带典型斑岩成矿系统,认为成矿流体中CO2等挥发组分的含量和围岩性质(化学成分、结晶程度、抗剪抗压程度等)是控制矿体空间定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矿体空间定位
东沟斑岩型钼矿床
东
秦岭
钼矿
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省东沟超大型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
22
1
作者
杨永飞
李诺
王莉娟
机构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53-1466,共14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2006CB4035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30421
+2 种基金
40425006)
国家危机矿山项目(20089934)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联合资助
文摘
河南省东沟钼矿床是东秦岭钼矿带新发现的燕山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是大陆碰撞成矿理论预测在先,勘查突破在后的成功范例。该矿床的形成与东沟A型花岗斑岩有关,矿体产于斑岩体外接触带的熊耳群火山岩中。以岩体为中心发育典型的斑岩蚀变分带,由内到外依次是钾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组合、石英-(钾长石)-多金属硫化物组合和石英-碳酸盐-萤石组合为标志,矿石矿物主要沉淀于中阶段。早、中阶段热液石英中发育CO2-H2O型包裹体(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但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W型)。早阶段C型和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380~550℃,盐度为7.70%~18.28%NaCleqv;S型包裹体中常见石盐、黄铜矿、方解石和未知透明子矿物,其均一温度范围为318~516℃,加热过程中除石盐外其他子矿物不熔;不包括不熔子矿物的贡献,该类包裹体盐度变化于12.85%~17.87和35.55%~47.67%NaCleqv。中阶段C型和W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60~410℃,盐度为4.62%~18.28%NaCleqv;除不熔子矿物外,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7~436℃,盐度变化于7.45%~19.30%NaCleqv和31.71%~49.22%NaCleqv。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25~225℃,盐度介于0.5%~7.25%NaCleqv之间。估算的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为63~117MPa和12~67MPa,推测最大成矿深度为4.7km。上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由早阶段高温、富CO2的岩浆热液演化为晚阶段低温、贫CO2的大气降水热液。这种高温、富CO2的岩浆热液可视为大陆内部体制斑岩成矿系统的标志性特征,以区别于岩浆弧区同类矿床高温、贫CO2的岩浆热液。通过对比东秦岭-大别钼矿带典型斑岩成矿系统,认为成矿流体中CO2等挥发组分的含量和围岩性质(化学成分、结晶程度、抗剪抗压程度等)是控制矿体空间定位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矿体空间定位
东沟斑岩型钼矿床
东
秦岭
钼矿
带
Keywords
Fluid inclusion
Spatial location of orebody
Donggou porphyry Mo deposit
East Qinling Mo belt
分类号
P618.65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河南省东沟超大型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杨永飞
李诺
王莉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