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更路簿》与《东西洋考》针路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金明 《南海学刊》 2016年第4期1-9,共9页
海南渔民长期以来在南海诸岛航行用的《更路簿》据考证自明代流传至今,它与明万历年间出版的《东西洋考》中的"东西洋针路"在形式上基本一致。通过对《更路簿》中的"更"与"针路"的诠译,对《东西洋考》中... 海南渔民长期以来在南海诸岛航行用的《更路簿》据考证自明代流传至今,它与明万历年间出版的《东西洋考》中的"东西洋针路"在形式上基本一致。通过对《更路簿》中的"更"与"针路"的诠译,对《东西洋考》中航行东西洋各地与《更路簿》中航行西沙、南沙群岛的针路的比较研究,可以证实海南渔民自明代以来就一直在南海海域生产和劳作,他们最先发现和利用这些岛礁,最早给这些岛礁命名,他们才是这片广袤海域和群岛的真正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路簿 东西洋 针路 南海诸岛
下载PDF
早期西方法政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方式研究——以《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为例
2
作者 王世柱 李栋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11,共9页
西法东渐是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历史现象,在早期的西法东渐过程中,那些掌握中文的传教士通过编印书刊等方式向中国输入了大量的西方法政知识信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东西洋考》)即是这一时代的产物。通过对... 西法东渐是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历史现象,在早期的西法东渐过程中,那些掌握中文的传教士通过编印书刊等方式向中国输入了大量的西方法政知识信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东西洋考》)即是这一时代的产物。通过对《东西洋考》中法政知识的全面梳理,可以展现出早期西方法学输入中国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法东渐 东西洋 东西和合
下载PDF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的“新闻”
3
作者 王晓霞 《孝感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0-63,共4页
晚清以降,早期来华传教士投身近代报刊的出版活动,以此揭开了中文报刊杂志近代化的序幕。《东西洋考》作为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杂志,采用分类编纂方法,设定新闻栏目,关注国内外社会新闻,成为近代中文报刊杂志的雏形,推动... 晚清以降,早期来华传教士投身近代报刊的出版活动,以此揭开了中文报刊杂志近代化的序幕。《东西洋考》作为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杂志,采用分类编纂方法,设定新闻栏目,关注国内外社会新闻,成为近代中文报刊杂志的雏形,推动了中文报刊杂志的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洋 新闻 报刊史
下载PDF
《东西洋航海图》成图时间初探 被引量:16
4
作者 郭育生 刘义杰 《海交史研究》 2011年第2期67-81,共15页
自钱江博士将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馆藏之我国明代航海图介绍到国内后,使我们得以从渊源和形态上对这幅航海图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该图没有图名和制作时间,通过与其它现存明代航海图进行比较后,可将这幅航海图命名为《东西洋航海图... 自钱江博士将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馆藏之我国明代航海图介绍到国内后,使我们得以从渊源和形态上对这幅航海图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该图没有图名和制作时间,通过与其它现存明代航海图进行比较后,可将这幅航海图命名为《东西洋航海图》。对于它的制作年代,从航海图航线绘制方式的历史演变及台湾岛北港、加里林地名注记的破解,试图得出这幅《东西洋航海图》的成图时间应为明万历年间,即1566~1602年间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海图 东西洋 北港 加里林 万历
下载PDF
东西洋的界域和演变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凤瑶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5期78-81,共4页
中古时期,我国关于海区的划分,曾有东西洋之说。东西洋这个名称,始见于元朝,盛行于明朝,清初仍因此说,前后沿用达五百多年之久。但是,历史上的所谓东西洋,到底以何地为分界,二洋的海域范围各有多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其分界和海域是... 中古时期,我国关于海区的划分,曾有东西洋之说。东西洋这个名称,始见于元朝,盛行于明朝,清初仍因此说,前后沿用达五百多年之久。但是,历史上的所谓东西洋,到底以何地为分界,二洋的海域范围各有多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其分界和海域是否有所变化。这些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见解互异,尚未得出一个比较一致的共识。本文拟就以上问题,试作探述,略叙管见。 一、元朝至明朝前期东西洋的界域 元朝以来,东西洋名称,不断流传,到了明初,极为盛行。明初之所以盛行,与郑和下西洋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其出使次数之多,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地域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史称“明初盛事”。郑和因七下西洋而著名,而西洋亦因郑和的出使而名盛。如明人黄省曾所说,“西洋之迹,著自郑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门答腊岛 郑和下西 东西洋 东南亚 马六甲海峡 海上交通 《明史》 印度 界域
下载PDF
暹罗国祀郑和三宝庙考——读《东西洋考》 被引量:2
6
作者 黎道纲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1年第3期50-54,共5页
关键词 暹罗 郑和三宝庙 东西洋
下载PDF
传教士报刊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韩雪 《商业文化》 2011年第7X期328-328,共1页
19世纪初,一批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进行传播基督教的工作,其中报刊的运用是一种既迅速又广泛的传播方式。在20世纪之前,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创办了近百种报刊,并以他们的办报思想和实践推动了中国报刊的近代化进程。《东西... 19世纪初,一批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进行传播基督教的工作,其中报刊的运用是一种既迅速又广泛的传播方式。在20世纪之前,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创办了近百种报刊,并以他们的办报思想和实践推动了中国报刊的近代化进程。《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它是中国领土上第一个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近代中文报刊。所以,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可以看到一些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的一些典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传教士报刊 影响
下载PDF
《东西洋考》十地今释补订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振镛 《福建文博》 2012年第3期2-3,共2页
明张燮《东西洋考》是一部闽人记录和汇辑的明代晚期海上丝绸之路上各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资料的重要专著,特别是保存了大量明代漳州一带海上交通、对外贸易方面的宝贵资料,可以让人们重新认识明代后期漳州月港的繁荣... 明张燮《东西洋考》是一部闽人记录和汇辑的明代晚期海上丝绸之路上各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资料的重要专著,特别是保存了大量明代漳州一带海上交通、对外贸易方面的宝贵资料,可以让人们重新认识明代后期漳州月港的繁荣景象及其在中外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作者张燮作为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洋 张燮 今释 明代后期 海上丝绸之路 交通史 补订 海上交通 月港 汇辑
下载PDF
国内第一份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被引量:1
9
作者 汪家熔 《江苏图书馆学报》 2000年第1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中文期刊 期刊 东西洋 每月统记传
下载PDF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名称辨析
10
作者 陈虹 《情报资料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407-408,共2页
文章通过文献考证,对中国境内出版的近代第一份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名称由来进行了论证,使得《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与《东西洋考》这两份名似相同,而实际不同的著作能区别开来。
关键词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东西洋考》 东西洋 统记传
原文传递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的科技知识及其“科技传教”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靳翠萍 《人文论谭》 2009年第1期265-274,共10页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Eastern Western Monthly Magazine)(以下简称《东西洋考》)是由德国籍传教士郭实腊(Charles Gutzlaff,1803—1851)主编的中国境内最早用中文出版的近代期刊。该刊辟专栏介绍了西方的一些科技知识,这些科技知识...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Eastern Western Monthly Magazine)(以下简称《东西洋考》)是由德国籍传教士郭实腊(Charles Gutzlaff,1803—1851)主编的中国境内最早用中文出版的近代期刊。该刊辟专栏介绍了西方的一些科技知识,这些科技知识旨在使中国人获知西方的'技艺、科学与准则'[1](P12),'用展示事实的手法,使中国人相信,他们仍有许多东西要学'[1](P12),,但也不失为一种‘科技传教'策略。目前学界专门探讨《东西洋考》中科技知识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洋 策略 科学 要学 科技 传教 科技知识
原文传递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新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昌凤 《国际政治研究》 1999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作为中国本土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出版史以及东西文化交流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这已为学界公认。但国内极少收藏,学界一直难窥全貌,对其论述也不大准确,进一步的研究就更谈不上。1997... 作为中国本土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出版史以及东西文化交流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这已为学界公认。但国内极少收藏,学界一直难窥全貌,对其论述也不大准确,进一步的研究就更谈不上。1997年6月,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了由黄时鉴先生整理的现存的三十九期《东西洋考》(据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影印),使研究者能读知原貌。 《东西洋考》在新闻事业史上固然有“推此为第一种”之地位,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洋 新闻纸 《海国图志》 《瀛寰志略》 中国新闻事业 政治制度 传播技巧 西方文化 世界地理 中国近代
原文传递
明末清初输入中国的南洋物质文化及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影响
13
作者 郑甫弘 《南洋问题研究》 1995年第1期52-60,共9页
关键词 明末清初 佛郎机 社会与经济 东西洋 落花生 物质文化 李时珍《本草纲目》 印尼语 闽南方言
下载PDF
洋山深水港对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建设的意义(英文)
14
作者 张芬 王学锋 殷明 《集装箱化》 2005年第12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TEU
下载PDF
论近现代中国“文明”、“文化”观的嬗变 被引量:38
15
作者 方维规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9-83,共15页
关键词 梁启超 十九世纪下半叶 郑观应 近现代中国 知识分子 中国文化 东西洋 西方文明 陈独秀 《饮冰室文集》
下载PDF
一幅新近发现的明朝中叶彩绘航海图 被引量:23
16
作者 钱江 《海交史研究》 2011年第1期1-7,I0001,共8页
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近来发现了一幅被人们忽略了长达350余年之久的、绘制于中国明朝中叶的彩色航海地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幅手工绘制的彩色航海图,而且或许是一幅出自明朝福建海商之手的地图。这幅航... 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近来发现了一幅被人们忽略了长达350余年之久的、绘制于中国明朝中叶的彩色航海地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幅手工绘制的彩色航海图,而且或许是一幅出自明朝福建海商之手的地图。这幅航海图来自于英国一位著名的律师约翰.雪尔登(John Selden,1584-1654)的私人收藏,并于1659年捐献给了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该图相当大,大约长1.5米,宽1米。该图绘制的地域北起西伯利亚,南至今印尼爪哇岛和马鲁古群岛(香料群岛),东达北部的日本列岛和南部的菲律宾群岛,西抵缅甸和南印度。航海图上清楚地绘制出了明朝中叶中国帆船经常使用的6条东洋航路和12条西洋航路,对研究明清时期中国帆船的海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航海图 鲍德林图书馆 闽南商人 东西洋航路
下载PDF
郑和台湾“贻铃”原委辨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坤英 周文顺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64-65,共2页
本文比较了有关郑和台湾“贻铃”原委的种种猜测,并详细地考证了“贻铃”的真实背景,认为郑和“贻铃”应是和平和友好的象征,足以与台湾至今仍流传着的“三宝姜”、“郑和井”
关键词 《东番记》 郑和下西 《台湾通史》 《明史》 台湾人民 东西洋 台湾原住民 台湾少数民族 原委 陈第
下载PDF
张燮著述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庆元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8-54,共7页
张燮一生著述近千卷,而《龙溪县志》(康熙版)著录疏漏甚多,《漳州府志》(光绪版)稍有纠正,然亦有所失,又未记卷数。除《东西洋考》,张燮其余著述传世极少,今人描述时甚至错讹颠倒。因此不能不加详考。张燮本人的诗文集主要有《北游稿》... 张燮一生著述近千卷,而《龙溪县志》(康熙版)著录疏漏甚多,《漳州府志》(光绪版)稍有纠正,然亦有所失,又未记卷数。除《东西洋考》,张燮其余著述传世极少,今人描述时甚至错讹颠倒。因此不能不加详考。张燮本人的诗文集主要有《北游稿》、《藏真馆集》(未见)、《霏云居集》、《霏云居续集》及可能已编竣而未刊刻的《霏云居三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文学 张燮 东西洋 霏云居集 群玉楼集
下载PDF
胸中的航海图——郁永河《裨海纪游》手绘“宇内形势图”(示意图)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翔鹤 《海交史研究》 2014年第2期56-74,共19页
康熙三十六年(1697)郁永河到台湾采硫,记沿途所见等成《裨海纪游》一书。该书有一节"宇内形势",记述郁永河对渡台海船的火长等航海人员的访谈,并附有手绘"宇内形势图"一帧。该图实为一航海图,航海人员凭经验绘出明... 康熙三十六年(1697)郁永河到台湾采硫,记沿途所见等成《裨海纪游》一书。该书有一节"宇内形势",记述郁永河对渡台海船的火长等航海人员的访谈,并附有手绘"宇内形势图"一帧。该图实为一航海图,航海人员凭经验绘出明清时期东西洋的大部分航线,与《东西洋航海图》(the Selden Map)契合,与古代航海文献亦能相照应。该图对古航海图、航海文献及古航海术的研究多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内形势图 裨海纪游 大九洲 沿岸航行(地文航海) 东西洋航线体系 古航海图
下载PDF
1570—1760年中国和吕宋贸易的发展及贸易额的估算 被引量:25
20
作者 钱江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6年第3期69-78,117,共11页
中国与菲律宾一水相隔,两国人民之间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源远流长。但是,在十六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中菲贸易的发展不仅在范围上非常有限,在速度上亦极为缓慢。直至明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后,赴菲律宾吕宗岛等地贸易的中国商船才... 中国与菲律宾一水相隔,两国人民之间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源远流长。但是,在十六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中菲贸易的发展不仅在范围上非常有限,在速度上亦极为缓慢。直至明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后,赴菲律宾吕宗岛等地贸易的中国商船才迅速增多,舳艪相啣,盛况空前,标志着中国与以吕宋为中心的菲律宾之贸易进入了一个勃兴发展的转折时期。本文试对1570年至1760年中国和吕宋贸易的发展作一概述,并就此时期中国商船的贸易额问题提出自己的估算,不妥之处,敬祈教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宋 贸易额 中国商 马尼拉 西班牙人 白银 商税 中国海 吕宋岛 东西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