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经120°E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及其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
22
1
作者
陈泽宇
吕达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1-700,共10页
利用为期一年的卫星遥感温度(SABER/TIMED)资料重建了120°E子午圈内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各主要频率分量(周日、半日和8小时潮汐).这些主要频率分量随高度振幅增大,在97km高度达到显著的振幅;其中迁移性周日潮汐在97km高度出现...
利用为期一年的卫星遥感温度(SABER/TIMED)资料重建了120°E子午圈内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各主要频率分量(周日、半日和8小时潮汐).这些主要频率分量随高度振幅增大,在97km高度达到显著的振幅;其中迁移性周日潮汐在97km高度出现极大振幅,然后随高度衰减.本文从考察迁移性成分和非迁移性成分各自在总潮汐中贡献角度出发,着重讨论了那些对形成该子午圈中97km高度上整体潮汐扰动起控制作用的潮汐成分.结果显示,对周日和半日频率这两种潮汐而言,迁移性成分控制了它们的总体时空分布.在春分季节,迁移性周日潮的控制作用最显著,决定了赤道和两半球热带的活动中心;其中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季节变化形势与以往利用武汉(30°N,114°E)流星雷达风测量资料开展分析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其他季节受非迁移性成分明显影响,例如,在本文关注的2005年中,夏至季节受(1,0)模、(1,-3)模和(1,-2)模的共同影响形成了从赤道向南延伸的活动中心,极值中心位于赤道附近,振幅达到了20K以上,是全年的最大值.受迁移性成分控制,半日潮活动主要出现在两半球热带地区,北半球活动中心位于秋分季节(振幅达到13K),南半球活动中心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其他季节受非迁移成分的影响,形成若干分布在两半球的活动中心.在本文关注的40°S^40°N范围内,与周日潮和半日潮相比,8小时潮汐具有显著较低的振幅;另外,虽然迁移性成分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系统地分布在两半球热带地区,但是非迁移成分具有与迁移性成分相当或更大的振幅,在整体上控制了这种潮汐的时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层和低热层
大气潮汐
SAB
e
R/TIM
e
D温度遥感
季节变化
东经120°e
子午圈
迁移潮汐
非迁移潮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经120°E中间层和低热层纬向风结构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
7
2
作者
凌超
陈泽宇
陈洪滨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58-564,共7页
利用热层-电离层-中间层能量和动力学卫星(TIMED)上搭载的多普勒干涉仪(TIDI)获取的为期9年的纬向风数据,考察了东经120°E子午圈中间层和低热层(MLT)平均纬向风的典型结构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热带外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TIDI观...
利用热层-电离层-中间层能量和动力学卫星(TIMED)上搭载的多普勒干涉仪(TIDI)获取的为期9年的纬向风数据,考察了东经120°E子午圈中间层和低热层(MLT)平均纬向风的典型结构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热带外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TIDI观测结果与当前通用的中层大气经验模式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在热带地区,观测与模式显著不同.在TIDI测量覆盖的所有高度(80—105km)上,热带地区纬向风持续地表现为东风,形成一个以赤道为中心的东风带.为期9年的观测数据显示,该东风带的宽度平均为37.5,平均变化幅度约为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经120°e
热带东风带
中间层和低热层
TIM
e
D
TIDI
原文传递
题名
东经120°E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及其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
22
1
作者
陈泽宇
吕达仁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1-70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333034)
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123
+1 种基金
KGCX3-SYW-403-09)
和武汉大学地球空间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L036-02)资助
文摘
利用为期一年的卫星遥感温度(SABER/TIMED)资料重建了120°E子午圈内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各主要频率分量(周日、半日和8小时潮汐).这些主要频率分量随高度振幅增大,在97km高度达到显著的振幅;其中迁移性周日潮汐在97km高度出现极大振幅,然后随高度衰减.本文从考察迁移性成分和非迁移性成分各自在总潮汐中贡献角度出发,着重讨论了那些对形成该子午圈中97km高度上整体潮汐扰动起控制作用的潮汐成分.结果显示,对周日和半日频率这两种潮汐而言,迁移性成分控制了它们的总体时空分布.在春分季节,迁移性周日潮的控制作用最显著,决定了赤道和两半球热带的活动中心;其中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季节变化形势与以往利用武汉(30°N,114°E)流星雷达风测量资料开展分析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其他季节受非迁移性成分明显影响,例如,在本文关注的2005年中,夏至季节受(1,0)模、(1,-3)模和(1,-2)模的共同影响形成了从赤道向南延伸的活动中心,极值中心位于赤道附近,振幅达到了20K以上,是全年的最大值.受迁移性成分控制,半日潮活动主要出现在两半球热带地区,北半球活动中心位于秋分季节(振幅达到13K),南半球活动中心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其他季节受非迁移成分的影响,形成若干分布在两半球的活动中心.在本文关注的40°S^40°N范围内,与周日潮和半日潮相比,8小时潮汐具有显著较低的振幅;另外,虽然迁移性成分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系统地分布在两半球热带地区,但是非迁移成分具有与迁移性成分相当或更大的振幅,在整体上控制了这种潮汐的时空分布.
关键词
中间层和低热层
大气潮汐
SAB
e
R/TIM
e
D温度遥感
季节变化
东经120°e
子午圈
迁移潮汐
非迁移潮汐
Keywords
M
e
sosph
e
r
e
and Low
e
r Th
e
rmosph
e
r
e
(MLT), Atmosph
e
ric tid
e
s, SAB
e
R/TIM
e
D, S
e
asonal variation, Th
e
m
e
ridian at
120°
e
, Migrating tid
e
s, Nonmigrating tid
e
s
分类号
P41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经120°E中间层和低热层纬向风结构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
7
2
作者
凌超
陈泽宇
陈洪滨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58-564,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批准号:KZZD-EW-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0750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0830102)资助的课题~~
文摘
利用热层-电离层-中间层能量和动力学卫星(TIMED)上搭载的多普勒干涉仪(TIDI)获取的为期9年的纬向风数据,考察了东经120°E子午圈中间层和低热层(MLT)平均纬向风的典型结构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热带外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TIDI观测结果与当前通用的中层大气经验模式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在热带地区,观测与模式显著不同.在TIDI测量覆盖的所有高度(80—105km)上,热带地区纬向风持续地表现为东风,形成一个以赤道为中心的东风带.为期9年的观测数据显示,该东风带的宽度平均为37.5,平均变化幅度约为14.
关键词
东经120°e
热带东风带
中间层和低热层
TIM
e
D
TIDI
Keywords
120°
e
m
e
ridian, tropical
e
ast
e
rli
e
s, m
e
sosph
e
r
e
and low
e
r th
e
rmosph
e
r
e
, TIM
e
D/TIDI
分类号
P42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经120°E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及其季节变化特征
陈泽宇
吕达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经120°E中间层和低热层纬向风结构及变化特征
凌超
陈泽宇
陈洪滨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