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欧会议对中国、欧盟、东盟关系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郑腊香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66,共6页
亚欧会议促进了中、欧、东盟在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上的多边协调和务实合作,推动了中国—欧盟、中国—东盟、欧盟—东盟双边关系发展。中欧对亚欧合作的重视以及亚欧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增强是亚欧会议对中、欧、东盟关系产生积极作用的主... 亚欧会议促进了中、欧、东盟在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上的多边协调和务实合作,推动了中国—欧盟、中国—东盟、欧盟—东盟双边关系发展。中欧对亚欧合作的重视以及亚欧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增强是亚欧会议对中、欧、东盟关系产生积极作用的主要原因。但由于亚欧会议缺乏合作机制,东盟借助亚欧会议推行大国平衡战略以及欧盟同亚洲国家的价值观有差异,亚欧会议在推动中、欧、东盟关系发展问题上有较大的局限性。中国应加强中、欧、东盟关系,为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欧会议 中欧关系 中国-东盟关系 欧盟-东盟关系 中国 欧盟 东盟关系
下载PDF
2024—2025年中国—东盟关系将在总体提升中面临新挑战
2
作者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外关系定量预测组 傅聪聪 吕蕙伊 《国际政治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9-178,共10页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外关系定量预测组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越南的关系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中印尼双边关系分值从5.1上升至5.7,中越双边关系分值从5.3上升至5.9。这一变化趋势与此前预测基本吻合,...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外关系定量预测组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越南的关系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中印尼双边关系分值从5.1上升至5.7,中越双边关系分值从5.3上升至5.9。这一变化趋势与此前预测基本吻合,即在大国战略竞争态势下,印度尼西亚在中美之间采取了“对冲战略”,越南则延续了“中美平衡”策略,其中高层互访、经贸合作推动了中越、中印尼关系分值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贸合作 竞争态势 中外关系 大国战略 双边关系 中国—东盟关系 印度尼西亚 定量预测
下载PDF
合作竞争与互利睦邻——试论新时期中国与东盟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望波 邵允振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96,共4页
新时期,东盟以其组织的日益壮大、实力的不断增强、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已成为亚太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是东盟的邻国,如何调整与东盟的关系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巩固传统友谊,发展友好合作,共同限制竞争,搁置争端分歧,才能... 新时期,东盟以其组织的日益壮大、实力的不断增强、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已成为亚太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是东盟的邻国,如何调整与东盟的关系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巩固传统友谊,发展友好合作,共同限制竞争,搁置争端分歧,才能探索和构建新型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中国 中国与东盟关系 东盟关系 新时期 合作竞争 互利 睦邻 新型伙伴关系 亚太地区
下载PDF
中国—东盟关系:现实与理解的困境 被引量:1
4
作者 唐翀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5年第6期78-87,共10页
本文试图探讨中国与东盟关系中,东盟对中国理解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双方应该如何摆脱现实与理解的困境。
关键词 东盟 中国与东盟关系 理解 东盟关系 中国 摆脱
下载PDF
中国发展战略与中国-东盟关系再认识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玉主 张蕴岭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7年第6期1-14,共14页
过去几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围绕南海问题产生的争议,在中国和东盟方面都引发了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反思,一些人甚至提出了中国分化东盟的观点。从中国发展战略的内源性出发,本文认为东盟在中国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重视东盟在推动地... 过去几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围绕南海问题产生的争议,在中国和东盟方面都引发了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反思,一些人甚至提出了中国分化东盟的观点。从中国发展战略的内源性出发,本文认为东盟在中国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重视东盟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及区域合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因此,中国分化东盟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然而必须承认,中国—东盟合作目前确实面临互信约束,部分东盟成员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仍在犹豫观望。从双边关系的发展来看,中国与东盟合作前景广阔,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要共同努力消除互信赤字,这样才能真正在利益共享中逐步走向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发展战略 东盟 中国—东盟关系 南海问题 东亚区域合作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香港―东盟关系重构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曾刚 苏灿 +1 位作者 曹贤忠 王丰龙 《热带地理》 2017年第6期775-783,共9页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提出,为转变香港对外关系从而重塑其经济活力带来了重大机遇。文章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背景,从经贸、金融、航运、科技等领域着手,归纳香港与东盟关系现状特征;其次,剖析了大湾区战略对香港―东盟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提出,为转变香港对外关系从而重塑其经济活力带来了重大机遇。文章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背景,从经贸、金融、航运、科技等领域着手,归纳香港与东盟关系现状特征;其次,剖析了大湾区战略对香港―东盟合作区位优势、合作互补性、发展潜能的影响;最后,从发挥香港中外"超级联络人"传统优势、提升中国全球影响力、提升香港居民生活品质的目标出发,提出借助"一带一路"契机,进一步发挥"一国两制"政策优势、促进香港与东盟多渠道经贸合作、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连通性、加强香港―东盟创新合作等重构香港―东盟关系的思路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区经济 粤港澳大湾区 区域经济联系 香港-东盟关系 香港
下载PDF
话语、身份建构与中国东盟关系:《人民日报》新闻标题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尤泽顺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0-248,共9页
本文以中国东盟关系的话语建构为例,把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CDA)和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的相关视角相结合,对《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2008)与中国东盟关系相关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以此揭示话语、身份建构... 本文以中国东盟关系的话语建构为例,把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CDA)和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的相关视角相结合,对《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2008)与中国东盟关系相关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以此揭示话语、身份建构与中国东盟关系的互动。分析发现,近年来双边关系的改善与中国官方报纸增加对东盟正面身份的建构存在正相关关系;后现代国际关系和建构主义理论主张的"国家身份是建构的和变化的"观点是合理的;CDA能为国际关系领域的语言研究提供其所急需的话语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CDA 新闻标题 身份
下载PDF
东盟中心主义重构与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 被引量:39
8
作者 张洁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8-135,共18页
大国关系缓和、各方支持以及保持战略自主性与平衡性为东盟中心地位的确立提供了重要外部条件。但当下美国推动实施“印太战略”,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美日印澳“四边对话”等机制更多参与地区事务,这些均对东盟中心地位构成挑战。东盟推... 大国关系缓和、各方支持以及保持战略自主性与平衡性为东盟中心地位的确立提供了重要外部条件。但当下美国推动实施“印太战略”,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美日印澳“四边对话”等机制更多参与地区事务,这些均对东盟中心地位构成挑战。东盟推出《东盟印太展望》,试图通过概念、规则与合作领域等的重构,维护自身地区主导地位。但受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缅甸政局变动和拜登政府继续加大对华战略竞争的影响,东盟努力的成效有限。中国-东盟对话伙伴关系30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支持东盟的中心地位对于中国妥处大国关系、推进区域合作以及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应正面回应《东盟印太展望》,加强与东盟的战略对接,支持东盟在一些具体议题上发挥中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东盟中心地位 印太战略
下载PDF
台湾-东盟关系中的“南向政策”与“新南向政策” 被引量:2
9
作者 范祚军 余俊杰 陈婕妤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98-105,共8页
"南向政策"和"新南向政策"作为台湾发展对东盟关系的核心政策,为研究台湾—东盟关系打开突破口。为此以"新南向政策"的出台背景为基础,依次总结了台湾以往三次"南向政策"的提出、实施以及中断... "南向政策"和"新南向政策"作为台湾发展对东盟关系的核心政策,为研究台湾—东盟关系打开突破口。为此以"新南向政策"的出台背景为基础,依次总结了台湾以往三次"南向政策"的提出、实施以及中断的完整历程,通过研究"新南向政策"的四大工作主轴以及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重点分析了新南向政策实施需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包括台湾东盟关系、两岸关系以及岛内各方利益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南向政策 台湾东盟关系 南向政策 两岸关系
下载PDF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中国-东盟关系:影响、风险与应对 被引量:23
10
作者 卢光盛 聂姣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美贸易战是2018年最重要的外交事件之一,对中美两国将产生持久和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不可避免地扩散到两国之外。作为介于中美之间的"第三方",东盟国家即使希望但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这已经并将继续在贸易及其之外的更... 中美贸易战是2018年最重要的外交事件之一,对中美两国将产生持久和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不可避免地扩散到两国之外。作为介于中美之间的"第三方",东盟国家即使希望但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这已经并将继续在贸易及其之外的更多领域表现出来。展望未来,南海问题、"印太战略"以及美湄合作等有可能成为美国打压中国的"后手拳",这必将进一步考验中国-东盟关系。在此背景下,尽可能地减少中美贸易战的"外溢"效应,避免中美关系对中国-东盟关系产生连锁负面影响,甚至反过来将中国-东盟关系打造成贸易战的破局点,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有利格局,是当前中国外交的迫切任务。中国应通过深入对接中国-东盟发展战略,扩大对东南亚的市场开放,加快推进RCEP顺利达成协议,加强与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式,抓住"战略机遇期",构建中国-东盟的高水平战略伙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战 中国-东盟关系 周边外交 东南亚
下载PDF
权力格局失衡与心理调适——中国东盟关系中的信任问题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季玲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37-46,共10页
2009年以来,尽管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功建成,双方的经济相互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中国与东盟仍然经历了严重的信任危机。通过对中国东盟长达20年的信任关系建构历程进行回顾,文章试图回答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国东盟信任关系的建构这一... 2009年以来,尽管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功建成,双方的经济相互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中国与东盟仍然经历了严重的信任危机。通过对中国东盟长达20年的信任关系建构历程进行回顾,文章试图回答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国东盟信任关系的建构这一理论问题。在对现有理论要素进行折中主义整合并且补充之后,文章从权力格局失衡以及东盟国家心理调适需要的角度重新看待中国与东盟20年来信任关系建构的互动进程,并对当前中国外交应对周边小国信任危机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信任 权力格局失衡 心理调适
下载PDF
美国东盟关系的“三级跳”与东南亚地区秩序 被引量:15
12
作者 任远喆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7-28,共12页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的东盟战略经历了"善意的忽视""选择性再接触"和"全方位介入"3个阶段。在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美国通过军事援助、经济合作、多边接触与盟友协助4种方式强化了同...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的东盟战略经历了"善意的忽视""选择性再接触"和"全方位介入"3个阶段。在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美国通过军事援助、经济合作、多边接触与盟友协助4种方式强化了同东盟关系,将其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美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其对"利益"和"对手"的认知,需要站在东南亚地区秩序转变的视角下来审视。目前,东南亚地区秩序出现了中美东盟"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提供"一代一路""亚投行"等经济上的公共产品,美国逐步强化军事安全体系,而东盟则发挥着地区机制和规范的"引领者"角色。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东盟关系面临着新的不确定性。稳定的中-美-东盟三边关系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有助于东南亚地区建立新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东盟关系 亚太“再平衡” 地区秩序 东南亚
下载PDF
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因素以及未来双边关系的发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玉主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4,共8页
中国东盟关系自1991年以来取得了很大发展。回顾近20年合作历程,我们发现,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双边关系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在总结影响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本文对后危机时期中国东盟双边关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 中国东盟关系自1991年以来取得了很大发展。回顾近20年合作历程,我们发现,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双边关系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在总结影响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本文对后危机时期中国东盟双边关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重点分析了中国因素对于双边关系发展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影响因素 未来发展
下载PDF
东盟崛起背景下的中国东盟关系——自我认知变化与对外战略调整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玉主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11,共11页
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以来,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持续发展,但南中国海问题不断升温成为双边关系深化的瓶颈。东盟经济发展与地区身份变化显示,东盟在过去20多年里也经历了一个崛起过程。东盟的崛起改变了其自我认知,并引起其对处理与... 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以来,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持续发展,但南中国海问题不断升温成为双边关系深化的瓶颈。东盟经济发展与地区身份变化显示,东盟在过去20多年里也经历了一个崛起过程。东盟的崛起改变了其自我认知,并引起其对处理与大国关系战略的调整。具体来说,东盟为维护地区"中心地位"选择以更积极的"战略性疏远"手段维护大国平衡结构。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在与其他大国关系进展速度明显落后的情况下,东盟利用南海问题平衡与中国日益密切的经济相互依赖。东盟大国战略的这种调整,对中方以深化中国东盟相互依赖关系为主导原则的一系列倡议和措施形成了很大挑战。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利益对中国东盟双边关系的捆绑功能会不断减弱,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中国需要创新合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崛起 认知变化 战略性疏远 中国东盟关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建构:中国-东盟关系新论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飞龙 秦博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11-128,共18页
以中国-东盟关系为主线之一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治理秩序探索的一种典范建构。中国-东盟有着长期的历史文化渊源,有着区别于一般国际关系规范的亲缘性和历史认同基础,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该区域典范建构... 以中国-东盟关系为主线之一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治理秩序探索的一种典范建构。中国-东盟有着长期的历史文化渊源,有着区别于一般国际关系规范的亲缘性和历史认同基础,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该区域典范建构的关键基础。但东南亚区域也是西方近代殖民史和后殖民控制史的重要承载区域,西方文化和制度霸权仍有强势影响,民主全球化与西方经贸网络仍有支配性和整合性优势。这些西方殖民遗产和影响机制主要服务于西方霸权利益及政治经济的具体利益,甚至作为遏制中国影响力以及中国-东盟重建紧密互动关系的对抗性工具。就中国国家利益和东南亚区域整体利益而言,紧密的历史文化渊源、不断扩展的纵深经贸关系、不断推进的区域安全合作网络以及中国市场和中国“一带一路”的整体吸引力,正在推动东南亚区域的“东方式回归”。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赋予这一切发展趋势和未来愿景以坚实的哲学基础和共同价值观根基,并引导东南亚国家和中国之间建立有别于西方霸权文化和经济宰制体系的和平发展新范式。对东盟体系及其内部的分层化和治理复杂性也需要强化国别区域范畴的精准化研究和知识储备,并在法律体系上增强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将中国-东盟关系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建构,是中国打破西方“印太战略”围堵和战略竞争隔离、建构区域和平发展新秩序的重要战略杠杆,符合民族复兴的大局观和战略整体要求,且有着广阔的实践空间和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中国-东盟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和平发展
下载PDF
中国-东盟关系中的南海因素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洁 朱滨 《当代世界》 2013年第8期52-56,共5页
南海问题是中国-东盟关系中最重要的安全议题。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依赖于双方的共同努力,南海局势基本保持平稳,为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环境。但是,从2009年开始,南海问题迅速升温,中国与东盟的关注点不得不转向安... 南海问题是中国-东盟关系中最重要的安全议题。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依赖于双方的共同努力,南海局势基本保持平稳,为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环境。但是,从2009年开始,南海问题迅速升温,中国与东盟的关注点不得不转向安全领域,双边关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南海问题 安全环境 2009年 中国与东盟 区域合作 双边关系 议题
下载PDF
利益捆绑与中国—东盟关系发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玉主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1-7,共7页
中国-东盟关系在"黄金十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向"钻石十年"迈进之时我们发现,依靠双边经济合作的双赢利益捆绑的双边关系在新的国际关系条件下出现政经分离的倾向。为深化中国-东盟关系、打造成功的"钻石... 中国-东盟关系在"黄金十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向"钻石十年"迈进之时我们发现,依靠双边经济合作的双赢利益捆绑的双边关系在新的国际关系条件下出现政经分离的倾向。为深化中国-东盟关系、打造成功的"钻石十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深化双边合作的倡议,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入手,试图化解政治互信不足的约束。但考虑到东盟采取的与大国保持等距离外交的战略,以及中国-东盟现存一些问题的化解难度,预计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一东盟关系还将主要依靠经济合作的利益捆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发展前景 政经分离 利益捆绑
下载PDF
中国—东盟关系四十年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共同利益的视角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善宝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59,共6页
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历程表明,双方关系是随着彼此间共同利益的日益增加而不断发展的,因此,双方关系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建构共同利益的过程。建构共同利益是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基本经验。未来双方要进一步发展关系,应继续致力于共同... 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历程表明,双方关系是随着彼此间共同利益的日益增加而不断发展的,因此,双方关系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建构共同利益的过程。建构共同利益是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基本经验。未来双方要进一步发展关系,应继续致力于共同利益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共同利益 发展历程 启示
下载PDF
论中国-东盟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曹云华 《和平与发展》 CSSCI 2009年第1期42-46,共5页
中国-东盟关系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经济贸易合作不断开拓,为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中国一东盟关系的提高与发展仍然需要双方继续努力,尤其是需要双方努力构建共有的文化和观念,为今后长远的可持... 中国-东盟关系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经济贸易合作不断开拓,为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中国一东盟关系的提高与发展仍然需要双方继续努力,尤其是需要双方努力构建共有的文化和观念,为今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可持续发展 共有文化
下载PDF
试析南海问题的特点及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陆民 刘燕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73-76,共4页
南海问题自上世纪60年代末形成发展至今,在冷战时期、后冷战时期和新世纪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每个时期的南海问题都对中国东盟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南海问题 中国与东盟关系 特点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