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东瀛诗选》的编选看汉诗对俞樾的逆向反馈
1
作者 李雯雯 严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日本汉诗整体西传回归中国视野的表现即为《东瀛诗选》的编纂。俞樾的诗学源流观念在《东瀛诗选》的编纂中一目了然,《东瀛诗选》撰辑过程中的文艺批评亦使俞樾的文学认知思维体系得到延展和补充。文章此为切入点,...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日本汉诗整体西传回归中国视野的表现即为《东瀛诗选》的编纂。俞樾的诗学源流观念在《东瀛诗选》的编纂中一目了然,《东瀛诗选》撰辑过程中的文艺批评亦使俞樾的文学认知思维体系得到延展和补充。文章此为切入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俞樾对《东瀛诗选》的编撰,探究日本汉诗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逆向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东瀛诗选 汉诗 逆向反馈 中日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俞樾《东瀛诗选》的编选宗旨及其日本汉诗观 被引量:7
2
作者 马歌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41,共8页
从《东瀛诗选》之编选与刊布入手,通过对该书自序、凡例、诗人评介及入选诗作的论析, 探讨了 “就余性之所近录而存之” 、“务取雅音” 、“以期协律” 、“有美必扬” 、“不必尽 以中法绳之”等编选宗旨,并进而通过正确的... 从《东瀛诗选》之编选与刊布入手,通过对该书自序、凡例、诗人评介及入选诗作的论析, 探讨了 “就余性之所近录而存之” 、“务取雅音” 、“以期协律” 、“有美必扬” 、“不必尽 以中法绳之”等编选宗旨,并进而通过正确的源流观、开放的交流观、积极的比较观等三层 面,阐绎了俞樾的日本汉诗观,及其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特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东瀛诗选 东瀛诗记》 编选宗旨 日本汉诗观
下载PDF
论《东瀛诗选》对江户汉诗的鉴选保存之功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福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22,共8页
清光绪年间中国著名学者俞樾编选的《东瀛诗选》,是放出中国人眼光鉴选的一部大型的日本汉诗总集。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是第一部由中国学者在中国编选的日本汉诗选集,也不仅在于它实际是日本历史上最早正式出版的最大规模的汉诗... 清光绪年间中国著名学者俞樾编选的《东瀛诗选》,是放出中国人眼光鉴选的一部大型的日本汉诗总集。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是第一部由中国学者在中国编选的日本汉诗选集,也不仅在于它实际是日本历史上最早正式出版的最大规模的汉诗总集,甚至也不仅在于俞樾所写的许多精当的评语,而更在于《东瀛诗选》因俞樾之慧眼而鉴选了不少在当时、甚至到现在仍未被日本学界重视的优秀诗人诗作,尤其是它保存了不少现在已被日本人完全忘却的江户时期的优秀诗人诗作。由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本国汉文学的轻视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俞樾当年读到的汉诗文集如今很多已经难觅踪影,因此,《东瀛诗选》还起到了保存日本汉文学文献的作用。如今不要说我们中国的研究者,即使日本学者也不得不把它作为日本汉文学史研究必备的典籍。《东瀛诗选》的这一功绩和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显。尽管此书的选政有着种种不足之处,但所谓"不当选而入选"的缺点我认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甚至就不能称之为缺点,反而可以说这正是此书的一个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东瀛诗选 日本汉诗 鉴选 保存 功绩
下载PDF
论《东瀛诗选》对服部南郭诗的修改
4
作者 陈福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俞樾对日本汉诗原作的改动,虽不影响《东瀛诗选》选政之精审,但从文献保存来说,修改原作的做法不足为训。选家不宜直接修改原作。
关键词 俞樾 东瀛诗选 服部南郭 改诗 钱钟书
下载PDF
日本明治汉学复兴的反思——再论《东瀛诗选》与日本近代汉诗的境遇 被引量:2
5
作者 郭颖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81-91,共11页
明治时期,俞樾的《东瀛诗选》在日本产生了较大反响。而一直以来学界的研究主要从文化交流的视角,仅仅将其视为中日交流之佳话,看到的也只有文化交流之光环。若将其放置于世纪末近代转型期的语境之下,则可窥探出更为深层复杂的思想内涵... 明治时期,俞樾的《东瀛诗选》在日本产生了较大反响。而一直以来学界的研究主要从文化交流的视角,仅仅将其视为中日交流之佳话,看到的也只有文化交流之光环。若将其放置于世纪末近代转型期的语境之下,则可窥探出更为深层复杂的思想内涵。本文在中日两国的不同视角之下,从《东瀛汉诗》切入,并结合明治时期的“俞樾热”与“汉诗热”现象进行重新思考。“俞樾热”的背后,可看到学界、政商界与传媒界等对俞樾“经学大师”之形象的打造与助推,使之一跃成为当时日本人眼中代表中国十九世纪的唯一一位学者。而“汉诗热”的背后,则包含着“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重脉络,聚焦汉学与国、汉诗与民两点,一窥不同阶层的汉诗之“用”。通过具体分析,可看出明治日本在面对近代化时,权力者与知识人各自赋予其不同的属性与延伸,并为己所用。其中,尤其是那些为数不多的部分诗社诗人,将汉诗用作进步思想的载体,成为与利用“同文同种同教”建构近代国家,最终走上帝国主义的当权者相抗衡的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东瀛诗选 明治汉诗 日本汉学 近代性
原文传递
中日汉诗观视野下的俞樾诗学理念及其学养渊源
6
作者 董韦彤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0-217,共8页
俞樾在《东瀛诗选》中将日本江户诗风的演进概括为"二变三期说",表现出明显的中日诗歌比较倾向,准确地抓住了二者的源流关系。清代学术从最初的汉宋相争逐渐走向合流,受到学术环境和师承的影响,俞樾养成了兼收并蓄、开放包容... 俞樾在《东瀛诗选》中将日本江户诗风的演进概括为"二变三期说",表现出明显的中日诗歌比较倾向,准确地抓住了二者的源流关系。清代学术从最初的汉宋相争逐渐走向合流,受到学术环境和师承的影响,俞樾养成了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学术观,成为其宽和允正的汉诗观形成之基础。俞樾以学人为诗,却和晚清宋派诗人所标榜的学人之诗异趣,但与一般文人相较,他的诗学理念又体现出独具学者风格的特点。俞樾学养根基与诗学观的融通互动,构成了其中日汉诗观的内在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汉诗观 东瀛诗选 经诗互融 学术素养
下载PDF
诗文为媒:俞樾的日本观察、交往与书写
7
作者 张燕婴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本文全面梳理俞樾诗文著作中有关他与日本人交往赠答的记载,可知光绪八年、九年间(1882—1883)他受岸田吟香之托编纂并刊刻《东瀛诗选》的经历,是俞樾与日本汉文化界结下长久因缘的契机。随后日本也成为俞樾“看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本文全面梳理俞樾诗文著作中有关他与日本人交往赠答的记载,可知光绪八年、九年间(1882—1883)他受岸田吟香之托编纂并刊刻《东瀛诗选》的经历,是俞樾与日本汉文化界结下长久因缘的契机。随后日本也成为俞樾“看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俞樾以赠答诗记录下他与日本人士的交往,在风物诗中有他对来自日本什物“新”“奇”等特质的体认,也在以序文为主的散文创作中反映出他所认知的日本。比较俞樾与竹添光鸿观察对方祖国的方式,可以作为展现晚清时期中国和日本知识阶层视界差异的一个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日本 东瀛诗选 岸田吟香 竹添光鸿
原文传递
晚清文人与日本——光绪年间寓日文人考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宝平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41-153,共13页
晚清文人与日本——光绪年间寓日文人考杭州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王宝平一1868年,日本维新,国门洞开,吸引了众多远商巨贾、文人学士前往。其中也有不少中国人。概而言之,明治初期寓居东瀛的清人有四:一为受日聘请的各类专家;一... 晚清文人与日本——光绪年间寓日文人考杭州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王宝平一1868年,日本维新,国门洞开,吸引了众多远商巨贾、文人学士前往。其中也有不少中国人。概而言之,明治初期寓居东瀛的清人有四:一为受日聘请的各类专家;一为商贾,他们麋集于长崎、神户等对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文人 光绪年间 《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 东瀛诗选 中国文人 日本汉诗 汉诗文 明治时期 实藤惠秀 本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俞樾与日本文人 被引量:1
9
作者 德田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95年第1期74-75,共2页
俞樾是清末的朴学大师,精于古籍,也是清代最后一位考证大家。在华日本人当时最尊崇、钦佩他的是岸田吟香。此人不仅经商,曾在上海开设“乐善堂”经营贸易。也是汉学造诣颇高的文人。吟香将日本出版的江户时代大量诗文集带到中国来,呈交... 俞樾是清末的朴学大师,精于古籍,也是清代最后一位考证大家。在华日本人当时最尊崇、钦佩他的是岸田吟香。此人不仅经商,曾在上海开设“乐善堂”经营贸易。也是汉学造诣颇高的文人。吟香将日本出版的江户时代大量诗文集带到中国来,呈交俞樾先生,并乞予审阅评价。俞樾不以学府劳劳为介,欣然接受了。他从五百多人的诗文集中,就百五十人的诗作选诗计五千余首,更将各家经历、治学源流等附评介于后,总共订成《东瀛诗选》四十卷。时在明治十五年(光绪八年)秋至翌年春,前后凡七阅月。脱手之快可以想像,俞樾在终卷付刊时说:“海内外习俗虽异,文字则同。余谬以虚名播海外,遂得假铅椠之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东瀛诗选 日本汉诗 诗文集 朴学大师 栈云峡雨日记 江户时代 《长恨歌》 文学博士 《琵琶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