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陆架多旋回复合盆地的油气远景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维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1-145,共5页
海礁凸起油气化探异常为其深部前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藏物质向上渗逸的结果。在久米 -鱼山大断裂以北的东海陆架盆地 ,除了继续探找新生代油气藏外 ,还要寻找古气新储、深源浅出的油气藏 ,这是东海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东海大油气藏和油气... 海礁凸起油气化探异常为其深部前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藏物质向上渗逸的结果。在久米 -鱼山大断裂以北的东海陆架盆地 ,除了继续探找新生代油气藏外 ,还要寻找古气新储、深源浅出的油气藏 ,这是东海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东海大油气藏和油气田主要的气源岩可能是古生代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 复合盆地 陆架 油气远景 油气勘探 东海陆架多旋回复合盆地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62
2
作者 刘金水 廖宗廷 +2 位作者 贾健谊 周祖翼 杨娟 《上海地质》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东海陆架盆地发育于东海大陆架之上,是一个复合型沉积盆地。盆地的西侧是浙闽隆褶带,东侧是钓鱼岛岩浆岩带,盆地从西至东呈现为凹-凸-凹的格局,南北差异明显,总体地质构造格架表现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该盆地存在元古代的变质基... 东海陆架盆地发育于东海大陆架之上,是一个复合型沉积盆地。盆地的西侧是浙闽隆褶带,东侧是钓鱼岛岩浆岩带,盆地从西至东呈现为凹-凸-凹的格局,南北差异明显,总体地质构造格架表现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该盆地存在元古代的变质基底,是浙闽沿海陆区出露的深变质岩系向东的延伸,这套古老的变质岩系组成了陆架盆地的主要基底。盆地在垂向上表现为明显的多层结构。除古生界地质结构尚待证实外,中生界明显为裂谷型二层结构,新生界为三层结构。盆地结相特征受控于特定的构造演化过程。中生代以前不同性质的地体增生和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以及印度板块作用造成的地壳蠕散是控制盆地形成和树造演化的主要体制,使盆地构造演化表现为多阶段、多种构造体的明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地质结构 构造演化 复合型沉积盆地 变质岩 地壳蠕散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古近—新近系高分辨率层序 被引量:8
3
作者 赵省民 张正喜 +3 位作者 吴必豪 王振宇 马惠福 郑军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239-247,共9页
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新生代海上含油气盆地 ,其中堆积了巨厚的古近—新近系含油层系。作者通过对录井资料的分析 ,在古近—新近系含油层系中大致识别出 6大沉积体系、 1 2种沉积相和 1 3种沉积亚相。在此基础上 ,本文借助相序、相... 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新生代海上含油气盆地 ,其中堆积了巨厚的古近—新近系含油层系。作者通过对录井资料的分析 ,在古近—新近系含油层系中大致识别出 6大沉积体系、 1 2种沉积相和 1 3种沉积亚相。在此基础上 ,本文借助相序、相组合、相分异、沉积物体积划分以及地层叠置样式的综合分析 ,对该含油层系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在其中识别出了 59~ 6 4个短期旋回、 2 1~ 2 9个中期旋回和 7~ 1 1个长期旋回。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陆架盆地 古近-新近系 高分辨率层序 沉积相 基准面旋回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年代标尺及层序界面定量识别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贤 葛家旺 +6 位作者 赵晓明 阴国峰 周雪松 王建伟 代茂林 孙莉 范廷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90-1004,共15页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中重要的含油气凹陷,近期勘探证实渐新统花港组是当前主力产气层段;截至目前,西湖凹陷花港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还存在较大争议,严重制约了砂体等时对比及油气精细勘探进程。依据层序地层学结合天文旋回理论,利用...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中重要的含油气凹陷,近期勘探证实渐新统花港组是当前主力产气层段;截至目前,西湖凹陷花港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还存在较大争议,严重制约了砂体等时对比及油气精细勘探进程。依据层序地层学结合天文旋回理论,利用小波变换和INPEFA技术对自然伽马曲线进行数学分析得到小波信号曲线、频谱及INPEFA曲线,建立了西湖凹陷花港组年代标尺及高精度层序界面格架。通过小波变换将GR曲线重构成不同阶次的小波信号曲线和频谱,以异常振动和能量团变化趋势凸显层序界面和旋回信息;同时,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技术对GR曲线进行积分处理获得INPEFA曲线,以拐点和正负趋势定量拾取层序界面和旋回特征,将花港组划分为5套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命名为SQ_(1)—SQ_(5))。利用频谱分析明确三级层序内部地层叠置旋回,结合小波信号曲线变化特征,可将花港组划分为12套四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命名为H_(12)—H_(1))。花港组GR曲线的多窗口频谱分析结果表明,5套三级层序发育持续时间介于1~3 Myr。通过多尺度多方法融合测井技术对缺少岩心和古生物化石区构建多级次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具有一定推广意义,为渐新统花港组后期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INPEFA技术 天文旋回 层序地层 花港组 渐新统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西斜坡断层-岩性油气藏富集评价体系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荔青 江东辉 +3 位作者 周兴海 李昆 庄建建 刘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7-754,共8页
近年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斜坡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思路逐步由构造油气藏转向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通过系统地开展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明确煤层及暗色泥岩是斜坡带主力烃源岩。通过“源—渠—汇”系统的沉积体系精... 近年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斜坡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思路逐步由构造油气藏转向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通过系统地开展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明确煤层及暗色泥岩是斜坡带主力烃源岩。通过“源—渠—汇”系统的沉积体系精细研究,明确了西斜坡共发育8种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类型;通过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弄清了始新统平湖组中—上段圈闭有效性是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平湖组下段供烃能力及储层物性为主控因素,并建立了西斜坡油气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认为,西湖凹陷西斜坡北段迎翠轩地区始新统—古新统三角洲和平南、初阳—宝石地区始新统潮坪—三角洲及平湖斜坡内带为构造—岩性规模储量发育区,是下步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圈闭 控砂模式 主控因素 评价体系 西斜坡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