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河湾盆地三棵树旧石器遗址2008年试掘报告 被引量:9
1
作者 侯亚梅 刘扬 +1 位作者 李英华 刘慧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7-241,共15页
三棵树旧石器遗址发现于河北省阳原县东谷坨村东北部。2008年秋,该遗址经过小规模试掘,出土251件石制品及一些碎骨和牙化石。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碎片等;工具有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凹缺器、锯齿刃器、雕刻器、石锥... 三棵树旧石器遗址发现于河北省阳原县东谷坨村东北部。2008年秋,该遗址经过小规模试掘,出土251件石制品及一些碎骨和牙化石。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碎片等;工具有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凹缺器、锯齿刃器、雕刻器、石锥、石钻、鸟喙状器等。石制品以小中型为主,其原料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燧石、白云岩、玄武岩等,全部为就地取材。三棵树遗址与后沟遗址同处泥河湾层上部,处于后沟遗址下部和马梁遗址上部,时代属于中更新世中后期。该遗址的发现有助于探讨我国华北小石器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探索细石器文化传统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三棵树 旧石器时代 石制品 东谷坨石核
下载PDF
水洞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风向标?——兼论华北小石器文化和“石器之路”的假说 被引量:13
2
作者 侯亚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0-761,共12页
水洞沟文化从发现之初便以其所具有的西方旧石器中、晚期特点而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并被后来的很多学者引证为东西方交流的有利证据。但是对于在这一文化现象里所发生的交流模式的探讨依然含糊,或者它不言而喻是一种“西来”的模式。随... 水洞沟文化从发现之初便以其所具有的西方旧石器中、晚期特点而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并被后来的很多学者引证为东西方交流的有利证据。但是对于在这一文化现象里所发生的交流模式的探讨依然含糊,或者它不言而喻是一种“西来”的模式。随着对该文化中存在的“勒瓦娄哇石核”技术的揭示,这一观点似乎只会被加强。然而新的研究证据使人们有可能质疑过去的观点,而重新审视水洞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文章通过水洞沟文化中“东谷坨石核”的再现,对水洞沟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位置提出新的看法,进而探讨华北小石器文化的主导性与传播性,并指出确立旧石器时代早期“华北中心说”和“华北小石器文化自源性”概念的必要性,提出历史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丝绸之路”的前身应为史前时期即已存在的“石器之路”的假说,认为水洞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风向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洞沟文化 东西方交流 东谷坨石核 华北小石器文化的自源性 主导性与传播性“石器之路”
下载PDF
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初论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学堂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6,共10页
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领域,关注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学者很少。近年来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至少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始,东西方人群就有了来往。西方的勒瓦娄哇技术东传和中国北方东谷坨石器技术的西传,拉开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序幕。... 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领域,关注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学者很少。近年来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至少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始,东西方人群就有了来往。西方的勒瓦娄哇技术东传和中国北方东谷坨石器技术的西传,拉开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序幕。新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群的迁徙和交流应该更为频繁,而这方面的研究还基本上处于空白局面,目前只有一些不确定的线索。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在整个东西文化交流研究中具有特殊位置,它为我们深入理解早期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更为生动的实例和更为深邃的历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器时代 东西文化交流 勒瓦娄哇技术 东谷坨石核
下载PDF
中国旧石器考古史上的两次大讨论 被引量:3
4
作者 杜水生 《文物春秋》 2006年第6期1-6,共6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史上两次大讨论的回顾,认为引起学界长期以来对石器性质进步与原始的争论的主要原因是对石料与石器制作技术的关系认识不够,“因材施工”可能是中国古人类适应环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也是中国旧石器文化的... 本文通过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史上两次大讨论的回顾,认为引起学界长期以来对石器性质进步与原始的争论的主要原因是对石料与石器制作技术的关系认识不够,“因材施工”可能是中国古人类适应环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也是中国旧石器文化的一个特点,这一点对认识“东谷坨石核”的成因可能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考古学史 大讨论 石料 东谷坨石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